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再見,烏斯曼:MadeinItaly背後的剝削和種族隔離
    編/著者: 白曉紅
    出版社:南方家園
    出版日期:2022-04-21
    ISBN:9789860687255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優惠價:85折,323

    定價:  $38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二〇一三年,塞內加爾橄欖採收工烏斯曼.迪亞羅在西西里島的農園中因瓦斯鋼瓶爆炸喪命,時年不過二十六歲。身為非洲移工的他,幾乎無人弔唁,彷彿刻意被遺忘。然而,烏斯曼的人生際遇和悲劇之死並非罕事。

    今日,義大利各地農園皆有非洲移工的身影,幫助義大利成為歐洲數一數二大的蔬果出口國。殖民主義和全球資本主義重創移工的母國,迫使他們不得不到海外尋求更好的機會,但僥倖航渡地中海並抵達歐洲的人,卻發現自己在當地遭司法打壓、被社會邊緣化、與當地社群隔絕,並遭到無情剝削。數十年來,義大利各政黨政府皆採反對移民的政策,讓一名又一名移工深陷「非人」的生活及工作環境,雖是「義大利製造」背後的隱形推手,社會卻對這些受苦受難者視而不見,絕口不談他們的處境,保持一貫緘默,彷彿是不配為人的他者。
    《再見,烏斯曼》講述的是義大利移工的故事,既是要致敬跨越國境、設法改變自身和家人命運的移工,也希望揭露歐洲將非洲移民置於最底端,無情的剝削、壓榨移工,構築出繁華且罪惡的巴比倫城。


    「在歐洲的敘事觀點中,歐洲白人一向是掌握話語權的人,負責手持紙筆觀察與記錄。他們所觀察的對象將獲得機會發聲,但發出的是遭過濾的聲音,表達的是遭淡化的不滿,所經歷的一切都會被審查把關,最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長期以來,移民都是被他人談論、書寫,彷彿他們幾乎沒有能動性,也彷彿他們無力塑造自己的命運。在最佳情境之下,在遷徙旅程中活下來並克服一國又一國邊界的移民,會在難民受到歡迎("refugees welcome")的敘述中,得到「獲救者」的名號。不管這些人遭歸類為難民或移民,他們的故事仍是白人的故事。」——白曉紅
    作者介紹
    白曉紅 Hsiao-Hung Pai
    旅英記者,其著作《Chinese Whispers: The True Story Behind Britain's Hidden Army of Labour》 曾入圍英國歐威爾書獎(Orwell Prize),並改撰為中文版的《隱形生產線》;另著有《散沙:中國農民工的故事》於二〇一三年獲頒英國「前衛圖書獎」(Bread & Roses Award),《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憤怒的白人:直擊英國極右派!》和《邊境人生:在歐洲顛沛流離的難民與移民》。
    吳侑達

    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筆譯組畢。翻譯出得去,稿費進得來,生活過得下去。
    目次
    緒論
    前言 緘默法則

    一、 橄欖產區
    二、 打造巴比倫
    三、 火災和模範工人
    四、 進出收容營
    五、 年輕勞動力和「融入社會」
    六、 卡拉布里亞的採收季
    七、 貝琪和「融入社會」之村莊
    八、 「只要敢夢,就辦得到」
    九、 驅逐
    十、 五星運動黨和小鎮之惡
    十一、 薩爾維尼和種族主義凶手
    十二、 「部長,告訴我,你會想住在這種地方嗎?」
    十三、 橄欖季再臨
    十四、 眼不見為淨
    十五、 滿月
    十六、 在卡拉布里亞的帳篷城度冬
    十七、 採收季結束
    十八、 「融入社會」與種族隔離
    十九、 周而復始的拆遷與重建貧民窟
    二十、 「我們還得受苦多久?」

    後記
    參考書目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