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梯言-歷史之眼看台灣
    編/著者: 公孫策
    出版社:商周(城邦)
    出版日期:2010-08-31
    ISBN:9789861201894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中國政治制度

    優惠價:85折,255

    定價:  $30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535 元
    特價:90折!482
     
    定價:150 元
    特價:90折!135
     
    定價:530 元
    特價:90折!477
     
    定價:150 元
    特價:90折!135
     
    定價:150 元
    特價:90折!13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歷史評論家公孫策30年功力之大成這不是商業周刊〈去梯言〉專欄的集結出版,而是歷史評論家公孫策去蕪存菁後,一秉「放心大膽說話」風格,寫下他對台灣時事的觀察與對未來的期許!  「去梯言」的典故就出自諸葛亮:  《三國演義》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劉表老病且喪偶,繼室蔡夫人的哥哥蔡瑁當權,多方設計要除去劉表的長子劉琦。劉琦向諸葛亮求計,諸葛亮以疏不間親為由推辭,其實是顧忌蔡瑁的眼線。  一次,劉琦邀諸葛亮上樓觀書,命人撤去梯子,說:「先生現在可以放心教我了吧。」於是諸葛亮獻策,劉琦自請領兵出鎮江夏,免於被繼母陷害。  所以,「去梯言」的意思就是「放心大膽說話」。十多年來,我自忖做到了放心大膽說話,這一本書仍然努力維持風格。然而,個人專欄必有作者的個人好惡,這一點,讀者當有認知,而能包容我的不遜。  本書大概取用了「十年精華」約二分之一強,所以,「去梯言」的讀者想必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這些歷史故事與寓言卻多半不再用於對應當初的題目。這並不意味著昨是今非,反而是那些「精華」能夠歷久彌新的印證。─摘自〈自序:歷史之眼,去梯之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公孫策  專欄作家,《商業周刊》「去梯言」專欄膾炙人口,擅長借用歷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針針見血,將「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著有《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冰鑑識人學》、《跟康熙學策略》、《公孫策說唐詩故事》、《公孫策說名句故事》、《史記經典100句》、《戰國策經典100句》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商業媒體集團執行長 王文靜  商業媒體集團名譽發行人 金惟純  城邦出版集團執行長 何飛鵬  社會評論家、作家 南方朔  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暨國際企業系教授 湯明哲  晨星半導體董事長 梁公偉  好評推薦
    自序  這是最近十年的「去梯言」專欄彙集,但不是五百多篇原封不動的集子,而是擷取十年專欄的精華,重新整理?改寫成書。  所謂精華,當然是公孫策專欄當中的一則則歷史故事與古典寓言。事實上,在重新檢閱十年專欄的過程中,發現「歷久彌新的仍是那些故事與寓言」。去掉這些精華,就只剩每個星期發生的「舊聞」矣。  然而,十年不是一個短時間。那些「斷爛朝報」一次看下來,還真能產生一些「歷史縱深」。有了歷史縱深,每週一篇的專欄於焉又「活」了起來。  過去十年,剛好是台灣第一次和第二次政權轉移,對「國民黨為什麼非下台一次不可?」「陳水扁之後,為什麼是馬英九當總統?」,我有較以往更深刻的思考。同時也不甘只做事後諸葛亮,想要對台灣未來提出「哪些可以期待?哪些無須期待?」——是期待而非預言,所以仍不是諸葛亮,只是書生之見。  「去梯言」的典故就出自諸葛亮:  《三國演義》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劉表老病且喪偶,繼室蔡夫人的哥哥蔡瑁當權,多方設計要除去留表的長子劉琦。劉琦向諸葛亮求計,諸葛亮以疏不間親為由推辭,其實是顧忌蔡瑁的眼線。  一次,劉琦邀諸葛亮上樓觀書,命人撤去梯子,說:「先生現在可以放心教我了吧。」於是諸葛亮獻策,劉琦自請領兵出鎮江夏,免於被繼母陷害。  所以,「去梯言」的意思就是「放心大膽說話」。十多年來,我自忖做到了放心大膽說話,這一本書仍然努力維持風格。然而,個人專欄必有作者的個人好惡,這一點,讀者當有認知,而能包容我的不遜。  本書大概取用了「十年精華」約二分之一強,所以,「去梯言」的讀者想必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這些歷史故事與寓言卻多半不再用於對應當初的題目。這並不意味著昨是今非,反而是那些「精華」能夠歷久彌新的印證。  《墨子》的寓言:子禽問墨子:「多言有益乎?」墨子說:「蝦蟆蛙蠅日夜不停的鳴叫,叫得口乾舌疲,卻沒有人聽牠的。但是雄雞只在黎明時啼叫,一叫天下警醒。多言有什麼益處?但看能否切合時機。」  用公孫策為筆名,寫以古諷今的專欄超過二十年。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你寫的,那些人看不看?」我相信多數是有看的,可是我沒有大頭病,自以為是雄雞,能夠一鳴而天下白;但也未至於妄自菲薄,自比為蝦蟆蛙蠅。反倒是這本書出版的時機不錯,剛好在馬英九的「期中考」之前,應該比較會被「看到」。  藉此感謝商業周刊的編輯群,是他(她)們教會我使用Google(這十年當中最大長進),每一期還幫我double check典故有沒有引用錯誤——是他們維持了「精華」的精準。  公孫策 二○一○年八月〈推薦專文〉領導企業猶如治國湯明哲  筆者認識公孫策已超過三十年,他大學畢業後,轉行進入中國時報擔任政治記者,目睹當年政治的動盪,從民進黨的崛起到政治的解嚴,台灣的民主政治蹣跚起步,多少政治人物的浮沈,都在他眼裡上上下下,透過他敏銳的觀察力,在煮酒論英雄時,常有驚人之論,這些難得的經驗,形成本書對政治人物堅強觀察力的基礎。所以這本書是作者三十年工作的結晶。  鑑史可以觀來,最近十幾年,公孫策致力從中國歷史中找到國家興衰的道理,從過去的智慧汲取其中的精華,然後將歷史的案例和現今政治人物的作為做一比較,發現人類只是不斷在重複歷史的現象,人類政治行為,的確有一套規則可循。尤其在過去十二年中,台灣的經濟幾乎停止發展,連帶的在政治上產生許多光怪離奇的現象,這些現象,尤其是國家領導階級的作為,都逃不過公孫策的法眼,在過去十年《商業周刊》的專欄裡,痛下針貶。尤其是以古貶今,以古之亡國之君的行為,和台灣過去領導人相比,發現真的是不相上下,無怪乎過去十年是台灣經濟史上最糟糕的十年。  公孫策評論的文章都是針對如何做好國家領導人,事實上,領導人物的成功或失敗都有脈絡可循,同樣的,這本書對於如何作好企業領導人也大有助益。國家領導人,必須要善用良相群臣,同時也要擅於創造典章制度,才能使朝代長治久安,例如明神宗三十年不上(朝)班,國家還是可以治理,不至於亡國,在企業界,如果董事長三十年不上班公司還可以存活是不可能的事。可見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尤其是開國之君,成功都有道理可循。這些就是企業界學習的對象。  除了學如何做個傑出的領導人之外,對於企業家而言,也應該從書裡學到如何廣納忠言,尤其是批評的言論。如何擬定政策,要有堅定的經營理念,不要受到一時的變動亂了方寸。還有千萬要認清現實,不要有國王的新衣,因為企業高層和國君一樣,很容易受到下屬報喜不報憂的影響,通常自以為經營良好,等到事實戳破真相時,為時已晚,最重要的是企業領導人和國君一樣,對於事情利害的分析,要想的遠,不要著重在目前的小利,而是看長遠分析競爭者的興衰,各方利益團體的算計和角力,再在戰和之間有準確的拿捏。這些都是成功企業家必備的才能。  本書的取材偏重於戰國時代,五胡亂華,群雄並起的時代,從這些群雄的競爭中,公孫策歸納出成功的通則。總而言之,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值得工商領導人物和政治人物細細品嚐。  (本序作者是台大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台大副校長)〈推薦專文〉人人都該看的歷史故事書何飛鵬  認識公孫策先生數十年,年輕時我們都是記者,一起跑新聞、寫新聞。後來我創辦商業周刊,而公孫策也變成商周的專欄作家,他的「去梯言」一直是商業周刊最叫座的專欄,也是我個人最喜歡閱讀的專欄。但是每一次看他的專欄,心中難免油然而生對公孫策先生的歉疚之情。  歉疚的理由很簡單,因為精彩的專欄,對台似乎沒有任何改變,最該看這篇專欄的台灣兩黨政治人物,我不確定他們有沒有看,但我確定,他們從沒有因而調整他們的想法與做法。  結果是公孫策先生變成一個每週自言自語「社會賢達」,雖然沒人理,但他還是樂此不疲的做他該做的事、說他該說的話。  久而久之,對公孫策的歉疚,轉化成尊敬。對一個堅持是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知識份子,你能不尊敬嗎?我逐漸發覺,雖然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聽不下公孫策的諫言,但是大多數的讀者倒是聽懂的,表面上公孫策先生是和當權者對話,但他真正發揮的功能,是透過一則則中國歷史經典上的小故事,把是非、黑白一點一滴的轉化給社會大眾,讓讀者一方面關心時政的變化,一方面能明辨是非,不致受政治人物之愚弄。  想清楚這個道理之後,我建議公孫策先生,把「去梯言」的專欄集結成書,因為新聞評論會過時,但故事是永恆的、道理是不變的、發人深省的寓言是會長知識的,集結的去梯言,將會是一本人人都可看、人人都該看的中國歷史故事書。  惜字如金、自律嚴謹的公孫策,卻不只集結出書,他更將所有的篇章徹底重整,不但留下了所有的精彩故事,更給全書一個思想架構,就像他在自序中所言:歷史之眼,去梯之言,他用歷史長河的興衰演變之眼,對台灣當代社會提出剖心置腹之言。閱讀這本書稿,內容已煥然一新,思慮嚴謹、脈絡清晰,讀完這本書,再看看台灣社會,一切都透徹明白起來。  我不指望台灣政治人物,能因此書而有所改變,內食者鄙,古今雖然。我指望的是只要有一個讀者能因此書而放棄藍綠立場、放棄統獨思維,回歸是非對錯,而破除政治人物的操弄,台灣就有希望、台灣就會進步。而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會有更多,我不信真理喚不回,終究人民的覺醒,會逼使政治人物改變,讓台灣向上提升。  (本文作者為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自慢》系列暢銷作家)〈推薦專文〉華文世界借古諷今第一筆金惟純  認識公孫策,算算已有三十餘年。當年我們一起在《中國時報》做記者,報導和評論的都是每天發生的「新鮮事」,實在沒想到日後他竟然成為華文世界「借古諷今」第一筆。許多人聽說他大學主修「植物病蟲害」,更是滿地找眼鏡。  二十餘年前我創辦商業周刊,早期雜誌的內容不太受歡迎,邀盛名在外的公孫策助陣,他為朋友兩肋插刀、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這一寫就是二十年,「去梯言」成了商業周刊最受歡迎的招牌專欄。  商業周刊的主力讀者皆為企業中人,他們讀《商周》的目的是希望事業成功。公孫策的時事評論竟然成為最受青睞者,迄今仍然是個謎,正如主修植物病蟲害的人會成為古史學家一樣令人難解。而我唯一做的事,就是永遠力挺我們的作者,無論他的文章得罪的對象多有權勢,我們都挺下來,連一聲都不吭。  公孫策的本事,除了嫻熟古史、文筆絕妙以外,更重要的,是他練達人性。我讀他的文章,除了著迷歷史典故外,更有收穫的,往往是人生境界的學習。在這一點上,他的作品是跨越時空、歷久常新、截然不同世俗沉浮之作的。所以他決定集結、增補作品出書,我認為必然讀之有益,願意推薦大家一讀。  (本文作者為商周媒體集團榮譽發行人)
    目次
    〈推薦專文〉〈自序〉歷史之眼看台灣第一篇  【必然與偶然】  政權為什麼敗掉?∕Long Stay為了啥?∕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在野優勢」打哪來?∕鬼話、神話與屁話∕一旦感染權力病毒∕馬後誰會贏?∕說一套做一套必敗∕與阿扁切割者勝第二篇  【正統與主流】  亡秦必楚與人心思漢∕正統的象徵∕在德不在鼎∕正統的興亡∕台獨正統何在?∕轉型不正義∕有正統無主流不行∕朋黨是人才殺手∕五都恐尾大不掉∕國民黨的內?基因∕民進黨的派系基因∕第三黨為何沒有空間?∕行政團隊該如何建立?第三篇  【改革與陣痛】  放縱是第一大敵∕貪心是第二大敵∕沒有太大不能割除的瘤∕改革得是真心誠意∕改革十戒∕國民黨的三座大山∕馬英九心頭的三座大山第四篇  【王道與王八蛋之道】  執行決定成敗∕沒米也要會煮番薯湯∕同理心就是王道∕回應變局要快準狠∕不識其人,觀其所使∕記取教訓才不會昏庸∕屁話猛於虎∕掉以輕心是最大危機第五篇  【兩岸與統獨】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安危他日終須「仗」?∕和平談何容易?∕外交有沒有活路?∕中國在想什麼?∕台灣能做什麼?∕省籍「赤目」之症∕真假台獨的三個指標附錄:寓言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