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蔡康永的夢想之道,讓我們都更靠近自己的夢想! UCLA是我的魔法學校。我在UCLA不只學習專業的事,也學著更認識世界、更認識自己。─蔡康永 全新增訂版特別收錄:全新自序+蔡康永講經典電影 人生中值得一段任性、浪蕩的時光, 去認識不一樣的人,看不一樣的世界,做不一樣的事…… 日後,當你回頭,會知道那是人生中最寶貴的一塊基石, 如同UCLA的日子,之於今日的蔡康永。 戴著閃亮假髮、穿著西藏裙招搖上學?把京劇邪門故事講成變態的愛情劇本?不小心吃了迷幻大師的骨灰,竟打開眾妙之門?到觀光勝地黃石公園卻專拍燒焦的樹林、大蛇的蛻皮、蒼蠅停在野牛屎上?在半夜三點只適合死人復活的時段進行剪接作業?用花拳繡腿的三招劍術換成績?…… 在那段追逐夢想的日子裡,蔡康永到底還做了哪些厲害的事? 最生猛的流浪學分、最熱血的留學記錄,讓我們也一起感受到靠近夢想的興奮與喜悅!
作者介紹
蔡康永 產地: 二十世紀後半段的台北 工作: 教過電影、寫過影評、編過雜誌、製作過節目、主持過廣播和典禮和電視、設計過鞋子和衣服、出過一些書、也演講。 品牌: 創了一個叫做「cai」的牌子,做些企圖召喚幸福的衣物,也拍些東西給大家解悶。 據點: 蔡康永新浪微博 www.weibo.com/caikangyong 蔡康永騰訊微博 t.qq.com/caikangyong 蔡康永臉書: www.facebook.com/caikangyong cai品牌:xxdd.com 關於 康永&電影 點燃他電影夢的,是: 庫柏力克→《亂世兒女》 柯波拉→《現代啟示錄》 使他尊敬電影的,是: 狄西嘉→《單車失竊記》 布烈松→《慕雪德》 逼他看見自己的電影,是: 法斯賓達→《恐懼吞噬心靈》 派庫拉→《柳巷芳草》 溫暖他的電影,是: 費里尼→《卡比莉亞之夜》 楚浮→《肆佰擊》 另外,隨便提幾部他沒事喜歡看的電影有: 《MIB星際戰警》、《教父》、《新娘百分百》、《全面啟動》、 《醜聞筆記》、《楚門的世界》、《女人香》、《刺激1995》、 《魔戒》系列、《哈利波特》系列、宮崎駿的《魔法公主》、 《神隱少女》,似乎越來越多……
序
新版序只要你好奇、在乎,並且愛──康永為《LA流浪記》新封面寫的序 學校跟人生一個樣。別人指著我們鼻子告訴我們的,我們反正就敷衍的聽一聽。一定要自己親身體會的,我們才會記在心裡。 所以哩,在學校學不學得到東西,往往不是決定於設備好不好、考試嚴不嚴,而是決定於「你好不好奇?在不在乎?愛不愛?」 至於你好奇的、在乎的、愛的,是知識?還是做事的方法?還是別人的生活與內心?其實都可以。只要你好奇、在乎,並且愛,你會一輩子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而既不好奇、也不在乎、也不愛的人,就算成績很好,也很難成為有意思的人。很多你以前班上那個「每學期都考第一」的同學,後來都只是很稱職的活著,沒有樂趣和光芒。 這本書《LA流浪記》,講的是我在UCLA學習電影電視製作的三年間,遇到的人和事,大部分寫實,但有時候為了樂趣,也會把兩、三個人的事合併到同一個人的身上,或者把事情講得比較戲劇化。(畢竟這三年就是在訓練說故事的能力呀。) 《LA流浪記》以前的封面是請人畫的,這次皇冠出版社為書換了新的封面,用了我在UCLA畢業時穿上袍子在校園亂晃的照片。我趁著這次換封面的機會,在原本的內容後面,多加上十幾篇我寫過的、和電影或繪畫有關的文字。 我從UCLA回台北後,寫過很多影評,大部分很短很零碎,不值得再讀。這次收集的十幾篇比較長,也明顯看得出我某段時間喜歡的文字調調。這些文章的氣味,可能和原本《LA流浪記》說故事的氣氛很不同,但都是來自於同一個對電影好奇、在乎,並且愛的人。 死亡不免使人生顯得空虛,所以我們應該盡量使人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