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宗教命理 > 宗教 
     
    積福之書:讀書、工作、感情、家庭,文昌帝君給你的人生啟示
    編/著者: 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15
    ISBN:9786267198438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祠祀

    優惠價:85折,339

    定價:  $399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500 元
    特價:90折!450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淨土宗十三祖佛教泰斗印光大師極力推崇
    淨宗傳經導師淨空法師開示推薦
    《文昌帝君陰騭文》
    傳承千年、古今推崇的好命之書!
    五百多字教善箴言,
    讓你通達人脈、闔家安樂,人生一路順心!

    積陰德不是空話,千年來的事實證明,一切都是真的!
    文昌帝君的啟示,從心念起始,在生活細節中實踐!
    排除空洞理論,結合真人實事,順應人情義理,通達天人感應,
    想造福修法、轉化自我,只需心存善念,從一點一滴的本分做起……

    文昌帝君,於宿世中,心敦五常,躬奉三教,自行化他,惟欲止於至善。功高德著,遂得職掌文衡。恐末學無知,昧己永劫常住之性。因作文廣訓,示「吾一十七世」之言,妙義無盡……
    ――印光法師

    文昌帝君的《陰騭文》不可不讀,不可不明,不可不遵照奉行。如果我們熟讀,深解其義,努力奉行,必得神明的佑助,有求必應。能夠不為個人名利,如理如法去求,發願犧牲奉獻自己,為眾生、為社會、為人群工作,才能得神明的佑助,得諸佛菩薩的關照,這就是佛門中講的加持保佑。
    ――淨空法師

    世所傳之陰騭文、感應篇等類,朝夕誦習,亦可為修身行善之助。
    ――清.嘉慶皇帝

    明清以來,佛教僧俗各界及名人弘一大師(李叔同)、魯迅、夏丏尊、豐子愷等人均極力推崇


    ★新編道家傳世善書,前所未有的聖典版本
     「超譯」文昌帝君的教善之言,在教化中找到落實於生活的應用心法。
     不同於宗教或坊間的說解,賦予「陰騭文」新的時代意義。
     提供例證故事新的精神說解,以作為自我檢視、借鏡與戒慎的省思。
     古版圖繪線條做全面修整,與故事做結合,給讀者最大的閱讀享受。
     收錄「陰騭文詩箋」,詞句優美警切,值得吟誦賞析,並作主旨分析。


    ★積善、行善,就在心念中、生活裡
    全書以「陰騭」(行善而不欲人知)為主軸,涵蓋品德修持、傳統倫理、因果教育,結尾則再度回歸「陰騭」二字,教喻人只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能蒙天寵眷,招致各種福祥果報。此行善,起於自我心念,行於日常生活之中,如果能領悟教化而融於日常的待人接物,便能予人心靈的寄託及安慰,不再執著於現世的不美好。
     我們生而為人的寶貴之處,便是擁有和天地之心相通的良知;若因自身得失而對他人之苦視若無睹,縱使一時得享好處,終將難逃一輩子的良心譴責。
     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只看見一時的得失,自然會吝於付出,若將目光放長遠,看見自己的付出解了他人之難,更為自己種下福田,便不會再以失去為苦,反倒能以付出為樂。
     人說「心安身自在,心寬福自來」,把心放寬,不執著於自身所遭遇的不公,才有空間容納生活中的甜美。
     行善積德不是為了累積福報、感通神明,它應該是發自內心,無私無我無求,如此才稱得上是真善。
     存凡心者,成凡人;存善心者,行正事、成善人;存邪心者,自然行邪事、成惡人。
     我們今日得以享受各種便利,都是前人冒著生命危險、無私奉獻所造就的。在享受前人恩惠時,除了心懷感激,也應效法前人利益眾生的精神,將善念傳承下去。
     心是萬善、萬惡的根源,我們所做的一切,皆是由一個個微小的起心動念中萌芽,心念動,遲早會化為行動, 造作出諸般善或惡。
     行使方便之能,是時時刻刻之事,更是盡己之力便能達致的事,是隨時、隨機應變要注意周旋的事,而且是一生都不能有片刻懈怠輕忽的心態。
     泯滅良心的人必有行跡敗露的一天,正如內核腐爛的水果,遲早會從裡面爛到外頭,敗壞整顆果實。
     人常常貪求著自己所沒有的,而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這種不知足往往讓人甘願鋌而走險,強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 私心自用、慣性說謊的人眼中雖不見禍端,災殃卻早已伏在腳邊。
     人生三不朽中,孔子將立德排在立功、立言的前面,可見得有德行比有口才重要得多。
     善業的大小端看心念, 實際做出來的事則屬次要;真正的善行應是不分大小、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能力所及的善事。
     世人不需要羨慕別人的好運或福氣,人若能明白因果定律,便知道吉凶禍福全操之在己,只要心存正念,堅持行善,有朝一日也能成為他人羨慕的對象,獲致個人的福報。


    ★擺脫傳統教化,在故事與箴言中找到做人的本心
     每一則帝君的善言,都有事證案例的故事與解說,讓人一看就明白。
     從傳統的因果業力束縛中,說明現代人生命形式的存在根本,強化「造命改運」的修練法則。
     落實現實生活中的個人修養功夫,從起心動念做好日常修練,強調生命的價值完全在於個人的修養功夫。
     融合儒釋道共同的、通俗的思想――善惡報應。將通俗的宗教理論,以宇宙自然力量的善惡之道,架構出一個明確的遵循原則。


    【社會各界的強力推薦】
    江昇翰 / 覺無憂藝術公司總監
    吳思寰 / 花蓮慈濟中學圖書館主任
    李克難 / 花蓮慈濟中學退休校長
    明毓法師 / 中華品德教育推廣協會名譽理事長
    涂政源 / 《讓花開,成功幸福錢來》、《52個覺醒的練習》作者
    張世璿 / 花蓮市光華國小校長
    張其錚 / 通靈人、《那些靈魂教我的事》作者
    陳姵君 / 台北市南湖高中國文老師
    陳恬儀 / 輔仁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陳淑貞 / 民視主播
    陳端峰 / 教育部國教署人權教育議題輔導群常務委員
    陳蔡慶 / 慈濟大學英語中心講師
    蔡秀燕 / 新北市退休國小校長
    蔡季延 / 屏東潮州高中老師
    謝繡竹 / 身心靈修練作家,著有《打通靈性覺醒的人體空間通道》
    韓林梅 / 花蓮縣議員
    簡宏志 / 生命樹校園教育基金會前秘書長
    嚴愛群 / 國立東華大學語言中心主任
    龔詩文 /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作者介紹
    企劃 / 柿子文化
    柿子文化依據清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奉天錦府文英齋《陰騭文圖說》刻本做了全新企劃、整理再版,除了《文昌帝君陰騭文》的原始文字,並以易於閱讀的白話文本做了全新的說解,每一條目下的故事亦有早期木板畫搭配。此外,還收錄了唐朝元和時期人蔡明經(號鐵耕先生)所著〈陰騭文詩箋〉,內容詞句優美警切,值得吟誦賞析。

    白話撰文 /
    王舒儀
    目次
    文昌帝君陰騭文全文
    推薦
    前言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
    未嘗虐民酷吏
    救人之危
    濟人之急
    憫人之孤
    容人之過
    廣行陰騭,上格蒼穹
    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
    於是訓於人曰: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
    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
    救蟻中狀元之選
    埋蛇享宰相之榮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
    行時時之方便
    作種種之陰功
    利物利人
    修善修福
    正直代天行化
    慈祥為國救民
    忠主
    孝親
    敬兄
    信友
    或奉真朝斗
    或拜佛念經
    報答四恩
    廣行三教
    濟急如濟涸轍之魚
    救危如救密羅之雀
    矜孤
    恤寡
    敬老
    憐貧
    措衣食周道路之飢寒
    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
    家富提攜親戚
    歲饑賬濟鄰朋
    斗秤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
    奴僕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
    印造經文
    創修寺院
    捨藥材以拯疾苦
    施茶水以解渴煩
    或買物而放生
    或持齋而戒殺
    舉步常看蟲蟻
    禁火莫燒山林
    點夜燈以照人行
    造河船以濟人渡
    勿登山而網禽鳥
    勿臨水而毒魚蝦
    勿宰耕牛
    勿棄字紙
    勿謀人之財產
    勿妒人之技能
    勿淫人之妻女
    勿唆人之爭訟
    勿壞人之名利
    勿破人之婚姻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勿倚權勢而辱善良
    勿恃富豪而欺窮困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
    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捷
    常須隱惡揚善
    不可口是心非
    翦礙道之荊榛
    除當途之瓦石
    修數百年崎嶇之路
    造千萬人來往之橋
    垂訓以格人非
    捐貲以成人美
    作事須循天理
    出言要順人心
    見先哲於羹牆
    慎獨知於衿影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
    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
    百福駢臻,千祥雲集
    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