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宗教命理 > 宗教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版/2025年12月/1D5R]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5-12-01
    ISBN:9786264239844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原始宗教

    優惠價:9折,774

    定價:  $86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680 元
    特價:95折!646
     
    定價:850 元
    特價:90折!765
     
    定價:180 元
    特價:90折!162
     
    定價:550 元
    特價:90折!495
     
    定價:660 元
    特價:90折!594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本書是涂爾幹 最後一部學術著作,反映其晚年思想重要轉向,即用社會決定論來構建道德個體主義的理論企圖,其中第二卷第七章以及結論部分,被公認為知識社會學研究的經典範本,亦確立宗教作為社會科學研究對象之地位。

    本書以歷史分析的方法研究原始的宗教,並追溯它們在歷史上逐步發展和複雜化的過程,意圖為從初民社會的基本互動方式,建構出社會構成的最基本要素。

    涂爾幹 認為神聖與世俗絕對的二分,是宗教最基本的第一要件。人們透過定期舉辦節慶活動、特殊節日及各種儀式喚醒彼此的集體情感,最後共同達到神聖狀態,這就是慶典的重要性。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由於集體情感太過抽象而無以名狀,故當群體認可同一對象時,就會把情感投射到它身上,便出現「圖騰」,並將圖騰轉到其他對象身上,產生「圖騰標記」,這些東西多少都分享著最初的神聖性,並提醒著人們神聖的集體情感在哪—此即為圖騰崇拜之源。
    作者介紹
    涂爾幹( Emile Durkheim ,1858-1917)(,法國社會學家,社會學的學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於法國孚日省埃皮納爾一個小城鎮的猶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學習希伯萊文、舊約和猶太教法典。青年時代放棄了宗教信仰,走上實證科學的道路。1879年,就學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1882年畢業。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學教書。其間赴德國一年,學習教育學、哲學、倫理學,深受W.馮特實驗心理學的影響。1887~1902年,在波爾多大學教書,並在那裡創建了法國第一個教育學和社會學系。1891年,被任命為法國第一位社會學教授。1898年,創建了法國《社會學年鑒》。圍繞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輕社會學家的團體──法國社會學年鑒派。1902年後執教于巴黎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斷了這位反戰學者的學術研究,他的兒子和許多學生死於戰場,他受到極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會分工論》(1893)、《社會學方法的規則》(1895)、《自殺論》(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目次
    導言 研究主題:宗教社會學與知識理論
    第一卷 先導問題
    第一章 宗教現象和宗教的定義
    第二章 基本宗教的主導概念:泛靈論
    第三章 基本宗教的主導概念(續):自然崇拜
    第四章 作為基本宗教的圖騰制度
    第二卷 基本信仰
    第一章 圖騰信仰:作為名字和標記的圖騰
    第二章 圖騰信仰(續):圖騰動物與人
    第三章 圖騰信仰(續):圖騰的宇宙論體系與類的觀念
    第四章 圖騰信仰(終):個體圖騰與性別圖騰
    第五章 這些信仰的起源:對以往學說的批判檢驗
    第六章 這些信仰的起源(續):圖騰本原或曼納的觀念,以及力的觀念
    第七章 這些信仰的起源(終):圖騰本原或曼納觀念的起源
    第八章 靈魂觀念
    第九章 精靈和神的觀念
    第三卷 主要儀式態度
    第一章 消極膜拜及其功能:苦行儀式
    第二章 積極膜拜:祭祀的要素
    第三章 積極膜拜(續):模仿儀式與因果原則
    第四章 積極膜拜(終):表現儀式或紀念儀式
    第五章 禳解儀式與神聖觀念的模糊性
    結論

    人名索引
    民族(部落)譯名對照表(含部分胞族)
    參考文獻
    涂爾幹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