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學的12堂Podcast:現代國家如何成形?民主自由...
    編/著者: 大衛.朗西曼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2-09-01
    ISBN:9789570534436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政治學總論

    優惠價:85折,425

    定價:  $50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定價:460 元
    特價:90折!414
     
    定價:360 元
    特價:90折!324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320 元
    特價:90折!288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12本撼動世界的經典著作X 12個改變歷史的關鍵時刻
    為何即便經過百年的淬鍊,我們卻仍時常掛心民主的瓦解?
    明明國家是人民所授權,為何我們卻對國家權威毫無招架之力?

    現代國家的最初型態,是在17世紀一連串內戰與暴力之下,人們為了自保創造的合法暴力體制,經過了百年的演變,才逐步變成今日的自由民主政權。然而,政府的暴力性格從未消亡,我們卻早已忽略了穩定之下淺藏的隱憂:從阿拉伯之春、太陽花學運到BLM運動,我們看到當政府要鎮壓群眾時,人民難以反制政府的暴力;社群軟體與AI科技的興起,不但沒有讓群眾更加自由,反而成為政府監控人民的利器。為何如此?政府明明是由人民授權所組成,為何人民卻難以反抗?極端思想與新興科技,為何一步步瓦解了民主政權?

    ◆要理解民主政權的脆弱,就要先理解現代政治的本質◆
    在這個民粹主義、極端政治席捲的當今,民主政權看似下一步就要瓦解,成為極端政治的墊腳石──但若我們綜觀歷史,反而會發現潛藏在民主暗流中的波動,才可能是現代政治的常態。這,是否代表著我們誤解了現代政治的本質?

    在17世紀誕生的現代政治,追求的並不是民主,而是平等的保護。人們將權力交給由人民授權的政府,以尋求一個不被殺害、逃避內戰與革命的自由空間,並在其中安然過著自己的生活。然而,在平等之前,卻是人民授權國家合法使用暴力──國家對人民施加獨占的權威,人民也上繳了反抗的餘力:從疫情期間的人流控管、口罩政策,到抗議活動時的警察暴力,國家權威的行使,也切斷了人民插手與反抗的機會。這種全然壟斷合法暴力的形式,卻是現代政治的真正本質──既不是民主思想,也不是進步理念,而是平等的展現國家的控制權力。

    但,如果現代政治的本質並不是民主,而是平等的保護與國家專斷的權力,那在這個人人皆可發聲、人人皆受保護的時代,是否還有可能追求安穩且毫不波動的民主?民主的平穩樣態是否反而象徵了國家控制力的全面入侵?

    ◆民粹主義、現代科技的興起,反而象徵了人類的歷史難以終結◆
    法蘭西斯.福山曾指出,自由民主政治的發展,是人類歷史所能企及的最終樣態,這種穩定恆常卻又充滿波動的政治形態,給予了人們發聲的尊嚴與共榮的可能,但最終卻使得人們難以再去尋求更好的下一步,人類歷史終將停滯。

    從民主型態的代議政治在十八、十九世紀生根發芽後,這種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便席捲了全球,立刻被視為是人類政治的進步象徵:比起極權或君主制,民主制度更加進步與平等,也更適合這個社會。但若回溯歷史,我們將會發現這種觀念與意識形態並不「傳統」,甚至十分新穎,且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支配了當今,現在鮮少有人認為有比民主自由更好的政治體制,彷彿民主的地位已堅若磐石。

    然而,當現代科技席捲全球,促使了極端政治與民粹主義的興起,民主的未來真的如此堅不可摧嗎?為何不論是漢娜.鄂蘭還是《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哈拉瑞,都預知了人們失去行動而不再是人?如果現代科技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反而促使人們的思考逐漸流於碎片與平面,人們是否會失去全面思考的能力?又為何在歷史上如此堅定穩固的民主體制,卻看起來隨時都在瓦解邊緣?

    面對這些現代政治的扣問,劍橋大學政治學教授大衛.朗西曼以12本改變世界歷史發展的著作為經緯,探究霍布斯、馬克思、甘地、韋伯、漢娜.鄂蘭等人的思想如何刻下現代政治的印痕,並藉由這些思想家之口,反思民粹主義、科技控制與歧視偏見等當代政治的問題,試圖觸摸當代政治最艱難的困境,並在絕望之中,帶著讀者找到解答。

    【這本書希望解決的一些疑問】
    Q.為何政府一旦擁有了暴力,人民就不可能反抗政府?
    Q.在這個父權社會的結構裡,受害者不只女性?
    Q.為何追求自由的最終型態,就是人人皆關心政治?
    Q.為何有些公民不服從運動大獲全勝,有些卻徹底失敗?
    Q.為何在政治髒水裡打滾的政治人物,才有可能是真正的政治領袖?
    Q.當科技主宰人類社會時,為何不會帶來民主與個人的勝利?
    作者介紹
    大衛.朗西曼David Runciman
    劍橋大學政治學教授,2018年被選為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2021年進一步被選為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院士,英國知名政治評論家。長年研究現代政治思想、國家和政治理論,關注民主的脆弱與延續,著有《民主會怎麼結束:政變、大災難和科技接管》等書。他定期為《倫敦書評》撰寫政治相關文章,且每週定期主持廣受讚譽的Podcast節目《談談政治》(Talking Politics)。

    譯者簡介
    陳禹仲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政治思想專題中心助研究員。喜歡閱讀、旅行與曼徹斯特聯隊。目前的研究主題是疫情政治中的政治情緒。
    目次
    前言
    第1章 湯馬斯.霍布斯論國家:《利維坦》
    「在霍布斯看來,唯一真實的政治選擇只有一個:秩序還是混亂。」
    第2章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論性別政治:《為女權辯護》
    「在這個男人必須將情慾偽裝成其他東西的社會裡,女人如果失去了自持與美德,就意味著女人失去了女人應有的社會地位。」
    第3章 班傑明.康斯坦論自由:〈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
    「作為一個現代公民,僅僅追求你個人的利益、信仰、與憧憬的生活都不夠,你同時必須對政治感興趣。」
    第4章 艾列希.托克維爾論民主:《論美國的民主》
    「民主的根本原則就是人類在某種程度上是平等的。」
    第5章 馬克思與恩格斯論革命:《共產黨宣言》
    「當你發現國家只是壓迫你的人手中掌控的某個工具時,國家關於權利、正義與自由的言論會變得不再可靠。」
    第6章 甘地論自治:《印度自治》
    「唯一一種真正能持續進行的政治變革形式, 需要的是手段與目的相符。」
    第7章 馬克斯.韋伯論領袖:〈政治作為一種志業〉
    「投身政治,意味著投身一股隱身所有暴力背後那惡魔一般的力量。」
    第8章 弗里德里希.海耶克論市場:《到奴役之路》
    「政府一旦開始為了正義規劃經濟,將無法拒絕為任何人的命運與處境承擔責任。」
    第9章 漢娜.鄂蘭論行動:《人的條件》
    「透過言說與行動,我們將自身投射進人類的世界裡。這種投射有如新生,而藉由這樣的新生,我們確認也接受了自身原初外貌的真實。」
    第10章 法蘭茨.法農論暴力:《大地上的苦難者》
    「被壓迫者應該要主動逼使壓迫者出手,並藉此揭露壓迫者的真面目……所求的並不是一場公民不服從的運動,而是要號召革命,因為擁抱暴力卻不使用暴力沒有意義。」
    第11章 凱薩琳.麥金農論性別壓迫:《邁向女性主義國家理論》
    「法律不怎麼賦予女人那些它也無法賦予男人的事物,法律一方面維繫著性別不平等,一方面表現得彷彿面對了性別不平等的問題。」
    第12章 法蘭西斯.福山論歷史:《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自由民主的自我修正機制,應該要能夠超越自我毀滅的衝動,這是民主應該要運作的方式。」

    延伸閱讀與觀看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