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旅遊 > 歐洲 
     
    歐洲中古後期世界觀的形成
    編/著者: 蘇其康
    出版社:允晨
    出版日期:2021-05-05
    ISBN:9789860631807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歐洲史地總論

    優惠價:85折,357

    定價:  $42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580 元
    特價:90折!522
     
    定價:380 元
    特價:90折!342
     
    定價:320 元
    特價:85折!272
     
    定價:900 元
    特價:90折!810
     
    定價:480 元
    特價:90折!432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歐洲中世紀是既矇矓又吸引人的時代,經過二十世紀多年的探索,好些社會現象被標籤出來,形成看似代表了那個年代的徵象,其實背後還有一些原動力在運作,惟那些原動力是屬於殊相還是通則,在在考驗研究者的耐力和智慧。

    本書和一般的歷史書寫不同,雖然運用了某些歷史分析技巧,基本上是搜羅文學作品以及歷史素材相通的資料做鋪陳推衍,亦即間接史料與直接史料並用,並非傳統史學式的鑑定;所引錄作品的營造及其感性的呈現尤重於政治格局的標示,也就是採用更多庶民的角度,而不獨厚社會上層架構的視野。

    以此做出發點,本書共分兩卷。卷一從第一章到第四章為外在世界的探索,卷二從第五到第六章,為世界觀的內在滋養和完成。兩卷合共把歐洲中古時代承接古代的思維、信念和視域,從發動往外擴張探尋的各種動力,轉向返回到內省、精神修為以及超塵脫俗想像的發酵,其中文學書寫的描繪扮演了相當吃重的角色,包括以往較少注意到的女性言談。在過程中,個人的感知碰上企求制度化結構所產生的衝突,在所難免。然而在異中求同,在務實和理想之間擺盪,在群體和個人利益之間尋找平衡點,在日常生活有形和無形的制約中摸索對文化和生命的體會,在大量使用基督教文化的語言表達之餘,終至透露出中古後期歐洲人對世界的想像和看法。
    作者介紹
    蘇其康
    蘇其康,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中山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歷任中山外文系系主任、圖書館館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院長,復接掌文藻外語學院完成升格為文藻外語大學,先後續任靜宜大學特聘教授及高雄醫學大學講座教授。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古與文藝復興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擔任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臺灣西洋、中世紀暨文藝復興學會理事長、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發展處諮議委員、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顧問等職。專書著作有《西域史地釋名》、《文學、宗教、性別和民族:中古時代的英國、中東、中國》、《歐洲傳奇文學風貌》,《情義與愛情─亞瑟王朝的傳奇》(編印中)等。此外編書多種,西書編輯則包括Modern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Revisited,Emotions in Literature,Perceiving Power in Early Modern Europe,The Catholic Church in Taiwan (2 vols.),並譯註全本之《亞瑟王之死》(上下兩冊)等作。
    目次


    卷一 外在世界的探索
    第一章 導論
    世界觀的幅度
    文學作品、歷史素材、心性想法
    天文學、神學和文學
    世界地圖和航海地圖
    地域、國界、基督教國度
    騎士氣慨的宗教外披
    藝文、建築的視野和意境
    異文化、本土語和國境的形塑

    第二章 朝聖和旅遊的認知
    朝聖和人生之逆旅
    悔罪、治病、救恩之旅
    康圃和三大朝聖地
    羅馬:〈律師的故事〉、《艾瑪瑞》、《高達爵士》、《鄂他維安》
    坎普斯德拉之聖地牙哥:
    耶路撒冷:《窩瑞克之蓋伊》
    朝聖條件:認證、歇宿款待、修道院的方便門、盤川
    旅人所需的民宿客棧:宗教精神
    《黃金傳說》
    《亞歷山大帝》傳奇
    尋求另類文明
    《旅遊誌》:若翰長老
    地球的背面
    《伊蒲美頓》
    傳教行:卡品尼、威廉魯布碌克、鄂多立克─通往東方的中國
    終極關懷之旅:但丁的《神曲》:地獄、煉獄、天堂的三界宇宙

    第三章 商貿現實的需要
    馬可孛羅的地理和市場知識:《馬可孛羅遊記》
    寓言化的地理學
    傳教士和商人
    《波多爾的胡璜》
    商人守則和影響力
    貿易風險:《波多爾的胡璜》、《十日談》
    《約翰‧曼德維爾遊記》
    殊風異俗
    東方的契丹/海上絲路浮現
    中歐、西歐的經商和理念交流
    商貿、教育和藝術

    第四章 軍旅移動和調防
    拜占庭的求援
    十字軍興起
    伊斯蘭聖戰的詩歌
    拉丁語西方/拉丁語東方
    聖殿騎士團和慈善騎士團
    對東方人物的偏見:《耶路撒冷史》、《東方史》、《伊松布拉斯爵士》、《米蘭圍城》
    撒拉遜人
    伊斯蘭世界對西方的貢獻
    同宗之爭:英法百年戰爭

    卷二 世界觀的內在滋養和完成
    第五章 向外延伸的結果
    蒙古人的助力
    瘟疫改變歐洲的想法
    英法互為他者看待
    社會動亂和勞動市場的翻轉
    西方教會和東方教會
    外在世界的風險
    語族和國族意識的醞釀發酵:《世界的走動者》、《歌羅斯達韻文年代紀》、《丹麥人哈法洛克》、《卡索福紀年》
    女性意識和形象的建立:普魯旺沙的抒情詩

    第六章 內在世界的轉折
    女性的靈視/神祕主義者
    貝堅婦女
    諾瑞治之朱利安
    馬聚黎‧康圃
    里安娜‧羅佩斯
    畢珊之克利斯丁
    男性柔情愛意的抒發
    修道院的縝密精神和奧古斯丁
    主教座堂學校
    大學的肇始
    格拉提安和隆巴特
    士林哲學的調和
    三所最古老的大學和德意志大學的取向
    大學和城鎮的關係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