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探索科技
     
    裝置新藍海 服務新商機
    編/著者: 資策會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9860182088
    參考分類(CAT):探索科技
    參考分類(CIP): 商業總論

    優惠價:9折,720

    定價:  $80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定價:1000 元
    特價:90折!900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12000 元
    特價:90折!1080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面對目前全球經濟局勢之嚴酷考驗,為有效突破以往發展的框架,營造新的成長動力,台灣需要結合高科技產業既有優勢與服務業的多元創新元素,「裝置服務化」的概念就是將裝置與服務整合,故其設計概念,就是要每一項硬體裝置的消費者,在購買產品使用之後,仍將持續透過網路連線傳遞服務的方式,與硬體及服務廠商有更多的接觸與互動。是故,裝置服務化的思維,讓硬體產品擺脫過去只有產品銷售的單一獲利模式,將產品的價值提升與延伸,運用服務綁住消費者,帶來細水長流的服務收益。
      故「裝置新藍海.服務新商機」一書彙集相關案例,研究、綜整產品、衍生服務與營運模式,闡述「硬帶軟」與「軟拉硬」策略,讓台灣硬體與服務整合成為一個產業的創新發展模式為本書的內容範疇與闡述之重要課題。 壹、引言篇
      本篇從檢討曾經紅極一時的PalmPilot產品,因為缺少雲上的服務平台支援,所以服務無法源源不絕,最終還是沒下落。但是手持設備ICT應用後起之秀相繼而起,記取教訓,開始強調雲上面源源不絕的服務,稱之為裝置服務化的設備(Service-Oriented Devices)。研究顯示:目前我國業者在發展裝置服務化的過程中,分別遇到「有裝置、無服務」;「無裝置、有服務」以及「裝置與服務皆有,但無法獲利」等三種瓶頸,所以,本書分別從硬帶軟、軟拉硬,以及未來情境等三個面向著手分析,發展出「軟拉硬」與「硬帶軟」兩種服務模式與未來的情境應用。故而本篇說明裝置服務化之發展現況與趨勢,探討歸納其主要的營運模式典範。 貳、硬帶軟裝置篇
      台灣過去三四十年的強項是資訊產業與製造,如果貿然捨棄,而去發展服務業,無異是叫一個學武三四十年的高手,放下武器,拾起毛筆來寫文章,有點奇怪。所以,如果服務能夠隨著硬體賣到全世界就是「硬帶軟」的策略,「硬帶軟」策略是由硬體業者來主導,消費者買硬體來做平台,從雲上下載源源不絕的服務。像是消費者購買電子書閱讀器(如Amazon的Kindle),再上網下載書籍、雜誌與報紙等。或是買了一台NetBook(如Eee PC),再連網下載源源不絕的軟體與服務。此外,像買導航系統上網瞭解路況與下載地圖;數位相框上網下載照片;互動寵物或公仔下載網路資訊作即時的互動;以及MP3 Player(如iPod)上網享受源源不絕的音樂檔案(如iTunes),都是本篇所分析的主要個案。 參、軟拉硬服務篇
      當服務平台坐大之後,延伸到新的硬體設計與販售就是「軟拉硬」的策略,這應該就是台灣發展科技化服務業與服務外銷最好的途徑之一。顧名思義,「軟拉硬」策略就是以軟體服務為主,藉由雲上面的軟體服務的需求,來拉抬雲下面特殊硬體的設計與銷售。像是近幾年大家喜歡網路報稅的服務,所以帶動了自然人憑證與晶片卡讀卡機的銷售;數位學習帶動了專屬的語言學習機;線上KTV讓每個人都可以連線唱個夠,也衍生出新硬體裝置;因為大家要使用網路電話(如Skype),所以耳機與skype phone被設計出來;即時照片分享服務帶動了3G手機的設計與銷售,則是本篇所分析的主要服務個案。 肆、未來情境篇
      除了「硬帶軟」與「軟拉硬」之外,本書亦發現有一些創新應用模式或未來生活情境的裝置服務正在萌芽,這類型應用所涉及的領域與層面更廣、更深,這代表雖然目前這類的應用尚不是十分普及,但絕對不容輕忽,因為,它很可能成為明日之星,或是另一個兆元產業。故而本篇蒐集綜整了國內外相關的應用個案,如:數位智慧優質生活、科技化健康照護、開放創新模式與IPTV視訊新媒體等服務與應用,並探討未來的發展與推動方向,供讀者參考。 伍、結語篇
      先進國家以服務業為核心的產業結構已逐漸成形,為掌握下一波的產業發展新契機,台灣的經濟正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產業必須透過服務的研發與創新,強化其競爭力並創造新價值。是以,服務導向思維的「裝置服務化」,就是要讓服務產業融入科技創新元件,使硬體產品擺脫過去單一硬體產品價值思維的模式,轉向整體產品的價值塑造,這將包括硬體、軟體、應用等整體性的服務價值鏈構築,以此作結;另亦將參考文獻及網址整理論列,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