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健康醫療 > 健康 
     
    科學漢醫的養生:後疫情時代健康常見的盲點(限量隨書附贈臺灣...
    編/著者: 郭育誠
    出版社:布克(城邦)
    出版日期:2024-01-31
    ISBN:9786267337912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中國醫學

    優惠價:85折,339

    定價:  $399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400 元
    特價:85折!340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380 元
    特價:90折!342
     
    定價:480 元
    特價:90折!432
     
    定價:950 元
    特價:90折!85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累積超過 ☆一億五千萬筆☆ 脈診量測大數據,
    近三十年的臨床經驗,
    精準破解潮流『健康知識』的盲點,
    遠離養生陷阱!


    ☆專文推薦☆
    李嗣涔╱台大名譽教授、前臺灣大學校長
    林昭庚╱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
    林昭陽╱中華電信公司總經理
    黃主文╱前總統府資政
    張立荃╱中華財金高階管理人協會理事長
    張文櫻╱文化內容策進院副院長,前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主任

    ☆本書特色☆
    1、傳承自《傷寒雜病論》的科學漢醫,透過脈診儀量測十二經脈氣血虛實,至今已經累積超過一億五千萬筆脈診量測大數據。
    2、本書提出的養生法則,皆來自客觀數據,嚴謹驗證與遵循經方漢醫學理論。
    3、是後疫情時代守護身心,重塑免疫力的最佳參考書。
    4、特別收錄漢醫診療室最常見的迷思與疑難雜症,提出科學漢醫正解。

    ▲疫情流行後的世界,
    大家一定會想要做什麼來增強免疫力,
    以我們近三十年的臨床經驗,
    最需要注意的反而是「不當的」治療方法
    或「錯誤的」飲食作息,
    而不是吃什麼或多做什麼來提升免疫力。

    其實科學漢醫的養生始終如一,
    並沒有因為病毒流行與否有所不同。

    ★什麼是『科學漢醫』?
    不是吃科學中藥就是科學漢醫,
    科學漢醫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我們至今已經累積超過☆一億五千萬筆☆脈診量測數據,
    經過三十多年臨床驗證漢醫相關理論,
    達成解讀每個人十二經脈氣血虛實,
    以科學語言了解身體實況,進而準確開方與治療。

    新冠病毒感染其實也是漢醫的「外感」!
    「外感」包含廣泛——
    從冬天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腸病毒、一般微生物感染,
    到物理性條件如放射線輻射、嚴寒、酷暑、燥濕等等都是。

    我們的身體隨時都在應變環境中成千上萬的微生物!
    我們的免疫力「不是」只透過疫苗接種才能建立。
    我們的免疫系統經過上百萬年的演化洗禮,
    具備足夠的能力應付大自然的微生物侵襲。

    ★科學漢醫的養生首重避免外感
    「外感」是疾病的源頭,其中「風為百病之長」。
    感冒時身體進入類似戰爭的混亂狀態,
    消耗最大的體力與資源,
    也因此上古聖人開宗明義告訴我們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預防外感風寒所造成的大部分疾病,
    便完成科學漢醫養生的絕大部分了。

    ★科學漢醫食養的法則,奠基於守護人的整體系統
    常有病患問我「是不是要吃什麼或補什麼增強免疫力」,
    我總是如此回答
    ☆不要隨便吃補藥,無論食補或是藥膳,尤其是病毒大流行的時候!

    因為你不知道你何時身體處在外感中,
    有些外感甚至無症狀,
    可是你已經感染了,卻還在吃補藥,
    這時便是自尋死路,
    等於讓體內同時產生兩股力量,
    互相攻補拉鋸。

    從科學漢醫的視野認識身體循環系統,
    循環系統的整體運作▲不是吃什麼補什麼▲
    科學漢醫的兩大食養法則——
    1 不要輕忽環境或同類食物積累對身體的影響
    2 有補必有瀉,補錯位置而不知

    ★學習漢醫適應環境的智慧,養成覺察之心
    大自然的天氣變化與身體息息相關,
    特別當今時代的我們處在極端氣候變遷,
    因此,感受與覺察身體周圍的氣場,
    願意留意該做什麼與不該做什麼,
    最後內化習以為常。
    開始天人合一的第一步,
    便是試著去覺知天氣或周圍環境,
    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日常生活之中與自己的身體連結。

    好比,一年之中,冬天的主氣是寒因此首重「保暖」。
    而到了夏天,更要重視暑熱造成的不可逆傷害。
    不只大太陽下會中暑,待在悶熱的水泥住家也會,
    夏天時在我們的診間,中暑(暑熱)會以失眠、頭暈、便秘、煩躁、
    或所謂自律神經失調等各式症狀呈現。

    ★放下不斷追逐的養生資訊,養生是智慧,不是知識
    對科學漢醫來說養生是智慧,
    只要明瞭人體的智慧,養生其實非常簡單。
    人體的智慧是什麼?
    讓十二經脈氣血虛實保持平衡,
    自然就處於養生狀態了。
    因此,清楚明白你所做的養生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也是科學漢醫的首要任務。

    我們以臨床實例分析坊間許多似是而非的養生法,
    並希望大家認知宣稱越有效的養生法越要小心,
    越需要和醫師討論。

    例如:
    ◎可以刮痧不能拔罐?
    作者介紹
    姓名:郭育誠
    中西醫師,原名郭玉誠,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三十屆校友,臺灣大學藥理學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電機所醫學工程博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藥理學科兼任助理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兼任助理教授,
    並榮任中華全球經脈臨床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1998年創立「當代漢醫苑」中西醫整合診所,將王唯工教授發明的脈診儀應用於臨床,慨然寄望以科學整合當代中西醫學,融合古籍經典與現代科技,再現東漢《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的巔峰智慧,重啟漢醫乾坤。

    從2006年起應邀出席世界針灸聯合會年會、2007年第六屆國際傳統及輔助醫學大會、第三屆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等國際性學術會議擔任專題主講人。與王雪苔、韓濟生、李鼎、朱兵、張縉、李金龍、渥美和彥等當代名家同場演繹闡述漢醫的奧祕。至2019年,已應邀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葡萄牙、義大利、日本、印度、愛爾蘭、法國、捷克、德國等世界醫學大會演講與獲獎。

    以粒子與波的二元性解釋中西醫學的差異,並從波的角度詮釋「氣」與「經脈」。透過脈診、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分析與人工智能系統,建立一套可以應用於臨床診斷與治療的中西整合實證醫學。並在遠距醫療、中草藥新藥開發、雷射針灸、癌症治療與精準醫療獲得實際的運用。這些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榮獲2018年維納斯基金會藥理學傑出研究獎。

    2018年創辦臺灣益謙股份有限公司與當代漢雲企業有限公司,將二十五年脈診血壓波醫學研究應用於醫療產業。獲得YouTube 創辦人、行政院國發基金與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投資。未來將透過企業運營推展漢醫科學化與中西醫一元化到全世界。2023年臺灣益謙獲頒台北市政府〈20*24 Start Up Award—社會影響力獎〉及第二十屆〈國家新創獎—智慧醫療新創企業獎〉。

    著有《上池之水——漢醫的秘密》(2013,當代漢醫苑)、《追尋失落的漢醫》(2019,布克文化)、《血壓的祕密》(2021,布克文化)。

    相關著作:《血壓的祕密:經脈醫學科學化天才醫師、經脈血壓計世界專利發明人郭育誠,透過血壓量測,取得十二經脈資訊,達成遠距醫療診斷與日常保健》《追尋失落的漢醫》
    目次
    推薦序 守護健康「治未病」的新紀元 李嗣涔╱台大名譽教授、前臺灣大學校長
    推薦序 中醫創新科技,下一座護國神山可期 林昭庚╱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
    推薦序 邁向「線型」追蹤趨勢,掌握整體的健康狀態 林昭陽╱中華電信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 開創漢醫新時代 黃主文╱前總統府資政
    推薦序 為全人健康需求,打造創新解決方案 張立荃╱中華財金高階管理人協會理事長
    推薦序 台灣中醫文化的重要傳承 張文櫻╱文化內容策進院副院長,前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主任

    第一章 傳承自《傷寒雜病論》的科學漢醫
    *科學漢醫診療室
    小女孩發燒超過三天,無法退燒,全身痠痛
    小朋友吃轉骨方高燒不退,心跳達一三○

    一、什麼是科學漢醫?吃科學中藥不等於科學漢醫
    1 有可以運用的科學工具
    2 看懂十二經脈氣血虛實,精準診斷與開方
    3 治療的效果有客觀指標可以判斷,具有操作型定義
    4 二十幾年的數位電子病歷累積,驗證《桂林古本》完美體系

    二、科學漢醫的核心——精準開方
    1 為什麼診療開單一經方如此困難?
    2 為何單一經方會有神奇療效?
    3 精準把脈也算是一種神通嗎?
    4 我是寒性體質還是熱性體質?

    三、如何選擇醫師?
    1 過去屠夫般的醫師,也曾是偉大偶像
    2 現代醫學體系下的中醫教育迷思
    3「診斷十二經脈氣血虛實,精確開方」才是現代科學漢醫

    第二章 後疫情時代科學漢醫的養生
    *科學漢醫診療室
    辦公室的同事都已曾感染確診被隔離,而我們都沒事

    一、「外感」是什麼?
    二、人體外感過程會發生哪些事?
    三、發燒——身體抵禦外邪的關鍵時刻
    四、外感是疾病的源頭,養生必須從源頭開始
    五、後疫情時代常見的迷思
    發燒了,趕緊退燒是最要緊的嗎?
    point 發燒了,怎麼辦?
    染疫時清冠一號可以每天吃嗎?
    新冠肺炎確診之後,會有後遺症嗎?
    清冠一號藥效太強,正常人不要吃,那麼可以改喝醫師配方的「防疫茶」嗎?
    當病毒感染人數變多了,你能做什麼?
    為了不受到感染只好持續打疫苗,但為什麼已經打了完三劑疫苗,還是會中獎呢?
    point 疫苗副作用漢醫可以治療
    為什麼會出現倦怠、咳嗽、腦霧、呼吸不順暢等長新冠症狀?

    第三章 科學漢醫的日常食養法則
    *科學漢醫診療室
    請不要隨便吃補藥
    肝實脾虛的救命仙丹,不吃飯當然便秘

    一、人體循環系統的運作靠『共振』
    二、人體循環系統第一優先任務:供應頭部血液
    三、人體獨特的設計——有如變頻冷氣般,透過經絡分頻管理
    四、人類衰老的最主要原因:身體共振頻率降低,整體循環變差
    五、科學漢醫的兩大食養法則
    1 不要輕忽環境或同類食物積累對身體的影響
    2 有補必有瀉,補錯位置而不知
    六、常見的日常飲食傷身陷阱
    吃白米飯造成體重增加,這是真的嗎?
    point 肝臟,人體配備兩套血液循環系統的器官
    白稀飯吃了會噁心反胃血糖上升?
    醫師您的飲食禁忌單上寫水果不能吃,那請問進口的水果可以吃嗎?
    隔餐食物真的讓小孩無法轉大人嗎?有這麼嚴重嗎?
    為了鍛煉身體,鍛煉肝臟,可以偶爾吃剩飯嗎?
    隔餐食物讓肝火變大,引發身體發炎,真的嗎?
    忌口一定需要嗎?忌口為何是一種日常保養?!
    point 外食的學問
    誰可以食補?保健食品真的有益健康?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藥方」可以照著食用嗎?
    醫師請問我缺乏維生素嗎?需要補充什麼維生素?
    point 最好的維生素——與天地日月共振

    第四章 漢醫適應環境的智慧
    *科學漢醫診療室
    醫師,我是不是病得很嚴重,不然為什麼需要治療那麼久
    秋老虎流感季節,聰明媽媽提早帶小朋友看漢醫,預防感染

    一、生存需要智慧
    二、養生在一份覺察之心
    三、養生穿衣法
    四、日常作息養生的陷阱
    睡覺時吹冷氣對身體不好?
    已經整天開冷氣了,為什麼還一直持續熱到?
    point 如何避免炎炎夏日中暑
    point 生命是無價的,請正視暑熱立即與不可逆的危害
    熱死了,還穿長袖?吹冷氣還是一直感覺不會涼?
    失眠、頭暈、便秘、煩躁、自律神經失調?其實是「中暑」而不知!
    point 暑熱如何補氣?

    第五章 放下不斷追逐的養生知識
    *科學漢醫診療室
    病患反覆熱到,並非治療無效
    人人皆可飲的養生茶文化與洗腎

    一、綿延不絕無法分割的身心靈關係
    二、科學漢醫養生的最大祕密——精神內守
    三、明白自己的十二經脈氣血虛實,找出適合的養生法
    四、常見養生方法的迷思
    許多人常常運動,看起來身體健康,為什麼反而中風或是心肌梗塞呢?
    point 如何運動才不傷身
    退休後過種田陶淵明般的田園生活,有益於養生?
    認真練氣功便可以健體強身?
    point 練功為什麼會走火入魔?
    泡溫泉可以抒壓,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有益養生?
    可以刮痧,不行拔罐?刮痧與拔罐不一樣嗎?
    拍打拉筋治百病,是真的嗎?

    第六章 特別收錄:診間疑難雜症大解惑
    地震會造成人身心不舒暢,或是失眠嗎?
    智齒生長時會痛,拔掉有沒有關係呢?
    口腔內裝上金屬牙橋造成心律不整?
    point 心電感應!你所不知的經脈作用
    牙齒痛抽神經?!中醫可以治療牙痛?
    長了子宮肌瘤需要開刀嗎?子宮肌瘤要摘除嗎?
    point 為什麼非得留著子宮不可?
    自然產後第一週吃麻油炒豬肝?這是坐月子的神話?
    醫師我的自律神經失調了嗎?
    傷科的問題一定要用針灸或理筋手法來處理?
    已經依照醫師的飲食禁忌,與調整生活作息調整,為什麼還身體還感到這麼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