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社會人文 > 哲學 
     
    美學 第一卷
    編/著者: 黑格爾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8-10-01
    ISBN:9789571194790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美學總論

    優惠價:9折,495

    定價:  $55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550 元
    特價:90折!495
     
    定價:680 元
    特價:90折!612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美學 第一卷》
      《美學演講錄》是討論美學的,它的物件就是廣大的美的領域,範圍就是藝術,或說就是美的藝術。本書講述了美學的範圍和地位,美和藝術的科學研究方式藝術美的概念等。


      Hegel的美學被認為是自Aristotle以來最偉大的美學理論,許多學者專家都受其思想影響,諸如,德國社會學家及哲人Theodor W. Adorno、現象學及存有論大師Martin Heidegger、匈牙利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文藝批評家György Lukács、法國解構主義大師Jacques Derrida和美哲Arthur Coleman Danto。


      依Hegel的闡釋,其美學分為三個部分:

      1.普遍的部分(universal part)——把藝術美視同為一種普遍的觀念及普遍的理想。


      2.分殊的部分(particular part)——檢視這種理想在三個不同階段實現其自身的梗概:

      (1)象徵藝術——包括了古代希臘藝術之前的所有事物

      (2)經典藝術——希臘、羅馬時代的藝術

      (3)浪漫藝術——隨著基督教出現世界舞臺而突現的藝術


      3.獨特的部分(singular part)——依其所具有的「向內性」(inwardness,本性)由小至大的順序檢視五種主要藝術:建築、雕刻、繪畫、音樂和詩歌。


      如是,Hegel把他的美學觀——藝術的內容即觀念,藝術的形式即令人感到官覺上享受的形象,藝術正是把這兩者調和成一種自由統一的整體——系統地予以揭示。


      ──蕭振邦(導讀節錄)
     
    作者介紹
    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德語: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縮寫為G. W. F. Hegel; 1770.8.27-1831.11.14)

    出生于德國符騰堡公國首府斯圖加特。卒于柏林。
    杜賓根大學哲學博士,其時代晚於康德,是德國19世紀觀念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曾任家庭教師,紐倫堡文科中學校長,海德堡大學、柏林大學教授。

    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是萬事萬物的本原與基礎,它的辯證發展經歷了邏輯、自然、精神三個階段。事物的更替、發展、永恆的生命過程就是絕對精神本身。黑格爾哲學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過自然、社會和思維體現出來的絕對精神,揭示它的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探討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係,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揭示二者的辯證同一。

    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學講演錄》一書中,提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強調藝術與人生重大問題的密切聯繫以及理性的內容對藝術的重要意義,是他整個哲學體系的組成部分,也是在美學和藝術領域中的具體表現。

    主要作品有:《精神現象學》(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或譯《精神哲學》,1806)、《大邏輯》(Wissenschaft der Logik,1812-1816,最終修訂版,1831)、《哲學全書》(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1817-1830)、《法哲學原理》(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1819)、《美學講演錄》(即《美學》)、《歷史哲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宗教哲學講演錄》等。

    譯者介紹
    朱光潛(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

    字孟實,筆名孟實、孟石。安徽省桐城縣人,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教授。

    朱氏為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並致力於美學研究、美學教學,介紹、翻譯、論著美學的著述極為豐富,多達六百餘萬字,開拓了中國美學研究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