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五南本版 > 心理、諮商與輔導 > 通論 
     
    余英時的歷史與思想[1版/2025年7月/1B4C]
    編/著者: 黃光國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5-07-16
    ISBN:9786264235136
    參考分類(CAT):通論
    參考分類(CIP): 亞洲傳記

    優惠價:9折,468

    定價:  $52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520 元
    特價:90折!468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定價:260 元
    特價:90折!234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390 元
    特價:90折!351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本書為黃光國教授「中西會通四聖諦」系列的第三本―滅
    我會寫這本書,可以說是純屬意外。我原本是余英時的「粉絲」,但後來我發現十分奇怪:一位真正的史學泰斗,身後怎麼會有如此兩極化的評價?取出余氏著作仔細拜讀,就很容易看出所包藏的三大「罩門」。
    第一,他不懂《易經》。在傳統中華文化中,因為余氏不懂《易經》,所以他只能寫《朱熹的歷史世界》,而不敢探討朱子的價值世界。
    第二,他深受「五四意識形態」的影響,迷信「民主」與「科學」的重要性,只看到西方文化的光明面,卻看不到其黑暗面。所以他的整體論述經常顯現出「歐洲中心主義」的偏誤。
    第三個罩門是「畫地自限」。堅持自己的專業領域是「思想史」,對於其他領域的議題一律抱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不予碰觸。怎麼可能對中國文化傳統作出公允的論述?
    更清楚地說,儘管本書對「余英時的歷史與思想」展開嚴厲三大部分的批判,可是在批判余院士的過程中,我充分體會到:余氏治學的三大罩門,其實是華人知識分子的歷史宿命,也是我們的共業,批判余氏,就等於是在批判我們自身。從1905年清廷宣布廢止科舉之後,全中國都開始採取西方式的教育體制。這樣的結構性因素迫使華人知識分子必須「忘本」,必須走「西化派」的道路,也必須「自我殖民」。
    唯有保持誠敬之心,用儒家「慎獨」的功夫,以清冷的批判意識,不斷進行反思和自我批判,我們才有可能避免重蹈「自我殖民」的覆轍,才能逐漸揮別「學術買辦」的世代。這就是朱子價值世界中所強調的「敬義挾持」。
    作者介紹
    黃光國 國家講座教授(1945年11月6日-2023年7月30日)
    黃光國(文後稱黃氏)出身台北大稻埕的世家望族,祖父黃煙篆曾任直系將領孫傳芳的醫生,父親黃子正更長期擔任滿洲國皇帝溥儀的御醫,他在四歲前因國共內戰爆發,在長春圍困戰全面開打前,隨母親逃難至台灣,因而倖免於大難,這個經歷,令他畢生珍惜且倡導兩岸和解共生。
    黃氏畢業於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致力於結合東、西方文化,以科學哲學作為基礎,發展本土心理學與心理治療理論。並於2018年11月3日與一群理念共同的學者成立「社團法人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Chinese Indigenous Social Science Association,英文簡稱CISSA,中文簡稱「思源學會」)。創會目的在於推廣本土社會科學、期許世界各國學術研究方向貼合自身文化脈絡,並展開溝通、交流,發展全球本土社會科學。由華人社會科學之實驗場域出發,發揮引領作用,特別著重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理論架構與在地實踐,關注如何根據華人社會的實況,研究並且推動相應的自主學術,進而與社會大眾及國際社群介紹最新之學術成果,從而能將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發展經驗分享給其他國家,共謀理論與實踐,裨益全球本土社會科學的永續發展。
    黃氏智慧深厚,著作等身,學貫中西。曾於國際期刊及專書中發表論文140篇,並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三次、優良研究獎十餘次、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兩次,被認定為世界頂尖2%科學家(2% top scientists of the world)之一,曾任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台大講座、傑出人才講座、總統府國策顧問、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文化中國研究中心創辦人、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思源學會)榮譽理事長、亞洲社會心理學會會長、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會會長。新冠疫情發生後,綜合歷年研究心得撰寫「中西會通四聖諦」書系。
    目次
    校訂序
    作者簡介
    自序
    第一部分 余英時的「意識形態」
    第一章 余英時與「自由主義」的異化
    第二章 余英時的「意識形態」
    第三章 余英時與許倬雲:史家的時代感
    第四章 余英時的「自我殖民」
    第五章 余英時的民主觀
    第二部分 余英時的背景視域
    第六章 余英時的「迷陣」與牟宗三的「偏誤」
    第七章 余英時「反智論」的鏡子
    第八章 余英時人文思想的「盲點」
    第九章 余英時治學的三大「罩門」
    第十章 余英時的科學觀
    第十一章 余英時的「幫派」與「典範」
    第十二章 余英時的論敵
    第三部分 余英時學術思想的批判
    第十三章 余英時誣衊《道德經》
    第十四章 余英時的「華麗轉身」
    第十五章 余英時「混接的謬誤」
    第十六章 余英時的「不敗之術」
    第十七章 余英時的「遁辭」及其「所窮」
    第十八章 余英時「遮蔽」文化中國
    第十九章 余英時的「詖辭」與儒家的「道統」
    第二十章 余英時誤導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