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面對無差別殺人、兒少疏忽與虐待、家庭暴力、性侵害、性剝削、貧窮、失業、高照顧負荷、教育排除、心理不健康、物質濫用、家庭關係衝突、精神病患暴力事件等風險交織的介入現場,實務工作者早已無法單打獨鬥。本書有系統地整理強化社會安全網規劃的政策背景、架構設計、核心理念,並引進工業民主國家的新觀念與作法;更重要的是,納入分布在不同部會、局(處)、民間部門的事務與基層實務觀點,具高度參考價值。無論你是社工、心理衛生、醫療、長照、教育、就業、警政、司法或輔導等相關領域實務工作者,皆可從書中看見各自定位、協力關係及網絡運作方式。本書是政策參考,也是行動手冊,期盼能拋磚引玉,讓社會安全網更強大。
作者介紹
林萬億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名譽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社會福利學院博士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目次
自序
第一章 強化社會安全網:背景與因應對策
前言
壹、定義社會安全網
貳、我國社會安全網的漏洞
參、他山之石—英國強化兒童保護網的經驗
肆、強化社會安全網的對策
第二章 社會安全網的觀點與策略
前言
壹、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取向
貳、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
第三章 強化脆弱家庭服務
前言
壹、社會安全網的策略規劃
貳、強化脆弱家庭服務
參、社區預防與家庭支持服務
肆、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納入社安網
第四章 家庭暴力防治
前言
壹、家庭暴力防治的演進
貳、家庭暴力防治的執行與檢討
參、整合保護服務與高風險家庭服務
肆、第一期計畫執行檢討
伍、第二期修正策略規劃
陸、家庭暴力加害人介入
第五章 保護兒童及少年免於性剝削
前言
壹、我國性產業發展與救援娼妓
貳、兒童及少年淪落性剝削之路
參、從救援雛妓到防制兒少性剝削
肆、與兒少性剝削受害者及其家庭工作的難題
伍、協助兒少性剝削受害者角色退出
陸、與家長一起防制兒少性剝削
第六章 減輕高照顧負荷家庭的照顧困難
前言
壹、照顧負荷與照顧赤字/貧窮
貳、發現有長照需求的高照顧負荷家庭
參、身心障礙照顧服務資源布建計畫
第七章 強化學生輔導與家庭教育
前言
壹、學生輔導為何須要納入社會安全網
貳、強化學生輔導體系
參、積極推動家庭教育,強化親職功能
第八章 健全少年輔導服務體系
前言
壹、少年輔導與警政社會工作發展
貳、少年轉向與警政社會工作實務
參、我國少年輔導的發展
肆、《少事法》修正後的兒少偏差行為輔導
伍、兒童及少年犯罪預防與輔導
第九章 建構社區心理衛生體系
前言
壹、心理衛生的發展
貳、社區心理衛生體系
參、強制社區處置
肆、會所模式
伍、我國的社區心理衛生體系
陸、社會安全網與社區心理衛生體系的建構
第十章 開展司法心理衛生服務
前言
壹、司法心理衛生服務
貳、司法精神醫院
參、社區轉銜服務
肆、社會安全網介接司法心理衛生服務
第十一章 發展司法心理衛生社會工作
前言
壹、從司法社會工作到司法心理衛生社會工作
貳、司法心理衛生社會工作服務
參、司法社會工作的文化謙卑與文化知能
肆、社會工作司法報告
伍、司法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倫理
第十二章 開展物質濫用的多元介入
前言
壹、物質濫用與家庭暴力及犯罪
貳、以家庭為中心的物質濫用家庭支持
參、物質濫用者家庭支持服務方案
肆、物質濫用者的社會支持
伍、從監禁到社會復歸
第十三章 跨體系多機構分級分工架構
前言
壹、為何需要跨體系多機構協力
貳、如何進行跨體系多機構分工與協力
參、跨專業的三級預防分工
肆、社會安全網的跨體系多機構分級分工架構
伍、一主責多協力的分工模式
陸、政策協調與督導機制
第十四章 充實社會安全網的人力資源
前言
壹、社會工作人力
貳、社會安全網人力配置
參、社會安全網的職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