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社會人文 > 教育 
     
    王道文化在21世紀的實踐 [中央大學策劃.遠流出版]
    編/著者: 劉兆玄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9860383164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社會學各論

    優惠價:85折,221

    定價:  $26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400 元
    特價:85折!340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本書從實務方面,探討王道文化在21世紀推行的實例。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篇「總論」,探討什麼是王道文化?第二篇「企業管理與王道文化之實踐」,以實際的例子說明企業家們如何推動王道文化,實踐王道文化的精神。第三篇「社會企業與王道文化之實踐」,探討社會企業如何以企業經營的手段來整合勞動市場,協助弱勢團體,達成經濟與社會雙雙發展的目標。第四篇「社會關懷與王道文化之實踐」,論及非營利企業以關懷社會為出發點的經營目標,體現了兼備道德價值與社會效用的王道文化。 期盼全球的華人能在21世紀把東方思想的精髓,特別是儒家思想的現代化,創造出一個新的普世價值,將會對人類的文明有非常特殊的貢獻,如此21世紀也將成為全球華人的世紀。
    作者介紹
    【編者】劉兆玄 1943年出生,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1987年擔任清華大學校長,使清大從理工為主轉型為綜合型大學,在理、工、文等領域成為教育部學術獎章及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獲獎最頻繁的大學;2004年任東吳大學校長,將東吳發展成一流的教學大學。生涯中曾數度接受政府借調,擔任國家重要掌舵員--國科會主委、交通部部長及行政院副院長,2008年接受總統馬英九組閣邀請,出任行政院院長。2009年獲頒政府最高榮譽的「中正勳章」。目前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積極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及台灣本土文化扎根,並多次於海內外宣揚具台灣特色之中華文化及王道思想。 【編者】李誠 美國麻省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國鼎講座教授與International Labour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Association (ILERA) 常務理事。曾任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 國際工業關係研究協會(IRRA)常務理事、美國美華協會(OCA)全國副會長, 台大、政大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副校長及代理校長。主要研究領域是人力資源,勞動市場分析、勞資關係、知識經濟、綠色經濟與經濟發展。主要著作除英文學術期刊論文數十篇外,編有下列重要中、英文書籍:《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台灣的失業問題》、《知識經濟之路》、《知識經濟的迷思與省思》、《從充份就業到優質就業》、《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1996年以來的台灣失業問題》、《險渡金融海嘯》、《ECFA時代的台灣經濟發展政策》、《王道文化與公義社會》、The Labor Marke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 等十餘本。
    自從三年前中華文化總會會長,也是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在中央大學提倡以王道文化復興中華文化,使全球的華人能在21世紀把東方思想的精髓,特別是儒家思想的現代化,創造出一個新的普世價值,以代替西方世界在20世紀所提出以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為主的普世價值,將會對人類的文明有非常特殊的貢獻,如此21世紀便是全球華人的世紀。此後劉會長又應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的華人社會做類似的演講,宣揚「王道文化」,也引起全球華人熱烈的響應。自2005年起辦理了七屆的「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校長聯誼會」,也在2012年第八屆活動中,由二十六所兩岸與港澳頂尖大學的校長發起並簽署了一個備忘錄,要共同「推動中華文化傳承,弘揚與發展」。 在2012年11月,劉會長捐出其講座教授之款項與中大合作,共同辦理了「王道文化在21世紀的實踐」研討會。因為在2011年12月「王道文化與公義社會」研討會中,兩岸三地的學者從理論的觀點探討了王道文化與政治公義,王道文化與社會公義及王道文化與經濟公義,所以本次希望能從實務方面,探討王道文化在21世紀推行的實例,以便其他人士可以借鏡,然後從各不同領域,不同角度來推行王道文化,弘揚王道文化,建立21世紀新的普世價值。 本書是依據此會議中的論文,在會後經外審並由作者修改後的文章,匯集成冊以廣為流傳。本書分為四部分,第一章是由劉兆玄會長探討什麼是王道文化,他在文章中清楚地回答了一般人對王道文化在21世紀的疑慮,疑慮一是王道文化是中國數千年以前的古文化,在21世紀科技的時代,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要復古嗎?他的回答是,這完全不是復古,王道文化「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完全是今日社會所共同面臨並亟需處理的問題。第二個疑慮是提倡王道文化是否在鼓吹封建八股?劉會長舉例說明施振榮董事長所成立的「王道薪傳班」,孟加拉尤努斯所創的「鄉村銀行」,日本山口繪理子在孟加拉所辦的黃麻袋品牌等,說明王道文化完全不是八股,最後劉會長並指出,如何使用王道文化以和平的手段,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資源,造福人類的作法,來解決釣魚台的爭議。 第二篇是「企業管理與王道文化之實踐」,此篇一開始是許士軍教授的〈新管理典範下的企業倫理〉一文,許士軍教授從理論觀點指出,在 21世紀倫理已由企業外在因素轉變成管理核心要素,21世紀倫理與互信已成為企業與消費者所極端重視的因素。這表示人類已從世紀末的貪婪、自私和虛偽中醒過來,人民的價值觀從「物質主義」轉向「心靈價值」,又從「消費主義」轉變為對於社會正義與社會公平的關切,這正是王道文化強調的地方。跟著下面三章都是企業家從他們經營的企業中以實際的例子說明他們是如何推動王道文化,實踐王道文化的精神。首先在第三章中宏碁集團創辦人及智榮基金會施振榮董事長指出,他是在傳統的教育中長大,深受孔孟思想的影響,具王道價值觀,因此在他創業後看到西方資本主義的盲點,只重視股東權益的最大化,慣於霸道行事;而王道具有三大核心理念,亦即「永續經營」、「創造價值」、「利益平衡」。他也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缺點是「一盤散沙」、「師傅留一手」、「中央集權」與「家天下」,這些都是阻礙組織發展的瓶頸。於是他在宏碁集團中努力推動王道文化,才使宏碁從1976年的100萬新台幣發展到今日的660億美金的成績。 第四章是由台達電子的鄭崇華董事長述說在20世紀後期各國努力從事經濟發展,新科技帶來新產品,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但地球資源卻受到前所未有的大耗損,空氣、水資源及土地環境的大污染,對地球與人類的生存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企業對社會有一種責任,亦即環保與節能減碳。台達電子很認真地去開發綠色環保與節能的產品,他們在太陽能使用,LED照明的開發,混合動力車的發電機、馬達、整車動力控制系統的研發,不但大大提升了台達電子的競爭力,也成為綠色企業的領頭羊。綠建築廠房的興建更是節能減碳,環保愛地球的精神發揚到極點,也因為綠色產品的發展,使他們的競爭力大幅提升,因而有能力捐助大學,在成大成立「李國鼎科技講座」,中央大學建立「國鼎光電大樓」,清大成立「孫運璿科技講座」,使學術界亦能從事環保與節能減碳及拯救地球的研究。這些都是王道文化的推展與發揚,「推己及人」最好的例子。 在第五章〈企業倫理與王道文化的實踐〉一文中,一向推動企業倫理不遺餘力的信義房屋周俊吉董事長指出經營信義房屋的理念,他是受儒家的影響,不追求「利」,因為他認為利是「短利」,惟有仁義是「長利」。信義房屋要放眼於長利,眾人之利,並相信長利不與短利相悖,也可望帶來短利,於是有今日企業的成就。在信義房屋創業的初始,房仲業欺上瞞下,巧言令色的交易手法是市場主流,信義房屋堅持倫理的觀念,亦即人與人之間正直信任的關係,在企業倫理上便演變成顧客群、股東群、同仁群、供應商、社會大眾以及企業與自然環境關係間正直、互信、互助的關係。有了此種理念,信義房屋才能對各種利害關係人做該做的事,說該說的話,此種理念的堅持不但使信義房屋成為房仲產業的清流,也影響到其他同業走向清流之路。當房仲業同業學習信義房屋,把「道」看得遠比「術」為重要時,信義房屋又可以從創新去開創更多新的經營模式,繼續提升信義房屋的競爭力。周董事長深信王道文化,企業倫理才是使企業真正成功永續經營之道,因此他捐6億給政大辦理信義書院,成立信義企業倫理講座,企業倫理研究發展中心,MBA學程倫理教育,希望能引起各界對倫理教育的重視與關注。 第三篇是「社會企業與王道文化之實踐」。社會企業是指一種創新型的商業模型,它是以企業經營的手段來整合勞動市場,協助弱勢團體,達成經濟與社會雙雙發展的目標,是一種平衡資本主義與社會福利主義的中間路線的企業。在第六章中,王秉鈞教授在其〈社會企業與王道文化的實踐:微型社會企業的發展〉一文中追蹤共產主義的來源與失敗,資本主義之勝利,但又發生2008年因企業倫理的敗壞,引起全球金融海嘯的問題,因而漸漸發展出此種既非社會主義,亦非資本主義的一種中間路線,亦即能合理經營取得利潤,又能兼顧社會問題的新型社會企業。王教授指出在蘇俄、東歐乃至中國大陸實施共產或社會主義失敗,最近資本主義也出了問題,中國傳統的中庸之道應可成為王道,不但在台灣可推行,在其他國家亦可推行,因此應成為21世紀的王道。 黃秉德教授在第七章〈王道文化與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的發展〉一文中指出,追求公義社會的王道文化應該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而工作整合型的社會企業能協助實現此公義的社會。所謂工作整合型的社會企業是指政府與企業之外第三部門,其目的在使用企業經營的方法把弱勢族群融入勞動市場,提供他們工作機會,達成社會公益的目的。在文中他列舉里仁公司,彭婉如基金會,財團法人脊髓損傷基金會(潛能發展中心),喜憨兒基金會等機構皆是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最佳例子。黃教授也指出此種企業的發展最能發揮我國固有互助、互利的王道文化與王道精神。 官有垣、王仕圖、陳錦棠教授在第八章〈社會企業與王道文化的實踐:台灣與香港的比較〉一文中指出,港台二地都有很多社會企業,二地雖然都是華人社會,但是因為社會文化、政治組織的不同,二地社會企業發展有異。基本上,香港的社會企業集中在協助社會解決失業問題,如創造就業機會,從事職業訓練,提升弱勢團體的社會適應力。台灣的社會企業也是以紓解弱勢團體的失業問題為大宗,但台灣社會企業目前屬成長的階段,組織形式與活動相當多樣化。他們在論文中也指出,雖然港台二地都是華人,社會企業也相當多,但二地政治與社會制度不同,二地的社會企業的特色會很不一樣,目前此方面的資料不多,今後應加強此領域的研究。 本書的第四篇是「社會關懷與王道文化之實踐」,這些多半是非營利企業,他們經營的目標在關懷社會的問題,他們的財源通常是來自私人捐款或其他機構的資助。醫院是一種非營利的機構,他們的經營應該是以關懷病人的健康為主,但台灣有很多醫院與醫生已經走樣,他們採用商業模式,以賺錢為目標,在過去醫生為病人開刀還有收紅包的現象,現在雖然已減少了很多,但是以數分鐘的速度為病人診斷,以賺取大筆的診療費用的現象仍然是非常普遍,而和信醫院則與一般醫院不同,黃達夫院長堅持他們的醫生必須與病人對話,給予病人充分的時間溝通,使病人對自己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而醫生對病人的病情也因此有正確與充分的掌握。在本書第九章中,和信醫院黃達夫院長指出,非營利事業如宗教、教育、醫療、社福等事業,他們的底線不是利潤,而是改變生命。他認為非營利機構的主要財源是來自社會善心人士之捐助,因此非營利事業經營者必須精打細算,善用捐款人的每一分錢,去發揮最大的效益,改變最多的生命。他認為醫療機構內一個永恆不變的原則是「一切以病人的福祉為依歸」,因此他在本文中舉例說明和信醫院是如何以集思廣益的合作原則,利己利人的學習態度,設身處地的人際關係,創新求變的處世觀念來發揮關懷病人,保障病人福祉的作法。換言之,和信醫院創辦已二十三年,在此期間他們走的是光明正大,真正關懷病人與社會的王道。 第十章家扶的王明仁與藍元杉先生在〈家扶的社會關懷與王道文化之實踐〉一文中說明,家扶基金會是如何以關懷社會之心在1950年代照顧戰後顛沛的失依兒童,維繫兒童最基本的生存權利;在1960年代照顧貧窮弱勢家庭的兒童;1980年代台灣社會開始富裕,家扶轉而從事兒童保護工作,防止兒童被虐待或嚴重被疏忽或放棄的情況;到2000年代,更轉入兒童全面的關注,實踐平等對待的價值。在第十一章中,台灣大學的陸洛與許伊均教授指出,西方國家挾其資本主義,自由主義與科學理性橫行世界,自恃其文化,歷史知識體系與社會制度以先進與主導全球的姿態出現,漠視其他文化,造成不平等的西方與非西方的對立。王道文化之所以具現代重要價值,因為它兼備了道德價值與社會效用,同時也充分體現出「多元一體,和而不同,休戚與共」的自然秩序,揭示了既關懷群體福祉,也尊重個人幸福,追求局部利益,但不能危害全體福祉的特性,此種重實踐精神,並與生命安順為核心關懷的王道文化,足以成就危難時代的諾亞方舟。 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十一篇論文的作者在短短期間內完成這些論文,助理黃凱璐,祕書張淑嘉小姐在籌辦活動、催稿等工作的大力幫忙,以及中大校長祕書室同仁和中華文化總會的盧芝安祕書的協助與幫忙,沒有他們的支持與努力,研討會不可能成功,本書也不可能順利出版,希望本書的出版可使一般民眾與政府官員,專家與學者對王道文化在21世紀的實踐與了解有所幫助。 李誠 2013年3月 于中壢
    目次
    編者的話/李誠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王道文化在21世紀的實踐/劉兆玄 第二篇 企業管理與王道文化之實踐 第二章 新管理典範下的企業倫理/許士軍 第三章 企業經營與王道文化的實踐/施振榮 第四章 台達電的綠色企業與王道文化的實踐/鄭崇華 第五章 企業倫理與王道文化的實踐/周俊吉 第三篇 社會企業與王道文化的實踐 第六章 社會企業與王道文化的實踐:微型社會企業的發展/王秉鈞 第七章 王道文化與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的發展/黃秉德 第八章 社會企業與王道文化的實踐:台灣與香港的比較/官有垣、王仕圖、陳錦棠 第四篇 社會關懷與王道文化之實踐 第九章 王道文化與和信醫院之關懷管理/黃達夫 第十章 家扶的社會關懷與王道文化之實踐/王明仁、藍元杉 第十一章 社會關懷、快樂生產力與王道文化之實踐/陸洛、許伊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