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之聲:被綁架的家園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9570530902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國際關係

    優惠價:85折,442

    定價:  $52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380 元
    特價:90折!342
     
    定價:650 元
    特價:90折!585
     
    定價:320 元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相當重要的書,令人驚嘆、心碎。這本書讓社會大眾深切體會巴勒斯坦居民所承受的苦難。」—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


      本書為巴勒斯坦被占領區現場第一手口述訪談資料,經長時間採訪匯整而成,不僅是了解以巴衝突的重要入門書,更被讚譽為「一本珍貴又勇敢的著作」!書中所有故事源於口述訪談史料,在兩位編著者所率領的訪問暨翻譯團隊採訪下,訪問過程耗時近四年,受訪者來自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與東耶路撒冷等地區,總共有超過七十位男女受訪。本書挑選出在被占領區發生的十六個故事,包含兩位以色列人的口述,試圖盡可能保留最貼近的現場,一揭巴勒斯坦人最真實的生活樣貌。


      六十多年以來,以巴衝突是世界上最廣泛被報導,也是最鮮為人知的人權危機。加薩地區與約旦河西岸居民的生活狀況與心聲經常被世人所遺忘。自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宣布獨立建國以來,巴勒斯坦人的家園宛如被綁架一般,西方主流媒體讓人看見自殺炸彈客的激烈攻擊,卻掩蓋以色列壓迫、驅趕巴勒斯坦人的事實。這本書沒有媒體或外部勢力的刻意篩選,期以最真誠的第一手描述,向讀者吐露被占領區居民的生命歷程,盼可替看似難解的以巴衝突議題,開啟一扇嶄新的窗,能透過更人性化的角度看待與理解這個角落。


      現今漂泊在外的巴勒斯坦人數已經超越居住在本土的人數,他們遍布世界各地,四處為家,又四處不是家,在以色列擴大占領之下,沒有能力移居外地或選擇留在家鄉的巴勒斯坦人,生活在貧窮與屈辱之中,如同在自己的土地上流亡。這一篇篇各異的生命故事都無法脫離對「家」的追尋,想要擁有一片真正的家園,有自由、有尊嚴、有未來。正是在這份渴望之中,令人真實感受到堅毅性格下的人性光輝。


      ‧主持本書出版計畫的非營利組織「目擊者之音」(Voice of Witness)曾獲2013年「美國史密森尼原創獎─社會進步獎」(The Smithsonian American Ingenuity Award for Social Progress)。

    關鍵特色


      ★以第一手現場訪談口述整理,將不同年齡、職業各異的人們在被占領區的生活,藉十六篇鮮活的生命故事娓娓道來,一揭神秘的面紗,讓讀者宛如親臨現場。

      ★歷經超過六十年被占領的家園生活,可窺見強權下最堅韌的生命力。

      ★迴異於媒體的簡化報導、繁複的國際政治分析,直探巴勒斯坦被占領區人民的真實生活,在看似無解的困境中,對和平的渴盼。

      ★一部了解以巴衝突極其可貴的入門書,受到國際媒體讚譽,被稱為「珍貴又勇敢的著作」!

      ★「沒有任何事比那些勇於忍受並試圖生存的人民心聲更加動人。」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給了最好的詮釋。

    媒體、作家推薦


      ★林育立(作家、自由記者)專文推薦


      阿潑 (獨立記者)

      廖芸婕(自由記者)

      劉惠安(輔大德語系副教授)

      聯合推薦


      當「巴勒斯坦的聲音」多半以被動的、無力的、悲哀的形式被呈現之時,《巴勒斯坦之聲》給了我們不同層次的聆聽經驗。它以「我」為主體,背景是生活和日常,我們可以看到人在大環境裡的主動、策略和選擇性,即使巴勒斯坦的命運還是讓人同情,還是充滿複雜性,但從「人」的視角看過去,我們能閱讀到充滿力量的生命肌理,隨之有著堅定的勇氣,而不會只是看到單一面向的掙扎妥協或嘆息。--(獨立記者)阿潑


      這塊土地上,人們總是如此含蓄但熱情地分享故事,縱使聽來心碎,都是真實日夜。--(自由記者)廖芸婕


      這是本相當難得的書,尤其是今年才去了以色列、埃及和約旦,更感到以色利國家和回教徒之間的衝突,彼此之間互相製造難堪不便,苦的即是雙方民眾。而這樣的情況似乎至目前為止還找不到解決方法,但我深信,如本書的報導和書寫能讓世人理解:到底21世紀我們人類就只能藉由相互挑釁,讓彼此的互信基礎繼續流失嗎?應該不是這樣吧?所以這類民眾生活的點滴記錄,應有機會可喚醒世人的關注力,共同努力解決兩方的困境吧?本書值得推薦閱讀,更可開拓華語民眾對國際區域不同發展的視野!--(輔大德語系副教授)劉惠安

    國外媒體推薦


      「這本書證明了再也沒有比忍耐折磨又掙扎生存的聲音更具說服力的了,再也沒有比聆聽他們的心聲更重要的事。我們必須理解他們的痛苦,從他們的證詞中學習,思考他們的生命,也反思自己的生命,並用這份理解終結悲劇。」──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這本令人驚豔又心碎的重要著作,讓受苦的巴勒斯坦人民有了人性的面貌,任何對中東有興趣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用大量原始的工具來呈現美麗的故事,不但刺激讀者的同理心,更幫助讀者看見自身和口述者之間的關係,這效果強大又神奇,讀者會感受到連結和暖意,而有正面的影響力。」──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


      「三十年前,薩依德書寫被美國大眾論述排除在外的巴勒斯坦之聲,巴勒斯坦人無法獲准講述自己的故事,但改變仍不夠。這本巴勒斯坦人親眼見證的口述記錄,關於他們的生命經驗、痛苦和無可選擇的封鎖。這是一本珍貴又勇敢的著作。」──班‧艾倫瑞(Ben Ehrenreich)


      「了解爭議議題的絕佳入門。對那些想要更深入了解棘手國際衝突的讀者,這本書是紮實又深具啟發性的資料來源。」──《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在廉價電視媒體報導歷史的時代,即使那些易於消化的雜誌照片與實境秀完全吞噬了那些屬於個人的悲劇,本書不落俗套,實際呈現出巴勒斯坦居民的生活。」──《衛報》(Guardian)


      「非常傑出的第一手報導……這些巴勒斯坦的居民以令人不安且滔滔不絕的談話,在此表達他們的心聲。」──大衛‧舒曼(David Shulman),《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作者介紹
    凱特‧麥拉克(Cate Malek)、馬特歐‧霍克(Mateo Hoke)

    二○○一年,凱特‧麥拉克與馬特歐‧霍克兩人在科羅拉多大學研讀新聞學時就開始合作,當時他們耗時八個月訪問非法墨西哥移民的日常生活,開啟他們對人權新聞的興趣。

    麥拉克現定居於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地區,在伯利恆大學教授英文,曾擔任記者,並榮獲多項科羅拉多新聞協會獎(Colorado Press Association Awards)。霍克為加州大學新聞所碩士,除了中東,他也曾撰寫報導關注亞馬遜雨林和東非塞席爾,曾榮獲海外新聞社基金會(Overseas Press Club Foundation)與奈特基金會(Knight Foundation)等組織所頒發的多項獎項。

    譯者介紹
    蔡欣芝

    政大外交系畢業,輔大翻譯所在學中。譯有《波麗安娜:神奇的開心遊戲》與《波麗安娜長大了》(皆為合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