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小說/文學 > 西洋文學 
     
    裴少校的最後一戰
    編/著者: 海倫.西蒙森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1-10-24
    ISBN:9789862168394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美國文學

    優惠價:85折,306

    定價:  $36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20 元
    特價:90折!288
     
    定價:450 元
    特價:85折!383
     
    定價:400 元
    特價:85折!340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380 元
    特價:85折!323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我是裴少校,年屆六十八,父母雙亡,妻子過世,就連弟弟也比我先一步離開人世。除了愛情,我再也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失去。只要不是上馬持槍比武,我願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成為妳的專屬騎士。  ☆2010亞馬遜網路書店編輯嚴選年度好書  ☆2010《歐普拉雜誌》年度五大好書  ☆瓦威頓好讀獎(Waverton Good Read)  ☆梅莉莎.內森喜劇愛情小說獎(Melissa Nathan Awards)  人到了某個年紀,  便會以為這一生中值得結交的朋友都已經交到了,  可能經歷的事情都經歷過了,直到……我遇見你。  裴少校是典型的英國紳士,重視傳統,講究禮貌。  阿里太太是個巴基斯坦裔寡婦,獨立經營丈夫留下來的雜貨店。  兩人的背景天差地遠,因為對文學的愛好和喪偶的哀傷而建立起友誼,  更在人生的後半段旅程擦出愛的火花。  裴少校的「最後一戰」,不僅是要贏得美人芳心,  還得應付令人厭煩的三姑六婆、蜚短流長。  為了愛,他該如何挺身奮戰呢?  《裴少校的最後一戰》是一個幽默而美麗的愛情故事,探究愛情的本質、傳統價值的保存與變異以及都市和鄉村的拉距,行文優雅,對話充滿機鋒,並擴展了珍.奧斯汀式小說的社會視野,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海倫.西蒙森Helen Simonson  出生於英格蘭,青少年時期在東薩塞克斯郡長大,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並且獲得紐約石溪州立大學南漢普頓校區的藝術碩士學位。她旅居美國二十年,曾任旅遊廣告總監,長年定居在布魯克林。《裴少校的最後一戰》是她的第一本小說,甫出版即登上美國各大排行榜,並榮獲瓦威頓好讀獎(Waverton Good Read)和梅莉莎.內森喜劇愛情小說獎(Melissa Nathan Awards)。目前與丈夫和兩個兒子住在華府地區。譯者簡介劉泗翰  資深翻譯,悠遊於兩種文字與文化之間近二十年,譯作有《四的法則》、《死亡房間》、《德古拉》、《不死傳奇》等二十餘本。
    名人/編輯推薦
      幽默、溫暖、歡喜的愛的故事,退休的英國老軍官與巴基斯坦雜貨店老闆遺孀,克服文化與階級障礙而相愛。書裡頭關於英國鄉村的場景、村裡親戚鄰居的角色與對話塑造,生動活潑,讓人歡喜!──李維菁(作家)  在這個婚配仍然在乎門當戶對甚至崇尚嫁入豪門的拜金時代,愛情好像淪為一種笑話。其實人們嗤笑,只是為了掩飾面對愛情的慌張與心虛。這部小說在犬儒時代為在乎愛情的人打了強心針,顯現愛情足以跨越種族界線與階級界線的魔力。──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這部溫暖的作品,點醒了小說被遺忘已久的功能——提供一處安心的所在。──劉梓潔(作家)  在今天這個眾聲喧嘩的世界裡,還能找到一本像海倫.西蒙森的處女作這樣的小說,風趣、自在又充滿機鋒,而且勇敢地主張自己動人的節奏,實為一大樂事。現代版的愛情故事意外地感動了每一個人──已經成年的孩子、村民和主要的參與者──真正的愛情故事正該如此。──伊莉莎白.史崔特(Elizabeth Strout),普立茲獎得主  我好愛這本書。在風景如畫的英格蘭小村莊裡,有追求愛情的老頑固、任性的兒子、宗教、種族和房地產糾紛,《裴少校的最後一戰》的浪漫與清新,美好得令人驚艷。一連串無止盡又令人拍案叫絕的社會風情喜劇,不煽情、充滿機智又溫馨感人,是我很久、很久以來看過最好的處女作。──凱薩琳.辛恩(Cathleen Schine),《愛情不遲》(The Three Weissmanns of Westport)作者  這本小說讓人難以抗拒,令人愉悅又富有思想,十足迷人又讓人驚艷,看起來好像是經驗豐富的職業高手所寫,其實是海倫.西蒙森的處女作。讓人對她的下一本作品充滿了期待。──《圖書館月刊》(Library Journal)  海倫.西蒙森的處女作處處可見驚喜……作者不但有意探索這個特定村落的集體心理,同時也想探索筆下主要人物的心理,更想表現出偏執頑固和愚蠢無知是如何在規矩禮儀的背後探頭探腦──儘管表面上都一致認為無法接受公然表現出偏狹與不寬容的態度。──《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  這是一本會讓你思考、大笑,最後歡呼的書。──《每日郵報》(Daily Mail)  溫柔敦厚、引人入勝,但是這些字眼都無法形容這本小說中那種慢火細燉的喜悅快感。──《週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在西蒙森筆下,典型的英格蘭村落變成一座舞臺,上演著傳統、種族歧視和面臨改變的威脅。──《溫哥華太陽報》(The Vancouver Sun)  妙趣橫生,無盡的喜悅。──明尼亞波里市《明星論壇報》(Star Tribune)  西蒙森在這個成人的愛情故事中,投注了如此的溫暖與魅力……從裴迪洛少校與阿里太太因為一壼茶與共有的失落感而心神相通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知道他們會戰勝一切,這才是重要的事。──《今日美國報》(USA Today)  妙不可言……少校跟阿里太太之間的關係,讓他得以從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他的世界。他們漸生的情愫讓阿里太太鼓起勇氣,追求她從來無法想像的可能。西蒙森的處女作文筆優雅、妙趣橫生,充滿洞察力,讀來令人心滿意足。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如果是一個合適的人在說故事,六十歲時墜入愛河的驚悚遠比十六歲時更有趣、更甜蜜……西蒙森展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機鋒與溫柔敦厚的洞見,雖然還不到退休年紀……但是她在第一本小說中,似乎就已經知道一段戀情可以為安定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甜美的崩裂瓦解。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風趣、諷刺、令人莞薾又討人喜歡的故事情節……正如同亞歷山大.梅可.史密斯(Alexander MaCall Smith)已經出版的作品一樣,絕無冷場,也沒有任何一個不協調的音符……特別是主要人物都描繪得非常生動,西蒙森小姐讓這些人既可敬又可笑……重要的是智慧、尊嚴與骨氣,《裴少校的最後一戰》全都一網打盡。──《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這本迷人的書最美妙之處就在於書中的人物,尤其是阿里太太……優美、高尚,充滿了文雅的氣質,但是率直的個性又令人訝異,心生感佩……一個甜蜜的故事,講述一段黃昏之戀令人難以想像的奇蹟。──《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大事──觀察敏銳的家庭喜劇、黃昏之戀的愛情故事、文化衝突、還有一點伍德豪斯(P. G. Wodhouse)的韻味……新手小說家西蒙森卻泰然自若地處理得宜。──《書單雜誌》(Booklist)  在這本超完美的處女作中,海倫.西蒙森描述了裴迪洛少校的困境;這位堅守傳統的英格蘭鰥夫發現自己難以適應改變中的環境……海倫.西蒙森成功地塑造出一個小鎮上發生的愛情風態喜劇。──「每日野獸評論網站」(The Daily Beast)  清新宜人……很多作品都試圖模仿珍.奧斯汀……但是海倫.西蒙森不費吹灰之力就捕捉到這種英國風態喜劇的斯文派頭。──《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不只是一點點的《羅蜜歐與茱麗葉》……裴迪洛少校與阿里太太值得我們尊敬,與他們共度時光實乃人生一大享受。──《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作者的濃郁文字與描述的行文風格,像一件舒適的大衣緊緊地包覆著讀者。隨著西蒙森推著少校與佳思敏娜慢慢前進,緊迫的氣氛也漸漸加重,少校那把心愛的獵槍又可能花落誰家?緩慢的步調最後終於變成真正令人愛不釋手的緊湊節奏。讀者拖著懶憊的步伐,走過英格蘭鄉間與英國貴族長年持續不墜的傳統,是一趟絕對過癮的旅程。──《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出乎意料地有趣。一位成天板著臉孔、不苟言笑的主角完全超乎刻板印象,而且這本善良敦厚的處女作,也沒有刻意迴避現代的文化、宗教課題,只不過到最後反而證明這些問題都無足輕重。──《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導讀帝國遲暮  在大英帝國勢力鼎盛的十九世紀,從未離開英國領土的珍.奧斯汀專心在她自己所謂的「兩吋象牙」上精雕細琢中產階級的英國鄉紳生活,創造出一部部英國風態小說(novel of manners)的經典之作,例如兩百餘年後仍然廣受讀者歡迎的《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或是《艾瑪姑娘》(Emma),以及一個個令人難忘的主人翁,像是聰明自負的伊麗莎白.班涅特(Elizabeth Bennet),或是奧斯汀認為只有她自己才會喜愛的少女家長艾瑪.伍德豪斯(Emma Woodhouse)。  兩百年後,日不落國早已是昨日黃花,而新一代的小說家海倫.西蒙森(Helen Simonson)承續了奧斯汀的風格與主題,以《裴少校的最後一戰》再現了二十一世紀英國鄉村生活。只是西蒙森筆下的主角不是待字閨中的青春少女,而是年近七旬的退役軍官;主角所亟欲追求的愛情對象,也不再是風度翩翩的軍官與紳士,而是前殖民子民的後裔。其實,就連主角裴迪洛少校也並非出生於英倫三島,而是遠在南亞的拉合爾,可以說是在英國統治印度時代(Raj)服役南亞的老裴迪洛上校帶回家的最大紀念品。  老裴上校從南亞帶回的紀念品,除了長子之外,還因為在一九四七年印巴分裂的戰火中保護王妃有功而獲贈貴重獵槍一對,分贈給兩個兒子,而裴少校最大的願望就是讓象徵殖民光榮的雙槍團圓,做為傳家之寶。胞弟的猝逝讓裴少校在痛失手足之餘,重新燃起擁有雙槍的希望。然而這對獵槍的歷史意義對於下一代而言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下金錢價值。更諷刺的是,最有希望的買主來自前英國殖民地——美國。這個多金買家佛格森不但買下蘇格蘭的城堡與爵位,也計劃將裴家祖居所在的小鎮變成豪宅社區。小說中的美國有如一九七○年代的日本,夾帶著金錢霸權橫掃美國,收購各大知名建築地標。但是佛格森想要的不僅是地產與頭銜,也要收集前殖民者的歷史遺產。因此書名的「最後一戰」,不啻是衰老卻視名譽至上的帝國軍人對於新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的宣戰,同時透露出荒謬的喜感與無力的悲情。  小說中的艾吉康聖瑪麗村是個類似奧斯汀小說中的前現代鄉村社區,但是艾吉康聖瑪麗村已經不僅是個充斥三姑六婆相互八卦的社群,而是受到多元文化與資本主義的挑戰、瀕臨消失邊緣的聚落。而裴少校就是我們觀察這個村莊以及英國當代文化的眼睛。裴少校保守拘禮,極力捍衛英國傳統,對於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始終不以為然,卻又願意踏出種族藩籬,追求巴基斯坦裔的寡婦佳思敏娜。他性格裡的矛盾,或許是因為他出生於南亞大陸,對於前殖民地仍然保持一種臍帶相連的情感。但是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村民而言,允許南亞人種開便利商店服務社區已是最大極限,根本無法接受村中耆老走入跨種族的婚姻。由於村民對於多元文化過度戒慎恐懼,乃至於對於資本主義的入侵、甚至家鄉的田園風貌可能全然改觀卻相對顯得淡漠。西蒙森沒有對於英國人的種族主義做出尖銳的指控或批評,而是選擇奧斯汀式幽默筆法,以微妙的反諷讓讀者看到社會最深層的面相,這也就是風態小說最精采之處。  艾吉康聖瑪麗村高爾夫俱樂部的年度舞會,正是作者用以展現白種英國人種族主義的經典場景。俱樂部的會員為了表現具有政治正確的多元文化精神,選擇以蒙兀兒帝國作為舞會的主題,卻是張冠李戴,誤植歷史,強把二十世紀印巴分裂的事件與十六世紀的蒙兀兒帝國相連,以老裴上校(白人)英雄救(棕色)美人,贏得獵槍的陳年往事當做餘興,不但暴露白人的無知,也無意中消費了造成百萬死傷的南亞悲劇。晚宴時做為悲劇倖存者的巴基斯坦移民反應強烈,幾乎造成暴動。某種程度上,這場騷動是歷史記憶的回返,以暴力的形式重演南亞大陸由於殖民者當年武斷的決定所造成的巨大創傷。裴少校之子羅傑賣力扮演祖父,更是對於衰敗帝國的不肖子孫只知仰賴祖先遺產謀求自我利益最大的諷刺。  儘管作者在小說中植入了這許多當代英國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對於帝國遲暮的幽微反思,但是基本上《裴少校的最後一戰》是個愛情故事,更特殊的是這是一個老年人的羅曼史,在這一層次上,裴少校的「最後一戰」則是要爭取人生最後一次幸福的機會。如果跳脫了白種男性與棕色女性之間與殖民牽扯不清的關係模式,或是老年人夕陽西下的刻板印象,裴少校與佳思敏娜之間鰥夫與寡婦的交往既有知性的交流,也有肉體的歡愉,毫不遜色於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女主角佳思敏娜也毫不流俗。佳思敏娜出身書香世家,為了愛情放棄知識份子的生活而遠走鄉間開雜貨店,又為了下一代而甘願放棄獨立的生活,幾乎陷入傳統南亞寡婦毫無生命價值的宿命。相較於小說中年輕一代感情關係與金錢利益的糾結難分,裴少校藉由下午茶與閱讀吉卜林贏得美人芳心的最後愛情戰役,格外展現年輕人所欠缺的騎士精神與優雅韻味。為了戀人的心願,裴少校甚至犧牲了他最珍愛的獵槍,因而保全了佳思敏娜所鍾愛的家人。裴少校與佳思敏娜跨種族的婚姻或許無法完全被社區成員接受,卻是不折不扣的快樂結局。  儘管在小說中西蒙森對於美國角色的描寫極為負面,但是出生在英國、成長於鄉間的她卻已在美國定居了二十餘年,因此在諷刺美國人之餘仍然有著寬厚的包容心。西蒙森對於英國鄉村的懷舊之情,對於帝國裡無所不在的種族主義,以及新世紀人際關係極度資本主義化的犀利觀察,構成小說裡相互杆格、卻又並行不悖的多元層次。她的新世紀風態小說不但延續了奧斯汀的精神,更擴展了奧斯汀式小說的社會視野,為讀者帶來極其豐富的閱讀經驗。馮品佳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