我的台東夢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4-08-07
    ISBN:9789862419274
    參考分類(CAT):散文;隨筆;日記
    參考分類(CIP): 散文;隨筆;日記

    優惠價:85折,298

    定價:  $3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定價:300 元
    特價:85折!255
     
    定價:180 元
    特價:90折!162
     
    定價:70 元
    特價:90折!63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做你真正渴望的事,找回真實的自己!懷抱「離開台北,搬到鄉下」的夢想,曾經光鮮亮麗的文化媒體人徐璐,歷經十年尋尋覓覓的心靈旅程,從絢麗回到平凡的起點,放下台北的急與躁,融入台東的鬆與慢,是成長,也是回到自我。她打造「鐵花村.慢市集」,讓原民歌手有了回家的理由,也讓更多人看見台東的美與生活態度。這是一個安頓身心,自我追尋的精彩故事。「人生很奇妙,像一個必須回到原點的圓。不論離開多遠、爬到多高,習於追尋自我的人,有一天終究會選擇回到那個原點。」─徐璐過去的徐璐曾是身穿洋裝、腳踩高跟鞋、手提名牌包,標準女強人打扮。她創辦「大地生活」雜誌、「台北之音」,是華視前總經理,但她說: 「在社交場合我總是不自在」……離開台北到鄉下去,是她尋尋覓覓花了10年的時間,才找到可以扎根落腳,過簡單生活的一段漫長旅程。初到台東,徐璐住的是在巷弄中的小套房,沒有山、沒有海、更不是所謂浪漫愜意的鄉居生活,但整個台東從最南端的太麻里嘉蘭村、池上、到花東交界的長濱都是徐璐的辦公室。慢活的步調讓台東人擁有與台北不同的創意與美感,就像徐璐與當地台東人共同打造的「鐵花村」一樣讓人驚嘆,他們更在莫拉克風災後,投入嘉蘭村重建。在台東也有很多從各地移居到台東的人,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和目的,但最後,他們都愛上台東,不是買一塊地來看山看海,而是身體力行用自己的方式回饋這片土地。從台北到宜蘭,最後在台東生根,當徐璐找到她生命中不同的價值,從「徐總」變成台東人口中的「徐姊」,更多了一份家人的親切與信任,也拉近彼此心中的距離。你我都曾在人生中徬徨、懷疑自己,我們都能從書中重新發現,徐璐的「台東夢」不僅是追尋「家」的歸屬感,它更是自我的探索。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台東夢」,我們都該嘗試去傾聽內在的聲音,找到心裏真正有熱情的夢想。唯有真正放手做過自己想做的事,去探索、經歷,就能回到自己最喜歡的那個狀態,做一個從容、自在的自己。
    作者介紹
    徐璐畢業於淡江大學英文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人。22歲創辨「大地生活」月刋,10期後以負債壯烈收場。擔任「新新聞」週刋創刋總經理。自立晚報副總編輯,負責「面對面」人物專欄及國際採訪。1987年,與李永得成為兩岸開放解禁前,第一個赴中國大陸採訪的記者。1994年和文化界,企業界朋友共同創辦「台北之音」電台。2000年開始擔任中華電視台副總經理及總經理。2006年轉至非營利組織領域,先後擔任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及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2009年開始在台北—台東之間來回。現在多數時間在台東,自我認同是「台東人」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四 盛開的花朵在我心目中,徐璐一直是盛開的花朵。如果她的第一本書《暗夜悻存者》最讓人驚訝的是:在看似光鮮美麗、成功榮耀的女強人背後,有那麼多困厄、挫折、分離、疾病、死亡……必須面對的話,十五年後徐璐的第二本書——《我的台東夢》更讓人驚艷的是,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這些劫難,不但被她接受了,也消融了,一點一滴地轉化成為養分。徐璐有種神奇的自省力,讓她每次在做選擇時,都能誠實地面對自己。因為誠實,所以改變。也因為改變,所以她發現了台東,讓生命繼續茁壯,更加從容、自在,有溫度……徐璐很幸福,有了台東,那裡有一種生活,呼應了她生命本質中最簡單的想望。台東也很幸福,有了徐璐。因為這些共同的想望,他們有機會在一起為自己的生命、為周遭的環境、朋友,創造出了不一樣的可能……就像我最近讀到的一句話一樣:人無法擁有理想,我們能擁有的只是對理想的追求。對我來說,我愛的不只是書裡面寫的好山好水、好人好社群。我更愛在字裡行間看不見那個美好的價值,以及徐璐與台東的朋友們對於美好的相信與追求。那種感覺,有點像是徜徉在陽光下百花齊放的花園中——當然,在我心目中,徐璐一直是盛開的花朵,但這次花朵卻比以往更豐富、燦爛,也更往內在的世界綻放了。或許正因為那樣,只要在內心深處輕輕地吸一口氣,那種無所不在,又無法言喻的芬芳,很容易就被我們感受到了。(本文作者為 侯文詠 作家)推薦序一 擁抱台東徐璐,夏至到了,台東好嗎?徐璐是好朋友,她單純、善良、有篤定踏實的行動力。每次跟徐璐談事情,她從不囉嗦敷衍。總是三言兩語就導入正題,很快做出幾個清晰的決定,然後就克服一切困難去執行。徐璐總能夠讓複雜的事情按計畫一步一步漂漂亮亮地完成,乾淨俐落,沒有一點拖泥帶水。徐璐這樣的清楚、理智,不瑣碎,不鬧無謂情緒的性格,冷靜規劃的能力,踏實的執行的能力,在男性中不多見,在今天的公部門也不多見,常常讓我覺得是台灣民間真正優秀的實力。然而她這幾年在台東,低調,安靜,做了幾件重要而影響深遠的社區營造和統合的基礎工作,一點也不張揚。表面看,好像是她個人從激昂的青年時代沉穩下來的自我歷練,但是,我也在徐璐身上看到台灣上一世紀七○、八○年代理想奮發年代的生命力度,仍然在這塊土地上延續著,更安靜了,更樸實了,更內斂了,也更自信了。
    推薦序一  徐姐好!  我喊徐璐美女。因為她人美,心地美。  曼菲臥病時,她幾乎天天到醫院照顧。  九二一之後,她時時跑災區,全力幫助災戶發展產業。  後來,她規劃捷運中山站「台灣好,店」,  把在地優秀產品推介給台北人和國際訪客。  這幾年,她住到台東。  不是流行的慢活。她去做事,安安靜靜地。  莫那克颱風後,她協助嘉蘭村重建。  她創辦台東鐵花村,讓在地歌手在地高歌。  她長年耕耘池上,默默豐富稻鄉文化生活。  這本書,講她在台東看到的人,遇到的事,  講她如何在跟他們應對之間,安頓了自己的生命。  故事非常精彩,我還想繼續聽下去。  希望這是一本大書的預告。  從熱血的黨外青年,傑出的記者,  電台、電視台總經理,到隱入人群裏的社會工作者。  近四十年,徐璐沒變,仍然繼續在為土地和人民奉獻,  也更忠實地作自己。  出入部落,走在田野,台東人招呼她:「徐姐好!」  「徐姐」比「徐總」好很多,  那是親人的呼喚!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推薦序二實踐者的身影  徐璐有很多老朋友,好朋友。相較之下,我們認識的時間算是短的。但是在過去短短的十年當中,我們卻都因為花東而發展出了深厚的盟友夥伴關係。最初認識她是因為共同的朋友羅曼菲的關係。之後則是因為反對蘇花高共同的理念,當時我因緣際會成了民間及藝文界朋友出面整合的代表,雖然有許多人共襄盛舉,但能夠撥出時間做事的人很少。因此當時還在中華電信基金會擔任執行長的徐璐就成為我第一個邀請協助整合與策劃的夥伴,她二話不說就承接了這份工作,而且成功的達成我們期待的目標。隨後徐璐應好友柯文昌的邀請,籌備台灣好基金會並擔任執行長。她對花東的關懷也越來越殷切。莫拉克颱風發生後,徐璐在文昌兄的全力支持下,第一時間就為嘉蘭村募款,並在嘉蘭村進行了二年半的陪伴,得到部落充分的信任,完成一座部落廣場;她也在池上滿懐理想地耕耘了六年;接著又和觀光局合作,創立鐵花村;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但徐璐總是能在低調中,從無到有,做出令人讚嘆的成績!  雖然許多人都知道「要勇敢追逐夢想」。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夢想,常常還是一個只在心中的想像和渴望。因為大多數的人最終還是懼怕改變,懼怕離開自己的「舒適圏」,懼怕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所以,真正願為自己的夢想,捲袖揮汗,蹲下耕耘的人並不算多。  對徐璐來說,她似乎從年輕時就是在不斷的挫折和追尋的軌道上成長。勇於面對改變,努力實踐內心的夢想,是她生命的常態。從宜蘭鄉居夢到台東夢,對在步入中年之後想找到安身立命之處的她,花了十年的時間。這段漫長的摸索,不是因為懼怕,她也沒有讓自己只停留在渴望的幻想。她一歩一歩地在土地上踏實的行走,她在社區及部落,蹲下,傾聽。傾聽他人,更傾聽自己的內心,為的只是讓自己的夢想走的很紮實。所以從她自己描述在宜蘭那段比較不切實際的鄉居夢,到她在台東落實了公益與理想並存的真實生活。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實踐者的身影與力量。  這本書,初看書名,會誤以為只是她個人的生命之旅。但是內容很豐厚,對台東的人,事,物,文化,都有極深入又細緻的觀察。藉由她的書,好像也實地體驗了一趟鄉居之旅!台東之旅!  其實人生就是一種過程,只有在過盡千帆之後,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對生命的渴望與選擇。徐璐經歷過社會運動,事業,人生的大風大浪。她有很多選擇,但是當一切都見識過了。她遠離了政治,放棄了高薪的職務,她做出了最忠於自己的選擇!對於所有現在在閱讀這本書的讀者來說,也許您正在某個城市,經歷某件關鍵的事,企盼能夠找到自己、自我實現,而這一切,只有在你全心的付出與鍥而不捨地追尋之後,才有可能真正實現自己人生的終極夢想。嚴長壽 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推薦序三台東,讓幸福不再是想像!  要認識一個地方去玩玩,不難,只要用心蒐尋網路資訊;要認識自己,投入一個迥異以往的生活,很難,因為要做的功課之多、之微、之幽不知從何說起。  五十歲壯年失業遷居台東,其動機是「走投無路不得不」與「索性闖它一回」的兩種組合,與lulu因「內心呼喚」而來的原因不同。但無分先來後到和起心動念,我們不約而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疼惜腳下所踩的這塊土地。  從台北花園新城移民長濱,兩地名字各取其一,夫妻倆創造了一個新名詞「長城計畫」。利用多年累積的人脈,我們提供免費食宿和交通費用,邀請各種才華朋友來這兒與鄉親免費分享,透過「城鄉交流/社區服務」方式打開生活新想像,因而快速融和了原來疏離的在地鄉親,在友善的環境中充分享受到山居之美;而徐璐頂著「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的光環,彎腰傾聽用心呼應在地心聲,因而發現「採菊東籬下」的種種潛規則,這才能氣定神閒悠悠吐訴「我們台東人…」。  許多田園夢碎敗興而返的城市移民不解,為何「真相」與「想像」差異如此巨大?也許,從徐璐親身走過的字裏行間,不難發現當初所有的挫敗都與這個字息息相關。  「人」,永遠是生活中最美的元素,從來沒有城市或鄉下之別。  這本書,希望招來更多這樣情懷的靈魂,大夥一塊共築一方找得到歸路的「桃花源」。張念陽 台東陽光佈居民宿主人
    目次
    (序文)1、蔣勳 擁抱台東2、林懷民 徐姐好!3、嚴長壽 實踐者的身影4、侯文詠 盛開的花朵5、張念陽 台東,讓幸福不再是想像一、離開台北,到鄉下去 /從四十六歲開始嚮往及追尋鄉居生活的心路歷程/1、向右走,留在台北;向左走,到鄉下去2、宜蘭的鄉居夢3、回到原點二、當台北人來到台東/台北人初到台東,總是「急」的經驗/1、當台北人來到台東2、台北人的「台北味」:急3、在台東與台北之間三、生活在台東/寬闊的台東,單純的台東,帶來了安定與放鬆/1、台東初體驗2、生活在台東3、鐵花村四、移居台東的台北人/遠離繁華,落土生根的新生之地/1、朱平與陳郁敏的「鄉居生活」2、「陽光佈居」的張念陽與陳慈佈3、傻瓜菜園的熙熙與木頭五、我與我的原住民朋友們/流浪的青春,崎嶇的回家路/1、原住民的流浪者之歌 2、胡德夫與巴奈3、我的名字叫Cemedas六、我的台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