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年報以遵循農業部施政目標「智慧、韌性、永續、安心」四大主軸之農業政策行動策略,及成果推廣與學術研究、農民暨消費者服務、科技研發績效、行政管理等八構面說明本場113年研發成果與精進作為。
「智慧」方面完成大宗蔬菜最適灌溉模式建立與驗證、葡萄智慧精準病害監測系統之開發及智能化生產管理技術開發應用,創新農業訓練與整合農機應用,開發中耕機保養數位化教材與葡萄園枝條修剪數位化服務。
「韌性」方面育成優質及多元利用之水稻品種、進行高粱、大豆、蕎麥、落花生育種研究,重要果樹之耐候優勢品種育成、蔬菜品種選育及文心蘭、春石斛、蕙蘭及耐候夏開菊花之育種,並強化韌性栽培。
「永續」方面進行農業副產物循環加值與開發土壤及養分管理技術,結合友善農業生產,維護農業環境,完成大豆、文心蘭、紅龍果等3個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發展低碳排栽培模式及應用研究,輔導推動有機友善及農產品溯源、推動原鄉永續農業。
「安心」方面包括食農教育宣導人員基礎培訓課程、綠色照顧工作輔導、家政推廣人員專業訓練、農村社區及休閒農業區導入園藝療育、農民學院訓練、農業技術講習暨農業政策說明、農業張老師諮詢輔導、新聞記者會辦理及宣傳、農業天然災害勘查及復耕輔導。辦理活動及研討會7場次5,065人、講習訓練及農業技術諮詢暨農業政策說明會69場次5,166人參加;參加展覽活動3場次推廣275,142人。出版研究彙報、農業專訊、技術專刊、農情月刊、特刊及年報共6種25期農業刊物。土壤肥力分析診斷與植體水質檢測共3,425件,作物栽培諮詢服務9,619件、受理作物病蟲害診斷服務及疫情監測共801件。
作者介紹
本場創立於民國前10年(西元1902年),現址位於彰化縣大村鄉,場區面積約50公頃,另於南投縣魚池鄉設立埔里分場,面 積約17公頃。直屬行政院農業部,為農業部轄下第一線農業試驗研究應用與推廣的為民服務單位,主要任務為農作物品種改良、栽培技術改進,並配合農業政策進行施政協力與產業輔導。
目次
‧‧‧‧‧序
‧‧‧‧‧‧農業氣象與環境資源
‧‧‧‧‧‧機關目標與實施重點
‧‧‧‧‧‧壹、智慧:加速智慧科技擴散帶動產業發展,建構精準、效率、低經營風險的農業(環境科)
‧‧‧‧‧‧一、推動智慧農業及省工高效農機,提升農業產銷效能
‧‧‧‧‧‧(一)智慧農業整合應用
‧‧‧‧‧‧(二)省工機械開發與應用
‧‧‧‧‧‧(三)雲世代數位工具導入
‧‧‧‧‧‧二、強化生物技術在輔助育種之利用
‧‧‧‧‧‧三、創新農業訓練與整合農機應用,改善缺工及輔導青農
‧‧‧‧‧‧(一)建立農機數位化訓練教材
‧‧‧‧‧‧(二)輔導機耕一貫化作業
‧‧‧‧‧‧貳、韌性:加速基礎環境網絡佈建,推動氣象變遷調適作為,強化農業韌性,確保糧食安全(改良科)
‧‧‧‧‧‧一、因應氣候變遷,育成優勢品種及強化作物韌性栽培
‧‧‧‧‧‧(一)育成優勢品種
‧‧‧‧‧‧(二)強化韌性栽培
‧‧‧‧‧‧二、防範天然災害及疫病蟲害,確保作物穩定生產
‧‧‧‧‧‧(一)作物防減災調適技術研究與應用
‧‧‧‧‧‧(二)有害生物監測預警
‧‧‧‧‧‧(三)作物病蟲害諮詢服務
‧‧‧‧‧‧三、輔導農產品加工加值及冷鏈保鮮貯運技術優化
‧‧‧‧‧‧(一)農產初級加工-臺中區農產加值打樣服務
‧‧‧‧‧‧(二)作物機能評估與產品開發
‧‧‧‧‧‧(三)冷鏈保鮮貯運
‧‧‧‧‧‧四、強化雜糧產銷鏈結,技術外溢應用
‧‧‧‧‧‧(一)特色雜糧技術擴散
‧‧‧‧‧‧(二)國產雜糧多元推廣產業應用
‧‧‧‧‧‧五、強化作物保護、落實安全用藥及IPM管理
‧‧‧‧‧‧(一)開發非化學防治資材,落實化學農藥減量目標
‧‧‧‧‧‧(二)推動IPM,輔導安全生產及落實永續經營
‧‧‧‧‧‧(三)聯合儲備植物診療師網絡,擴散安全生產體系
‧‧‧‧‧‧參、永續:重視農業生產與生態資源的品質維護與循環利用,邁向資源、產業、低碳淨零的永續農業(埔里分場)
‧‧‧‧‧‧一、循環農業,綠色農耕環境永續
‧‧‧‧‧‧(一)農業副產物循環加值,建立在地循環典範
‧‧‧‧‧‧(二)開發土壤及養分管理技術,提高農地生產力
‧‧‧‧‧‧(三)結合友善農業生產,維護農業環境
‧‧‧‧‧‧二、配合永續淨零目標,推動農業減碳增匯
‧‧‧‧‧‧(一)執行農產品碳盤查
‧‧‧‧‧‧(二)發展低碳生產技術
‧‧‧‧‧‧(三)開發減碳電動農機
‧‧‧‧‧‧(四)推動淨零排放知識擴散
‧‧‧‧‧‧三、輔導推動有機友善及農產品溯源
‧‧‧‧‧‧(一)推動有機友善
‧‧‧‧‧‧(二)輔導產銷履歷
‧‧‧‧‧‧四、原鄉永續農業推動
‧‧‧‧‧‧(一)原鄉產業及人力輔導
‧‧‧‧‧‧(二)原鄉特色作物保種
‧‧‧‧‧‧肆、安心:更加完善農民福利體系,復育幸福農村;提高消費者對國產農產品的信賴(推廣科)
‧‧‧‧‧‧一、推動食農教育及綠色照顧,提升農村生活
‧‧‧‧‧‧(一)食農教育推動
‧‧‧‧‧‧(二)綠色照顧輔導
‧‧‧‧‧‧(三)家政教育推廣
‧‧‧‧‧‧(四)發展農特產地方料理與田媽媽經營輔導
‧‧‧‧‧‧(五)園藝療育應用導入
‧‧‧‧‧‧二、強化農友服務及輔導,提升知識技能
‧‧‧‧‧‧(一)農民學院課程辦理及訓練
‧‧‧‧‧‧(二)農業技術講習暨農業政策說明會
‧‧‧‧‧‧(三)農業張老師諮詢輔導
‧‧‧‧‧‧(四)十大神農遴選輔導
‧‧‧‧‧‧(五)小地主大專業農輔導
‧‧‧‧‧‧三、改善缺工及輔導青農
‧‧‧‧‧‧(一)培訓人力,紓解農業缺工
‧‧‧‧‧‧(二)多元培育新農民
‧‧‧‧‧‧四、強化資訊推播,擴散研發成果及政策傳遞
‧‧‧‧‧‧(一)官方社群媒體經營
‧‧‧‧‧‧(二)新聞記者會辦理及宣傳
‧‧‧‧‧‧(三)農業大小事推播
‧‧‧‧‧‧五、輔導實際耕作者參加農保權益,落實人地脫鉤
‧‧‧‧‧‧六、作物天然災害救助勘查與防減災輔導,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一)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災害勘查及抽查
‧‧‧‧‧‧(二)災後作物復耕復育
‧‧‧‧‧‧伍、成果推廣與學術研討
‧‧‧‧‧‧一、辦理發表與活動,強化成果行銷
‧‧‧‧‧‧二、本場出版品
‧‧‧‧‧‧(一)研究彙報
‧‧‧‧‧‧(二)年報
‧‧‧‧‧‧(三)農業專訊
‧‧‧‧‧‧(四)特刊
‧‧‧‧‧‧(五)月刊
‧‧‧‧‧‧(六)推廣文宣(新聞稿)
‧‧‧‧‧‧三、發表於場外之文章
‧‧‧‧‧‧(一)推廣類
‧‧‧‧‧‧(二)學術類
‧‧‧‧‧‧四、專題演講
‧‧‧‧‧‧五、主辦活動及研討會
‧‧‧‧‧‧陸、農民暨消費者服務
‧‧‧‧‧‧一、重要服務紀要
‧‧‧‧‧‧二、參訪研習
‧‧‧‧‧‧三、業務服務
‧‧‧‧‧‧四、教育訓練與推廣活動
‧‧‧‧‧‧柒、科技研發績效
‧‧‧‧‧‧一、研發成果展示
‧‧‧‧‧‧二、專利
‧‧‧‧‧‧三、新品種育成
‧‧‧‧‧‧四、技術移轉
‧‧‧‧‧‧捌、行政管理
‧‧‧‧‧‧一、人事業務
‧‧‧‧‧‧(一)組織編制及負責業務
‧‧‧‧‧‧(二)任免遷調
‧‧‧‧‧‧(三)出國研習及會議
‧‧‧‧‧‧(四)獲獎
‧‧‧‧‧‧(五)國內外進修
‧‧‧‧‧‧二、主計業務
‧‧‧‧‧‧(一)經費預算表
‧‧‧‧‧‧(二)代辦事項經費表
‧‧‧‧‧‧(三)農業科技計畫及經費表
‧‧‧‧‧‧三、行政業務
‧‧‧‧‧‧(一)政府採購
‧‧‧‧‧‧(二)財產管理
‧‧‧‧‧‧(三)出納業務
‧‧‧‧‧‧(四)技工、工友、駕駛管理
‧‧‧‧‧‧(五)研考業務
‧‧‧‧‧‧(六)文書檔案管理
‧‧‧‧‧‧(七)新增儀器及設備
‧‧‧‧‧‧附錄、農業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