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AI改寫世界,台灣下一步怎麼走?
Google台灣區前董事總經理、電腦科學暨人工智慧學者──簡立峰
為台灣撰寫第一本AI時代的使用說明書,
讓台灣人看懂AI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世界每十年就歷經一次數位革命:
● 1990年,個人電腦開啟電腦世代;
● 2000年,網際網路造就網路世代;
● 2010年,行動裝置與社群媒體引領行動世代;
● 2020年,生成式AI如ChatGPT震撼登場……
如今正是AI世代,遊戲規則全面改寫,差距正在1:99間急遽擴大。
你會落後被淘汰,還是把握機遇、成為1%的贏家?
本書帶你洞悉AI格局,掌握關鍵轉型之鑰!
【地緣政治下的AI發展】
當全球正經歷一場由AI驅動的典範轉移,美國將AI視為其重返霸權的關鍵,這不僅預示著AI產品化將徹底顛覆世界的運行規則,更開啟了未來AI演變的無限可能。從「曼哈頓計畫」到「星際之門」的深遠布局,本書將深入剖析美中關稅戰下的全球局勢,洞察AI如何重塑國際秩序。
●1:99的挑戰,抓住機會的國家、企業、個人,都有可能會成為獨一無二、遠超他人的「1」,其他人則成了遠遠落後的「99」。
●DeepSeek的出現,顛覆了美國壟斷的現象,帶來AI世界的「再平衡」,等於發明了窮人的原子彈。
●如果不加快晶片國產化的腳步,不具生產力的美國就沒有明天,直接在AI戰役中喪失競爭力,台積電因而成了美中對抗的X因子。
【放眼世界的台灣】
AI浪潮席捲全球,這不只是技術革新,更是國家發展的關鍵轉捩點。身處這股巨浪中,台灣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更在AI挑戰與機會並存之際,看到成為「世界的台灣」的黃金十年。本書帶你一窺台灣製造業的未來潛能,以及新舊企業如何重新定調「台灣製造」。
●面對地緣政治變局,以製造業為主的台灣企業要順勢而為,透過海外生產,在台研發打造「台灣+N(外國)」模式,協助台灣去除紅色供應鏈、加入美系供應鏈的一環。
●海島的市場永遠在外面,你飛去日本、飛去美國旅遊、出差幾天不等於國際化,國際化是每天的生活受不同文化衝擊。
【百工百業的AI實踐】
AI時代是企業轉型、人才再造的關鍵時刻,敢於轉向的企業才有競爭機會。本書例舉許多不同業種企業如何因應AI的案例,並提供實用的對策方向,引導台灣企業轉型搶占AI市場,邁向成長與創新。
●AI的影響可比喻成「大風吹」,從科技巨擘到中小企業,不論是騰籠換鳥,還是為員工賦能,風往哪裡吹,新的機會就在那裡。
●「老創+新創」從軟體整合轉向軟硬整合,結合二者優勢,AI應用才有可能。
●發展主權AI並非外包出去就結束了,不論是自建模型、請科技巨頭幫忙,要把策略規畫得清清楚楚,否則恐怕只是白花錢。
【掌握個人學習、職涯的黃金鑰匙】
身為AI世代的一分子,如何利用AI提升學習效率,同時清晰辨識AI的極限,是AI時代的重要課題。本書建議如何善用AI工具的同時,也點出人類的差異化經驗將成為無可取代的稀世珍寶,因此聰明地累積個人獨特價值,才能讓自己在AI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AI喜歡用某些特定句型,究其原因在於AI是機率概念,自然有些規律在裡頭,但反過來說,正因為它資料量夠大,才能試出各種人類沒見過的組合。
●AI將許多工作的「及格線」從60分一舉提高到80分,迫使各行各業必須重新定義人力的核心職能和價值。
● AI時代,具備專業基礎的資深人才學AI最快,因為他們長期累積的知識能判斷AI生成內容的正確性,這次AI的典範轉移,反過來將老一世代的優勢給放大了。
這是一本專為台灣量身打造的AI生存指南,幫助你全面掌握AI變革的脈絡,找到國家、企業與個人在變局中的成長之道。
作者介紹
姓名:簡立峰 博士Chien Lee-feng
台灣在人工智慧(AI)和網路科技領域影響力人物,曾任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國立台灣大學教授、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等職務。
他為Google台灣第1號員工,是推動Google台灣成為Google亞太區最大研發基地的重要推手。
從Google退休後,他轉而成為獨立的科技產業觀察者與推動者,擔任Appier、iKala等AI新創與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持續參與台灣新創國際化與大企業AI 轉型的發展。
他經常受邀於各大論壇、講座分享他對AI趨勢、數位轉型以及台灣科技未來的見解,並積極倡導少子化的台灣應把握AI帶來的契機,加速產業升級與社會轉型。
姓名:蕭玉品
曾任《遠見雜誌》記者,跑過科技、服務、文教,現為自由撰稿人。著有《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小鴨把拔向前衝:賴瑞隆報到》等書。
目次
前言 1:99 的挑戰
PART I AI時代
第 1 章 電腦開始說人話,AI 化身副駕
第 2 章 AI 應用落地,最大戰場從電商開始
第 3 章 技術應用轉向情感需求, AI 療癒、陪伴商機大爆發
第 4 章 技術持續發展, AI 代理成為下一波浪尖
第 5 章 AI 入場券太昂貴,發展高度集中
第 6 章 窮人的原子彈 DeepSeek, AI 世界的再平衡
第 7 章 美中新冷戰,AI 重中之重
第8 章 護國神山台積電,AI 大戰的 X 因子
第 9 章 網路開放性面臨挑戰, 要 open,才有 AI
小結 AI 是機會也是風險
PART II 台灣未來
台灣篇
第 10 章 美中分流,做「世界的台灣」
第 11 章 從雲到端、由硬到軟, 讓台灣黑熊變獨角獸
第 12 章 小心國家級數位落差, 軟體強才有主權 AI
第 13 章 投入智慧製造,加速 AI 轉型
第 14 章 應對高齡化、少子化衝擊, 發展永續 AI
小結 把握黃金十年,突破數位孤島
企業篇
第 15 章 敢轉向的有競爭機會, 快快讓員工賦能
第 16 章 百工百業先用再說
第 17 章 當 AI 變員工、同事,一人企業當道
第 18 章 資料工程是核心, 從記錄聲音、影像開始
第 19 章 在巨人肩膀上堆積木, 尋求垂直整合機會
第 20 章 用魔法打敗魔法,以 AI 對抗 AI
小結 從知識經濟進化到創新經濟, 加緊培育 GDP 人才
個人篇
第 21 章 向 AI 學習前,先了解它的能與不能
第 22 章 80 分才及格的年代, 要做「π」型人才
第 23 章 寫程式不等於懂 AI
第 24 章 薑是老的辣, 老一輩第一次有了優勢
第 25 章 語言模型是文字接龍, 用「問問題」代替解題
第 26 章 如何問一個好問題?
第 27 章 AI 可以當老師,但要小心大腦外包
第 28 章 師法 AI 超級使用者
第 29 章 AI 時代,軟實力無可替代
小結 讓 AI 來翻轉個人學習與國家教育
結語 我們都是 AI 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