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社會人文 > 教育 
     
    書寫大豹社:我群╱他者的視差[1版/2025年5月/1WB...
    編/著者: 洪健榮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5-05-09
    ISBN:9786264233460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民族志

    優惠價:9折,315

    定價:  $35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100 元
    特價:90折!90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全書以豐富史料為基,參引相關文化研究理論,嚴謹紮實論述書寫,字裡行間又帶入高度族群關懷,實為學術理性與社會實踐兼顧之作。──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戴寶村

    本書不只是大豹社另一本歷史書,更打破單一敘事、展現大豹社文本多重非典型歷史。閱讀本書,讓我們更有機會建構一個多元包容的未來。──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副研究員/詹素娟

      「原住民主體性」可以有很多面向,如何從原住民觀點或立場,去解讀這些異族統治者或非我族類的文獻資料,可能是其中關鍵,也是不易轉換的思考路徑。若能如此,即使運用的是外來殖民統治者的各種文獻,亦能建構出趨近於原住民主體性的歷史敘述。

      北部泰雅族大豹社是一歷史命運曲折的社群,他們歷經多次流離播遷於大漢溪中上游,其特殊的歷史境遇,受到學界的關注。作者即立足於這些基礎上,以其治史長才,廣泛蒐集檔案、志書、調查報告、報刊資料、田野實察、口述訪談等多元史料,運用各類型的方志史書文本,鋪陳大豹社群流轉山林的歷史,再度為沒文字的民族發聲。

      本書依循清治、日治、戰後的編年脈絡,展現長時段的歷史視野。先敘述大豹社在三峽的族群空間原貌,繼而爬梳外在他者在三峽地區志書對大豹社的書寫;隨著遷往桃園復興區,再從桃園地區志書考察隱身在異群之中的大豹社;終篇則是探述大豹社追求復歸三峽的訴求與行動,並點出大豹社在流離、定住與望鄉之間擺盪的無奈。
    作者介紹
    洪健榮 (1971~)
    1971年生於臺灣省臺南市,籍貫澎湖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畢業,輔仁大學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曾任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師、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助理研究員,現職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海山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社會文化史、臺灣方志學、臺灣區域史、臺灣族群史,著有《龍渡滄海: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習俗》、《清代臺灣方志的知識學》、《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西學與儒學的交融:晚明士紳熊人霖《地緯》中的世界地理書寫》等書,發表相關學術論文七十餘篇,另曾主編《五股志》、《延平鄉志》、《新屋鄉志》、《續修五股鄉志》、《續修新竹縣志(民國81-104年).卷九人物志》、《雲林縣志.政事志》。
    目次
    目錄

    推薦序一/為流轉山林的大豹社群發聲
    推薦序二/打破單一敘事—大豹社文本的多重面貌

    壹、緒論

    貳、空間文化意象的重塑:外來殖民勢力擴張下的三峽大豹社域
    一、前言:誰的故土?
    二、肅殺邊域:清代臺灣官紳的視角
    三、文明開啟: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凝視
    四、美麗新世界:資本化空間的嶄新意象
    五、結論:故鄉變他鄉

    參、被操弄的族群論述:三峽方志書寫中的大豹群
    一、前言
    二、漢族開發史觀下的「他者」
    三、帝國之眼與殖民史觀的落實
    四、民族史觀與抗日論述的連結
    五、結論

    肆、從隱身的泰雅到主體性的再現:桃園地區方志書寫中的大豹群
    一、前言
    二、凶暴的泰雅與產業的絆腳石
    三、隱身的泰雅與邊緣化的山胞
    四、抗爭的泰雅與主體性的再現
    五、結論

    伍、原鄉意象的建構及其挪用:大豹群原住民復歸三峽故土的論述
    一、前言:從原鄉故居到流離家園
    二、二十世紀前期大豹族人遷離故土及其復歸行動
    三、二十世紀中期大豹族人的復歸訴求
    四、大豹族人復歸訴求的社會迴響
    五、原鄉認同與復歸意向的擺盪
    六、結論:回不去的故鄉?

    陸、餘論

    徵引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