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開啓javascript,方便系統運作!謝謝!
重要訊息:慎防詐騙電話,絕無簽單錯誤造成重複扣款或重複出貨,請您千萬不要操作ATM提款機。
註冊
帳號
密碼
f
忘記密碼
客服中心
購物車
全部
書名
作者姓名
ISBN
出版社名稱
熱門搜尋
165防詐騙
蝦皮
法官學院 / 裁判實務教材
中華藥典第9版85折
《苔蘚兄妹》筆記本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圖書分類
五南本版
公職考試
教科專業
政府出版
暢銷精選
文具
休閒
課程
美食
美妝
精品
服飾包包
3C
餐廚具
家居
婦幼
辭書、總類
中文辭書
西文辭書
日韓文辭書
專業辭書
圖書館學
教育
通論
教育與學校行政
教育心理、測驗與統計
課程與教學
幼兒教育
特殊教育
各級各類教育
班級經營
心理、諮商與輔導
通論
認知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工商心理學
諮商基礎
諮商運用
法律
工具書
總論
憲法
行政法
民事法
刑事法
商事法
國際法
犯罪防制
學科概要系列
學術專著
實務叢書
政治、公共行政
政治理論
比較政府與政治
國際關係
公共行政
工具書
學術專著
財經、商管
管理
財經
國貿
金融
會計
統計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社會、傳播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工作
社會問題與福利
高齡學
新聞學
傳播學
廣播、電視、電影
廣告與公共關係
文化研究、禮俗
觀光、餐旅、休閒
觀光
餐旅
休閒
其他
語言、文學
通識
文學總論
中國文學
臺灣文學
世界文學
現代文學
兒童、青少年文學
語言
語言文字學
應用文
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學術專著
悅讀中文
歷史、哲學、宗教
總論
中國史
世界史
中外地理
哲學研究
中國哲學
西洋哲學
宗教研究
西洋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美學與藝術總論
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
影像藝術
創意設計
文創產業
理工
總論
理科類
電機資訊類
工科類
環境與土木
海洋科技
職場書
醫護暨生命科學
總論
生命科學
醫學
藥學
護理
食品營養
考用出版
教檢、教甄
諮商、輔導、社工
消防用書
司法考試
高普特考
初等、五等
導遊領隊
會計、記帳士
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
金融證照
乙、丙級技能檢定
留學必備用書
數學
書泉出版社
職場專門店
e商朝
兩性家庭
法律識讀
知識探索
養生保健
教育、通論
其他
台灣書房
閱讀台灣
納福系列
人文誌(台灣書房)
台灣誌記
游藝集
城市風景
台灣古籍大觀
時代人物
出土思想文物與文獻研究
白話經典系列
五南文庫
五南文庫
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研究方法
圖解系列
圖解系列
學科概要
學科概要
世界名人傳
世界名人傳
博雅書屋
人文隨筆
人物誌
全球直擊
法律屋
搜查一課
社會意識
美學誌
會飲考
萬國誌
萬象考
歷史迴廊
博雅文庫
經銷書目
經銷書目
字辭典/總類
字辭典/總類
教育/心理
教育
心理/諮商
政治/法學
法律
政治
公共行政
國際關係
經貿/管理/會計
管理
經濟
國貿
金融
會計
統計
社會休閒
社會
傳播
觀光
餐飲
休閒
國際禮儀/會展
文史哲
臺灣文學
中國文學
各國文學
語言/文字
史地
哲學
宗教
藝術設計
藝術
設計
創意美學
科學
自然科學
應用科學
醫療衛生
衛生行政
中醫
西醫
初等/地方五等
初等/地方五等
專技高普考
營養師
記帳士
導遊領隊
護士/護理師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師/設備士
會計師
社會工作師
專技高普考
特種考試
鐵路特考
公路監理站
民航特考
港務人員
司法特考
海巡特考
關務/報關人員特考
移民署
調查局
社會福利工作
專利商標審查
特種考試
捷運招考
國民營事業
中鋼/中龍鋼鐵
中油
台電
中華郵政
中華電信
台灣自來水
農會
農田水利會
銀行人員/銀行僱員
國/民營事業
警察特考
警察特考
警大/二技/警專
軍職特考
士官/軍校考試
預官 甄試
金融證照
金融證照
保險從業人員
證券商資格/分析師
期貨商資格/分析師
信託業務人員
理財規劃人員
銀行內控人員
授信人員
債券人員
外匯人員
技能檢定
專技人員技能檢定
電腦檢定
美容/美髮檢定
中餐/烘焙/餐飲檢定
廣告/建築/設計檢定
勞工安全檢定
汽車/機械/電機檢定
電子檢定
技術士技能檢定
會計檢定
全民英檢
英檢/教師甄試
教師甄試/資格檢定
升學考試
研究所/二技
升大學
四技/二專
國中
國小
高普考/地方三四等
高普考/地方三四等
內政及國土
國家大事紀
國防軍事
深訪中研院
經濟金融
經濟金融
醫療/社福
醫療/社福
教育學習
教育學習
台灣旅遊
台灣好好玩
遨遊大自然
縣市采風
客家/原民文化
客家風情
原民文化
文化藝術
走訪博物館
文化藝術
法律/科技
法律司法
探索科技
公共工程/交通
公共工程/交通
期刊/影音
逗陣影音館
期刊
語言
英文
日文
各國語言
小說/文學
小說
台灣文學
西洋文學
中國文學
大眾文學
財經/企管/經濟
工商企管
財經
理財
統計
會計/審計
經濟
科學科普
數學
理工
科學
地理
歷史
自然科學
電腦
農林漁牧
動植物
社會人文
社會
人文
心理
教育
哲學
政治/法律/軍事
圖書資訊
新聞傳播
新聞傳播
健康醫療
健康
醫學
護理
宗教命理
宗教
命理
休閒生活
休閒
居家生活
美容
飲食烹飪
旅遊
台灣
中國大陸
日/韓
亞洲
紐/澳
歐洲
美洲
非洲
他國旅遊
藝術設計
技藝
建築
音樂
戲劇
藝術
攝影
繪畫/雕刻
兒童/漫畫
兒童讀本
漫畫
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旅遊
>
亞洲
看見南亞:從孟加拉、印度,到巴基斯坦,台灣人在亞洲次大陸的...
編/著者:
林汝羽、林念慈、陳牧民、曾育慧、黃佩玲、蔡百蕙、鄭欣娓
出版社:
禾風車(風車)
出版日期:
2018-05-09
ISBN:
9789578654150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南亞;印度
優惠價:
85
折,
289
元
定價:
$340
※15本團購價:8折! 272元/本
無法訂購
分享
f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我的印度歲月:從陌生到熟悉的故...
定價:420 元
特價:
85
折!
357
元
印度文化史
定價:450 元
特價:
90
折!
405
元
世界遺產之旅27:孟加拉-金色...
定價:150 元
特價:
90
折!
135
元
尼泊爾-高山神國(世界遺產之旅...
定價:150 元
特價:
90
折!
135
元
印度-黃金三角古文明(世界遺產...
定價:150 元
特價:
90
折!
135
元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看見南亞:從孟加拉、印度,到巴基斯坦,台灣人在亞洲次大陸的發現之旅》South Asia: Personal Accounts of Seven Taiwanese Pioneers
五個國家、七個台灣人,九種觀察南亞的視角
來自遙遠的國度,最真實溫暖的報導。
孟加拉家喻戶曉的奶茶、巴基斯坦的蘇非音樂,
與自然共存的尼泊爾、在傷痛中重生的斯里蘭卡,
印度,充滿潛力的新興市場,是台灣的機遇也是挑戰!
你是否願意脫離舒適安逸的台灣,前往他鄉探索生命的不同可能?你可曾發現那些貌似古怪難以理解的異國文化,不但蘊含豐厚的生命智慧,更是台灣人觀照自身的一面鏡子?面對經濟政治環境相對劣勢的發展中國家,除了理解,我們還能扮演哪些更積極的角色?
本書的七位作者踏出了那一步,前往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仍然陌生的南亞。廣袤的亞洲次大陸不僅孕育了十八億的人口,更有著極度豐富的語言、宗教、與民族特色,以及淵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古老的智慧、多元的傳統使南亞成為令人著迷嚮往的旅遊勝地,但糾結複雜的政治問題卻讓他們的發展停滯。然而,當地人究竟如何生活?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與處境?他們渴望這麼樣的改變?
《看見南亞》由中興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陳牧民教授與孟加拉媳婦曾育慧統籌,收錄了七位台灣人在南亞的體驗、觀察與貢獻。他們同時兼具志工、學生、學者、記者、旅人、社運分子、情人、女性等多重身分,足跡涵蓋南亞五國,關注的焦點從國際政治、公共衛生、難民、教育、音樂、性別、環保、階級、族群,到市場與商機。讀者們將看到孟加拉人濃厚的家庭觀念與熱情的奶茶文化、巴基斯坦的伊斯蘭音樂與封建痕跡、斯里蘭卡激烈的總統大選與中國強勢的布局、尼泊爾以大地為師的傳統生態智慧與女性啟蒙,以及印度的城鄉差距、童婚問題、流亡藏人、教育困境,還有在地耕耘多年的台商經驗談。
林汝羽、林念慈、黃佩玲、蔡百蕙、鄭欣娓,以及上述兩位,他們在書中記錄了南亞繽紛燦爛、錯綜複雜的人文景觀,也展現了台灣人遼闊的視野與走向世界的決心。七位作者前往南亞的動機各異,共同的則是大膽前往未知的異鄉的勇氣,以及努力欣賞不同文化的胸襟。儘管曾經面臨各種險阻,簽證不過、語言不通、水土不服、被歹徒當街行搶、被嘟嘟車司機坑錢、與死亡車禍擦肩而過,也曾被當地人誤解、質疑、排斥,但他們終於都靠著耐心與毅力贏得接納,融入當地社會。
最終,在「看見南亞」的過程中,七位作者不僅讓世界看到了台灣,也看到身上另一個自己。如詩人向陽所云,「雙腳所踏都是故鄉」,來自台灣的種子有著強韌、靈活的生命力,只要有土壤,在異鄉也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本書特色】
★南亞風土民情的第一手報導:本書七位作者的親身體驗與第一手報導,提供關懷南亞各國或多元文化的讀者一個重新認識南亞的機會。
★多元文化的觀察與反省:種種對異文化的觀察不僅令人讚嘆大千世界的眾生面貌,也帶領我們突破同溫層與舒適圈,反省自身習以為常的價值與成見。
★走向國際、探索世界的台灣經驗:書裡寫的是南亞的繽紛人文,但書寫本身呈現的卻是台灣人遼闊的視野,以及走向世界的決心。
作者介紹
林汝羽
英國薩賽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發展研究中心博士生。2013年至2015年於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擔任客座講師。在印度的田野研究區域包括南印、北印、印巴邊界鄉村與小城鎮的藏人難民定居點,以及南印都市邊緣的農村。著作散見《天下雜誌》「獨立評論」、《自由時報》與「南亞觀察」網站。
「我對印度這片次大陸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很幸運與許多摯友在印度相遇相知,我在田野中的家人目前都定居印度,現在印度也是我的家。」
林念慈
棉樂悅事創辦人,本立自然良品共同創辦人。滿月音樂祭X野女人市集發起與製作人,罔市女性電子報專欄作家。2017年十月獲選為BBC年度「全球百位具有影響力及啟發性的女性」。
「行旅於世界之中的女人,一年有五個月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腳下工作與生活,因為創立布衛生棉社會事業而翻轉了自身的身心狀態,致力於女性賦權工作與環保正向經期運動。」
陳牧民
美國丹佛大學博士。目前是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兼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解讀印度:不確定之崛起強權》,合著有《電影與國際關係》、《圖解國際關係》、《南亞研究新視野:政治發展、國際關係、經濟社會》等學術專書。
「2007年因為前往德里參加一場學術會議開始接觸印度,開始對南亞次大陸產生興趣。目前致力於推廣南亞區域研究,創立「南亞觀察」網站。常自嘲平日最怕吃辣,但卻選擇了一個食物無處不辣的國度作為主要的研究領域。」
曾育慧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現職為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助研究員,曾任「南亞觀察」網站主編。譯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的《窮人的銀行家》與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的《人的宗教》。
「因為與孟加拉人談戀愛,不得不去認識這個國家;與孟加拉人結婚,不得不天天被洗腦;與孟加拉人共事,不得不選他的家鄉作為研究田野。」
黃佩玲
哈佛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候選人。2009年與2012年分別接受客委會築夢計畫、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的支持,前往印度、巴基斯坦蒐集論文資料並探索南亞音樂文化。
「2006年的一堂印度古典音樂講座點燃了我對南亞的好奇,徹底轉變了我的人生態度。比起寫文章,更喜歡看地圖,聽所遇的人們講自己的故事。目前在巴基斯坦信德省學習蘇非聖祠詩歌唱誦。」
蔡百蕙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國際政治碩士。曾任《中國時報》記者、東森新聞雲新聞部副主任。2016年代表《報導者》赴印度獨家專訪十四世達賴喇嘛,及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秘書長馬達哈夫。
「2010年自告奮勇外派印度,食衣住行和人,處處水土不服,硬著頭皮撐完第一次的印度駐點經驗,離開後卻又忍不住懷念,於是一再重返。常被朋友說,可能太常去印度,長得越來越像印度人了……。」
鄭欣娓
印度尼赫魯大學婦女研究所博士生。曾至亞洲基金會駐尼泊爾辦事處參與防制人口販運與打擊性別暴力計畫,關注性別平權與教育普及化等議題。亦曾為印度左翼社運組織「印度科學知識運動組織」成員。
「自2012年來到印度生活,到現在已經快要六年了。從跟著左翼社運組織上街頭抗爭、進農村服務,到現在重回校園,進了全國最左的尼赫魯大學當學生,我的人生在印度一路向左,不知不覺似乎就成了當前右派政府眼中的反國家分子。一直待在印度不為什麼,就是覺得在這裡生活特別自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