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社會人文 > 教育 
     
    創河:美學與創新的交匯
    編/著者: 溫肇東.蔡淑梨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5-06-30
    ISBN:9789573276562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社會學各論

    優惠價:9折,315

    定價:  $3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定價:360 元
    特價:85折!306
     
    定價:450 元
    特價:95折!428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創意需要開放、實驗的精神,文化需要積累並且與時俱進。本書作者長期觀察美學與創新相關領域的發展與趨勢,從文創產業的推動機制、美食、文化、設計、美學與時尚、未來及人才等主題切入,探討文創產業的內涵與價值,對於創新創業、創意生態、跨界媒合、生活價值、美感體驗、品牌經營、人才培育等文創核心議題,提出了專業且令人深思的看法,其文章脈絡更見證了台灣欲從傳統製造的經濟,轉向提升到以「文化和創意」為價值取向的過程,視野豐富寬廣,觀點多元獨特,兼具實務與理論,值得各界參考與實踐。期盼涓滴創意匯聚成文化長河,創造出更多更廣的可能性。
    作者介紹
    溫肇東美國羅徹斯特大學企管碩士,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都市與環境管理博士。曾任南聯國際貿易公司行銷企劃副理、喜客來skylark(芳鄰餐廳)總經理、英國牛津大學零售管理學院訪問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EMBA執行長、科技管理所所長、創新與創造力中心主任,2008年獲頒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曾指導多屆研華TIC100及台灣工銀We Win優勝團隊。現為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編有《百年企業‧產業百年》、《家族企業還重要嗎?》(巨流)、《新創事業在台灣》(遠流);著有《企業的環境管理》(遠流)、《栽一顆創業種籽》(商智文化)、《左派商學院》(天下文化)、《創新的機緣與流變》(遠流);經常在《工商時報》、《經濟日報》、《數位時代》及《經理人月刊》等專欄發表創新見解。部落格:http://jtwen0106.pixnet.net/blog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aoTung.Wen蔡淑梨從小決心要效法史懷哲懸壺濟世,每次看居禮夫人傳被感動到痛哭流涕,立志要像弘一大師般的澈悟與瀟灑。一個感性多於理性,一生被恩寵的蔡淑梨,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企業管理與科技管理碩士暨博士,現任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教授,專注策略與行銷領域。轉入學界前在貿易、製造業及航運業服務;曾任輔大國際教育處國際長、輔大歐盟中心主任、亞太大學交流會國際秘書處及國家秘書處副秘書長、輔大織品服裝學系系主任及所長等職務。不過這些都只是上天給予的工具及恩賜,來提升生命的廣度、厚度及靈魂的層次,以為奉獻在更多生命的開啟!
    名人/編輯推薦
    「創河」的顯性與隱性價值朱宗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文化是生活的累積,是創意的泉源,再透過藝術的淬煉,以不同的載體和表達方式,引發心靈的觸動。可以說,生活、文化、創意、藝術乃至美學,彼此環環相扣,關係密不可分,一如「創河」這個意念想傳達的內含──創意涓滴所匯聚的文化長河,源遠長流。深厚紮實的文化底蘊以及文化核心的「原創性」,是發展「文創」的基礎和養分,它使得文化創意產業長久存續,也讓文化創意得以為其他產業帶來「加值」。近年來,與「文創」相關的議題成為顯學,不但政府將文化創意產業列入重點產業之一,民間各界也紛紛意識到文創的龐大潛力,期待借由文創產業的發展,能夠創造新的願景與價值,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儘管在談論這個話題時,對於「文化」、「創意」、「產業」三者的內涵,各有不同的解讀和切入點,但在我看來,作為文化源頭的核心藝術創作與展演,實扮演了領頭羊的角色,無論如何都是重要的「初衷」。過去,大家對於有形的、直接的、現在的「顯性」價值較為重視,卻忽略了無形的、間接的、未來的「隱性」價值,然而,要提升台灣未來發展的總體價值,勢必需以隱性價值的創造,來突破目前已面臨成長瓶頸的顯性價值。就文創議題而言,豐富多元的源頭,即是激盪創新、滿足創意需求、形塑未來可能性、開創隱性價值的最佳管道。本書作者溫肇東、蔡淑梨教授,在研發創業、行銷策略、經營管理的學術與實務界,皆擁有豐富經驗和深厚素養。從實務操作到理論基礎,溫教授和蔡教授不但持續在經營與管理方面實踐理想,並親身投入創新教學、執行系列計畫,許多的論壇和會議場合上,更可見到兩位教授積極參與的身影。《創河》一書,匯集了兩位教授近年來對相關議題的觀察和見解,其中有許多寶貴的意見,值得有志之士參考。閱讀溫教授與蔡教授的文章,除了可見其對美學與創新的顯性價值有所闡述和彰顯外,還可感受到兩位作者對於文創源頭和文化核心等隱性價值的尊重與看重,這是我認為十分難能可貴之處。非常期待透過溫教授與蔡教授兼具實務與理論的耕耘,能夠提升「創河」的顯性與隱性價值,為台灣社會創造出永續發展的總體價值!文化價值的思辯之旅蘇麗媚(夢田文創執行長)創意來自於敏銳的觀察,文化則是生活智慧的積累;當身處於科技高度變化的時代中,文化與創意逐漸被價格化成為「產品」,形成經濟規模便有了產值計算,而到現在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當「文化、創意與產業」三個獨立單詞轉譯成「文化創意產業」時,社會需要更多在「價格」和「價值」間的溝通與理解,找到一種互相包容的平衡。溫教授在企業沙場征戰多年,蔡教授在行銷、策略與流行時尚的專業獨到,兩人富涵學者的宏觀思維,橫跨產、學之間,理論、實務兼具,對於文化、美學、設計及創意領域的觀察,見解獨特關鍵,這十多年應邀撰短文、寫專欄從未間斷,不僅見證台灣這十年間「文化與創意」領域發展脈絡,更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論點,在今天文化創意產業價值觀的革命歷程中,兩人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論述地位。以書中第一章「啟動文創的引擎」中最後一篇〈小而精美的創意感動〉的追記所言:「當我們地球已經千瘡百孔,不可能再有第二個地球時,我們的思維與價值觀能否有所轉變,我們能否不一定要追求弔詭的企業不斷成長定律……?」我非常喜歡這段追記提出的思辯,高度的科技現代化讓人以為那才叫文明?果真如此嗎?也許我們應該盡可能去修補我們原來的樣子,往回走,才真正理解人存在的價值。在閱讀溫教授文章的過程中,也思考著如何在全球化思維中突破重圍找回台灣的獨特性,不斷回望、反思產業原型、社會樣態,什麼才是台灣真正的優勢?如同第五章中〈發言權 取決溝通世界的能力〉一篇所言,台灣引領華流文化的魅力價值,以及獨特生活風格的書店樣貌,皆是無可取代的原創能量。而這些難能可貴的「台灣經驗」透過跨領域、跨平台、跨產業串起鏈結,便將形成台灣溝通世界的集體價值。拉開時間軸,書中收錄五十餘篇文章,從表演藝術到設計美學,從創意生活到社區營造,每段篇章深入淺出,國內、外案例彼此映照,提出更多檢討與探問,最令我尊敬的是溫教授和蔡教授兩人,在許多文章中為每一位讀者尊重地留下更多「空白」,讓讀者有了孕蘊思考的機會,參與辯證台灣構築「文化長河」的現在與未來。我非常樂意為這本書做推薦,就如同我創辦「夢田文創」的初衷;「說好故事並支持所有讓社會文明和思想更美好的夢想!」也希望讀者都能自其中有所獲得。織夢 / 築夢 / 創建未來劉本謙(依洛iROO 國際開發董事長)樂見蔡淑梨老師與溫肇東老師合作,集結散見《經理人月刊》等各大知名專欄的重要文章,鑄成《創河—美學與創新的交匯》一書,視野豐富涵蘊多元。我與淑梨老師的因緣際會來自天下遠見2011年對快速時尚ZARA 的專訪,當天下遠見進行跨國採訪大動作時,淑梨老師建議總編輯應回頭看看國內的快速時尚的發展,因為淑梨老師在2000年就開始進行敝公司﹙iROO﹚ 的研究,自此之後相知相惜,也多次受邀到系上演講,進行多元的建教合作,包括學生的實習、人才的進用,以及對系上設備、環境改善的贊助等等,都是因為看到輔大和淑梨老師對織品服裝業界培育人才的熱忱,這是學生之福,也是業界能持續發展創新的重要泉源。書中〈實踐美學的創新理念〉一文提及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學大師Tom Peters所言「不創新,就死亡」,此語已從死亡預言轉變成再生之道。台灣面臨產業轉型與人心思變的全面轉型時刻,由為人作嫁的製造業轉變成自立自新的文創業,紛紛興起的各式新設事業無不印證溫肇東與蔡淑梨博士編撰此書的獨特觀點。偉大的創新並非凌空而現,多來自深刻的體察、大無畏的想像力與奮力一搏的決心。掌握〈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業契機〉,發揮〈城市風格需要旺盛的企圖心〉,結合〈創意來自生活脈絡〉,當是台灣社會邁向文創未來的重要課題與思維。依洛(iROO)品牌自1999成立迄今,面對多變的市場,品牌之路走來艱辛,其中最困難的事情是「堅持」,十五年來依洛一直秉持「台灣依洛、依洛台灣」以及「不二價」的精神堅持至今,亦才有今日能跨足海外的台灣唯一原創服飾品牌,所謂「原點決定終點」正是如此。台灣文創時值發展期,文創推動者唯有尋根究底,探索台灣真正的文化底蘊,並堅持根基,才能立足海內外,才能將原汁原味的台灣文化繼續留存後世、放諸四海散布這塊美麗島嶼真正迷人的內涵。眼光需要時間,堅持使之實現;感恩台灣有一群人正在為這塊土地嶄新的未來努力耕耘。藉由此書序,期望、祝福台灣年輕世代,掌握文化底蘊結合科技、突破跨國界限制,擴大視野,編織夢想、建築夢想、創建未來!
    創意涓滴與文化長河溫肇東、蔡淑梨人類的文明是依著河谷、河邊沖積平原逐漸發展的,經過歷史的洗滌,由小溪匯集成大河,最終文明也是流向四海相互交流。「創河」(Creek & River)是日本一家成立於1990年「創意工作者」人力派遣的經紀公司,創辦人井川幸廣先生是一位導演與攝影師,他在非洲旅行時看到「溪、河」交匯的意象得到的靈感,創河於2000年在東京上市,在此平台登錄的創意工作者超過二萬人。就像書名《創河—美學與創新的交匯》,我們兩人過去十多年在文化、美學、美食、設計、創意等領域持續地觀察與思索。我們都是在企業工作多年,中年後才負笈去唸博士,之後在大學任教。我在政大教「科技與人文社會」和創業,淑梨在輔大織品系教行銷、策略與流行時尚。因興趣的關係,我們很多機會和「文創」領域結緣,不時會應媒體的邀請,寫一些專欄或短文,見證這十多年台灣欲從傳統製造的經濟,轉向提升到以「文化和創意」為價值取向的過程,從不同的文章看到這長河中的漣漪和浪潮趨勢,剛好可提供對文創產業的發展有興趣的讀者參考。第一章「啟動文創的引擎」,有十一篇文章分別討論到表演藝術、出版、電影、服裝設計、流行音樂、創意生活、社區營造等文創產業十五加一的多種行業。更重要的是我們指陳出:在推動產業的關鍵活動上,其實涵蓋策展、獎項、仲介、群聚、育成、指標、營運模式和國際交流等功能;更談到一些重要的創造性人物,不只是藝文、設計等創意工作者,還有不少曾開創一個領域或平台的領導人物;他們所形塑及發動的引擎,使人才可向其集中。貫穿這些不同面向的「觀照」還有一個重要的經緯,就是時間;不只是過去歷史「長河」與創意「小溪」的積累,或是未來的想像與企圖,在每個時空一步一腳印的創造所留下的底蘊,都是未來的養分與燃料。大家或許可以看出這些「引擎」和製造業的系統不盡相同,燃料不同,動能及運作模式、衡量的指標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政策上、策略上都不宜再複製我們自以為成功的硬體代工經驗。第二章「挑逗舌尖的音符」收錄了十篇文章,民以食為天,「吃」是各文化生活的重心之一,不同文明的進展與社會風土,講究吃的重點可能不盡相同。過年前二位「喜愛做料理又會說料理」的女士王宣一和韓良露突然離我們而去,令人不捨。「吃、做、說」料理都有許多傳統的智慧,又有很多與時俱進的創意在裡頭。欲認識文化創意產業,「吃」是入手或破冰比較自然、容易的途徑。這十篇文章,我們涵蓋有形及無形的飲食文化層面,從食材的產生、料理的用心、到消費服務、國際傳播,一直到實際營運的層面。要讓台灣美食得以和全世界溝通,得到更多舌尖的認同,需有更多人才投入飲食生活相關的行列,並創造出最多的滿足和價值。第三章「揭開設計的面紗」,設計在過去十年成為台灣的顯學,2014年取得「世界設計之都」的頭銜,算是其高峰。到底設計界的產、學、研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對台灣的社會與經濟成就了什麼價值?本章收錄了九篇文章,分別從設計師的素養、設計的策略、價值、脈絡、使用者(通用),到時間(未來)、在地空間(旅館)、創新平台(TED),可能和一般設計學院的論述不盡相同。因這些塗抹,也有機會參與一些設計社群的活動,包括在台創中心擔任顧問,在英國文化協會「青年設計創業家」擔任評審,因而和許多設計師結緣,有機會理解他們箇中辛苦與困境,希望從不同的角度能略盡棉薄之力。第四章是「勾勒美學的舞台」,我們有一些學生在紡織、成衣、流行時尚界,他們對台灣的紡織產業從代工轉型到研發創新、設計、品牌的努力有第一手的接觸。文創產業的「核心蛋黃」應是個人創造力,而全民的美學素養更是最重要的底蘊。一個愛美的社會,其發展文創產業的成功機率較大。在每一場時裝秀伸展台的背後,其實除了美以外,也有很多硬功夫和紀律。這十篇文章討論了美麗產業的浮現,他們與過去強調效率和量產的價值、甚至績效指標的思維都很不相同。最後一章「形塑未來的發生」,我在《經理人月刊》的專欄就叫「未來發生堂」,這個詞是2005 年時,我們在政大將2000年成立的「網路築夢學園」轉型成一系列探討未來的產業與想像,希望在很膠著的年代,能有一個場域可以來探討,甚至形塑未來,為未來發聲,提早往前看未來的各種可能性。花生糖、發生堂是一個很本土的意念,隨後我們也各寫了好幾篇有關台灣未來轉型的文章,包括人才、平台、教育、議題設定、話語權等,這十一篇整理起來,讓我們看到其實「未來」已逐漸在「發生」。「文化、創意與產業」的交匯(flux)是貫穿本書的主旨,在台灣轉型的過程中,這三個領域的溝通整合有很多的障礙,如何由涓滴創意,聚溪成河,海納百川。跨領域、跨疆界是文創產業所需要的思維與態度,加上網路、數位科技的進步,各種創新的機會與可能性都蓬勃發展,不再是少數的專家或過去的專業所能壟斷。創意需要開放、實驗的精神,文化需要積累又要與時俱進。這種向心、離心的重力場交互作用即是「產業創新」的源頭,本書見證過去十多年,兩人勇敢跨界的心得與紀錄,這五十幾篇文章,按文創產業的推動機制、美食、設計、美學與時尚、和未來及人才等主題集結,這些文章書寫的時間點多半有當時的情境脈絡,這次整理時,發現大部分的論點至今仍是有效的,為避免讀者在時間座標上混淆,做了必要的調整和潤飾,在文字上盡量以原貌呈現,若覺得需要更新的部分,另以「追記」的方式增補,讓讀者在閱讀上能和我們站在共同的時空,比較流暢。我們特別整理了一些和文章主題或內容相關的照片,這些影像加上圖說,或許能在文章之外,提供大家更多的意象。許多文創元素就在我們日常生活周遭,如果你的觀察與賞析夠敏感(Sensitivity & Sensibility),很多角落、很多畫面都會令人感動或有所啟發。這個世界當然不完美,人生也不必然幸福,經濟或許也還沒走出困局。但以文化為底蘊、創意為引擎,在字裡行間、影像之間,實體的活動交換流動之間,「可以創造的可能性」比產品製造代工,比只看得到具體有形的出路還可以更廣、更多,祝大家閱讀愉快!
    目次
    【推薦序】「創河」的顯性與隱性價值 朱宗慶文化價值的思辯之旅 蘇麗媚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你們了! 吳漢中文創產業的觀察洞見 劉維公織夢 / 築夢 / 創建未來 劉本謙前言:創意涓滴與文化長河I 啟動文創的引擎從蘭陵30與誠品20說起文化創意的交融與較勁科幻電影與未來想像藝祭與簡單生活節從金旋獎到星光大道時尚文創 下一個台灣驚豔?文創育成的新風貌文創群聚與創新仲介文創產業的生態與營運模式從文化指標看文創發展小而精美的創意感動II 挑逗舌尖的音符和食的無形文化資產美味人生料理的會話資本創意與美食常相左右魔鬼就在細節裡餐飲連鎖在台灣體貼與細節台灣美食的機會活化品牌生命力半農半X——在地與創新的生機III 揭開設計的面紗看見與聽見設計策略的發想設計的價值創意來自生活脈絡向達文西學習通用設計追求個性的設計旅館想像未來的能力 現在就應準備創意平台TED的發展IV 勾勒美學的舞台美麗產業的推動感官產業的商機身美教養與興國以包容創造台灣美學實踐美學的創新理念美學企業的獲利模式時尚與科技共舞品牌權益的翻轉國家文明取決於國民美感程度大陸群聚產業的體驗經濟V 形塑未來的發生看見與看不見的弔詭值得探索的未來中心發言權 取決溝通世界的能力時間與空間的辯證分享與共生的企業精神創業素養從小扎根社區文化的巨大潛能透過騎蹟 創造生活大國城市風格需要旺盛的企圖心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業契機一群勇敢追夢的台灣年輕人結語: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