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健康醫療 > 健康 
     
    實習醫生-健康生活117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01-31
    ISBN:9789862164839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醫藥總論

    優惠價:85折,298

    定價:  $3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550 元
    特價:90折!495
     
    定價:520 元
    特價:90折!468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我熬過實習的那個寒冬、頸傷、憂鬱症,  歷經加護病房、心臟加護中心和夜班的磨練,  繼續走這一行的原因是為了什麼?  現在我了解了,當實習醫師就像做小學徒,  你必須完全投入,才能得到寶貴的經驗。  裘哈爾醫師在這本回憶錄裡,寫下自己在紐約大醫院受訓的經過。他在痛苦的思索中質疑眾人認為理所當然之事,也真誠地探討醫師和醫療體系的缺失。  從一開始,裘哈爾的行醫之路就比多數醫師來得坎坷。他出身印度移民家庭,一家人為了追逐美國夢力爭上游。他原本已拿到物理博士學位,卻決心走出學術象牙塔,選擇當個入世的醫師。  然而,才開始接受訓練,他便發覺行醫就像照著食譜做菜,醫師只著眼在疾病上,而非病人。他也發現很多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都喜歡逞強,既自大又傲慢。由於他原本就熱愛寫作,於是把在醫院看到的問題和亂象化為文字,發表在《紐約時報》。院方擔心醫院聲譽受到影響,對他極不諒解。之後,他的身體健康突然出現警訊,從醫師變成病人的經驗,使他得以從特殊的角度切入醫病關係。  經過一連串身心的掙扎與錘鍊後,裘哈爾變得更為堅強,學會耐受壓力,雙手也變得靈巧,而且知道如何善用思考,做一個更好的醫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桑狄普.裘哈爾Sandeep Jauhar  醫學博士、物理學博士,長島猶太醫學中心心臟科主治醫師、愛因斯坦醫學院副教授,專攻急性心臟衰竭。文章常見於《紐約時報》與《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目前與妻兒定居紐約。以傑出的醫學人文寫作榮獲二○○四年南亞記者協會頒發的特別榮譽獎。譯者簡介廖月娟  一九六六年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研究翻譯近二十載,作品曾獲二○○七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二○○八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主要翻譯領域為醫學人文、文學和歷史。主要譯作有《旁觀者》、《大崩壞》、《幽冥的火》、《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等。
    名人/編輯推薦
    財團法人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合作出版  高雄醫學大學骨科學客座教授 王國照  台北榮總教學研究部主任 何橈通  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講座教授 宋瑞珍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張苙雲  台大醫學院院長 陳定信  長庚大學教授 陳昱瑞  共同推薦(依姓氏比劃序)  一個年輕醫師剖心挖肺的告白……讓人一窺實習制度與醫師養成的堂奧。-《紐約時報》  裘哈爾的故事不但生動有趣,而且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傑作。-《華盛頓郵報》  生動描述紐約市醫院的生態、階級制度與冷漠殘酷的一面。-《紐約時報書評》  像這樣讓你又笑又哭的書實在少之又少。裘哈爾描述醫學訓練當中最艱辛的一年,讓我們透過他的文字踏上驚奇之旅。-葛普塔(Sanjay Gupta),CNN醫藥記者、《追逐人生》作者  不只醫師讀了可以引起共鳴,每一個對自己這一生要做什麼有所疑惑的人,讀了之後,也會有很深的感觸。作者以真誠而犀利的語氣描述醫生這一行的內幕,也深刻記錄一個年輕人面對人生與前途的掙扎。-夏曼(Akhil Sharma),《順從的父親》作者  作者通達人情、寫作功力高強,他的文字讓人不禁想起前輩醫師作家:契可夫與威廉斯。這個年輕醫師的心靈、情感與靈魂繼承了偉大的醫學人文寫作傳統。-柯爾斯(Robert Coles)  作者不只是描述一個醫師的成長歷程,也勇敢提出批判。書中也包含一個移民家庭追逐美國夢的故事以及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本書不但是醫學人文的重要作品,也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閱讀樂趣。-康納(Melvin Konner),《習醫之路》作者  在這個醫學影集當紅的時代,裘哈爾以敏銳細心的觀察、純熟的寫作技巧展現文字的魔力。他的筆觸以生動、精確而真誠。本書將成為這類醫學回憶錄的標竿。-佛格西(Abraham Verghese),全國書評獎得主、《雙生石》作者
    作者序走過艱苦的實習歲月  一個醫師的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在從醫學院畢業之後。-畢林斯(John Shaw Billings),《波士頓醫學與外科期刊》(1894)  不管從事哪一個行業都必須經過學習階段,也就是當學徒。醫師也不例外。醫學臨床訓練的第一年就叫實習。醫學生從醫學院畢業之後,即到醫院當實習醫師,輪調到各部門,如門診部、加護病房、癌症病房等,學習如何照顧病人、對付疾病,使病人康復。實習的這一年,對不少醫師來說,都是行醫生涯當中最痛苦的一年。每個星期工作八十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每四個晚上因為值班徹夜未眠,這樣的循環讓我們永遠處於疲累的狀態,和家人、朋友疏離,甚至累到吃不下,更提不起「性致」,不知快樂是何物。這樣嚴格的訓練讓醫學生心生恐懼,也許就像小聯盟的選手等待進入大聯盟一樣。再以棒球做為比喻,如果說醫學院念書像是打好玩的,那實習就是正式上場了。  我當實習醫師雖然已是十年前的事了,但我還記得一清二楚,就像老兵回憶自己打過的仗。我兒子莫翰出生之後,我太太(她也是醫師)說我們這對新手父母又得再實習一次了。為了照顧新生兒,我們晚上常不能睡,但照顧嬰兒和在醫院實習畢竟還是大不相同。當實習醫師時,半夜一被叫醒,就得馬上應付各種問題,包括最棘手的情況。不管你是不是已經累到隨時可能倒下,還是必須表現出最好的一面。  實習階段之後,就可以開始執業,當一般科醫師。但大多數的人還是會繼續留在大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加強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晉級為專科醫師。住院醫師的訓練時間依科別而異,以內科為例,在美國則需再接受兩年的訓練。第二年住院醫師負責監督、指導第一年住院醫師,而第一年住院醫師則要帶下面的實習醫師。在美國,所謂的院內醫師(house staff)就是指這些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完成住院醫師訓練之後,很多醫師選擇繼續當臨床研究醫師,進行次專科方面的研究,時間短則一年,也可能長達數年。等升上主治醫師,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通常已三十多歲了。  這本書記錄的是我在紐約一家大型教學醫院受訓的點點滴滴,從當實習醫師的第一天開始寫起,直到我決定申請當心臟科臨床研究醫師。這段時間也就是我的醫師養成教育最關鍵的時期。在進醫學院之前,我讀的是物理,從進大學到攻讀博士學位,我已在物理研究投注了十年光陰,然而卻時常陷入危機,不知自己是不是願意畢生無怨無悔走下去。物理學家費曼為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提出這麼一個假設:a、b兩點之間的各種可能路徑是連續變化、不可數的。似乎我的生涯之路也是如此。但在學醫之前,我已經習慣在學術象牙塔過著安逸、平靜的研究生活,到醫院實習之後特別難以適應。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只記錄這段痛苦的歷程,也寫下我的蛻變與突破:我終於通過試煉,正式成為這個行業的一份子。本書有些讀者可能是醫學生或同行,我希望藉由這本書分享我的心得與經驗。社會大眾總認為醫師是有著A型人格、沒有自我懷疑的高成就者,我希望藉由本書破解這個迷思。  這本書寫的一切都是我的親身經歷。然而,為了保護事件的當事人,大多數的名字都以化名代替,若干細節也做了修改。在某些段落中,時間則被壓縮,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也做了調整,以使敘事能更連貫、緊湊。在極少數的幾個地方,為了把我自己的經驗描寫得更真確,則採用個人自畫像般的筆法。雖然我寫的只是我一個人的經驗,但我相信大多數的實習醫師都經歷過類似的掙扎與考驗。醫師的職業生涯是一磚一瓦、一個又一個病例砌出來的,但就根基而言,大抵是一樣的,也就是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的訓練。  不久前,我服務的醫院招考實習醫師,由我擔任面試考官。有一個考生對我說:「在一個醫師所做的決定當中,或許最簡單的一個就是決定要當醫師。」我則不是如此,我這一路走得相當辛苦。想當年,我雖然踏上了這條路,還是常常游移不定、彷徨迷惘。我感覺我的自我要求與別人對我的期望像重擔一樣,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像時時刻刻都活在地獄裡。只有在我接受自己的局限,了解醫院文化之後,我才有走出一條活路的感覺。即使有時一絲懷疑仍會飄進我的內心,至少不再像以前一樣充滿矛盾與衝突。  幸好,我已經度過那段實習時期,而且可以驕傲地說,我熬過來了。我目前在長島一家大型教學醫院擔任心臟科主治醫師。雖然有時還有一點點怪怪的感覺,但多半時間如魚得水,認為這是命中注定的。在我的病人當中,很多人有嚴重的心臟病,我負責照顧他們,給他們治療。我喜歡這樣的工作,每天都過得很滿足。雖然醫學仍有很多困惑我的地方,我還在摸索,有時甚至還是會懷疑心臟科是不是我最正確的選擇。  想起過去,我連胸部X光都不會判讀,我也害怕當急救小組組長,甚至懷疑加護照護弊多於利,但現在不管碰到什麼事,我都可以見招拆招、從容應對。以前的我實在無法想像我會有這麼一天。但我畢竟走過來了,而且我會永遠記得那段艱苦的實習歲月。
    目次
    合作出版總序 樹立典範 黃達夫作者序 走過艱苦的實習歲月序曲 囚徒第一部 換馬1 逃2 相變3 醫學院4 假醫生5 值班6 長夜漫漫路迢迢7 第一個被我害死的病人8 心的節奏 9 顧客服務10 失足11 徬徨第二部 谷底12 夜班13 洞14 冬日,憂鬱第三部 和諧15 麻煩病人16 傲慢與偏見17 選擇18 果汁機裡的企鵝19 病房悲歌20 如魚得水21 見山又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