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社會人文 > 心理 
     
    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
    出版社:文經社
    出版日期:2018-11-01
    ISBN:9789576637711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心理學各論

    優惠價:85折,238

    定價:  $280 

    ※15本團購價:8折! 224元/本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00 元
    特價:85折!255
     
    定價:800 元
    特價:90折!720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650 元
    特價:90折!585
     
    定價:540 元
    特價:90折!486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25年前,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地成為姊姊自殺後的遺族;

      23年後,她在不得已的情形下,主動地成為媽媽急救時的決策者。

      放棄生?決定死?

      歷經親人生死傷痕者的真誠告白,面對生命失落與悲傷的真實勇氣。

      「......我們從未放棄任何機會,只是非常不捨、不忍心讓媽媽疼痛受苦。」


      2016年冬天,芯秦的媽媽覺得胸悶、呼吸喘,自己走上救護車就再也沒有回家。生命的最後七天六夜就在急診和加護病房裡度過。即使媽媽曾清楚的表達不想被插管,但芯秦還是被醫生說服,讓媽媽插管。等待死亡的到來,無疑是場凌遲。手起刀落,沒有停頓、沒有猶豫,一刀一刀割在病人和家屬的心上。


      姊姊和媽媽的驟逝,不孕、失去胎兒和腎臟病的身心傷痕,芯秦用淺顯而深刻的筆觸,一一紀錄下來。李佩怡教授和方俊凱醫師,則以傷痕修復的陪伴角色,分別用療傷對談及醫療現場的專業視角,為傷者分擔及釋放溫暖的力量。


      這可能是台灣第一本從家屬的立場述說的加護病房心情故事,但絕不會是最後發生的事。不論是身處加護病房的家屬或自殺者遺族,當面臨生命是否要搶救或從有機會治療走向沒有機會時,那些處置與看待的態度,都應該要再仁慈一點,即使少痛一些也值得努力。


      這就是即使回憶再痛,作者都想完成這本書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