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社會人文 > 哲學 
     
    道統.體證.學脈——明代蔡清、陳琛、林希元之四書學考論
    編/著者: 陳逢源
    出版社:政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7-28
    ISBN:9786267615126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宋元哲學

    優惠價:95折,475

    定價:  $50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850 元
    特價:90折!765
     
    定價:300 元
    特價:95折!285
     
    定價:610 元
    特價:90折!549
     
    定價:480 元
    特價:90折!432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明代學術之究竟,臺灣思想的淵源,乃是傳統思想史有待突破的環節,也是建構臺灣文化認識必須釐清的問題。蔡清、陳琛、林希元閩學一系學人,以宗朱為理念,以四書為文本,以學術為志業,回歸於心體操持,期以救正學風世局,在理、氣/心、性當中,詮釋經典義理,撰成《四書蒙引》、《四書淺說》、《四書存疑》,平正周延的思考,展現明儒深刻務實特質,以及實踐反省的成果,真正做到內修其德,外平治天下,內聖與外王兼具,無愧於朱熹所立由天及人,由內及外的學術宏規,樹立閩學精神所在,臺灣為閩學流扇之地,隱約之間,可以得見文化的薰染。作者從宏大視野考察,又及文本細膩分析,遂能從過往隱沒線索當中,梳理出明儒宗朱一脈相承的學術成果。
    作者介紹
    陳逢源
    臺灣彰化縣人,政治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曾任中文系主任、副教務長及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政大書院長、政大出版社總編輯等。主要著作有《毛西河四書學之研究》、《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融鑄」與「進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歷史思維》等,以及相關論文數十篇,研究範圍集中於四書、《春秋》三傳等經典詮釋,及經學史、思想史研究等課題。2010年任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目前擔任國際儒聯理事、孔孟學會理事、中文學會理事、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經學研究會理事長等工作,長期推動兩岸朱子學、經學、儒學交流。
    目次
    自序
    緒論

    第壹章 工夫與進程:蔡清學術及其《四書蒙引》
    一、前言
    二、學之所在
    三、回歸四書
    四、心體操持
    五、結論

    第貳章 理脈與道脈:蔡清《四書蒙引》道統觀考察
    一、前言
    二、道之所在
    三、《大學》改本
    四、聖人系譜
    五、結論

    第參章 傳承與發揚:陳琛學術及其《四書淺說》
    一、前言
    二、學脈傳承
    三、人心物理相流通
    四、體證思考
    五、結論

    第肆章 體證與成學:陳琛《四書淺說》經典詮釋考察
    一、前言
    二、心體工夫
    三、由學得理
    四、由學至聖
    五、結論

    第伍章 學風與志業:林希元學術及其《四書存疑》
    一、前言
    二、成學歷程
    三、以四書為教
    四、志業的延伸
    五、結論

    第陸章 心體與證道:林希元《四書存疑》之學脈考察
    一、前言
    二、心體反省
    三、反駁陽明
    四、以道自持
    五、結論

    餘論

    附錄壹 從《四書集注》到《四書大全》——朱熹後學之學術系譜考察
    一、前言
    二、門人的追索
    三、多層次詮釋發展
    四、從北山、雙峰到新安
    五、結論

    附錄貳 明代四書學撰作形態的發展與轉折
    一、前言
    二、道統與治統
    三、義理與文本
    四、科舉與講章
    五、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