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醫療/社福
     
    法定老年及退休年齡之研討
    出版日期:2025-06-30
    ISBN:9786267667422
    參考分類(CAT):醫療/社福
    參考分類(CIP): 家庭;族制

    優惠價:9折,360

    定價:  $40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600 元
    特價:90折!540
     
    定價:175 元
    特價:90折!158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隨著65歲以上人口比例的升高,高齡與超高齡社會已經是臺灣必須正視的社會趨勢,更對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與立基在這樣觀念下所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造成挑戰!其中最具討論性即是「何為老?」、「何時該退休?」等議題。一般而言,我們已經習慣了以65歲為標準來界定「老」與「退休」,但現今社會健康普遍提升,65歲以上健康仍然相當好的人比比皆是,加上少子女化所導致的年輕勞動力的減少,已經迫使臺灣社會必須正視高齡勞動的需求。基於上述背景,本議題旨在深入了解各國如何定義老年及退休年齡,探索背後的考量因素,並評估提高法定老年及退休年齡可能帶來的社會、政治與經濟影響。鑑於全球人口結構的變化,特別是人口老化的趨勢,本議題旨在提供臺灣在這一議題上的政策建議,以期達到社會福利與經濟發展的最佳平衡。在研究方法上,我們採用質性與量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透過分析次級數據、專家會議及國際比較研究來收集數據。主要數據來源包括OECD、WHO以及國際勞工組織的公開報告和數據庫,同時結合專家學者及政府部會的意見和建議。
    作者介紹
    議題召集人
    古允文特聘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議題委員 (依姓名筆畫序)
    辛炳隆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周怡君教授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林宏陽教授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
    施世駿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孫友聯秘書長 臺灣勞工陣線
    張兆恬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陳琇惠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曾繁亞專員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
    黃芳誼助理教授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葉崇揚教授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劉介修醫師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
    劉侑學助理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薛承泰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謝淑蘭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系
    正視社會高齡化的趨勢 建構活躍積極的高齡友善社會

    臺灣正面臨一個重要的社會變遷,即人口高齡化的趨勢。隨著壽命延長和出生率下降,老年人口比例持續上升。2018年,老年人口已超過總人口的14%,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20%,進入所謂的超高齡社會。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政府已經修訂了高齡社會白皮書,提出了一系列的行動策略,包括增進健康、促進社會參與、提升數位學習能力、改善無障礙環境,以及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這些措施旨在建立一個共融自主的高齡社會,讓老年人能夠有尊嚴和自主地生活。這些努力反映了臺灣政府對於高齡化社會的積極回應和對老年人福祉的重視。
    其中勞動市場也面臨重大挑戰,高齡就業成為一個無法避免的議題。因此勞動部近期修正了勞動基準法,允許勞雇雙方協商延後退休年齡。這項改變意味著,即使勞工達到65歲的法定退休年齡,也可以選擇繼續工作,只要雇主同意。這一政策調整反映了臺灣面臨的高齡化社會和少子化問題,旨在鼓勵經驗豐富的中高齡勞工繼續參與勞動市場,同時也為企業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來管理人力資源。過去我們習以為常地以65歲為標準來界定「老」與「退休」的觀念,並立基在這樣觀念下建立起現行的社會制度,如今也到了需要重新界定的時刻。
    因此在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的支持之下,我們啟動了「法定老年及退休年齡之研討」這個議題,邀集人口、勞動、福利、年金、健康、心理、與法制各領域的學者專家,一同來思考在高齡化趨勢下,我們應該建構什麼樣的理想臺灣社會。我們發現不同國家對於「老年」的定義差異顯著,多數發達國家將法定退休年齡設定在65歲以上,且隨著壽命延長,部分國家正考慮將此年齡提高。而經濟發展、勞動力市場需求、公共財政壓力及健康狀況是影響國家設定法定老年及退休年齡的主要因素。考慮到臺灣社會安全網的現狀和人口結構,我們建議除了應逐步提升法定退休年齡之外,為了應對勞動市場的變化和社會福利制度的可持續性,需重視勞動參與和退休安排的靈活性。
    最後我們更提出一個總體性的政策思考架構,協助釐清個人面、勞動市場、福利與年金制度、與社會面的政策方向與建議,作為臺灣建構活躍積極的高齡友善社會的參考。
    目次
    2 院長序 司徒惠康
    4 總召集人序 吳成文
    6 議題召集人序 古允文
    13 「法定老年及退休年齡之研討」委員名單
    14 中文摘要
    15 Abstract
    16 前言/背景

    第一章‧高齡化:趨勢、理論、與議題
    19 第一節 前言
    22 第二節 高齡化趨勢與生命歷程理論
    29 第三節 研議重點與後續章節安排
    31 參考文獻

    第二章‧老化與退休時間的國際比較
    35 第一節 前言
    38 第二節 生命歷程觀點:老年與退休的社會建構
    4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
    43 第四節 分析與討論
    52 第五節 結論
    54 參考文獻

    第三章‧勞動市場政策與法定退休年齡
    59 第一節 前言
    63 第二節 勞動參與率與法定退休年齡及其他社會安全制度之交織性
    69 第三節 延續中高齡與屆齡者就業之策略:以芬蘭FINPAW 計畫為例
    80 第四節 以部分退休制度為彈性退休策略之成效
    86 第五節 結語
    89 參考文獻

    第四章‧長命百歲的世代:延後退休年齡的年金自動調整機制
    97 第一節 前言
    99 第二節 退休的歷史
    102 第三節 政策轉移:從提早退休到延長工作生涯
    104 第四節 法定退休年齡自動調整機制:以丹麥為例
    109 第五節 結論兼對臺灣的啟示
    113 參考文獻

    第五章‧嬰兒潮世代健康狀況與勞動力市場參與的關連性
    117 第一節 前言
    119 第二節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與嬰兒潮世代退出勞動力市場的關聯性
    123 第三節 資料與方法
    125 第四節 社經地位調節健康對中高齡勞動力參與的影響
    135 第五節 性別、世代、健康、社經地位交互作用對中高齡勞動力參與的重要性
    138 參考文獻

    第六章‧進擊的老年:人口高齡化下的臺灣福利改革契機
    145 第一節 前言
    147 第二節 「活躍老化」:政策背景與概念形成
    152 第三節 人口高齡化下的的社會政策意涵
    158 第四節 結論
    160 參考文獻

    第七章‧法定退休年齡延後之法制分析
    163 第一節 前言
    166 第二節 退休年齡之議題
    178 第三節 請領退休金年齡延後之議題
    181 第四節 結論
    182 參考文獻

    第八章‧總結與政策建言
    187 第一節 一個總體性的思考架構
    190 第二節 政策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