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財經/企管/經濟 > 經濟 
     
    成大事的人懂取捨:為什麼有人永遠有聰明做法?怎麼做,可以讓...
    編/著者: 和田秀樹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8-03-02
    ISBN:9789579164108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經濟學總論

    優惠價:85折,255

    定價:  $300 

    ※10本團購價:8折! 240元/本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40 元
    特價:85折!289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580 元
    特價:90折!522
     
    定價:450 元
    特價:85折!383
     
    定價:384 元
    特價:90折!346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預售票比較便宜但容易搞丟,買當日票雖貴時間卻不會被卡死,你怎麼取捨?
    ◎股票跌幾萬塊捨不得賣,東西買貴100元卻超不爽,這樣的心態會怎麼連累你?
    ◎談好另一家新公司薪水多5,000,為什麼舊老闆加薪2,000,你就不想走了?
    ◎有40%機會拿到4,000美元和保證拿到1,500美元,成大事的人會怎麼選?

    你的身邊有這種人嗎?決定投資、換工作、交朋友時,永遠判斷精準不懊惱。
    但一定有另一種人:永遠在抱怨自己的人生別無選擇、運不好、選哪邊就錯哪邊。

    那些成大事者到底是如何取捨,才會讓我們在怕虧到、怕選錯的艱難時刻,
    他卻一定有聰明的做法?怎麼做才可以讓你的人生不再無從選擇。

    暢銷作家、心理學家和田秀樹指出:
    和長遠的損失相比,人更在乎眼前利弊;而吃虧對人的衝擊,更大於占便宜時的喜悅。
    商人、投資專家、甚至詐騙集團或國家機關,就是利用這種心態操控你,
    讓你以為自己別無選擇。因此,面臨得與失時,到底該怎麼取捨才聰明?

    ◎規避損失無關選擇,這是天性,成大事者會怎麼取捨?心理學家早有答案!

    .電視購物和行銷手法讓你覺得不買就吃虧?你已經中了錨定效應。
    購物節目主持人會先說出商品原價,然後誇大價值,啟動錨定效應。
    人就會受初期看到的數字錨定、影響,因此你該一一檢視各方資訊,再下判斷。

    .人們的心理會計經常是不合理的,讓人只在乎眼前利益,選擇更大損失。
    明明領低薪,為何不跳槽?因為冒著薪水變動的風險,不如迴避風險,
    待在原公司。人都想規避眼前損失,但應實際用紙筆算一算,抑制不合理判斷。

    ◎辨識六種受迫性失誤,不連累自己賠進去!

    .投資詐騙和騙婚,都是因為兩種心理特性作祟──協和效應和認知失調。
    為什麼被騙的人聽不進旁人的勸告?
    因為被害人不想讓投入的錢和時間付諸流水,所以正當化自己的行為。

    .反應快不是好事:立刻定取捨,叫做情緒化!
    芬蘭可合法持有槍枝,但不會因偶發的兒童持槍案件,就影響教育政策。
    日本一有孩子因考試自殺,就很容易出現情緒化論調,容易讓政策朝令夕改。
    先了解人類容易受情緒影響,才能把心理因素造成的失誤和缺點降到最低。

    除了這些以外,人類心理還會有哪些受迫性失誤?書中告訴你!

    ◎這些抓住機會的人,都是先捨後取!

    .傑出的人會先想「我不做什麼」,而非我想做的有哪些。
    奇異前總裁傑克‧威爾許除了領先事業外,其他就重整、脫手、關閉;
    賈伯斯重回蘋果後,除了主攻的事業領域外其餘全撤除,短時間內轉虧為盈。

    ‧做兩件事可以讓你減少誤判——避免資訊受阻斷、別快速做決定!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不會個別找幕僚談話,而是召集所有人一起討論、再下判斷。
    通用汽車前總裁史隆會在會議出現一言堂時,喊暫停延期,下次再做決定。

    為什麼有人永遠有聰明做法,怎麼做才可以讓我的人生不再別無選擇?
    做大事的人怎麼取捨?心理學家早有答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和田秀樹

    1960年生於日本大阪。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院,曾任東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助理、美國卡爾梅寧格精神醫學院國際特別研究員,現為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專攻臨床心理學)、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一橋大學經濟學院兼任講師、和田秀樹身心健康診所(專長抗老與企業高層的心理諮商)院長。

    著有《成熟大人的吵架技術》(大是文化出版)、《不要情緒化的書》、《自己是自己 別人是別人》(以上為新講社出版)、《免於不安的技術》(寶島社出版)等書。

    和田秀樹官方網站
    www.hidekiwada.com
    譯者介紹
    陳佩君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譯者。
    了解、掌握、超越人性,是一種重要的軟實力
    盛思整合傳播集團總經理、專欄作家/台版米蘭達(Shannon Pu)

    「公關不需要專業,誰都能做得很好。」記得多年前,在部門偶然聽見同事和實習生討論未來職涯時,做出這樣的評論。

    我卻認為,公關顧問和社會上很多不需要專業技術或證照的行業一樣,看似人人能做,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好。對這類「沒有標準答案」的行業來說,軟實力,是決定A咖和B咖到F咖的分水嶺。

    如何擁有軟實力?除了一點點的天分以外,更重要的是不能有「這樣就好」、「這件事本來就應該這麼做」、「穩穩的做下去就對了」的心態,而是應該隨時隨地打開雷達,在付出的同時,做好不斷超越自己的準備。

    《成大事的人懂取捨》這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很多對人性的觀察,很適切的呼應了我上述的看法。

    舉例來說,書中提到人類在吃虧時所受到的心理衝擊,大過占便宜時的2.25倍;而為了避免失敗或損失,維持現狀是多數人做決定時的最高指導原則。但如果你是經常需要面對「應該維持現有規模、穩穩的做下去?還是積極擴張?」,這類兩難局面的創業者,在了解到這一點後,或許就應該試著克服「守成」的心態,在可以承受的風險範圍內,逼自己多冒一點險,或是大膽的改變,因應大環境的趨勢。

    畢竟在商業的世界中,「變化」是唯一的不變,能夠靈活的調整策略,對企業來說,不但是持續成長的重要動力,很多時候甚至和是否能夠生存、不被淘汰有關。

    再舉一個例子,你身邊一定有些同事在開會時從來不發表意見,或是雖然不完全同意主管的觀點,但對於交辦的任務,卻只會說Yes的同事吧?基於上述「不想吃虧」的心理,多數人會認為:「與其冒著說錯話、得罪人的風險,不如什麼都別說比較保險。」但如果一個組織中,有80%以上的成員都這麼想,恐怕會導致組織墨守成規、毫無進步,最後造成更大的損失。因此,不管身為員工或是主管,都應該時時提醒自己養成「Think out of the box」(跳脫框架思考)的習慣,並且用開放的心態,面對自己不熟悉的觀點,而不是被過去的成就綁架。

    「取捨」是人生經常必須面對的選擇題,而對於創業者或是在職場上打拚的職人來說,「充分了解人性,才能掌握、超越它」,也是一項絕對要擁有的重要軟實力,因為它能幫助你活出最佳版本的自己。

    序章

    先這麼「捨」,你取得更多

    比起占便宜,人更痛恨吃虧

    有句俗話說:「謀定而後動。」這句話給人一種在心裡打著如意算盤的印象,聽起來或許帶著些許負面意味,但我認為倒也不盡然。

    只是說得再嚴謹一點,相較於「想要占便宜」的心情,人類的行為在更多時候是受「不想吃虧」的心情所影響。那是因為吃虧的感覺比占便宜的喜悅,對情緒帶來的衝擊更大。

    以下有A和B兩種情形,請問哪一種對你心情的影響較大?

    A.原價十萬日圓的商品,殺價一萬日圓後購得。

    B.花十萬日圓買的商品,發現在別家店只賣九萬日圓。

    遇到案例A的情形,成功讓店家折價一萬日圓,相信有不少人會為自己「賺到一萬日圓」而欣喜不已。不過,這份喜悅通常不會持續太久。但遇到案例B的情形,自己花了十萬日圓購買的商品,發現在其他店家只賣九萬,受到的打擊應該不小吧?

    你可能會忿忿不平的想「那家店賣太貴了」,或者責怪自己「怎麼不事先探聽其他店家的價錢」,而因此感到相當惱火。豈止如此,損失了一萬日圓的心情,甚至還會持續好一段時間。

    人類在吃虧時所受到的心理衝擊,大過占便宜的時候。關於這種心理衝擊,在心理學的實驗中獲得的結果是「衝擊約為二‧二五倍」。換言之,損失一萬日圓的不悅,激動程度相當於獲得兩萬兩千五百日圓的喜悅。

    由於損失帶來的衝擊比較強烈,所以比起想要占便宜、想要避免吃虧的心情更勝一籌,進而影響了人們的判斷或行為。

    難怪越來越多人只想維持現狀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許多現象,都能以「不想吃虧」的心情來解釋。比方說,即使長年使用的電腦或智慧型手機變得不太好用,仍遲遲不願買新的。這是因為以下兩種心情作祟:「買新的可能就無法再使用以前的功能。」或「之前使用的軟體要是不能用了,豈不是虧大?」

    當不想損失的心情,超越想要獲得的心情時,人就很難做出新的嘗試。

    包括老是去同一家餐廳、點一樣菜色的人,也是抱持著不想吃虧的心理。與其去不同的餐廳吃飯,卻反悔「糟了,早知道就不來了,虧大了」,不如到熟悉的餐廳吃熟悉的餐點比較安心。去別家餐廳也許可以吃到更美味的食物,但不想吃虧的心理,還是比想獲得的心態占了上風。

    又或是在公司的會議上,為顧全大局、不說相左的意見或反駁他人,也是因為不想吃虧的心理產生了作用。與其興風作浪得罪人,不如什麼都別說比較保險。

    不想吃虧的心情也會對企業經營造成影響。公司不太願意挑戰新事業,是因為負責人心有顧慮,不想弄巧成拙、造成虧損。反正只要照以前的方法做事,就不會產生新的損失。

    不想損失,是人類自然會有的心理,無可厚非。不過,要是這種心情太過強烈,可能演變成極端「想要維持現狀」的心態,而不再追求更進一步的發展。當員工變得過於守舊,只敢做有前例可循的事,無法因應新型態的企業環境,恐怕導致業績日漸衰退的後果。不想吃虧的心理,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損失。

    為了避免蒙受重大的損失,事先了解如何控制只在乎眼前利弊的心理,便相形重要。
    目次
    推薦序 了解、掌握、超越人性,是一種重要的軟實力/台版米蘭達

    序章 先這麼「捨」,你取得更多
    1 比起占便宜,人更痛恨吃虧
    2 難怪越來越多人只想維持現狀
    3 行為經濟學正好可以解釋這種心理
    4 為什麼減稅無法振作經濟?因為規避損失

    第一章 規避損失無關選擇,這是天性
    1 諾貝爾得主早就證實——人的取捨從來就不理性
    2 認知偏誤,害理性的我做錯決定
    3 搶救景氣大作戰,先聽心理學家說怎麼辦

    第二章 成大事者怎麼取捨?心理學家早有答案
    1 心理會計,讓人只在乎眼前利益,選擇更大損失
    2 你願意賭一把嗎?何時該穩、何時避損?
    3 不讓框架效應主導你的自由意志
    4 現在不買就吃虧?你中了錨定效應
    5 讓你依據典型判斷?順著他的暗示做決定

    第三章 辨識六種受迫性失誤,不連累自己賠進去
    1 沒有人喜歡被討厭,不一樣需要勇氣
    2 不想不一樣。為了從眾,連認知都改變
    3 實驗顯示:六○%以上的人會昧著良知、服從命令
    4 「哪裡怪怪的?」不想陪葬,就要練習指出權威者的錯
    5 服從是好事,但不會進步
    6 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不要個別聽取建言
    7 稱讚會令人進步?改變工作方法比較管用
    8 捨不得之前投入的時間、金錢,結果失去更多──協和效應
    9 不願也不能承認事實,只好扭曲自己的認知
    10 用眼前的小損失,規避日後的大損失

    第四章 這些抓住機會的人,都是先捨後取
    1 兼差開優步為什麼源自美國、而非我國?
    2 光聽取不想吃虧的反對聲,捨棄新創產業
    3 只想守護已賺到的錢,你會放棄機會
    4 別太在乎一時漲跌,以回歸均值的觀點看投資
    5 備妥資金,人捨我取
    6 失去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多數人不覺得損失
    7 還沒獲得利益就請客,對不對?
    8 企業請當紅藝人代言,流露逃避風險心態
    9 記者求安心態,導致電視新聞沒落
    10 一致通過,是開會最危險的結果
    11 全體規避損失,導致全體損失
    12 兩邊都想顧到,結局就是兩邊都虧到
    13 傑出的人先想「我不做什麼」,而非我想做的有哪些

    第五章 想成大事,先練習取捨:我如何讓景氣復甦?
    1 繳稅就是吃虧,吹出房地產泡沫
    2 加重所得稅,但放寬個人認列費用抵稅
    3 買節能家電可獲補貼,何不擴大辦理?
    4 加稅反而刺激景氣
    5 人對看不見的損失無感,所以什麼稅得減?
    6 遺產稅一○○%、消費稅○%,你願意嗎?

    第六章 人性習慣這麼取捨,因而被利用
    1 利用他維持現狀的滿足,落入你期待的偏誤
    2 有多不想吃虧,就有多容易受騙
    3 訴求更健康,難賣;訴求不生病,上鉤
    4 日後的生活品質是看不見的,於是常被犧牲
    5 眼前的損益總能讓人忘了目的
    6 見賢就思齊,使你忘了目標

    第七章 避免因不想吃虧而誤判,你該這麼做
    1 反應快不是好事:立刻定取捨,叫做情緒化
    2 「禁止」、「再也不准」不是好決定
    3 看現象,再看數據,才取捨
    4 川普當選、英國脫歐的涵意
    5 做兩件事減少誤判
    6 從屬人思考轉變為屬事思考

    後記 了解得失心態,做出明智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