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開啓javascript,方便系統運作!謝謝!
重要訊息:慎防詐騙電話,絕無簽單錯誤造成重複扣款或重複出貨,請您千萬不要操作ATM提款機。
註冊
帳號
密碼
f
忘記密碼
客服中心
購物車
全部
書名
作者姓名
ISBN
出版社名稱
熱門搜尋
165防詐騙
蝦皮
法官學院 / 裁判實務教材
中華藥典第9版85折
《苔蘚兄妹》筆記本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圖書分類
五南本版
公職考試
教科專業
政府出版
暢銷精選
文具
休閒
課程
美食
美妝
精品
服飾包包
3C
餐廚具
家居
婦幼
辭書、總類
中文辭書
西文辭書
日韓文辭書
專業辭書
圖書館學
教育
通論
教育與學校行政
教育心理、測驗與統計
課程與教學
幼兒教育
特殊教育
各級各類教育
班級經營
心理、諮商與輔導
通論
認知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工商心理學
諮商基礎
諮商運用
法律
工具書
總論
憲法
行政法
民事法
刑事法
商事法
國際法
犯罪防制
學科概要系列
學術專著
實務叢書
政治、公共行政
政治理論
比較政府與政治
國際關係
公共行政
工具書
學術專著
財經、商管
管理
財經
國貿
金融
會計
統計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社會、傳播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工作
社會問題與福利
高齡學
新聞學
傳播學
廣播、電視、電影
廣告與公共關係
文化研究、禮俗
觀光、餐旅、休閒
觀光
餐旅
休閒
其他
語言、文學
通識
文學總論
中國文學
臺灣文學
世界文學
現代文學
兒童、青少年文學
語言
語言文字學
應用文
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學術專著
悅讀中文
歷史、哲學、宗教
總論
中國史
世界史
中外地理
哲學研究
中國哲學
西洋哲學
宗教研究
西洋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美學與藝術總論
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
影像藝術
創意設計
文創產業
理工
總論
理科類
電機資訊類
工科類
環境與土木
海洋科技
職場書
醫護暨生命科學
總論
生命科學
醫學
藥學
護理
食品營養
考用出版
教檢、教甄
諮商、輔導、社工
消防用書
司法考試
高普特考
初等、五等
導遊領隊
會計、記帳士
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
金融證照
乙、丙級技能檢定
留學必備用書
數學
書泉出版社
職場專門店
e商朝
兩性家庭
法律識讀
知識探索
養生保健
教育、通論
其他
台灣書房
閱讀台灣
納福系列
人文誌(台灣書房)
台灣誌記
游藝集
城市風景
台灣古籍大觀
時代人物
出土思想文物與文獻研究
白話經典系列
五南文庫
五南文庫
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研究方法
圖解系列
圖解系列
學科概要
學科概要
世界名人傳
世界名人傳
博雅書屋
人文隨筆
人物誌
全球直擊
法律屋
搜查一課
社會意識
美學誌
會飲考
萬國誌
萬象考
歷史迴廊
博雅文庫
經銷書目
經銷書目
字辭典/總類
字辭典/總類
教育/心理
教育
心理/諮商
政治/法學
法律
政治
公共行政
國際關係
經貿/管理/會計
管理
經濟
國貿
金融
會計
統計
社會休閒
社會
傳播
觀光
餐飲
休閒
國際禮儀/會展
文史哲
臺灣文學
中國文學
各國文學
語言/文字
史地
哲學
宗教
藝術設計
藝術
設計
創意美學
科學
自然科學
應用科學
醫療衛生
衛生行政
中醫
西醫
初等/地方五等
初等/地方五等
專技高普考
營養師
記帳士
導遊領隊
護士/護理師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師/設備士
會計師
社會工作師
專技高普考
特種考試
鐵路特考
公路監理站
民航特考
港務人員
司法特考
海巡特考
關務/報關人員特考
移民署
調查局
社會福利工作
專利商標審查
特種考試
捷運招考
國民營事業
中鋼/中龍鋼鐵
中油
台電
中華郵政
中華電信
台灣自來水
農會
農田水利會
銀行人員/銀行僱員
國/民營事業
警察特考
警察特考
警大/二技/警專
軍職特考
士官/軍校考試
預官 甄試
金融證照
金融證照
保險從業人員
證券商資格/分析師
期貨商資格/分析師
信託業務人員
理財規劃人員
銀行內控人員
授信人員
債券人員
外匯人員
技能檢定
專技人員技能檢定
電腦檢定
美容/美髮檢定
中餐/烘焙/餐飲檢定
廣告/建築/設計檢定
勞工安全檢定
汽車/機械/電機檢定
電子檢定
技術士技能檢定
會計檢定
全民英檢
英檢/教師甄試
教師甄試/資格檢定
升學考試
研究所/二技
升大學
四技/二專
國中
國小
高普考/地方三四等
高普考/地方三四等
內政及國土
國家大事紀
國防軍事
深訪中研院
經濟金融
經濟金融
醫療/社福
醫療/社福
教育學習
教育學習
台灣旅遊
台灣好好玩
遨遊大自然
縣市采風
客家/原民文化
客家風情
原民文化
文化藝術
走訪博物館
文化藝術
法律/科技
法律司法
探索科技
公共工程/交通
公共工程/交通
期刊/影音
逗陣影音館
期刊
語言
英文
日文
各國語言
小說/文學
小說
台灣文學
西洋文學
中國文學
大眾文學
財經/企管/經濟
工商企管
財經
理財
統計
會計/審計
經濟
科學科普
數學
理工
科學
地理
歷史
自然科學
電腦
農林漁牧
動植物
社會人文
社會
人文
心理
教育
哲學
政治/法律/軍事
圖書資訊
新聞傳播
新聞傳播
健康醫療
健康
醫學
護理
宗教命理
宗教
命理
休閒生活
休閒
居家生活
美容
飲食烹飪
旅遊
台灣
中國大陸
日/韓
亞洲
紐/澳
歐洲
美洲
非洲
他國旅遊
藝術設計
技藝
建築
音樂
戲劇
藝術
攝影
繪畫/雕刻
兒童/漫畫
兒童讀本
漫畫
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教育學習
莊子物學
編/著者:
朱志學
出版社:
政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7-01
ISBN:
9786269567065
參考分類(CAT):
教育學習
參考分類(CIP):
先秦哲學
優惠價:
9
折,
450
元
定價:
$50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f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吳坤煌詩文集
定價:360 元
特價:
90
折!
324
元
茫霧島嶼:臺灣戲劇三種
定價:450 元
特價:
90
折!
405
元
閱讀理解策略2 好好吃早餐
定價:150 元
特價:
90
折!
135
元
Bunga rampai:ku...
定價:300 元
特價:
90
折!
270
元
通貨緊縮與膨脹的雙重肆虐:魏晉...
定價:380 元
特價:
90
折!
342
元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物學」不受輝煌而理智的理科帝國的管轄,它屬於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的國度。它見於恣縱而不儻的形氣神之主體,游走於漫衍共振的氣化自然。它是對莊子的致意,也是從莊子之家的出走。此書以蔣年豐的臨終啟悟、余德慧的人文臨床、楊儒賓的漢語物學,串起一部《南華真經》。蔣年豐與余德慧都是四九之後臺灣出身的學界怪傑,他們沒有專業的莊子研究專書,卻都已跨出專業的藩籬,思想的觸角碰觸到莊子靈魂的基底。他們以出走回應莊子的呼喚,以生命押注在真理做莊的輪盤上,他們都是畸於人而侔於天的英豪。蔣年豐臨終前以《地藏王手記》叩響存在之門,他的推敲叩款之聲仍迴盪於幽明之際。余德慧從安穩的校園走到大山大海的後山,化心靈的技術之學為由技進道的技藝之學。他進入存在的旋轉門之前,現維摩示疾之身。蔣、余二君的平生力作雖然不是《莊子》的語言詮釋,卻曲徑旁通,大演〈天下〉篇與〈齊物論〉之天音。
作者介紹
國立東華大學中文博士,臺灣中文學會第六屆【四賢博士論文獎】首獎得主,著有《莊子物學》。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兼涉人文臨床、宗教療癒、臨終啟悟、身體空間、漢語物學與跨文化莊子學。治學取徑深受余德慧、蔣年豐「晚期風格」啟發,遂立意通過「受苦中的身心轉化歷程」以開拓當代漢語學術在人文療癒向度的跨域交織可能。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以莊子「物學」融貫當代臺灣學界兩大跨領域合作典範
第二節 研究主題:從「身體哲學」叩問莊子「物學」的超越性向度
第三節 研究主軸:奠基於「畸人」的「苦弱之力」而轉出「逍遙之境」的「人文療癒」線索
第四節 研究方法:奠基「跨領域視域匯流」的文本詮釋
第五節 文獻探討:從學術史視角察知典範移轉軌跡以掘發最新研究動態
第二章 蔣年豐奠基「臨終啟悟」的宗教轉向
第一節 主體中心論視域下被遺忘的身體:從一位負傷學人(wounded scholar)的臨終書寫談起
第二節 從「詮釋實踐者」到「倫理實踐者」
第三節 牟宗三路線或海德格路線?
第四節 「新人文主義」下的儒學重構
第五節 從「新人文主義」看《地藏王手記》的道家缺口
第六節 「地藏王風格」的儒學作為一種「後現代」宗教
第七節 從「有限身」到「無限身」:蔣年豐宗教轉向的深度演繹
第八節 牟宗三錯失的歷史契機
第九節 蔣年豐開啟的歷史先聲
第三章 余德慧「人文臨床」視野下的方法學變革
第一節 承「本土心理學」另闢蹊徑的實踐方向:從文化的、本土的心理學道路「殺進文化存有的根底裡去」
第二節 「人文臨床」作為一種方法學的變革
第三節 在「受苦現場」重煉人文學問
第四節 「人文臨床」的精神動向:朝向他者
第四章 楊儒賓「漢語物學」的學術系譜
第一節 從「心學的莊子」到「物學的莊子」
第二節 「漢語物學」三大典範
第三節 六朝隋唐佛教依「緣起性空」義決定的「物學」典範
第四節 北宋理學依「天道流行」義彰顯的「物學」典範
第五節 《莊子》依「物化」義開拓的「物學」典範
第五章 莊子物學的理論基點
第一節 回返莊子物學的文本基礎
第二節 「物化」的理路依據:以〈齊物論〉為探尋線索
第三節 解域「同一性思路」:從「單一視域維度」到「多維度視域」
第四節 應於化而「解」於物:物相的「解構」與物情空間的「解放」
第五節 「齊物之論」?還是「齊一物論」?
第六章 莊子物學的宗教維度
第一節 受苦現場
第二節 氣化之域
第三節 虛廓空間
第四節 迴盪空間
第七章 莊子物學思想的當代實踐示例──碑之為物
第一節 體物入微
第二節 作為「靈泊之所」的「物裡乾坤」
第三節 參萬歲而一成純:在「詩性時間」中展開的物化
第四節 無限遠卻親密相連:來自「物」的人文療癒
第五節 在古今「並置」的「詩性時間」中開拓身體的「異域感知」經驗
第六節 不忘來歷
第七節 書法與寫字的根本區別
第八節 叩問存有的遺骸:碑石變身的四重關隘
第九節 從「心石」到「心史」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十年蹤跡十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