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財經/企管/經濟 > 財經 
     
    金融體系之比較分析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9570835953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貨幣;金融

    優惠價:85折,425

    定價:  $50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750 元
    特價:90折!675
     
    定價:580 元
    特價:90折!522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800 元
    特價:90折!720
     
    定價:800 元
    特價:85折!68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傳統的經濟理論總是強調金融市場是分配資源的最佳機制。其實金融體系包括了兩種類型:一種以金融市場為導向,如英國和美國;另一種則以金融機構為導向,像是德國、法國和日本。兩者到底孰優孰劣呢?  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金融體系的發展,分析主要國家的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的現況、公司治理的議題等,並對傳統新古典理論加以評論鋪陳;第二部分探討有關競爭與安全之間的爭論議題,作者試圖跳脫傳統新古典理論的框架,提出跨期平滑(intertemporal smoothing)模型、有關訊息與資源配置的分析架構、有關銀行間競爭的模型、有關金融危機的理論,以及有關重新議約機制與關係的理論分析;第三部分為對公司或企業角色的探討,作者指出在探討金融體系時不能不探討另一個重要的角色,也就是公司的行為,否則無法一窺金融體系的完整運作;第四部分分別從意見分歧與資源配置的角度、參與市場的耗費成本程度、關係的存在與風險分擔的角度,深入比較以金融市場為導向和以金融機構為導向這兩類型金融體系的不同。  透過不同金融體系之間的比較分析,可以讓我們了解,強調金融市場是分配資源機制的經濟模型,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為什麼不同國家有如此不同的金融體系?是否因為這些經濟體各自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資源以及技術而需要不同的金融體系?我們是否能夠評斷出某一金融體系較另一個體系來得好,還是每一類型的金融體系皆有優點也有缺點?  本書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跳脫新古典模型的限制,並提出較為適當的理論模型來辨證不同金融體系的優缺點。  在經過相當嚴謹的推論之後,作者提出了一些與傳統可能有所不同的觀點,拋出了更多爭議性的論點。例如:金融市場或許不利風險之分擔;銀行間的競爭或許是不值得如此嚮往的;金融危機是不好的,但也可能是好的;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是值得採行的;對新技術是否值得投資之意見分歧時,金融市場運作的比較好而金融機構運行的比較不好;金融市場的參與成本高,金融機構的存在並不是要取代金融市場,而是支持並補充金融市場的運作。  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我們親身經驗到了一次金融危機震撼。到底什麼樣的金融體系可以降低這種危機的產生?我們仍舊在追尋可能的答案。◎本書為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