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兒童/漫畫 > 兒童讀本 
     
    大洞洞小洞洞(精裝)
    編/著者: 陳木城
    出版社:小魯
    出版日期:2010-08-31
    ISBN:9789862111758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親子童書

    優惠價:85折,230

    定價:  $27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20 元
    特價:90折!288
     
    定價:280 元
    特價:90折!252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280 元
    特價:85折!238
     
    定價:280 元
    特價:50折!14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咦,為什地上有個洞?  原來裡頭住著老鼠、蚯蚓、鼴鼠、丸子蟲……等好多好多的動物。牠們在地底下挖了各式各樣的洞洞,形成四通八達的地底隧道。不只小動物,人類也在地底下建造了便利的交通隧道。  一本結合自然生態及空間分布的本土自製繪本,透過特殊剖面圖示和鮮艷的畫面,培養孩子覺察環境的能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木城  歷任國小教師、記者、主任、國語輔導員、校長、督學、教育視導、小學國語課本主編、生態農場總經理,現任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臺灣創意遊學協會理事長、臺北縣環境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喜歡生態田野、語文閱讀、文學創作,出版有童話、兒歌、詩集、圖畫書、詩論、翻譯改寫、生態環境等計三百餘冊,曾經得過國內文學及教育獎項二十餘種。  一個無可救藥的創意帶原者,永遠有許多計畫和夢想正在祕密進行著……繪者簡介邱承宗  自幼即是大人眼中的問題兒童,腦袋裡充滿各式各樣的幻想,常常沉溺其中地竊竊嘻笑或喃喃自語,因此,塗鴉成為唯一的宣洩出口。幾經人生波折,40歲過後,發現自己可以用畫筆詮釋生命,至今創作不綴。  喜愛昆蟲,更熱愛追尋昆蟲生態的奧祕,如此的興趣對他而言,是幸運也是幸福。目前最大的心願,除了隨心所欲地描繪昆蟲、攝影昆蟲,繼續鑽研昆蟲生態調查以外,仍然可以毫無顧忌地奔馳幻想空間。  作品曾獲「臺北市優良圖書獎」、「最佳兒童及少年科學類圖書金鼎獎」,等多項獎項,並二度入選「義大利波隆納童書原畫展非文學類組」。
    序《大洞洞小洞洞》超前二十年的創見  小魯編輯/戴淳雅  《大洞洞小洞洞》,在民國七十九年初版,書中許多技巧、想法對於二十年後的今日,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初版之時,臺灣幾乎沒有像這樣將生活面納入自然科學的圖畫書。繪者邱承宗老師說:「若是我們那一代人成長時沒有這樣的背景,當長大了想進行創作,也就不會意識到這個相對陌生的範疇。」  一開始,陳老師和邱老師在構想《大洞洞小洞洞》時,邱老師依著陳老師的大綱試畫草稿,便畫出長條形的稿子。那是像捲軸一樣的畫稿,直接從第一頁連著畫到最後一頁,呈現一種循環的感覺。讀者可以嘗試在腦海中把每一張圖接在一起,《大洞洞小洞洞》整本書可以圍成一個圈,最後的土地畫面和一開始的農村是可以相連的。  人物在這本書就像是模特兒一樣,許多部分是讓人物留白沒有上色。就好像要帶領讀者用客觀的角度重新省視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書中的主角是隻眼睛很大,很可愛的小老鼠。事實上,要創作這隻小老鼠是很辛苦的。起初邱老師一直想不到要怎麼把故事串起來,直到看到卡通裡許多擬人化的角色,老師有了靈感:「對啊,何不在真實背景部份加入擬人化的東西,讓整體柔化一些?」於是有了這隻小老鼠來串場,讓牠眼睛大大的,會驚訝、會高興、會有不以為然的表情。邱老師的畫裡,總會安排一些想要表達的概念或小設計,讓讀者自己去發掘,希望在那發現的過程中能帶給讀者驚奇。  讀者想必好奇《大洞洞小洞洞》中,平日難見到的地底景觀是怎麼創作出來的。書中的土地切面,裡頭的小洞、通道等,邱老師是參考山坡地的切面去構圖。「把蚯蚓、洞穴擺在這裡會怎麼樣呢?」以這樣的觀點在腦中鋪陳畫面。為了觀察符合地底潮濕土壤的特質,邱老師甚至試著挖開乾燥的山坡切面,這個過程往往要重複好幾次才能一探潮濕的土壤切面。令人驚喜的是,有時挖開土壤,就會發現一些小洞,甚至會找到昆蟲待在裡面。    那麼書中的下水道管線圖又是怎麼創作的呢?邱老師說這必須先蒐集資料進而從想像延伸。比起圖中的大樓剖面就像是把建築物一刀切下,再把職場工作的人們像模特兒般擺進去,其構圖的方式有實際的情景可以參考;下水道卻無從觀察起,只能從資料提供的訊息著手,而想像水管們的來去方向、型態。順帶一提在這個畫面中的道路其實是當年的光復北路,上頭是鐵道,下方則有個地下道,在颱風來時常會積水呢!  至於地鐵跨頁的原型,是老師參考在日本唸書時看到的東京地鐵。陸上的部份,是想像出來的景觀,沒想到卻跟現在的光華商場滿像的!當時在創作《大洞洞小洞洞》時還沒有臺北捷運。現在不但有捷運、高鐵,甚至鐵路車站也開始地下化了。《大洞洞小洞洞》的內容就像預言一樣,把現今情況在二十年前就畫了下來。邱老師當初看到日本的地鐵可以下到地下四層樓,心裡就覺得臺灣有一天應該也會如此。「總覺得,這就好像一個趨勢一樣。」當許多建築物都往上發展到極致的同時,處於多地震帶的臺灣,也自然而然會開始往地下建設,這種情形就像是受到時代中的必然性牽引。  創作《大洞洞小洞洞》的過程中,邱老師曾遇到一些瓶頸。像是半穴居跨頁的部份,如何去詮釋建築物、石頭與人物的關係,其實是有難度的。這個畫面建築物和地面的高度,若真的去比對真實建築,並不符合現實比例。假如它切合真實,這個線條就會切到中間點,這個問題困擾了邱老師很久。最後老師以整個構圖理念為重,可能有人會認為,這畫不符合真實情況。但是邱老師這麼說:「我是在創造畫面,而不是在畫建築。」  像故事發想也是,明明是在臺東的地底,挖洞的動物要如何跨越地理障礙到蘭嶼呢?為了把蘭嶼建築特色畫出來,這個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了。這本書裡頭有現代建築、傳統的建築,邱老師想要表現臺灣所擁有的建築特色。設計上來說,前面是傳統建築,中間來到了現代建築,接著是又回到離島傳統建築,是一個循環,這個設計的堅持,成就了一個作品的完整。  這次出版《大洞洞小洞洞》,具有傳承的意義,裡面有些畫法現今還是很值得研究。譬如顏色層次豐富的葉片,邱老師是先整片塗黑再用牙刷去噴色,光是一小塊就至少五個色,有的部分甚至慢慢點描的。後來老師開始在每一本書進行屬於自己的實驗,漸漸地從技巧實驗轉變成感覺呈現。今年小魯將《大洞洞小洞洞》再度帶到讀者的面前,為的是讓大家看見當年作者們的創見,如今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反思與學習之處。二十年前的作品,即是因當初想傳達重要的理念,而讓那份熱忱、創意永久被保留。這本書打開了一道門,讓臺灣的讀者們見到珍貴的自然生態圖畫書寶藏,也讓創作者們看見更多知識類圖畫書創作的可能。導讀開啟地底新視界插畫/圖畫書創作者 中壢市圖書館施爸爸說故事主持人 施政廷  先聽書名,你會以為是講數理、討論面積大小的繪本,或是一本具有打洞穿透效果的立體書。等看到書本的封面才知道,這卻是一本剖析自然、展現地底下生活樣貌的書,十分有趣。  整本書的結構就像書名《大洞洞小洞洞》一樣,採取對照的形式來表現,由小動物為了躲避災禍、繁演後代而挖的小洞洞,對照人們為了解決生活中的交通、能源、居家等問題而挖的大洞洞。  故事的開始是一隻住在鄉下老鼠的心情,牠正在讚嘆四周風景秀麗,適合居家,結果危險卻自天上而來,嚇得牠趕緊鑽進地洞中。原本以為離開了危險,沒想到會鑽洞的蛇卻跟了進來,這可嚇了老鼠一家一大跳,大夥兒吱吱吱地叫著,到處奔逃。這時候牠才發現原來會挖洞不只有老鼠,人們探採礦物而在地底下挖洞,循著礦脈往下挖甚至深達海平面以下,這樣的大洞洞,小小的老鼠洞是比不上的。  作者陳木城對田野生態的熱愛和研究,在本書中用擬人的手法,描寫地下鐵和老鼠洞的比喻,原先老鼠以為在地底下跑的也是老鼠,再細心一看,長長的形狀,應該是條蛇吧!而且肚子裡裝滿了人,吃得飽飽的呢,就這樣很巧妙地幽了大家一默。雖然都是鼠類,但是鼴鼠可愛也幸運多了,牠舒舒服服地住在地底下,牠小小的家就像蘭嶼達悟族的居家一樣,不怕風吹雨打,一年到頭都很涼快。  最後作者對小讀者提了個問題,地下住著各種小生物、水裡住著魚、地上住著人類、走獸和植物,天空住著小鳥,那世界到底能有多大?怎麼住得下我們這麼多生物?這也讓小讀者可以省思自然空間的有限,在人們大量而且毫無限制地開發環境時,我們也侵害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  在本書的畫面中,雖然採用了寫實的技法來表現,但是鄉下老鼠的大眼睛和表情,再搭配跨張的動作和旁白,十足的卡通化。這些效果對照書中人的部份,只有輪廓而沒有表情,差異很大,就好像這些人是展示服裝的衣架模特兒一般。這樣的畫面呈現,在寫實細密的風格中也能有輕鬆趣味的一面,可見本書的畫者邱承宗,也是一位個性俏皮的畫家。  剖面圖的用意主要在展現人們見不到的內部結構,說明內部構造、彼此的連通關係。要能正確地畫出剖面圖的效果,得要全盤瞭解事物的道理,再加上細心的觀察,才能正確無誤地傳達剖面圖的精義。小讀者借著本書的剖面圖例能對地底下小動物們的生活一覽無遺,就像在飼養箱前觀察小昆蟲一般,是一幕在眼前演出的舞臺劇,這也是本書最不同於一般繪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