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教育學習
     
    2019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
    出版日期:2022-12-31
    ISBN:9786267232019
    參考分類(CAT):教育學習
    參考分類(CIP): 電腦藝術

    優惠價:9折,612

    定價:  $68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560 元
    特價:90折!504
     
    定價:460 元
    特價:90折!414
     
    定價:22000 元
    特價:90折!19800
     
    定價:100 元
    特價:90折!90
     
    定價:110 元
    特價:90折!99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2019年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重要的跨領域藝術展演指標活動,結合新媒體藝術裝置與跨媒體場表演,以「光」引領觀眾的身體感知,開啟創新形態的跨領域藝術行動。節目以環境劇場型式結合動力藝術、光的裝置及當代舞蹈,混合戶外與室內、展覽與表演的複合型式,打造行動式的多點觀看視角。專輯內容邀請創作者與評論人以專文導入,並以《壞運動》展演結構為核心,詳細介紹每一件作品與相關設計理念。
    作者介紹
    王俊傑
    1996年畢業於德國國立柏林藝術學院(HdK Berlin),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Meisterschüler),為臺灣少數知名新媒體藝術家兼策展人。1984年起開始從事錄像藝術創作,為臺灣新媒體藝術的開創者之一。現為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教授。

    1984年獲「雄獅美術新人獎」。1995年獲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2009年獲「台新藝術獎」年度視覺藝術大獎。2000年獲日本著名美術雜誌《美術手帖》推選為「最受注目的100位藝術家之一」。2002年為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製作公共錄像裝置作品《雙城記》,同年並獲日本NHK電視台製作三十分鐘記錄專輯於「亞洲名人錄」(Asian Who’s Who)全球頻道播映。重要國際邀展包括:「美國電影中心錄像展」(1989)、「光州國際雙年展」(1995)、「威尼斯雙年展」(1997)、「約翰尼斯堡國際雙年展」(1997)、「移動中的城市」(維也納分離主義藝術中心,1997)、「1998台北雙年展:慾望場域」(2000)、「亞洲藝術三年展」(1999)、「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1999)、「無法無天:2000台北雙年展」(2000)、「亞細亞散步」(2002)、「林茲電子藝術節」(2013)、「上海西岸雙年展」(2013)、「柏林超媒體藝術節」(2014)、「日本道後溫泉國際藝術節」(2014)、「歐洲媒體藝術節」(2016)等。

    張懿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際文創產業藝術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表演與文化研究博士,研究興趣為舞蹈史、舞蹈美學、數位表演理論、當代藝術之身體展演。研究發表於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the Body, 《臺灣舞蹈研究期刊》、《藝術評論》、《碧娜‧鮑許:為世界起舞》專書、台灣數位藝術平台;藝評發表於《PAR表演藝術》、《藝術家雜誌》、《澳門劇場閱讀》、紐約線上誌 CultureBot。為「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國立臺灣美術館「火辣身體、冷酷科技:新媒體藝術中的身體表演與編舞操作」與洛杉磯臺灣書院 “Tradition In Near Future: Ritual Corporeality i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Arts”策展人。
    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導致台灣地區水資源不足與季節分配不均之問題日益嚴重,進而影響到我國社會安全與經濟發展。考量目前地面水與沖積層之地下水資源之開發與應用均已趨飽和,針對未來可能新增水資源之評估、調查與開發已刻不容緩。
    以民國110年台灣地區遭遇之極端旱象為例,109年6月到110年2月,西部水庫集水區平均降雨量為752毫米,相較於歷史平均值1778毫米,少了1026毫米,創下近50年來最低紀錄,新竹、苗栗及台中等地區的水庫,蓄水率都跌至一成以下,地下水成為地面水源不足之短期救命用水源,然而,傳統地下水源之利用,常因超抽造成地層下陷或海水入侵等問題,引起社會各界之疑慮,因此,覓得可靠之地下水源成為產官學界亟需努力之共同目標。
    從水循環觀點來看,降雨後之地面水除地表逕流外,部分將入滲至沖積層與岩層形成地下水。國內以往對於地下水之開發利用多以沖積層為主,較少探討位於台地、丘陵內之地下水,因其地層半固結性質,開發時較不易產生地層下陷,且該地層主要出露於台地與丘陵,並位全新世平原區較深層處,惟目前沖積層地下水開發趨於飽和,不同開發型態之水資源意識上升。爰此,本計畫乃結合當前地質與地下水領域之知識與技術,克服不同地層地下水中之評估與開發利用所遭遇之問題,作為國內晚更新世地層潛能量評估與規劃開發緊急地下水源之參考,以增加水資源運用之穩定與備援能力。
    目次
    序文
    戴嘉明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主任

    I 專文
    光及其延伸—關於2019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 王俊傑
    運動、戰爭(記憶)、嵌合體:潛伏於《壞運動》的階段性異變 | 區秀詒
    體育史脈絡中的「壞」運動身體: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中的編舞批判性 | 張懿文

    II 時空紀事
    地圖
    軌跡的起點
    密碼 (場景關鍵字)
    密碼的動力學 (設計概念)
    追踪軌跡 (作品圖版)
    前奏:日常 · 派對
    序幕:黑 · 洞
    第一幕:壞 · 透
    第二幕:交換
    第三幕:分離的科技
    第四幕:收音機間奏曲
    終幕:太空

    III 光節回顧
    關渡光藝術節
    2016—2018光節

    IV 工作團隊
    策劃製作
    創作與製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