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
    編/著者: Adrian Raine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1-12-20
    ISBN:9789573293460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優惠價:85折,468

    定價:  $5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這是所有立法、執法與司法人員都應該看的書!
      暴力研究專家從大腦中尋找犯罪的可能性,善用生物社會的鑰匙打開犯罪原因的鎖;
      透過改變大腦改變行為,才能預先防範、對症下藥。

      罪惡的種子如何遺傳:追求獎賞的多巴胺就像加速油門,穩定情緒的血清素則是生物剎車,負責調節神經傳導物質的基因不正常,從大腦的基因結構到暴力的化學作用僅有一步之遙。

      大腦出錯時有多暴力:反社會行為的大腦是由許多失功能的神經系統湊合而成,在很多暴力犯罪中都看到額葉─邊緣系統的不平衡;或因為缺乏前額葉皮質的調節和抑制衝動情緒,或由於邊緣系統的過度活化以致殘忍殺戮。

      更可能因為頭殼壞去:大腦結構的失功能如果來自生命初期的傷害,不管是因為母親懷孕期的不當行為(接觸到酒精、尼古丁、睪固酮、毒品)、分娩併發症、母親拒絕甚至虐待(造成腦傷),都可能造成嬰兒期、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的神經發展不正常,導致成人暴力犯罪。

      環境因素的推波助瀾:缺少鐵、鋅、蛋白質、核黃素和亞米茄三脂肪酸等營養素,卻吃太多甜食,加上過度暴露在鉛、鎘、錳、汞等環境的重金屬中,還有心理健康不良,都是暴力行為的催化劑。

      社會生物的交互作用:暴力的生物危險因子??頭部受傷、營養不良及遺傳的反社會基因,如果被其他社會危險因子鼓勵支持??母親的忽略和排斥、遭受虐待與欺凌、極端的貧窮、居住環境惡劣、乏人照顧和缺乏歸屬感,就會釀成嚴重的後果。

      解決之道是以治療取代懲罰,透過改變大腦改變行為!

      預防犯罪是防止犯罪的唯一方法,就像維持健康是不生病的唯一方法。善用生物社會的鑰匙打開犯罪原因的鎖,發展出合適的預防、介入方案:比如給予弱勢階層的母親健康常識、教育和支持,提供高風險幼兒充足營養、認知刺激等豐富的生長環境,藉藥物降低罪犯性慾、平息暴力攻擊,甚至從外科手術的去勢法到精神上訓練心智控制大腦。

      暴力犯罪是個複雜的行為,每個罪犯背後都有不幸的故事。過去,犯罪學家從社會大環境中尋找犯罪原因,現在,神經學家可以從大腦中尋找犯罪的可能性,知道原因才可以預先防範──融合生物社會學和公共衛生的觀點,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治癒犯罪。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德里安‧雷恩(Adrian Raine)

      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畢業,約克大學心理學博士,目前為賓州大學Richard Perry講座教授,教授心理學、犯罪學與精神病學,也是暴力的生理結構領域全球頂尖的研究權威,費城雅典娜年度文學獎(The Athenaeum of Philadelphia's Annual Literary Award)得主。出生於英國,中學畢業之後曾經做過英國航空公司的機場會計,接著擔任監獄心理師四年,只為了解那些與自己有相似成長經驗的人為什麼會淪為罪犯,也開啟了犯罪研究的天地。著有《心理病態》(Psychopathy)和《犯罪的精神病理學》(The Psychopathology of Crime)等學術著作,CBS於2013年製播改編自本書的同名影集Anatomy of Violence。

    譯者簡介

    洪蘭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中正大學和陽明大學,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已翻譯超過五十本生命科學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包括《心智拼圖》、《天生愛學樣》、《大腦的秘密檔案》、《情緒大腦的秘密檔案》、《邁向圓滿》、《養男育女調不同》和《教養的迷思》等,曾獲頒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並著有《講理就好》等二十四本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超過一千所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深受各界推崇,於2005年獲頒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特別貢獻獎,2011年獲頒遠見雜誌華人領袖終身成就獎。
    目次
    □專文推薦1/刑罰與腦神經科學 黃虹霞
    □專文推薦2/將象牙塔裡的知識分享社會,造福群眾 黃富源
    □譯者序/從大腦中尋找犯罪的可能性並加以預防
    □作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天生我豺:暴力是怎麼演化出來的?
    捨人為己──欺騙遊戲
    社會愈富足,愈容易促發心理病態?
    殺掉你的孩子
    強暴你的太太
    男人想贏,女人不想輸

    第二章 罪惡的種子:犯罪的基因是如何遺傳的?
    一胎雙生,麻煩倍增
    把相同的豆子放進不同的豆莢
    難道環境就一點都不重要嗎?
    收養的研究──再探蘭德里根的個案
    粉刺與XYY基因
    酶酶壞壞
    戰士基因再上征途
    「保險絲吉米」──爆炸性的大腦化學
    應該謙虛以對,但也值得驕傲

    第三章 謀殺之心:大腦出錯時有多暴力?
    謀殺犯的大腦影像
    從守法公民突然變成暴力慣犯?
    連續謀殺犯的大腦
    反應式和主動式攻擊
    前額葉控制抵不過邊緣系統的活化
    謀殺犯心智的功能性神經解剖圖
    家暴者的新藉口?
    大腦會騙人
    你的道德大腦和反社會大腦哪裡不一樣?
    「快樂的珍」的色慾大腦
    珍的心理病態大腦出了什麼毛病?
    沒「良心」才會殺人如麻

    第四章 「冷血」殺手:暴力犯的自主神經系
    心跳率與反社會行為有關係?
    為什麼生物標記可以預測反社會行為?
    相近的早年氣質,分歧的成年行為
    良心可以戰勝犯罪
    今日無畏無懼的小兒,明日無法無天的大盜
    另一種畜牲──成功的心理病態者
    「熱血」的連續殺人犯
    是無懼,還是有勇?

    第五章 頭殼壞去?:暴力的神經剖析
    像切培根一樣切大腦
    蓋吉的奇特個案
    罪魁禍首──深掘前額葉皮質
    男性的大腦──犯罪的心智
    三個要小心的個案(西班牙的蓋吉、自己玩俄羅斯輪盤的猶他州小屁孩、費城的弓箭手)
    天生的拳擊手?
    蝦米攏不驚的杏仁核
    巡邏情緒危險海域的海馬迴
    證據到手!
    白質越多,越會說謊?
    白領罪犯的大腦比較優秀?

    第六章 天生殺手:早期健康與犯罪行為的關係
    暴力是個公共衛生問
    天生壞種
    你身上有「該隱的記號」嗎?
    從掌紋到手指
    懷孕時,千萬別抽菸
    懷孕時,也請不要喝酒

    第七章 暴力食譜:營養不良、重金屬與心理健康
    營養不良遺害終身
    亞米茄三脂肪酸和暴力:一則魚的故事
    偉大的微量營養素
    奶油夾心蛋糕、牛奶和甜品
    重金屬創造「強打者」(致命的鉛、殘酷的鎘、瘋狂的錳、神祕的汞)
    精神疾病所造成的殘酷
    瘋狂的雷克

    第八章 生物社會拼圖:我們能拼湊出暴力的全貌嗎?
    生物、社會的共謀:交互作用
    「社會推擠」又有多致命?
    從基因到大腦到暴力
    從社區到大腦到暴力
    罪惡之母──母親的忽略和表現遺傳學
    如果大腦是禍首,那社會因子呢?

    第九章 治療犯罪:生物介入可以阻止暴力嗎?
    目前為止你學到了什麼?
    再早也不算早
    再晚也不嫌遲
    把他們的頭砍掉
    七一四班機:丁丁歷險記
    不吃藥,吃蛋糕呢?
    禪修可以使大腦變得更好?

    第十章 大腦上法庭:法律在上,還是犯罪生物學在前?
    自由意志有多自由?
    佩吉的故事
    慈悲或正義──佩吉該被處死嗎?
    不以牙還牙,就捨棄了社會公義?
    回到歐佛特先生

    第十一章 今天過後:神經犯罪學會把我們帶向什麼樣的未來?
    金科的故事
    從陰影走向陽光──暴力是個臨床疾病
    朗布羅索計畫
    國家兒童篩檢計畫
    弱勢族群的報告
    實際的考量──想像能夠成真嗎?
    神經犯罪學的神經倫理學:應不應該這樣做?

    結論──不要再當鴕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