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藝術設計 > 建築 
     
    12個美麗再生好所在-台灣生活美學系列 藝術介入空間-LI...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9862410875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建築藝術總論

    優惠價:85折,255

    定價:  $30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50 元
    特價:79折!356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當藝術家邂逅民眾,一場文藝復興,悄然展開當藝術介入了空間,任何一個角落,巧遇美麗  花蓮「巴克力藍」海岸,用自然工法建造展演場所,聯繫了阿美族部落的情感;  承載360位庶民臉孔的車子穿梭大小城鎮,展開「公路計畫」……  數百名傳統藝師、藝術家、居民協力創作了十二個驚喜,  散落在全台灣各個角落,打破藝術與人之間的美術牆,  藝術因為人的參與而創造了「再生」的美麗。  ★ 本書為全彩圖文書,大量居民與藝術互動的圖片搭配生動的筆調,完全展現專屬於當地人文的情感。  本書紀錄了台灣十二個美麗再生好所在,是台灣生活美學運動的具體成果。藉由藝術家與社區民眾一起從事藝術活動,讓藝術深入社區、土地茁長出藝術的花朵,藉以喚醒居民對居家環境的認同,並提昇觀光價值。  十二個再生的好所在包括了-台北當代美術館在中山地下街的創意展、大道埕河岸的馬賽克牆、穿梭大小城鎮的台北生存美學檔案、台中東海大學的生態湖、嘉義綠蔭的自行車道、台南新營彩繪梅花鹿……等。  藝術家和民眾在公共空間裡,從活動及創作中進一步認識土地與生態,分享貼近生活的美感經驗,彼此針對社區環境需改造的牆壁、堤防、街道、公園、候車亭,展開對居住環境的藝術想像及美化的想法,過程中對空間產生互動的感情,培養專屬於自己及社區的美感經驗,十二個美麗再生的好所在不僅改造了家鄉的景緻,也讓自己產生新的蛻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方雅惠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自由撰稿人。方智勇  英國University of Bradford 和平研究碩士 (MA Peace Studies)、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學士,業餘記者。目前任職菲律賓非政府組織「關注全球南方」(Focus on the Global South-Philippines)。林倚風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媒體工作者。葉靜芳  曾任La Vie雜誌編輯、康泰納仕綜合媒體樺舍文化企劃編輯。現為自由作家。
    名人/編輯推薦
    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向陽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研發組總監 孫華翔
    推薦序美麗新台灣  台灣是個美麗的國度,擁有廣闊的大洋、崇偉的高山、如春的四季、勤奮的人民。從北到南,從東至西,這個美麗的島嶼,蘊藏著豐富的自然景觀與深厚的人文資源,從1980年代之後,隨著土地意識和文史觀念的提升,更加顯現台灣繁複、多樣而又交織著歷史光澤的美麗。十二朵香花  這樣的美麗,既表現在主要都會地區的景觀、建築、公共空間之上,也普遍地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進入鄉村和偏遠地區。其中,較值得矚目的是二OO八年文建會進行「台灣生活美學運動」計畫,鼓勵社會各界通過藝術的思維,建構出國民美學,並促成一個美學與生活結合的新運動。  其中一項主軸是「藝術介入空間」,希望經由地方社團或工作室自主性的參與,以貼近常民生活的藝術創作,來創造能表現在地特色的生活環境與空間。  本書紀錄了這個計畫推動初期的十二個成果,彷彿在我們的土地上開出了十二朵帶有沁鼻香氣的花一樣,讓我們看到,通過各個地方社團、工作室的努力,不同地區如何將藝術與在地特色妥善、巧妙結合,而表現出了人與環境、自然、歷史、地理景觀的協調關係。  在宜蘭鄂王社區,他們用傳統工藝軟化冷硬的高牆;在昔日帆檣出入的大稻埕碼頭,他們將今日高聳的堤防彩妝為畫布,繪出台北城的歷史記憶;在台中東海湖,他們敲掉女兒牆,讓人、動物、植物與湖融為一體;在高雄橋頭,則是由在地的民眾,不分老少,聯手彩繪,將鐵皮牆化為存留共同記憶的圖像簿子;在嘉義北勢,則由文史工作室將舊糖廠的空間通過藝術美化,活化了從日治時期至今的歷史與人文;在花蓮,則由東華大學以「巴克力藍計畫」為基礎,將具有阿美族傳統文化意義的「達魯岸」改造為藝術家工作室、藝廊或舞台……。人與空間對話  這樣的創造,連結的不只是藝術,同時也是人與空間的對話。  透過本書的報導,讓我們看到台灣的活力和創造力,也看到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社區,都存在著美的想像空間與發展潛力。台灣的每一個城鄉,擁有各自不同的景觀,無論是歷史的、地理的、產業的,或民俗的、藝術的、文學的,都有著與本書報導的十二個案例一樣的雄厚本錢。閱讀本書,透過天下採訪群的優雅文筆,讓我們看到美麗新台灣的前景,也讓我們對於生活的土地有著更美麗的期待!國立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所長 向陽
    目次
    一、在地下街,邂逅無牆美術館─台北當地藝術館「地下實驗.創意秀場」二、河岸城市新臉譜─壁畫重現大稻埕風華三、三百六十個庶民的臉孔─台北生存美學檔案四、落入人間的銀河─新竹竹北LED燈流光計畫五、翠鳥願意造訪的湖─台中東海湖空間再造計畫六、樂活社區.幸福庄頭─嘉義大莆林自行車道計畫七、牆上一棵開花的樹─嘉義新港越堤景觀空間改造計畫八、當鹿成為城市風景─台南梅花鹿街頭彩繪計畫九、追尋記憶的風鈴─高雄學園藝術植根計畫十、「藝」網情深─高雄文化中心周邊人文活水空間計畫十一、西鄉情「藝」濃─宜蘭鄂王社區藝術空間計畫十二、部落藝術的獵場與競技場─花蓮豐濱港口村海岸空間創造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