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財經/企管/經濟 > 財經 
     
    你的錢,為什麼變薄了?:通貨膨脹的真相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9861202358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貨幣;金融

    優惠價:85折,255

    定價:  $30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600 元
    特價:90折!540
     
    定價:300 元
     
    定價:30000 元
    特價:95折!28500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貨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也最錯綜複雜:不僅各國有各國的貨幣,有時貨幣還會貶值,讓我們覺得「錢變薄了」。  為什麼錢會貶值?為什麼會有通貨膨脹?  本書1963年首次出版,歷經多次改版,如今已是第五版。四十多年來,它發揮巨大的影響力,啟發了兩個世代的經濟學者,以及許多投資人和企業人士。讀過這本書之後,你不僅會更懂得世界經濟,面對景氣的變化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看法,不再人云亦云。  本書清楚介紹貨幣發展的歷史,對通貨膨脹做了深入淺出的解說。作者深入剖析中央銀行制度和固定匯率制度、通貨膨脹的關係,揭開通貨膨脹的真相,以及它讓少數人得利的事實。書中認為,我們的貨幣體系存在著根本缺陷,如果不能從制度面來改善國際貨幣體系,未來的通貨膨脹速度將越來越快,甚至無法收拾。例如一碰到金融危機,政府就灑錢救市,更會造成通貨膨脹。  作者也帶領我們思考,如果貨幣跟其他財貨一樣,完全自由化,價格由市場決定,將可減少政府侵犯個人權利及其財產的種種行為。  當前,通貨膨脹似乎變成全球性的壓力。如何才能恢復貨幣體系的穩定?我們是否需要一個國際性的貨幣體系?那是什麼樣的貨幣體系?從這本書中,您可以得到深刻的啟發。書中提到一些重要觀念:  1. 社會上的錢越多越好嗎?錯。貨幣和其他商品不同的是,貨幣增加對人們沒有好處,貨幣所能買到的商品或勞務,才會帶給人們幸福,過更好的生活。中央銀行如果任意增加貨幣供給量,後果就是:通貨膨脹。  2. 「貨幣政策」是除了戰爭之外,國家擴張權力的主要工具。貨幣政策常被用以確保政府財政無虞、融通赤字、圖利特殊利益團體並鞏固選票。貨幣制度不僅容易遭到政客濫用,也會造成通貨膨脹和景氣循環。  3. 在政策方面,作者主張,自由市場有能力、也應該主導貨幣的供給與分配,兩者並無必要由中央銀行所獨佔。  4. 金本位是什麼?為什麼這樣的貨幣制度能夠遏止通貨膨脹,並減少匯率波動?  ★★此書為《為什麼我們的錢變薄了》新增訂版,新增有第五版序,以及作者的一篇論文〈百分之百黃金本位制的論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莫瑞.羅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 1926-1995)  是奧地利經濟學派(Austrian Economics)的代表人物,生前主要擔任內華達大學經濟學S. J. Hall講座傑出教授。  他曾擔任米塞斯研究院(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學術事務副會長,也曾任《奧地利經濟學評論》(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的編輯。羅斯巴德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師承約瑟夫?朵夫曼(Joseph Dorfman)。他也長期參與紐約大學舉辦的米塞斯研討會達十多年。  羅斯巴德教授為文上千,重要著作包括:《1819年大恐慌》(The Panic of 1819)、《人、經濟與國家》(Man, Economy, and State)、《美國大蕭條》(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權力與市場》(Power and Market)、《金融體系的祕密》(The Mystery of Banking)、《自由的道德》(The Ethics of Liberty)、《在自由中孕育》(Conceived in Liberty)共四冊等。譯者簡介陳正芬  專職譯者,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會計碩士。譯有《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奢華,正在流行》、《C型人生》、《假如你明天當上主管》、《葛林斯班的騙局》、《定價思考術》、《發現你的經濟天才》、《達蜜經濟學》等。高翠霜(負責修訂版新增部分之翻譯)  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經濟碩士,曾任職經建會、台電公司、經濟部國營會、台灣綜合研究院、行政院副院長室、政務委員辦公室、金管會主委室。現為全職譯者。譯有《Career關鍵14年》、《績效評估》、《大改變》、《新野蠻人宣言》、《常識經濟學》、《通膨、美元、貨幣的一課經濟學》、《贏家的詛咒》等書。
    前言  極少經濟主題比「貨幣」更糾纏不清、更令人摸不著頭緒。舉凡「緊縮貨幣政策」相對「寬鬆貨幣政策」、聯邦準備體系相對於財政部的角色,以及各個不同版本的黃金本位等,辯論之聲不絕於耳。政府究竟該把銀根注入經濟體系,還是抽銀根?由政府的哪個機構來做?政府該鼓勵貸款,還是加以約制?該回歸黃金本位嗎?如果是,以什麼比率?無數的問題愈滾愈大、沒完沒了。  貨幣問題的各種歧見,或許是源自人類的「務實」傾向——只想研究跟自己切身相關的政治經濟問題。但是,如果讓自己完全沉浸在日常瑣事,不再探究根本的差別,也不再問些真正基礎的問題,久而久之,基本問題就會被遺忘,而漫無目標地隨波逐流將取代了對原則的堅持。人們往往有必要取得某些觀點,跳脫日常事務,以便獲得更完整的理解,對於經濟體制尤為如此,體制中的交互關係是如此錯綜複雜,以致必須將幾個重要因素孤立出來並加以分析,而後追蹤它們在複雜世界中的運作情形。以上是「魯濱遜經濟學」的重點,也是最受古典經濟理論喜愛的情節,儘管許多評論家認為,分析孤島上的魯濱遜和星期五的經濟行為,實在與現實世界脫節,但它其實有個極有用的功能:突顯出人類行為的基本原理。  在所有經濟問題中,貨幣可能是最糾纏不清,也是最需要採取某種觀點的。此外,貨幣這個經濟領域,覆蓋交織著數百年來最多的政府干預,許多致力研究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卻刻意略過貨幣,堅稱貨幣不一樣,一定要由政府供給、受政府約束。他們從不認為國家管制貨幣形同干預自由市場,貨幣的自由市場是他們無從想像的,政府必須鑄幣、發行紙鈔、界定何謂「法定貨幣」(legal tender,譯註:法律賦予在一國境內有強制流通能力的貨幣)、創造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給、「穩定物價」等。  由歷史觀之,貨幣是政府最先控制的事物之一,十八、十九世紀的自由市場「革命」,對於貨幣少有著墨。因此,現在是回歸基本面,來到「貨幣」這個經濟體系命脈的時候了。  讓我們先問自己:貨幣能在自由的原則下被組織或安排嗎?我們能夠擁有如財貨、勞務一般的貨幣自由市場嗎?這麼一個市場會是什麼樣子?各式各樣的政府控制會造成哪些效果?如果我們偏好其他方向的自由市場,希望消除政府對個人和財產的侵犯行為,當務之急就是:去探索貨幣的自由市場有哪些做法與手段。
    目次
    〔評論〕誰來印鈔票? 黃春興第五版序第1章前言第2章自由社會中的貨幣一、交換的價值二、以物易物三、間接交換四、貨幣的好處五、貨幣單位六、貨幣的形狀七、私人鑄幣八、「適度」的貨幣供給九、「囤積居奇」的問題十、穩定價位?十一、並存的各種貨幣十二、貨幣倉庫結論第3章插手管錢的政府一、政府的收入二、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三、強行獨占鑄幣權四、降低貨幣成色五、格雷欣法則與貨幣制度六、摘要:政府與貨幣制度七、允許銀行拒絕付款八、央行制度:取消對通貨膨脹的檢驗九、央行:導演通貨膨脹十、黃金本位的消失十一、強制貨幣與黃金問題十二、強制貨幣與格雷欣法則十三、政府和貨幣第4章西方貨幣制度的崩潰階段一:古典黃金本位,1815 ~ 1914階段二:一次世界大戰及戰後階段三:金匯本位(英國與美國),1926 ~ 1931階段四:波動的強制貨幣,1931 ~ 1945階段五:不列敦森林與新金匯本位(美國),1945 ~ 1968階段六:不列敦森林的崩解,1968 ~ 1971階段七:不列敦森林的結束:波動的強制貨幣,1971年8月 ~ 12月階段八:史密松寧協議,1971年12月 ~ 1973年2月階段九:波動的強制貨幣,1973年3月 ~ ?〔附錄〕百分之百黃金本位制的論述前言一、百分之百黃金本位制的論述二、貨幣與自由三、美元:是獨立的名稱或是重量的單位?四、從「重量」到「名稱」:獨占鑄幣權五、從「重量」到「名稱」:鼓勵銀行膨脹六、百分之百黃金本位制七、反對百分之百黃金本位的論點八、伊格教授與百分之百黃金本位制九、百分之百黃金本位的傳統十、未來的路 關於米塞斯研究院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