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海岸一般性海堤區域環境情勢調查(附光碟)
    出版社:經濟部水利署
    出版日期:2018-12-01
    ISBN:9789860579130
    參考分類(CAT):公共工程/交通
    參考分類(CIP): 水利工程

    優惠價:9折,1080

    定價:  $120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100 元
    特價:90折!90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650 元
    特價:90折!585
     
    定價:700 元
    特價:90折!630
     
    定價:240 元
    特價:90折!216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本計畫透過海岸情勢調查計畫,全面檢視海堤生態環境、景觀資源與遊憩利用條件,並透過生物與環境品質的整合分析,研擬海岸環境維護管理與改善相關建議,以達到友善海堤環境的質化目標,計畫範圍為桃園市海岸區域,岸線長約40公里。 桃園海岸的海域沙灘或潮間帶大部分為沙岸形態,具明顯之夏淤冬刷現象,有藻礁、許厝港濕地及紅樹林等重要生態棲地,海堤堤後陸地包括大園區、觀音區及新屋區的工業區及魚塭,其放流水影響海域水質,監測成果均呈現乙類海域水體。 本計畫依海岸情勢調查作業手冊之現地調查樣區評選原則,共選出選定老街溪、北港、白玉、大潭、新屋溪及觀新藻礁等6處樣區。現地調查內容包含環境因子調查與生物調查,調查結果並整合環境背景資料,進行環境品質整合分析。老街溪河口樣區陸域以農田為主,其次為人工林;北港海岸陸域部分以人工林及農田為主;白玉海堤陸域以自然林面積比例較高,其他以建物、不透水鋪面等。大潭海岸陸域以建物面積比例最高,其次為人工林,藻礁、草生地、不透水鋪面等;新屋溪河口陸地主要為農田,其次為藻礁、不透水鋪面與建物等區域;觀新藻礁海岸陸域以農田面積比例最高,其他依序為藻礁、不透水鋪面、自然林、建物等組成。 桃園海岸各樣區調查共採集到16科26種595隻魚類;底棲生物共採集到19目45科87種9,577隻次;附著性生物共記錄7科15種28,627隻次;浮游動物共採集到24種;浮游植物共採集到138種;4目20科30種943隻次鳥類;植物調查共發現36科70屬77種。 桃園沿海全年之ENE與WSW流速方向為主;各樣區海域測站除溶解性無機磷(DIP)各季呈現普通外皆呈現優良,顯示海域五處樣區水質汙染程度低。各樣區海灘曝露度評分值均介於12~15之間,依評分結果之意義,老街溪、白玉及新屋溪樣區均屬於擾動型棲地。 六處樣區皆屬於低海拔的海濱環境,大部分的土地類型為沙岸、防風林與水域,近內陸之區域皆有一定程度的開發,有少許的建築物與人工設施。結合水文棲地模式與海堤生態性評估結果,老街溪樣區、白玉樣區、大潭樣區、新屋溪樣區及觀新藻礁樣區棲地,在後續改善策略屬於「保持現狀」;北港樣區改善策略為「改善海堤生態性」。 指標物種方面,老街溪樣區指標物種選擇雙扇股窗蟹作為指標物種;北港樣區無評定指標物種;白玉樣區以雙扇股窗蟹作為指標物種;大潭樣區選擇雙扇股窗蟹作為指標物種;新屋溪樣區選擇乳白南方招潮作為指標物種;觀新藻礁樣區選擇司氏酋婦蟹作為指標物種。 桃園海岸關注環境課題,在海岸防災方面有海岸侵蝕課題;景觀環境課題則因有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為桃園海岸重要生態棲地,草漯沙丘是西北海岸所剩不多的海岸沙丘地形,景致優美,唯一的環境威脅問題即是大量堆積的海洋廢棄物危及這裡的海岸美景及海洋生態。生態環境課題則有特有種維護、紅樹林固然提供水鳥及底棲生物棲息,但亦可能阻礙河水排洪功能。
    目次
    摘  要 摘-1 Abstract 摘-13 結論與建議 結-1 目 錄 I 表 目 錄 III 圖 目 錄 VII 第一章 前言 1-1 1-1 計畫緣起及目的 1-1 1-2 計畫範圍 1-1 第二章 環境背景概況 2-1 2-1 地文 2-1 2-1-1 地質 2-1 2-1-2 地形 2-2 2-1-3 底質粒徑 2-10 2-1-4 地層下陷 2-14 2-2 水文 2-15 2-2-1 河川流量 2-15 2-2-2 雨量 2-19 2-2-3 潮汐 2-20 2-2-4 波浪 2-21 2-2-5 海流 2-24 2-3 水質 2-25 2-4 生態 2-25 2-5 人文與社會經濟 2-31 2-5-1 行政區域 2-31 2-5-2 人口 2-32 2-5-3 觀光資源 2-33 2-5-4 文化活動 2-36 2-5-5 沿漁養殖 2-38 2-5-6 地方?業 2-39 2-6 海岸設施及災害 2-41 2-6-1 海岸設施 2-41 2-6-2 海岸災害 2-44 2-7 法定公告區域 2-47 第三章 現地調查前置工作 3-1 3-1 海岸型態分段檢討 3-1 3-2 調查樣段選定與樣區規劃 3-6 3-2-1 調查樣段選定 3-6 3-2-2 樣區規劃 3-11 3-3 調查內容規劃 3-14 3-4 現地調查計畫 3-28 第四章 環境因子調查 4-1 4-1 海岸環境利用類型調查 4-1 4-2 地形調查 4-9 4-3 水文調查 4-14 4-4 水質調查 4-19 4-5 底質環境調查 4-32 第五章 生物調查 5-1 5-1 分析方法 5-1 5-2 魚類 5-2 5-3 底棲生物 5-15 5-4 附著性生物 5-30 5-5 浮游生物 5-34 5-6 鳥類 5-44 5-7 植物 5-49 5-8 調查成果 5-55 5-8-1 差異性比較 5-55 5-8-2 潮間帶生物食物網關係 5-55 5-8-3 優勢種分布 5-57 5-8-4 四季調查成果差異分析 5-59 第六章 環境品質整合分析 6-1 6-1 環境因子時空分析 6-1 6-2 生物因子時空分析 6-28 6-3 環境品質評估指標 6-50 6-4 生物與環境關聯分析 6-62 6-5 景觀與親水環境評估 6-79 6-6 關注環境課題 6-86 6-7 海岸環境情報圖 6-92 第七章 研擬海岸環境維護管理與改善建議 7-1 7-1 海岸環境維護管理建議 7-1 7-2 海岸環境改善建議 7-4 7-3 後續調查內容建議 7-5 參考文獻 參-1 附錄一、審查意見及處理情形 附錄二、桃園海岸景觀及親水環境整體評估計算表 附錄三、丹麥MIKE 21數值模式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