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藝術設計 > 藝術 
     
    班托的素描簿
    出版社:麥田(城邦)
    出版日期:2012-06-30
    ISBN:9789861737928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藝術理論

    優惠價:85折,298

    定價:  $3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900 元
    特價:90折!810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520 元
    特價:95折!494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420 元
    特價:90折!378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觀看的方式+繪畫的過程=班托的素描簿英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美學理論大師──約翰‧伯格,首部收錄作者親筆素描,以文字與圖像呈現的素描沉思錄。伯格透過斯賓諾莎(班托)哲學思想的影響,試圖再現整合兩者的觀看之道。我們畫畫的人,不僅想創作一些看得見的東西讓別人觀察,也希望能附帶一些看不見的東西,陪著它走向無法預料的終點。——約翰‧伯格班托(Bento)是十七世紀哲學家斯賓諾沙(Baruch Spinoza, 1632-1677)的小名。斯賓諾莎很迷戀光學,也喜歡畫畫,據說他會隨身攜帶一本素描簿,畫下眼睛所見的事物。1677,在他猝死之後,保留了書信、手稿、筆記,但就是沒有那本素描簿。終其一生,關注繪畫的柏格,多年來始終對那本素描簿充滿好奇,常想像裡面究竟畫了些什麼,希望能一邊看著斯賓諾莎用他的雙眼觀察到的事物,一邊重讀斯賓諾莎的一些話語和令人吃驚的哲學命題。去年一位波蘭印刷工人送給他一本素描簿,封面是麂皮材質皮膚色,伯格一看到就說:「這就是班托的素描簿。」接著他就開始在裡面素描,藉由斯賓諾莎給他的靈感,畫下那些慫恿他把它們畫下來的東西。伯格和班托,在用眼睛觀看,在用眼睛質疑的動作中,他們變成彼此的替身。他們對於素描這項活動能把自身帶往何處,指向何物,有著同樣的體悟。全書不分章節,也沒有標題日期,就像素描簿一樣,收錄三十幅伯格的素描(以植物、人物為主,也有一些物件和建築風景),以及該幅素描所引發的思考文字。文字中描繪了繪畫的過程,也描繪他的沉思冥想,以及藝術如何引導我們凝視這個世界。伯格以一種親身示範的方式,將他以往有關觀看、藝術、對抗等等的觀念重新整合凝聚,在本書中精采呈現。書中也穿插了從斯賓諾沙《知性改進論》和《倫理學》這兩本書中摘錄出來的文字,與內文相呼應,是一本大師與大師的唱和創意之作。
    作者介紹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1926.11.5-)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等,1926年出生於倫敦。1944至1946年結束服役後,進入倫敦中央藝術學院及切爾西(Chelsea)藝術學院就學。1948至1955年開始教授繪畫,並展開終其一生的繪畫生涯。他的作品曾在倫敦的懐登斯坦畫廊、瑞德弗尼畫廊,以及萊斯特等畫廊展出。1952年伯格開始替以政治、社會問題、書刊、電影、戲劇等為主題的《新政治家》雜誌撰稿,並很快的以一位深具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的藝術評論家身分竄起。從那時起他陸續出版了多本藝術評論書籍,包括了有口皆碑的藝術研究作品《觀看的方式》。這本書是以BBC的同名電視影片裡的某些概念為出發點。伯格的第一部小說發表於1958年,他創造了一種別出心裁的小說體,包括1972年贏得英國布克獎以及布萊克紀念獎的作品G,並與瑞士導演阿蘭‧鄧內合作,撰寫電影劇本《2000年約拿即將25歲》,以及多部電影劇本。他還撰寫了多部舞台劇本。在過去的這二十多年,伯格長期居住在靠近法國邊境阿爾卑斯山的小村鎮裡,深受山中居民的傳統習俗以及艱困的生活形態所吸引,他也以他們為主題撰寫了多部相關作品。伯格雖已年近八十,依然十分活躍,作品大多具有濃厚的批判色彩,且表現形式不斷的推陳出新,對社會政治等議題也有其獨特的看法及熱情。他被公認為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相關重要著作還有《永恆的紅色》、《畢卡索的成功與失敗》、《影像的閱讀》、《藝術與革命》、《另類的出口》、《另一種影像敘事》、《我們在此相遇》、《留住一切親愛的》、《觀看的視界》等。譯者簡介吳莉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我們在此相遇》、《留住一切親愛的》、《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建築的法則》、《觀看的視界》、《當代建築的靈光》等。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名人/編輯推薦
    李明璁(作家,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姚瑞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講師)郭力昕(政大廣電系副教授)黃孫權(破報總編輯,高師大跨藝所教授)劉惠媛(藝術評論者)――聯合推薦「John Berger左手寫藝術批評和小說散文,右手做素描創作。無論文學、評論或畫作,Berger總能從最細節的經驗與觀察出發,終而連結到最宏觀、深邃、又具有批判視野的哲學與生命反思裡。他對凡常人物與日常生活的熱情,是強大且綿延無盡的,對藝術也是。他的左翼政治立場與淑世精神,使他無論作畫或談論素描,不會停留在技法等瑣碎的小格局裡孤芳自賞。Berger總是將藝術和他對生命、歷史、政治、與馬克思人道主義的大關懷聯繫到一起,使藝術、政治、歷史、或馬克斯主義,都不會是孤高、艱澀、互不相干的冰冷知識或死硬教條。從《觀看的方式》、《觀看的視界》到《班托的素描簿》,John Berger四十年來犀利、堅定、溫暖、細緻,始終如一。」――郭力昕(政大廣電系副教授)「伯格有著洞悉人性且獨一無二的傾訴之聲,這聲音與他的素描技巧共延迴盪,締造出這本凝練之書。這兩項稟賦與斯賓諾莎如謎般難解的哲學命題攜手合作,建構了一次卓越非凡的見證行動。」――Teju Cole,《紐約時報》「如通電般令人震驚的思想和能量……在年歲與脾性的洗練下,伯格以益發沉穩的文字和圖像,對今日的全球災難與日常生活提出振奮人心且堅定不移的敘述。」――Colin MacCabe,《新政治家》「充滿啟發性、挑戰性,值得細讀。」――《金融時報》「自成一格。」――Nick Wroe,《衛報》「本書展現了他的註冊商標:如詩般的精準。」――《蘇格蘭人》作者Meaghan Delahunt自伯格青少年起,斯賓諾莎就是他最傾心的哲學家之一,「讀的時候我並不總是都能理解,或者應該說,很少真的讀懂」。書寫這本書時,他不是把斯賓諾莎當成「大師」,而更像是一名「同伴」。伯格和斯賓諾莎都對觀看的本質充滿著迷:斯賓諾莎是光學這門新科學領域裡的鏡片研磨師;兩人都熱愛素描。「從一開始,我就沒想過這是一本關於斯賓諾莎的書。我認為這本書是關於我們存活的這個世界,而且經常是我們基於好的壞的種種理由拒絕去注視的那個部分。這本書就是試圖去觀看和理解我們今日生活的這個世界。」――Susan Mansfield訪問伯格,《蘇格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