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系統化分析事物,帶領讀者解構衝突、重組情境、建構平衡。
⊙理論與實務兼具,著重「敘事能力」的養成,並探討詐欺案件的關鍵理解與預防、組織內部溝通的要訣。
⊙適合大專院校通識課程,學習探求事物真相的科學精神與人文修養的陶塑,以理性溝通為基礎,以感性訴求,來打動人心,有效溝通,建構公民素養。
溝通是人類「社會化」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重要生命歷程
藉由觀察、洞悉與探索,去發現群己關係的變化,以拓展人際的創發力
人際衝突,有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親友、同事、客戶、師生、醫病)、人與組織之間的衝突(薪資問題、價值觀)、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衝突(公司的競爭、併購、合作),這些衝突有倫理親情、家庭倫理、企業倫理、組織管理、社會價值等衝突的湧現。衝突是社會人際互動的必然過程,而溝通自有其必要性。
本書提供讀者一套有系統的溝通思維體系,讓自己不再受限於固有思維,得在各種工作場域或是自我修為上運用,透過解構與建構的方法,探求「關鍵衝突」與「關鍵理解」的能量轉換,在理性與感性的相互交融下,創發出人際關係的和諧與自在。
作者介紹
陳宏毅
現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兼任教授
學歷:
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學博士
中國文化大學法學碩士、學士
經歷: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刑事警察科專任講師、專任副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高普特考命題委員、閱卷委員
臺灣汽車客運公司法務研究員
Email:
bq4681@gmail.com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
第二節 研究的目的
第三節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溝通與權力及權利社會化的關係
第一節 溝通與群己關係
第二節 溝通與社會組織的活動關係
第三節 溝通與社會組織結構之變遷
第四節 溝通與權利社會化的關係
第五節 權利與社會組織的權力關係
第六節 權利與權力的本質
第七節 權利與社會的其他概念
第八節 權利的本質
第九節 權利的侵害
第十節 權利與權力的衡平關係
第三章 敘事能力與溝通的關係
第一節 敘事能力是理性溝通的基礎
第二節 敘事能力之溝通模組的關係
第三節 敘事與溝通的關係
第四節 敘事能力與溝通的學習歷程
第五節 事理的說明
第六節 溝通與事實記錄的重要性
第七節 事理的詮釋
第八節 事理與溝通的關係
第九節 敘事能力的事物認知
第十節 各種溝通活動如何準備—以敘事能力做基礎的溝通
第四章 敘事能力與溝通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敘事能力與溝通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敘事能力的基本結構
第三節 敘事能力結構的變化
第五章 敘事能力與溝通的實際操作
第一節 溝通實務的操練與技巧
第二節 實際操作「溝通模組」的類型分類
第三節 自我演練與操作
第六章 詐欺案件的關鍵理解
第一節 臺灣社會詐欺話術的演變
第二節 敘事能力與真相的認知
第三節 敘事能力與「詐欺案件」的關鍵理解
第四節 感性與理性的溝通運用,來抗拒社會詐欺案件的肆虐
第五節 詐欺者深諳「敘事能力」的理性力量
第六節 結論
第七章 組織內部溝通的重要性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第二節 組織領導與溝通的關係
第三節 組織內部溝通的面向
第四節 組織內部溝通的突破與教育訓練的創新
第五節 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