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專業推薦
王雲幼 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教授、北京舞蹈學院特聘教授
伍曼麗 中國文化大學舞蹈學系教授
歐建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譽所長、博導
* 用圖像閱讀的方式,架構出恢弘的芭蕾舞蹈歷史。
* 芭蕾的發展與成形,與歐洲諸國對舞蹈的見解與詮釋息息相關。
* 穿插趣味漫畫,將歷史的前因後果串聯成有趣的故事。
芭蕾的故事,要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貴族舞蹈開始說起,15世紀義大利的舞蹈教師皮亞琴察寫下了迄今發現最早的舞蹈書籍,人們開始遵照「合乎禮儀的規範」來學習它的節奏、形態、姿勢和步伐。17世紀的法國承繼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思潮和王公貴族贊助藝文的深厚傳統,宮廷芭蕾崛起。熱愛芭蕾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將舞蹈融入宮廷生活,將其化為貴族身分的符號與象徵,皇家舞蹈學院的建立,標誌著舞蹈獨立為一種正式的藝術形式和職業。
芭蕾自此之後,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融匯、積澱其語彙、動作、風格,兼容了許多舞蹈家、藝術家的詮釋與增色。本書梳理的時間線,將幾百年的西方芭蕾史分為「從文藝復興的積澱到宮廷芭蕾的輝煌」、「走出宮廷後的革新與停滯」、「浪漫芭蕾走進劇院」、「俄羅斯人的古典芭蕾」、「芭蕾的叛逆年代與新的世界版圖」五個部分。用鮮活的文字與生動的插圖,辨清每一階段舞蹈發展的路徑與特性。
作者介紹
陳蒨蒨
臺灣宜蘭縣人。大學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舞蹈學系,2004 年赴北京進修,師承著名舞蹈家 呂藝生教授,2007 年取得北京舞蹈學院文學碩士學位後,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跟隨著名舞蹈理論家 歐建平教授學習,2010年取得文學博士學位。現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舞蹈系,負責舞蹈學概論、舞蹈美學、外國舞蹈藝術史、舞蹈藝術管理學等課程。
著有《用文化舞蹈──林懷民的舞蹈文化觀》、《舞蹈管理和製作的理論與實踐》、《舞蹈審美思考》、《舞者筆記:跳舞的人那些事》、《52 則非知不可的舞蹈欣賞概念》、《50 則非知不可的世界民間舞蹈知識》、《基礎教育舞蹈賞析教程》、《孩子的第1本芭蕾鑑賞書》。2023 年於台北市創辦了《天下舞蹈》學刊。
目次
推薦序 雅俗共賞見奇功—為陳蒨蒨的第八本舞書作序 歐建平
序言
Chapter 1 從文藝復興的積澱到宮廷芭蕾的輝煌
1-1 義大利北部的舞蹈教師(15 世紀中)
1-2 宴會上的「甜食」舞蹈(1489)
1-3 亨利二世迎娶凱瑟琳.德.美第奇(1533)
1-4 查理九世支持創建「詩歌音樂學院」(1570)
1-5 《皇后喜劇芭蕾》—宮廷芭蕾的崛起(1581)
1-6 那些熱愛舞蹈的國王們(16-17 世紀)
1-7 小路易十四與他的芭蕾信仰(1651)
1-8 呂利進入法國宮廷(1652)
1-9 「太陽王」的權力於《夜芭蕾》中冉冉升起(1653)
1-10 路易十四親政,「皇家舞蹈學院」成立(1661)
1-11 第一部喜劇芭蕾《討厭鬼》(1661)
1-12 路易十四下令博尚發明「紙上談舞」之道(1670)
1-13 拉芳丹在《愛之凱旋》中正式登台(1681)
1-14 《舞蹈記譜法》與博尚所提出的舞蹈規範(1700)
Chapter 2 走出宮廷後的革新與停滯
2-1 勇於創新的女舞蹈家們(1730-)
2-2 諾威爾出版《舞蹈與舞劇書信集》(1760)
2-3 《美狄亞與伊阿宋》在斯圖加特上演(1763)
2-4 諾威爾走訪維也納和米蘭(1767-1776)
2-5 諾威爾回到又離開了巴黎歌劇院(1776-1781)
2-6 從「國王的歌劇院」到「大眾的歌劇院」(18 世紀末)
2-7 男性舞者的高貴風格漸趨瓦解(1780-)
2-8 白衣女舞者於瑪麗皇后的莊園現世(1787-)
2-9 小加德爾推出「英雄芭蕾」《泰勒瑪》和《賽姬》(1790)
2-10 艾米麗.畢戈蒂尼為女性舞者奠定基調(1813)
Chapter 3 浪漫芭蕾走進劇院
3-1 薩爾瓦多.維加諾回到米蘭定居(1811)
3-2 維加諾推出《普羅米修斯》與《泰坦神》(1813/1819)
3-3 安徒生前往哥本哈根拜訪布農維爾(1819)
3-4 布拉西斯出版《基礎論文:舞蹈藝術之理論與實踐(1820)
3-5 菲利普.塔里奧尼任職維也納宮廷歌劇院(1821)
3-6 小布農維爾前往巴黎師從小維斯特里(1824)
3-7 塔里奧妮被譽為法國復辟年代完美的芭蕾伶娜(1827)
3-8 路易.維隆掌舵巴黎歌劇院(1831)
3-9 《仙女》問世,芭蕾伶娜與文壇名人盡顯其華(1832)
3-10 小布農維爾推出丹麥版本的《仙女》(1836)
3-11 薇莉的華爾滋,墓塚前的《吉賽爾》(1841)
3-12 小布農維爾推出《拿波里》,逐步完善丹麥芭蕾的體制(1842-)
3-13 小布農維爾推出《民間傳說》(1854)
3-14 《海盜》登場,寫實主義驅散迷霧的浪漫(1856)
3-15 曼佐蒂的《彼得彌卡》於羅馬首演(1871)
3-16 竇加筆下的芭蕾禮讚(19 世紀末)
Chapter 4 俄羅斯人的古典芭蕾
4-1 彼得大帝登基,興建聖彼得堡(1689)
4-2 凱瑟琳大帝即位,農奴劇場興起(1766)
4-3 法國芭蕾編導狄德羅接管聖彼得堡皇家芭蕾舞團(1801)
4-4 「西化」理念開始逆轉,「俄羅斯化」風潮興起(1812)
4-5 馬里于斯.佩蒂帕初抵聖彼得堡(1847)
4-6 《舞姬》開啟交響編舞法之先河(1877)
4-7 柴可夫斯基與佩蒂帕共創舞劇《睡美人》(1890)
4-8 「僅止童話」卻流芳百年的《胡桃鉗》上演(1892)
4-9 《天鵝湖》重獲新生,俄羅斯芭蕾就是古典芭蕾(1895/1877)
Chapter 5 芭蕾的叛逆年代與新的世界版圖
5-1 終結古典又斬獲新生的《天鵝之死》(1907)
5-2 佳吉列夫「俄羅斯芭蕾舞團」走向巴黎(1909)
5-3 俄羅斯文化開始向西方輸出(1910)
5-4 尼金斯基成為俄羅斯芭蕾舞團的首席編舞(1912)
5-5 《春之祭》開啟了一百多年無界限的創作里程(1913)
5-6 佳吉列夫的最後一支「俄羅斯」芭蕾(1923)
5-7 巴蘭欽加入俄羅斯芭蕾舞團(1924)
5-8 凱恩斯夫婦於倫敦成立卡瑪戈協會(1930)
5-9 德瓦盧娃建立維克.威爾斯芭蕾舞團(1931)
5-10 巴蘭欽與科斯坦建立美國芭蕾舞學校(1933)
5-11 《淚泉》開啟蘇聯芭蕾的嶄新風格(1934)
5-12 安東尼.圖德推出「心理芭蕾」《丁香花園》(1936)
5-13 瑪戈.芳婷在戰火連天的倫敦中聲名鵲起(1939)
5-14 露西亞.蔡斯建立美國「芭蕾舞劇院」(1939)
5-15 《羅密歐與朱麗葉》帶著蘇聯芭蕾走入黃金年代(1940)
5-16 羅賓斯《異想天開》一炮打響創作之路(1944)
5-17 科斯坦與巴蘭欽推動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的建立(1948)
5-18 英國芭蕾學派的奠基與發展(1953-)
5-19 舞者相繼出走,基洛夫芭蕾舞團江河日下(1961-)
5-20 《斯巴達克斯》將蘇聯芭蕾推向頂峰(1968)
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