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山與人》是一趟由山腳到山頂、由童年到老年或是邁向生命終點的生命循跡。
書中每一幅跨頁對應一種山形:從柔和的「山坡」,到凹陷的「圈谷」,再到矗立的「山峰」、蜿蜒的「稜線」,最後連結兩座高點、卻暗藏風險的「鞍部」。作者以暈染與顆粒筆觸模擬岩層風化的肌理,再用極簡剪影描繪人物,弱化角色身分,強化「每一個人」與山對話的意象。
閱讀時,請把自己放進畫面:那位奔跑的孩子、攜手攀爬的戀人、獨坐風雪中的旅人,其實都是人生不同階段的投射。
蝴蝶頁附上七種常見山地地貌(Slope、Cirque、Peak、Ridge、Valley、Arete、Col)的圖文對照,期盼孩子在故事之外也對地理產生好奇,理解大自然塑形的力量。若想進一步體驗,建議帶著繪本走入郊山,尋找與頁面相映的景象。
創作理念
我相信山是時間最好的見證者。寂靜的地形蘊藏了地殼抬升與冰河切割的劇烈故事,正如人在歲月裡留下的傷口與紋理。翻到「夜晚的寒冷」的頁面,螢光藍雪地與紫灰天空像極了挫敗期的無聲吶喊;轉入「暴風雨來臨」的頁面,大片留白與斜向線條營造強風,提醒我們:真正的陪伴不在風景美麗,而在願意一起面對變天。
結尾兩頁——「大家都說最美的是山頂的風景,卻沒有人告訴我,欣賞的只剩下自己」——是寫給成年讀者的提醒:成就不是終點,真正的高處在於返身凝視內心。
孩子或許讀出冒險的樂趣,青少年感受自由的渴望,而大人會看到孤獨與釋然;不同年齡翻開此書,山都會以不同語調回答你。
人與熊,在閱讀時,都會在山上遇到不同的情境;但人其實代表的是事件,而熊代表的人內心真正快樂、孤寂、渴望等心境,也許你在閱讀時會期待他們之間會相遇嗎?
在最後一頁,他們相遇了,但也不是真正的看見彼此,而是他們都站在山頂,看著自己生命的這座山,他們就是彼此。
全書色彩從淺綠、粉黃一路推進到黛青、藏藍,再回到春雪初融的淡粉,則象徵了「由無知走向厚重,再歸於純淨」的循環。
作者介紹
Astrid阿脆
四歲從美國回到台北定居,在人生成長過程中也常迷失方向,但始終沒有忘記對於弱勢及動物權益的關懷,2021才開始重拾最愛的畫筆,同時也因為單親育兒,常邊帶著孩子帶的iPad到處畫畫、趕圖,希望身為不只是一位母親,也讓孩子感受到為夢想而努力的力量及韌性,從2024新北耶誕城、2025台北故宮特展到法雅客、iPrimo與國際特赦組織,都能看到我的插畫陪伴人們。
2025年入選台灣文博會百大新秀,未來也會持續在故事上創作,讓每一筆都成為照亮生命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