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開啓javascript,方便系統運作!謝謝!
重要訊息:慎防詐騙電話,絕無簽單錯誤造成重複扣款或重複出貨,請您千萬不要操作ATM提款機。
註冊
帳號
密碼
f
忘記密碼
客服中心
購物車
全部
書名
作者姓名
ISBN
出版社名稱
熱門搜尋
165防詐騙
蝦皮
法官學院 / 裁判實務教材
中華藥典第9版85折
《苔蘚兄妹》筆記本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圖書分類
五南本版
公職考試
教科專業
政府出版
暢銷精選
文具
休閒
課程
美食
美妝
精品
服飾包包
3C
餐廚具
家居
婦幼
辭書、總類
中文辭書
西文辭書
日韓文辭書
專業辭書
圖書館學
教育
通論
教育與學校行政
教育心理、測驗與統計
課程與教學
幼兒教育
特殊教育
各級各類教育
班級經營
心理、諮商與輔導
通論
認知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工商心理學
諮商基礎
諮商運用
法律
工具書
總論
憲法
行政法
民事法
刑事法
商事法
國際法
犯罪防制
學科概要系列
學術專著
實務叢書
政治、公共行政
政治理論
比較政府與政治
國際關係
公共行政
工具書
學術專著
財經、商管
管理
財經
國貿
金融
會計
統計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社會、傳播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工作
社會問題與福利
高齡學
新聞學
傳播學
廣播、電視、電影
廣告與公共關係
文化研究、禮俗
觀光、餐旅、休閒
觀光
餐旅
休閒
其他
語言、文學
通識
文學總論
中國文學
臺灣文學
世界文學
現代文學
兒童、青少年文學
語言
語言文字學
應用文
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學術專著
悅讀中文
歷史、哲學、宗教
總論
中國史
世界史
中外地理
哲學研究
中國哲學
西洋哲學
宗教研究
西洋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美學與藝術總論
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
影像藝術
創意設計
文創產業
理工
總論
理科類
電機資訊類
工科類
環境與土木
海洋科技
職場書
醫護暨生命科學
總論
生命科學
醫學
藥學
護理
食品營養
考用出版
教檢、教甄
諮商、輔導、社工
消防用書
司法考試
高普特考
初等、五等
導遊領隊
會計、記帳士
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
金融證照
乙、丙級技能檢定
留學必備用書
數學
書泉出版社
職場專門店
e商朝
兩性家庭
法律識讀
知識探索
養生保健
教育、通論
其他
台灣書房
閱讀台灣
納福系列
人文誌(台灣書房)
台灣誌記
游藝集
城市風景
台灣古籍大觀
時代人物
出土思想文物與文獻研究
白話經典系列
五南文庫
五南文庫
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研究方法
圖解系列
圖解系列
學科概要
學科概要
世界名人傳
世界名人傳
博雅書屋
人文隨筆
人物誌
全球直擊
法律屋
搜查一課
社會意識
美學誌
會飲考
萬國誌
萬象考
歷史迴廊
博雅文庫
經銷書目
經銷書目
字辭典/總類
字辭典/總類
教育/心理
教育
心理/諮商
政治/法學
法律
政治
公共行政
國際關係
經貿/管理/會計
管理
經濟
國貿
金融
會計
統計
社會休閒
社會
傳播
觀光
餐飲
休閒
國際禮儀/會展
文史哲
臺灣文學
中國文學
各國文學
語言/文字
史地
哲學
宗教
藝術設計
藝術
設計
創意美學
科學
自然科學
應用科學
醫療衛生
衛生行政
中醫
西醫
初等/地方五等
初等/地方五等
專技高普考
營養師
記帳士
導遊領隊
護士/護理師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師/設備士
會計師
社會工作師
專技高普考
特種考試
鐵路特考
公路監理站
民航特考
港務人員
司法特考
海巡特考
關務/報關人員特考
移民署
調查局
社會福利工作
專利商標審查
特種考試
捷運招考
國民營事業
中鋼/中龍鋼鐵
中油
台電
中華郵政
中華電信
台灣自來水
農會
農田水利會
銀行人員/銀行僱員
國/民營事業
警察特考
警察特考
警大/二技/警專
軍職特考
士官/軍校考試
預官 甄試
金融證照
金融證照
保險從業人員
證券商資格/分析師
期貨商資格/分析師
信託業務人員
理財規劃人員
銀行內控人員
授信人員
債券人員
外匯人員
技能檢定
專技人員技能檢定
電腦檢定
美容/美髮檢定
中餐/烘焙/餐飲檢定
廣告/建築/設計檢定
勞工安全檢定
汽車/機械/電機檢定
電子檢定
技術士技能檢定
會計檢定
全民英檢
英檢/教師甄試
教師甄試/資格檢定
升學考試
研究所/二技
升大學
四技/二專
國中
國小
高普考/地方三四等
高普考/地方三四等
內政及國土
國家大事紀
國防軍事
深訪中研院
經濟金融
經濟金融
醫療/社福
醫療/社福
教育學習
教育學習
台灣旅遊
台灣好好玩
遨遊大自然
縣市采風
客家/原民文化
客家風情
原民文化
文化藝術
走訪博物館
文化藝術
法律/科技
法律司法
探索科技
公共工程/交通
公共工程/交通
期刊/影音
逗陣影音館
期刊
語言
英文
日文
各國語言
小說/文學
小說
台灣文學
西洋文學
中國文學
大眾文學
財經/企管/經濟
工商企管
財經
理財
統計
會計/審計
經濟
科學科普
數學
理工
科學
地理
歷史
自然科學
電腦
農林漁牧
動植物
社會人文
社會
人文
心理
教育
哲學
政治/法律/軍事
圖書資訊
新聞傳播
新聞傳播
健康醫療
健康
醫學
護理
宗教命理
宗教
命理
休閒生活
休閒
居家生活
美容
飲食烹飪
旅遊
台灣
中國大陸
日/韓
亞洲
紐/澳
歐洲
美洲
非洲
他國旅遊
藝術設計
技藝
建築
音樂
戲劇
藝術
攝影
繪畫/雕刻
兒童/漫畫
兒童讀本
漫畫
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公共工程/交通
大甲溪河川情勢調查
編/著者:
艾奕康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
出版社:
經濟部水利署
出版日期:
2013-04-30
ISBN:
9789860369229
參考分類(CAT):
公共工程/交通
參考分類(CIP):
水利工程
優惠價:
9
折,
720
元
定價:
$800
無法訂購
分享
f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2015年港灣海氣象觀測資料統...
定價:100 元
特價:
90
折!
90
元
吉貝沙尾整體設施規劃案
定價:400 元
特價:
90
折!
360
元
行人及自行車騎士之道路通行環境...
定價:220 元
特價:
90
折!
198
元
我國港灣壓艙水污染問題管理法制...
定價:250 元
特價:
90
折!
225
元
應用大數據技術建置重要瓶頸路段...
定價:550 元
特價:
90
折!
495
元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一、緣由及目的 大甲溪流域於民國90年7月桃芝颱風、民國93年7月敏督利颱風(七二水災)及民國93年8月艾利颱風,均造成河床劇烈淤積與洪災事件,對大甲溪造成重大災害損失,同時使得流域集水區地形、地貌及河道斷面均產生極大變化,造成目前大甲溪的自然、人文基本規劃條件已完全不同。因此未來於治理工法之應用應有不同考量,故有必要針對本河系進行全面性環境生態及河川情勢之調查,以瞭解河川環境及生物相特性。 二、計畫範圍與目標 大甲溪流域內支流眾多,幹流長約124.2公里,流域面積約1,236平方公里。計畫範圍以大甲溪主流為主,由德基水庫蓄水範圍至出海口止。計畫目標為進行大甲溪河川情勢調查,以建置生態資源資料庫,並依據本河系環境生態及生物棲地提出河川環境管理建議,供工程單位規劃設計人員參考,以降低未來治理工作對生態環境之衝擊。 三、流域概要 大甲溪位於台灣中西部,為台灣第三大河川流域,為一典型急流性河川,發源於中央山脈的南湖大山及雪山山脈的雪山主峰,幹流長度約124.2公里,河川坡度約1/47~1/100 四、調查樣站選定及分布 本計畫依據河川情勢調查作業要點(草案)規定及考量大甲溪河川流域特性與生態物種習性,並進行現場踏勘後,共選定11處調查樣站(含5處固定樣站及6個補充樣站)進行大甲溪河川環境因子調查與生物調查。 五、河川環境調查 (一)河川水質水量概況 本計畫調查期間,經檢測大甲溪水質水量,四季調查成果詳表3~6。整體而言,顯示大甲溪水質大致良好,基本上較無嚴重污染問題,惟現場調查及居民反映發現后豐大橋鄰近河段,受鄰近部分工廠廢污水排放之影響有水質惡臭及水體混濁問題之發生。 另大甲溪因屬辮狀河川,流量不易量測,因此歷年流量資料缺漏甚多,而經本次調查成果發現全河段流量受多座堰壩阻水影響,豐枯水期流量變化不甚明顯。 (二)河川棲地調查 1.大甲溪河口至石岡壩河段:此河段屬辮狀河川,底質以泥砂為主,河岸內沙洲遍布,水域型態包含淺瀨、淺流與深流為主及凹岸處有零星深潭,棲地環境良好,河岸兩側均已建置水泥護岸及堤防。石岡壩下游至埤豐橋受堰壩阻水影響,河段明顯呈現侵蝕趨勢,棲地環境變化大。 2.石岡壩至天輪壩河段:此河段屬中游河段,底質以圓礫石及卵石居多,棲地環境亦屬多元,多以淺瀨、淺流及深流為主,河道自龍安橋開始收縮成丘陵河谷地形,部分河段設有堤防及護岸;受馬鞍壩及天輪壩阻水影響,河段內多呈現壩前侵蝕與壩後淤積情形。 3.天輪壩至青山壩河段:屬於大甲溪上游河段,底質以圓石為主,兩岸較無人為開發行為而呈現自然風貌,棲地環境受一樣受堰壩阻放水影響而變化大。 整體而言,大甲溪棲地環境受連續堰壩及豐枯水期變化影響;豐水期間,水量充足,河道及河床內野生植物叢生,水域型態呈現多元化,提供水生動物良好棲息環境,而枯水期間,歷經颱風豪雨季節過後,河道內僅剩光禿禿的河床且水域型態較為單調,棲地品質較差。 (三)河川構造物調查 大甲溪流域範圍縱向構造物包含堤防及護岸,現有堤防長度總計37,733公尺,現有護岸長度總計5,373公尺,其中左岸計有高美堤防、客庄堤防、豐洲堤防、大湳護岸、長庚護岸、白毛台護岸、裡冷橋護岸及松鶴護岸等。而右岸計有南埔堤防、六塊厝堤防、磁瑤堤防、四塊厝堤防、舊社堤防、東勢特一號堤防、石嘴護岸、麗陽護岸及谷關橋護岸等。顯見自東勢以下河段因人口密集,產業經濟發展熱絡,故防洪構造物多集中在大甲溪中下游河段。 大甲溪自天輪壩以下至河口河段橫向構造物共計有21座橋梁(包含一座自來水管橋),堰壩設施共計有天輪壩、馬鞍壩及石岡壩等3座堰壩;而天輪壩以上河段僅於匹亞桑溪匯流處有一座臨時搭建之工程用鐵橋,堰壩設施則有谷關壩青山壩及德基壩等3座。 (四)河川空間利用分布狀況調查 1.大甲溪下游段(河口至石岡壩):此河段河幅寬廣,河道兩側大多有堤防護岸保護,部分河灘地為農地及果園使用。后豐大橋至石岡壩河段堤外兩側工廠及住宅密集,經濟行為繁盛,此河段亦設有后豐鐵馬道及東豐自行車道,假日常吸引外地遊客前來此處踏青、騎單車、散步及運動,人為活動頻繁。水域活動如釣魚及捕撈等行為則集中於高速鐵路橋及埤豐橋下游河段。 2.大甲溪中游段(石岡壩至天輪壩):石岡壩至龍安橋河段兩側大多設有堤防護岸,高灘地以農田及果園為主;東勢大橋上下游之東勢河濱公園及土牛運動公園為東勢及石岡地區居民下班後休閒場所,人為活動頻率較高。龍安橋至天輪壩河段已進入河谷地形,除裡冷、松鶴及谷關地區有較大聚落外,兩岸土地利用型態多為林地及果園使用。 3.大甲溪上游段(天輪壩至德基壩):此河段兩岸大多為山谷峭壁,無高灘地可供使用,空間利用率較中下游為低。自921地震後,台8線道谷關管制站執行入山限制,除因工程施作人員及梨山居民得通行外,幾乎無人為活動。 五、生態調查 (一)水域調查成果摘要 大甲溪水系各樣站於第1~4季水域生物調查結果,魚類共記錄5目12科19種、蝦蟹螺貝類共記錄3目8科12種、水棲昆蟲共記錄9目26科27種、浮游植物共記錄14目21科59種、附著性藻類共記錄14目20科53種。 所記錄的各類水域生物,除了台灣?為稀有物種之外,其餘均屬分布於台灣西部河口及溪流普遍常見物種。台灣特有種共記錄8種,分別為高身小鰾鮈、台灣纓口鰍、台灣間爬岩鰍、台灣石魚賓、短臀鮠、粗首?、明潭吻?虎以及台灣?,其中台灣?更為其他應予保育類。外來物種則記錄2種(吳郭魚、福壽螺)。 第1~4季的多樣性指數(H’),在多樣性指數方面,魚類以高速鐵路橋最高;蝦蟹螺貝類以大甲溪出海口最高;水棲昆蟲以食水嵙溪樣站、東勢大橋上游、龍安橋、馬鞍壩下游、裡冷橋、天輪壩下游(谷關大橋)、谷關壩下游及青山壩下游相對較高;浮游植物以第1季的高速鐵路下游最高;附著性藻類以第1季及第3季的高速鐵路橋數值最高。 在均勻度指數方面,魚類以第1季的東勢大橋上游、高速鐵路橋、馬鞍壩下游,第2季的石岡壩下游,第3季的大甲溪出海口,第4季的大甲溪出海口的數值中等偏低;蝦蟹螺貝類及環節動物除了大甲溪出海口的第1~4季,高速鐵路橋、食水嵙溪樣站、馬鞍壩下游及裡冷橋的第3~4季,東勢大橋上游及龍安橋的第2~4季之外,其餘樣站皆屬中等偏低;水棲昆蟲以第1季的石岡壩、第3季匹亞桑溪匯流處及第4季匹亞桑溪匯流處數值偏低;浮游植物以第1季的天輪壩下游(谷關大橋),第2季的高速鐵路橋、石岡壩下游(埤豐橋)、東勢大橋上游、龍安橋、馬鞍壩下游、裡冷橋、天輪壩下游(谷關大橋)、匹亞桑溪匯流處,第四季的東勢大橋上游、裡冷橋,數值中等偏低;附著性藻類除了第1季的高速鐵路下游、東勢大橋上游、天輪壩下游(谷關大橋)、谷關壩下游、青山壩下游,第2季的食水嵙溪樣站,第3季的高速鐵路下游、東勢大橋上游、裡冷橋、谷關壩下游及匹亞桑溪匯流處之外,其餘樣站數值皆中等偏低。 由於大甲溪流域周遭大部分皆多屬人為擾動較少之區域,水體清澈透明,污染源少,故大甲溪流域的物種組成以中低耐污物種為主(如:高身小鰾鮈、台灣纓口鰍、台灣間爬岩鰍、台灣石魚賓、短臀鮠、粗首?、明潭吻?虎、台灣?及拉氏清溪蟹)。 利用生物類的水質指標(如IBI、FBI、GI、SI),以及化學性的河川污染指標(RPI),進行水質判別結果比對分析,其中谷關壩下游、匹亞桑溪匯流處的IBI、GI、SI指數與其它水質指標有所差異;東勢大橋上游、裡冷橋、天輪壩下游的GI、SI指數與其它水質指標有所差異;大甲溪出海口、石岡壩下游、青山壩下游的IBI指數與其它水質指標有所差異;高速鐵路橋、食水嵙溪樣站的GI指數與其它水質指標有所差異;馬鞍壩下游的SI指數與其它水質指標有所差異;龍安橋則無任何差異。 本計畫魚類調查結果,特有種共記錄到8種,分別為高身小鰾鮈、台灣纓口鰍、台灣間爬岩鰍、台灣石魚賓、短臀鮠、粗首?、明潭吻?虎以及台灣?。上述魚種皆為生態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具有反映生態系完整性的特性,且其數量與水域污染程度有直接的關聯性,另外台灣?為其他應予保育類,其於台灣的分布狀況僅於大甲溪至濁水溪流域,數量稀少,為重要的關注物種,因此可利用上述物種作為大甲溪流域的指標物種,日後可針對指標物種進行數量的監測,以評估工程的施作是否對於水域生態有所影響或干擾,亦可評估不同時空之下,大甲溪流域是否有因為其它干擾因子(如:民生污水及工業廢水的排放)水質日趨惡化。 (二)陸域調查成果摘要 綜合大甲溪水系各樣站四季陸域動物及植物調查結果,鳥類調查共記錄14目38科93種6,940隻次;哺乳類調查共記錄4目6科15種278隻次;兩棲類共記錄1目5科15種903隻次;爬蟲類調查共記錄1目7科19種408隻次;蝴蝶類調查1目5科91種3,173隻次;蜻蛉目成蟲調查共記錄1目8科32種750隻次;植物共記錄108目317科428種。 陸域動物物種組成隨著樣站有所不同,下游樣站以適應河床裸地與草原的種類為主,中上游樣站則以生活於森林棲地的物種為主。保育類共記錄9種珍貴稀有保育類(大冠鷲、東方蜂鷹、黑鳶、鳳頭蒼鷹、台灣畫眉、小剪尾、黃嘴角鴞、領角鴞、小燕鷗),以及9種其他應予保育類(紅尾伯勞、台灣藍鵲、白尾鴝、黃腹琉璃、鉛色水鶇、台灣獼猴、雨傘節、龜殼花、黃裳鳳蝶)。特有種方面,共記錄到24種特有種與30種特有亞種。外來種則包含4種。綜合四季調查所記錄的93種鳥類,其中包括2種夏候鳥(家燕、小燕鷗)、15種冬候鳥(紅尾伯勞、赤腹鶇、灰鶺鴒、西方黃鶺鴒、野鴝、花嘴鴨、白冠雞、青足鷸、黑腹濱鷸、磯鷸、小環頸?、東方環頸?、大白鷺、中白鷺、蒼鷺)、1種過境鳥(小青足鷸),以及4種引進種(白尾八哥、家八哥、野鴿、埃及聖?),顯示大甲溪流域周圍的鳥類組成仍以留鳥為主,植物部分則記錄22種特有種。 綜合四季多樣性指數結果,鳥類多樣性屬於偏高,而蝴蝶類多樣性介於中等至偏高。哺乳類、兩棲類與爬蟲類多樣性介於偏低至中等偏低,種類貧乏。蜻蛉目成蟲多樣性則介於偏低至中等。在均勻度方面,鳥類在大甲溪河口因第3季小白鷺數量相對較其他鳥類多,在東勢大橋因第4季麻雀與白尾八哥大量出現;而蜻蛉目成蟲在大甲溪河口因第2季因薄翅蜻蜓數量相對較多,使得均勻度指數為0.70;其餘動物類別於各樣站的個體數分配均勻,沒有特別優勢的物種出現。 六、生態資料庫 本計畫就大甲溪之相關基本資料及調查成果進行整理,並配合其他水文資料建立檔案,已將大甲溪生態資源基本資料建置於Google-Earth系統中,並參考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資料庫分類標準,進行資料分類整合及上傳「河川情勢調查綜合利用管理系統」,以便各界隨時了解大甲溪及其支流相關生態資源。 本計畫主要建置項目為自然資源類中之生態資料,依據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所建立「河川情勢調查綜合利用管理系統網站」(http://ics.wrap.gov.tw/icsweb/)中之「河川情勢調查綜合利用管理系統」資料格式辦理。 七、河川環境管理建議 (一)生態棲地環境評估分析成果 本計畫利用梁文盛博士推行之「河溪環境快速評估系統(Stream Environment Rapid Assessment System, SERAS)」及汪靜明教授建立之「快速棲地生態評估方法(Rapid Habitat Ecological Evaluation Protocol, RHEEP)」,針對大甲溪溪各河段進行調查與評估,於豐枯水期各進行一次,可了解大甲溪生態棲地環境受季節豐枯水期影響變化大,究其原因如下: 1.大甲溪雖有連續堰壩控制水流流量,但豐枯水期流量變化亦大。每年5~10月豐水期間常伴隨颱風侵襲,造成河道流路變遷,覆蓋於河床及高灘地之植被易遭洪水沖刷,留下裸露的石塊;而到枯水期間河溪流量較小,光禿的河床上又會再生長出翠綠的甜根子草及蘆葦,為水域生物提供多元的棲地環境。豐枯水期間的差異,造就大甲溪棲地環境的快速變化。 2.大甲溪流域棲地環境實屬豐富多元,生態組成之多樣性良好,惟受豐枯水期季節影響,河床穩定性較差。 3.大甲溪之水域廊道連續性及溪濱廊道連續性受連續性大型堰壩設施影響,雖連續性未完全遭受阻斷,但已造成生物遷徙之困難。 4.大甲溪全河段水質尚屬良好,惟現地勘查部分河段(后豐大橋)有水質惡臭及水體混濁問題,推測受兩岸工廠廢污水排放影響所致。 (二)近期河川環境管理與河川治理應注意事項 大甲溪流域豐枯水期流量流速變化大,其防洪設施管理維護及落實綜合治水為河川環境管理之首要課題;另流域流經谷關風景特定區,東勢、豐原都市計畫區及石岡壩特定區,應營造優質水域環境,配合景觀親水美化,融入都市意象;在河川環境調查以及生態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與環境、生態、人為影響有關的問題,可透過管理或治理方式因應,詳表7。
目次
目 錄 目錄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 VIII 照片目錄 XII 摘要 摘-1 ABSTRACT A-1 結論與建議 結-1 第壹章 前 言 1-1 一、緣由 1-1 二、工作範圍與目標 1-1 三、工作項目及內容 1-1 四、文獻分析 1-4 第貳章 流域概要 2-1 一、地理位置 2-1 二、河系概要 2-1 三、氣象及水文 2-7 四、人文及社會經濟狀況 2-16 五、水質 2-22 六、歷年水土災害情形 2-27 七、相關管理治理情形 2-29 第參章 河川環境調查 3-1 一、河川型態 3-1 二、河川棲地調查與分析 3-8 三、河川構造物調查 3-18 四、河川空間利用分布狀況調查 3-22 第肆章 生物調查 4-1 一、調查計畫 4-1 二、水域生物調查 4-22 三、陸域生物調查 4-51 四、生態保育課題探討 4-88 第伍章 生態資源資料庫 5-1 一、資料庫架構規劃 5-1 二、資料庫建立與上傳 5-2 第陸章 河川環境管理建議 6-1 一、歷次河川情勢調查成果比較 6-1 二、案例調查與評估 6-14 三、近期河川環境管理與河川治理應注意事項 6-41 四、生態保育措施規劃設計應注意事項 6-58 附件一 歷次審查會委員意見及辦理情形回覆對照表 附件二 地方訪談紀錄表 附件三 大甲溪座談會會議紀錄 附錄一 參考文獻 附錄二 生物調查成果統計分析表格 附錄三 河川基礎環境資料圖 表目錄 表1-1 生態調查頻率與方法一覽表 1-4 表1-2 大甲溪流域生態水質調查相關一覽表 1-6 表2-1 大甲溪流域河系概要一覽表 2-1 表2-2 台中氣象站氣候資料統計表 2-7 表2-3 大甲溪流域各控制點的重現期距計畫洪峰流量表 2-11 表2-4 大甲溪流域水源設施基本資料一覽表 2-12 表2-5 大甲溪流域農田灌溉面積一覽表 2-12 表2-6 大甲溪流域市管區排一覽表 2-13 表2-7 大甲溪流域內各縣市行政區人口數一覽表 2-17 表2-8 大甲溪流域範圍內土地利用狀況一覽表 2-17 表2-9 RPI污染程度分類表 2-23 表2-10 水質取樣後水體保存方法 2-24 表2-11 大甲溪各測站實測水質資料表(第1季) 2-25 表2-12 大甲溪各測站實測水質資料表(第2季) 2-25 表2-13 大甲溪各測站實測水質資料表(第3季) 2-26 表2-14 大甲溪各測站實測水質資料表(第4季) 2-26 表2-15 大甲溪各測站實測水質資料表 2-27 表2-16 大甲溪流域歷年洪水災害一覽表 2-28 表2-17 大甲溪流域相關治理概況說明表 2-31 表3-1 河川流路型態特性(Lane)表 3-2 表3-2 陳樹群(民國91年)的本土化河川主流型態分類表 3-3 表3-3 河川基本型態分類表 3-4 表3-4 大甲溪河川型態調查成果表 3-6 表3-5 棲地類型分類標準表 3-9 表3-6 大甲溪流域棲地現況調查表 3-17 表3-7 大甲溪現有縱向構造物型態調查表 3-18 表3-8 大甲溪現有橫向構造物型態調查表 3-20 表3-9 大甲溪流域公告封溪護魚河段 3-30 表3-10 大甲溪豐水期非假日河川利用調查成果表 3-37 表3-11 大甲溪豐水期假日河川利用調查成果表 3-38 表3-12 大甲溪枯水期非假日河川利用調查成果表 3-38 表3-13 大甲溪枯水期假日河川利用調查成果表 3-39 表4-1 生態調查樣站布設原則 4-1 表4-2 生態調查預設樣站位置及布設原則一覽表 4-3 表4-3 大甲溪河川情勢調查生物項目及調查頻度 4-11 表4-4 生物整合指數計算評分表 4-20 表4-5 FBI生物指標評估表 4-21 表4-6 大甲溪水域生物調查成果一覽表 4-25 表4-7 大甲溪各調查樣站魚類多樣性與均勻性分布 4-25 表4-8 各樣站魚類物種與棲地類型表 4-28 表4-9 台灣地區魚類水質耐受物種指標屬性表 4-29 表4-10 大甲溪各調查樣站蝦蟹螺貝類多樣性與均勻性分布 4-30 表4-11 大甲溪各調查樣站水生昆蟲類多樣性與均勻性分布 4-33 表4-12 大甲溪各調查樣站浮游植物類多樣性與均勻性分布 4-35 表4-13 大甲溪各調查樣站附著性藻類多樣性與均勻性分布 4-38 表4-14 大甲溪下游各樣站水質指標結果 4-42 表4-15 大甲溪中游各樣站水質指標結果 4-43 表4-16 大甲溪上游各樣站水質指標結果 4-43 表4-17 食水嵙溪各樣站水質指標結果 4-43 表4-18 水域生物特有種、外來種與保育類一覽表 4-46 表4-19 不同季節之間水域生物種類數與數量平均值 4-48 表4-20 不同樣站之間水域生物種類數與數量平均值 4-50 表4-21 大甲溪陸域生物調查成果一覽表 4-52 表4-22 大甲溪各調查樣站鳥類多樣性與均勻性分布 4-53 表4-23 大甲溪鳥類出現棲地環境統計表 4-56 表4-24 食水嵙溪鳥類出現棲地環境統計表 4-58 表4-25 大甲溪各調查樣站哺乳類多樣性與均勻性分布 4-59 表4-26 大甲溪哺乳類出現棲地環境統計表 4-62 表4-27 食水嵙溪哺乳類出現棲地環境統計表 4-62 表4-28 大甲溪各調查樣站爬蟲類多樣性與均勻性分布 4-63 表4-29 大甲溪爬蟲類出現棲地環境統計表 4-65 表4-30 食水嵙溪爬蟲類出現棲地環境統計表 4-65 表4-31 大甲溪各調查樣站兩棲類多樣性與均勻性分布 4-66 表4-32 大甲溪兩棲類出現棲地環境統計表 4-68 表4-33 食水嵙溪兩棲類出現棲地環境統計表 4-68 表4-34 大甲溪各調查樣站蝴蝶類多樣性與均勻性分布 4-69 表4-35 大甲溪蝴蝶類出現棲地環境統計表 4-71 表4-36 食水嵙溪蝴蝶類出現棲地環境統計表 4-73 表4-37 大甲溪各調查樣站蜻蛉目多樣性與均勻性分布 4-74 表4-38 大甲溪蜻蛉目成蟲出現棲地環境統計表 4-75 表4-39 食水嵙溪蜻蛉目成蟲出現棲地環境統計表 4-76 表4-40 陸域動物特有(亞)種、外來種與保育類一覽表 4-82 表4-41 不同季次之間陸域動物種類數與數量平均值 4-85 表4-42 不同樣站之間陸域動物種類數與數量平均值 4-87 表5-1 水資源資料格式標準資料庫分類及其項目表 5-1 表5-2 大甲溪生態資源資料庫上傳資料表(生物範例) 5-4 表6-1 大甲溪流域歷年魚類調查成果比較表 6-4 表6-2 大甲溪流域歷年蝦蟹螺貝類及環節動物調查成果比較表 6-6 表6-3 大甲溪流域歷年水棲昆蟲調查成果比較表 6-7 表6-4 大甲溪流域歷年浮游植物及附著性藻類調查成果比較表 6-8 表6-5 大甲溪流域歷年鳥類調查成果比較表 6-9 表6-6 大甲溪流域歷年哺乳類調查成果比較表 6-10 表6-7 大甲溪流域歷年兩生類調查成果比較表 6-11 表6-8 大甲溪流域歷年爬蟲類調查成果比較表 6-11 表6-9 大甲溪流域歷年蝴蝶類調查成果比較表 6-12 表6-10 大甲溪流域歷年蜻蛉目成蟲調查成果比較表 6-12 表6-11 大甲溪流域歷年植物調查成果比較表 6-13 表6-12 河溪環境快速評估系統(SERAS)評分表 6-20 表6-13 台灣水資源分區之低流量統計特性(水利署,2002) 6-21 表6-14 SERAS河溪基流量評估準則 6-21 表6-15 SERAS水質評估準則 6-21 表6-16 SERAS河床穩定度評估準則 6-22 表6-17 潭瀨類型棲地特性說明表 6-23 表6-18 SERAS物理棲地型態評估準則 6-23 表6-19 SERAS人工構造物影響評估準則 6-24 表6-20 SERAS河岸穩定度評估準則 6-24 表6-21 SERAS河岸植生群覆蓋度評估準則 6-25 表6-22 SERAS魚類數量組成評估準則 6-26 表6-23 SERAS水生昆蟲數量組成評估準則 6-26 表6-24 SERAS水生昆蟲群聚結構特徵評估 6-27 表6-25 河溪環境品質分級準則 6-28 表6-26 河溪環境品質管理策略 6-28 表6-27 大甲溪流域快速評估系統(SERAS)評分表(枯水期) 6-32 表6-28 大甲溪流域快速評估系統(SERAS)評分表(豐水期) 6-32 表6-29 快速棲地生態評估方法總分之相對應棲地品質分類說明表 6-34 表6-30 大甲溪情勢調查各調查樣站之快速棲地生態評估方法(RHEEP)分析成果一覽表(豐水期) 6-37 表6-31 大甲溪情勢調查各調查樣站之快速棲地生態評估方法(RHEEP)分析成果一覽表(枯水期) 6-38 表6-32 各種河川管理使用空間與河川環境分區對應表 6-43 表6-33 大甲溪之生態基流量估算 6-55 表6-34大甲溪豐枯水期流量與所需生態基流量最小值之比較 6-55 表6-35 大甲溪流域管理治理因應對策 6-56 表6 36 河川環境管理規劃權責分工相關法令一覽表 6-57 表6-37 大甲溪流域生態規劃設計建議設施一覽表 6-65 圖 目 錄 圖1-1 大甲溪流域本計畫範圍圖 1-2 圖1-2 本計畫工作流程圖 1-3 圖1-3 大甲溪流域生態水質調查樣站分布圖 1-5 圖2-1 大甲溪流域水系分布概況圖 2-3 圖2-2 大甲溪流域地形圖 2-6 圖2-3 大甲溪流域地質圖 2-8 圖2-4 大甲溪流域土壤圖 2-9 圖2-5 大甲溪流域各控制點計畫流量 2-10 圖2-6 台灣地區民國前14年至民國98年間颱風路徑統計圖 2-11 圖2-7 大甲溪流域水源設施分布圖 2-14 圖2-8 大甲溪流域取水口及排水分布圖 2-15 圖2-9 大甲溪流域行政區域圖 2-16 圖2-10 大甲溪流域土地利用圖 2-18 圖2-11 大甲溪流域產業發展分布圖 2-19 圖2-12 大甲溪流域交通系統分布圖 2-20 圖2-13 大甲溪流域景觀遊憩系統分布圖 2-21 圖2-14 大甲溪流域水質測站分布及水質概況圖 2-22 圖2-15 大甲溪流域崩塌地及土石流潛勢溪流分布圖 2-28 圖2-16 大甲溪流域各關聯地區分布情形現況圖 2-32 圖3-1 河川基本型態(A~G)分類圖 3-2 圖3-2 河段區位特性一覽圖 3-5 圖3-3 周邊土地利用特性一覽圖 3-5 圖3-4 大甲溪流域河川蜿蜒度分類圖 3-6 圖3-5 大甲溪河系周邊土地利用分類圖 3-7 圖3-6 各棲地類型一覽圖 3-8 圖3-7 各類水域型態區分示意圖 3-9 圖3-8 大甲溪流域現有縱向構造物一覽圖 3-19 圖3-9 大甲溪流域現有橫向構造物一覽圖 3-21 圖4-1 生態調查樣站布設位置分布圖 4-4 圖4-2 大甲溪河口-水域樣點、調查路線及鼠籠位置圖 4-5 圖4-3 高速鐵路橋-水域樣點、調查路線及鼠籠位置圖 4-5 圖4-4 石岡壩下游-水域樣點、調查路線及鼠籠位置圖 4-6 圖4-5 東勢大橋上游-水域樣點、調查路線及鼠籠位置圖 4-6 圖4-6 龍安橋-水域樣點、調查路線及鼠籠位置圖 4-7 圖4-7 馬鞍壩下游-水域樣點、調查路線及鼠籠位置圖 4-7 圖4-8 裡冷橋-水域樣點、調查路線及鼠籠位置圖 4-8 圖4-9 天輪壩下游-水域樣點、調查路線及鼠籠位置圖 4-8 圖4-10 谷關壩下游-水域樣點、調查路線及鼠籠位置圖 4-9 圖4-11 匹亞桑溪匯流處-水域樣點、調查路線及鼠籠位置圖 4-9 圖4-12 青山壩下游-水域樣點、調查路線及鼠籠位置圖 4-10 圖4-13 食水嵙溪-水域樣點、調查路線及鼠籠位置圖 4-10 圖4-14 大甲溪上中下游(縱向)魚類種類分布圖 4-27 圖4-15 大甲溪上中下游(縱向)蝦蟹螺貝類種類分布圖 4-31 圖4-16 大甲溪上中下游(縱向)水生昆蟲類種類分布圖 4-34 圖4-17 大甲溪上中下游(縱向)浮游植物類種類分布圖 4-37 圖4-18 魚類生物整合性指數(IBI)評估結果說明圖 4-44 圖4-19 水棲昆蟲科級生物指數(FBI)評估結果說明圖 4-44 圖4-20 附著性藻類藻屬指數(GI)評估結果說明圖 4-45 圖4-21 附著性藻類腐水度指數(SI)評估結果說明圖 4-45 圖4-22 水域生物特有種及外來種分布概況圖 4-46 圖4-23 水域生物特有種類數統計圖 4-47 圖4-24 大甲溪上中下游(縱向)鳥類種類分布圖 4-55 圖4-25 大甲溪上中下游(縱向)哺乳類種類分布圖 4-61 圖4-26 大甲溪上中下游(縱向)爬蟲類種類分布圖 4-64 圖4-27 大甲溪上中下游(縱向)兩棲類種類分布圖 4-67 圖4-28 大甲溪上中下游(縱向)蝴蝶類種類分布圖 4-70 圖4-29 大甲溪出海口植群剖面圖 4-77 圖4-30 高速鐵路橋橋植群剖面圖 4-78 圖4-31 石岡壩下游(埤豐橋)植群剖面圖 4-78 圖4-32 東勢大橋上游植群剖面圖 4-79 圖4-33 龍安橋植群剖面圖 4-79 圖4-34 馬鞍壩下游植群剖面圖 4-79 圖4-35 裡冷橋植群剖面圖 4-80 圖4-36 天輪壩下游(谷關大橋)植群剖面圖 4-80 圖4-37 谷關壩下游植群剖面圖 4-81 圖4-38 匹亞桑溪匯流處植群剖面圖 4-81 圖4-39 食水嵙溪樣站植群剖面圖 4-81 圖4-40 陸域動物保育類及外來種發現位置圖 4-83 圖4-41 陸域動物特有種數量統計圖 4-84 圖5-1 河川情勢調查綜合利用管理系統資料庫架構圖 5-3 圖5-2 水利規劃試驗所河川情勢調查綜合管理網站頁面圖 5-3 圖6-1 河溪環境快速評估系統(SERAS)架構圖 6-19 圖6-2 河川潭瀨棲地型態示意圖 6-23 圖6-3 快速棲地生態評估方法(RHEEP)架構圖 6-34 圖6-4 兩棲地生態評估方法指標比較圖 6-39 圖6-5 綜合治水基本理念架構圖 6-42 圖6-6 大甲溪流域未來分區發展區位分布圖 6-45 圖6-7 大甲溪流域環境分區發展區位分布圖 6-46 圖6-8 營造棲地多樣化型態示意圖 6-59 圖6-9 橫向生態廊道文宣 6-60 圖6-10 基隆河堤面汐止河段綠化範例圖 6-62 圖6-11 生態景觀堤防構造示意圖 6-63 照 片 目 錄 照片3-1 大甲溪河口(枯水期102/1) 3-10 照片3-2 大甲溪河口(豐水期101/7) 3-10 照片3-3 高速鐵路橋(枯水期102/1) 3-11 照片3-4 高速鐵路橋(豐水期101/7) 3-11 照片3-5 東勢大橋(枯水期102/1) 3-11 照片3-6 東勢大橋(豐水期101/7) 3-11 照片3-7 裡冷橋(枯水期102/1) 3-12 照片3-8 裡冷橋(豐水期101/7) 3-12 照片3-9 匹亞桑溪匯流口(枯水期102/1) 3-12 照片3-10 匹亞桑溪匯流口(豐水期101/7) 3-12 照片3-11 石岡壩下游(枯水期102/1) 3-13 照片3-12 石岡壩下游(豐水期101/7) 3-13 照片3-13 石岡壩下游(102/1) 3-13 照片3-14 石岡壩下游(101/4) 3-13 照片3-15 龍安橋下游(枯水期102/1) 3-14 照片3-16 龍安橋上游(豐水期101/7) 3-14 照片3-17 馬鞍壩下游(枯水期101/4) 3-14 照片3-18 馬鞍壩下游(豐水期101/7) 3-14 照片3-19 天輪壩下游(枯水期102/1) 3-15 照片3-20 天輪壩下游(豐水期101/7) 3-15 照片3-21 谷關壩下游(枯水期101/4) 3-15 照片3-22 谷關壩上游(豐水期101/7) 3-15 照片3-23 青山壩下游(枯水期102/1) 3-16 照片3-24 青山壩下游(豐水期101/7) 3-16 照片3-25 食水嵙溪(枯水期102/1) 3-16 照片3-26 食水嵙溪 (豐水期101/10) 3-16 照片3-27 大甲溪河口風力發電機群 3-22 照片3-28 大甲溪河口左側農耕地 3-22 照片3-29 高速鐵路橋下游右側高灘地崩塌 3-23 照片3-30 高速鐵路橋下游左岸開口堤 3-23 照片3-31 后豐大橋旁工業區 3-23 照片3-32 后豐大橋旁水泥廠 3-23 照片3-33 埤豐橋上游左岸污水處理廠 3-24 照片3-34 埤豐橋下游右岸 3-24 照片3-35 后豐鐵馬道 3-24 照片3-36 東豐自行車道 3-24 照片3-37 東勢大橋上游右岸河濱公園 3-25 照片3-38 東勢大橋下游右岸田園風光 3-25 照片3-39 龍安橋上游左岸零星住宅 3-25 照片3-40 龍安橋下游高灘地 3-25 照片3-41 天福大橋上游兩側風景 3-25 照片3-42 天福大橋下游左岸土地使用 3-25 照片3-43 馬鞍壩上游土地使用 3-26 照片3-44 馬鞍壩下游土地使用 3-26 照片3-45 裡冷橋下游右岸護岸 3-26 照片3-46 裡冷橋上游左岸護岸 3-26 照片3-47 谷關橋上游左岸擋土牆 3-27 照片3-48 谷關橋下游溫泉飯店區 3-27 照片3-49 谷關壩上游蓄水情形 3-27 照片3-50 谷關壩下游兩側土地使用 3-27 照片3-51 匹亞桑溪匯流口青山工務所 3-28 照片3-52 匹亞桑溪匯流口工程施作 3-28 照片3-53 青山壩下游兩側土地使用 3-28 照片3-54 青山壩下游兩側植生分布 3-28 照片3-55 大甲溪出海口水域空間 3-31 照片3-56 大甲溪河口南側高美濕地 3-31 照片3-57 高速鐵路橋下游民眾散步 3-31 照片3-58 高速鐵路橋下游民眾垂釣 3-31 照片3-59 后豐大橋下游固床工 3-32 照片3-60 后豐大橋下固床工 3-32 照片3-61 石岡壩下游工程施作 3-32 照片3-62 埤豐橋下游民眾垂釣 3-32 照片3-63 東勢大橋民眾垂釣 3-33 照片3-64 東勢大橋民眾垂釣 3-33 照片3-65 龍安橋上游民眾漁撈 3-33 照片3-66 龍安橋下游民眾垂釣 3-33 照片3-67 天福大橋下游固床工 3-34 照片3-68 天福大橋下民眾垂釣 3-34 照片3-69 馬鞍壩右側魚道使用 3-34 照片3-70 馬鞍壩下游民眾垂釣 3-34 照片3-71 裡冷橋上游水域空間 3-35 照片3-72 裡冷橋下游民眾垂釣 3-35 照片3-73 谷關橋上游之天輪壩 3-35 照片3-74 谷關橋下游水域空間 3-35 照片3-75 谷關壩壩體 3-36 照片3-76 谷關壩上游水域空間 3-36 照片3-77 匹亞桑溪匯流口下游民眾垂釣 3-36 照片3-78 匹亞桑溪匯流口上游 3-36 照片3-79 青山壩下游水流湍急 3-36 照片3-80 青山壩下游水域空間 3-36 照片4-1 電氣補魚法 4-13 照片4-2 手拋網採集-1 4-13 照片4-3 手拋網採集-2 4-13 照片4-4 蝦籠採集 4-13 照片4-5 水生昆蟲採集 4-13 照片4-6 附著藻採集 4-13 照片4-7 底棲動物調查 4-13 照片4-8 現場水質測定 4-13 照片4-9 石岡壩現況 4-88 照片4-10 后豐大橋下方固床工現況 4-88 照片6-1 大甲溪河口(豐水期) 6-16 照片6-2 大甲溪河口(枯水期) 6-16 照片6-3 高速鐵路橋(豐水期) 6-16 照片6-4 高速鐵路橋(枯水期) 6-16 照片6-5 石岡壩下游-埤豐橋(豐水期) 6-16 照片6-6 石岡壩下游-埤豐橋(枯水期) 6-16 照片6-7 東勢大橋上游(豐水期) 6-16 照片6-8 東勢大橋上游(枯水期) 6-16 照片6-9 龍安橋下游(豐水期) 6-17 照片6-10 龍安橋下游(枯水期) 6-17 照片6-11 馬鞍壩下游(豐水期) 6-17 照片6-12 馬鞍壩下游(枯水期) 6-17 照片6-13 裡冷橋(豐水期) 6-17 照片6-14 裡冷橋(枯水期) 6-17 照片6-15 天輪壩下游-谷關橋(豐水期) 6-17 照片6-16 天輪壩下游-谷關橋(枯水期) 6-17 照片6-17谷關壩下游(豐水期) 6-18 照片6-18谷關壩下游(枯水期) 6-18 照片6-19 匹亞桑溪匯流處(豐水期) 6-18 照片6-20 匹亞桑溪匯流處(枯水期) 6-18 照片6-21 青山壩下游(101/4) 6-18 照片6-22 青山壩下游(102/1) 6-18 照片6-23食水嵙溪樣站(豐水期) 6-18 照片6-24食水嵙溪樣站(枯水期) 6-18 照片6-25 民國101年4月埤豐橋棲地環境 6-30 照片6-26 民國102年1月埤豐橋棲地環境 6-30 照片6-27 枯水期大甲溪實況 6-40 照片6-28 豐水期大甲溪實況 6-40 照片6-29跳島式植生法示意圖 6-51 照片6-30跳島式植生法示意圖 6-51 照片6-31 橫向生態廊道警告標誌 6-60 照片6-32 橫向生態廊道案例(1) 6-60 照片6-33 橫向生態廊道案例(2) 6-60 照片6-34 谷關壩 6-61 照片6-35 后豐大橋固床工 6-61 照片6-36 馬鞍壩魚道設計 6-61 照片6-37 鳳山溪關西橋魚道設計 6-61 照片6-38高速鐵路橋下游堤面 6-62 照片6-39 長庚橋下游堤面 6-62 照片6-40 草湖溪內面綠化案例 6-62 照片6-41 深圳河內面綠化案例 6-62 照片6-42 谷關大橋上游護岸 6-63 照片6-43 匹亞桑溪匯流口護岸 6-63 照片6-44 魚巢磚應用案例 6-63 照片6-45 河道水中魚巢 6-63 照片6-46裡冷橋下游石籠護岸 6-64 照片6-47 篤銘橋上游石籠護岸 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