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深訪中研院
     
    孟學思想史論(卷三)(上下不分售)
    編/著者: 黃俊傑
    出版日期:2022-04-01
    ISBN:9786267002698
    參考分類(CAT):深訪中研院
    參考分類(CIP): 先秦哲學

    優惠價:9折,675

    定價:  $75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180 元
    特價:90折!162
     
    定價:700 元
    特價:90折!630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470 元
    特價:90折!423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1.本書係《孟學思想史論》第3卷,係繼卷2(1997年在本所出版)分析中國思想史之孟子學之後,析論朝鮮時代(1392-1910)與德川時代(1603-1868)韓日儒者之孟子學解釋,宏觀中日韓儒學史,係國內外學界此類著作之首見。
    2.本書之目的,既從「孟子學視野」衡論韓日孟子學之短長得失,又從「韓日儒學史視野」析論韓日儒學主體性之發展,並在以上兩種「視域交融」之中,提煉東亞孟子學所潛藏之詮釋學意涵。
    作者介紹
    黃俊傑教授現任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學術諮詢委員 、元智大學榮譽特聘講座教授,曾任台大講座教 授兼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曾獲歐洲研究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Member)、中華民國教育部國家講座、教育部學術獎 、江丙坤兩岸交流「學術研究獎」、台灣大學學術研究頂尖專書獎勵、台灣大 學優良教學獎、中山學術著作獎、胡適紀念講座、傑出人才講座、美國王安漢 學研究獎。
    黃教授研究領域是東亞思想史,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及日本關 西大學客座教授、國際「東亞文化交涉學會」(Society for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會長(2010-11)。近年出版《東亞儒家仁學史論》、《大學之理念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East Asian Confucianisms: Texts in Contexts、 Humanism in East Asian Confucian Context等書。黃教授多種專 書被譯為英、德、法、日、韓、越、斯洛維尼雅文出版。

       黃俊傑教授近30年來參與大學通識教育改革工作,現任中華民國通識教育 學會名譽理事長,黃教授曾獲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2011)、中華 民國通識教育學會所頒「通識教育終生貢獻榮譽獎」(2011)以及臺灣大學教 師校內服務傑出獎(2016)、中華民國行政院特等服務獎章(2017)。
    自序
    這部書是《孟學思想史論》第3 卷(韓日篇),完稿之日上距1997 年問世的第2 卷(中研院文哲所初版,2022 年增訂新版)實在稽延太久,慚愧何似!第3 卷之所以拖延如此之久,主要原因當然是我自己學殖荒落,力不從心,韓日孟子學第一手史料數量龐大、浩如煙海,研究過程常有綆短汲深之嘆!自從第2卷出版後,我常常想到孟子以孔子私淑弟子自任,所以必須再溯源深入孔學與《論語》。錢穆(1895-1990)先生說:「學者仍當潛心論語,確乎有得,然後治孟子之書,乃可以無病。此義不可不知。」(《論語新解》,香港:新亞研究所,1964 年,頁159),我深受錢先生這句話的啟發,深感在研究韓日孟子學之前,必須再回到孔學的思想世界,所以窮數年之力完成了一部《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臺大出版中心,2007 年,2015年二版),後來我的研究興趣又延伸到東亞思想交流史以及東亞儒家仁學等領域,興味盎然,流連忘返,以致這部書的研究工作進度受到稽延,直到去年(2020)年初開始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在危疑惶恐的日子裡,我自己也困於病苦,遂閉門整理過去長期積累的資料,奮力寫完這部書,也算是完成了當年自己對自己的約定。
    在過去長期研究韓日孟子學的過程裡,40 幾年前向先師蕭公權(1897-1981)先生問學的情景,時時湧上心頭。蕭先生曾回憶他1925 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撰寫博士論文時的工作原則說:「研讀直接資料應力求精悉,參考間接資料宜致其廣博」,並拈出「以學心讀,以平心取,以公心述」12 字,作為撰寫孟學思想史論(卷三)上冊術性著作的座右銘(見蕭公權師:《問學諫往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年,頁40)。我慚愧未能窺蕭先生學問殿堂之縫隙,但在寫作這部書時,都盡力搜羅第一手史料,廣泛參考當代相關研究文獻,並遵照蕭先生指示的12 字原則進行研究工作,希能免於隕越。
    在「躲進小樓成一統」(魯迅詩),與中朝日儒學者親切對話,寫作這一本書時,我常常感受到思想史與哲學之間的互補性及其張力。誠如卡西勒(Ernst Cassirer, 1874-1945)所說,包括思想史事實在內的歷史事實之「內在統一性」(inner unity)與「邏輯一致性」(logical homogeneity)(Ernst Cassirer, An Essayon Man: 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 New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44, p. 176)的建立,都有賴於史學家的「主觀性」的照映,思想史的「古今之變」的客觀意義,只有通過史學家主觀的「一家之言」才能被彰顯、被解讀。
    我寫作這部書,一方面從數量可觀的韓日孟子學第一手資料,選擇我主觀認定具有思想史意義的文件,又將這些文件中與本書論述內容具有直接關係者,選編成為2 篇附錄,並加詳細註釋及評議;我又從孟子學立場出發,衡量這些文本的理論意趣。劉述先(1934-2016)先生曾說他做研究時,「用思想史的觀㸃去校正哲學的觀㸃,也要用哲學的觀㸃去校正思想史的觀㸃,這才不至於陷入一偏之見,而能維持比較全面而平情的觀㸃。〔……〕我們要研究思想本身的理論效果,釐清其本義;也要檢討思想所引生的實際效果,觀察其作用乃至流弊」(劉述先:《黃宗羲心學的定位》,允晨文化公司,1986 年,頁198),劉先生所揭櫫的研究方法極具啟發性,我寫這部書時依循劉先生的方法,勉力以赴,希望從對第一手資料的主觀性篩選與解釋之中,體現主客平衡的效果。馬一浮(1883-1967)先生嘗懸「通而不局」、「精而不雜」、「密而不煩」、「專而不固」四項,以為讀書之要道。我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懸為鵠的,黽勉從事。
    本書寫作過程中,李欣庭同學與陳芝吟同學協助我借書、查核資料、打字校對等工作;金葉明女士協助本書排版、校對並製作索引;詹巧燕小姐對本書出版事宜,貢獻諸多心力,我非常感謝他們的鼎力相助。書稿第7章承蒙蔡振豐先生審閱,提出諸多意見;全書承蒙陳立勝先生、張崑將先生、姜智恩先生、陳威瑨先生與呂政倚先生閱讀乙過,提出諸多高見,均惠我良多,謹敬申謝意。立勝與崑將二位畏友對全書提出諸多意見,對於我修改書稿助益極大。文哲所所送2份匿名審查人撰寫的審查意見書,對我改稿極有裨益,衷心感謝。這部書是我從韓日孟子學資料之中,選擇其特具孟學思想史之意義與理論意趣者,試作探討,所謂「以管窺豹」,所見不免斑文一點,所論不免拘於一隅,未及全貌,讀者諸君子其有憫我之所不足,匡我之所不逮者,則幸甚焉。
    黃俊傑
    2021 年10 月15 日
    目次
    上冊目次
    自序 i
    第一章 序論 1
    一、引言 1
    二、21 世紀重訪東亞思想傳統的必要性及其策略 2
    三、東亞儒家經典性之類別及其移動 13
    四、作為經典的《孟子》及其在域外的「脈絡性轉換」 24
    五、孟子學詮釋與韓日儒者思想主體性的建立 45
    六、本書結構與論述課題 47
    【第一部 孟子學的視野】 49
    引言 49
    第二章 韓日儒者對孟子政治思想的論辯(上):
    以「王道」理念為中心 51
    一、引言 51
    二、朝鮮君臣互動中的孟子及其「王道」概念 57
    三、孟子「王道」概念在日本的兩階段「脈絡性轉換」 77
    四、作為「王道」對立面的「霸道」:
    兼論管仲的歷史定位 96
    五、結論 126
    第三章 韓日儒者對孟子政治思想的論辯(下):
    以「孟子不尊周」問題為中心 131
    一、引言 131
    二、朝鮮儒者對「孟子不尊周」的辯論 133
    三、日本儒者對「孟子不尊周」問題之論述 159
    四、結論 185
    第四章 韓日儒者對孟子心性論的思考:
    以「知言養氣」說為中心 189
    一、引言 189
    二、朝鮮儒者對孟子心性論的解釋 190
    三、日本儒者對孟子心性論的解釋 227
    四、結論 242
    【第二部 韓日儒學史的視野】 245
    引言 245
    第五章 17 世紀朝鮮儒者的兩種孟子學:
    李惟泰與鄭齊斗 247
    一、引言 247
    二、17 世紀朝鮮孟子學的思想背景 248
    三、李惟泰孟子學中的朱子學元素 267
    三、鄭齊斗孟子學中的陽明學元素 277
    四、結論 283
    第六章 17 世紀東亞比較視域中的伊藤仁齋孟子學 285
    一、引言 285
    二、仁齋方法學的思想史背景及其運用 286
    三、仁齋孟子學的關鍵詞及其對朱子學的批判 301
    四、伊藤仁齋與黃宗羲的孟子學之比較 321
    五、結論 331
    第七章 18 世紀東亞比較視域中的丁茶山孟子學 333
    一、引言 333
    二、茶山對孟子性善論的解釋 335
    三、東亞儒學視野中的茶山孟子學 347
    四、結論 374
    第八章 18 世紀朝鮮國王正祖與儒臣對孟子學的解讀 379
    一、引言 379
    二、東亞王權與孟子的互動:歷史的回顧 380
    三、正祖與儒臣關於孟子心性論的討論 397
    四、正祖與儒臣關於孟子政治論的討論 417
    五、結論 428
    第九章 結論:中國孟子學對照下的韓日孟子學 433
    一、引言 433
    二、孟子的魅力何在? 435
    三、《孟子》文本的魅力何在? 440
    四、孟子學與中韓日權力結構之關係 455
    五、朱子學在中韓日孟子學中的角色 458
    六、總結 459
    下冊目次
    【附錄】 461
    引言 461
    附錄一 朝鮮孟子學文獻選編註釋 463
    1. 柳成龍:〈讀余隱之尊孟辨〉 465
    2. 李民宬:〈孟子不尊周論〉 471
    3. 兪 棨:〈疑孟辨〉 475
    4. 魚有鳳:〈孟子不尊周論〉 479
    5. 洪泰猷:〈孟子不尊周論〉 483
    6. 鄭宗魯:〈孟子不尊周論〉 487
    7. 宋時烈:〈浩然章質疑〉 493
    8. 金昌協:〈上尤齋孟子浩然章義問目〉509
    9. 鄭齊斗:〈浩然章解〉選文四則 515
    10. 任聖周:〈孟子不動心章說〉 521
    11. 丁茶山:〈公孫丑問不動心章〉詮釋選文五則 527
    12. 李恒老:〈孟子浩然章疑義〉 535
    13. 許 傳:〈孟子不動心章 己巳五月,以同經筵進參〉 539
    附錄二 德川日本孟子學文獻選編註釋 541
    1. 伊藤仁齋:〈孟子勸諸侯行王道論〉 543
    2. 荻生徂徠:《孟子識》 549
    3. 太宰春台:〈孟子論〉 585
    4. 藪 孤 山:〈崇孟〉 599
    5. 深谷公幹:〈辨非孟論〉 627
    6. 中山城山:〈崇孟解〉 639
    7. 松村九山:〈管仲孟子論〉 651
    8. 日 尾 瑜:〈管仲非仁者辨〉 681
    9. 伊東藍田:〈藍田先生湯武論〉 691
    10. 藤田東湖:〈孟軻論〉 699
    誌謝 707
    引用書目 709
    人名索引 755
    名詞索引 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