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精彩的生命,是由每個永生難忘的關鍵時刻構成。
每個人都可以為人生創造1%的完美瞬間,取代99%的平淡時刻。
v《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作家
v Amazon書店近5000位讀者直逼★★★★★滿分好評
Ÿ 兩位老師設計出一堂課,讓學生在二十年後依然記憶猶新。(課程的內容是什麼?)
Ÿ 一項實驗中,讓兩名陌生人僅在四十五分鐘內便成為摯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Ÿ 全球最年輕的女性億萬富翁,她的韌性源於父親在餐桌上經常提問的一個簡單問題。(這個問題是什麼?)
上述問題的答案都有個共同點:小小的行為也能產生巨大能量,我們都可以打造自己以及他人有記憶點的體驗,創造人生中的關鍵時刻。
本書深入探討人生經驗中一些奇妙的現象,例如:為什麼我們總是記住某次經歷中最佳或最糟的時刻,以及最後一刻,卻忘記其他時候的經歷?為何我們最珍貴的回憶往往集中在年少時期?
很多時候,這些決定性時刻的發生被歸於機率,我們認為它們是偶然發生的,但其實我們可以主動創造更多有意義又難忘的時刻。在這些意義非凡的「巔峰時刻」,老師可以啟發學生,照顧者可以撫慰病人,服務業者可以滿足顧客,老闆可以激勵員工,政治人物可以團結。
書中告訴我們如何形塑和掌握正面經歷的元素,賦予平凡時光更多力量,甚或將挫敗變成積極的轉捩點,讓這些時刻「脫穎而出」,成為值得一輩子記住的精彩回憶。
改變人生的三種關鍵時刻:
一、轉變:如升職、開學日、年末、計畫收尾……等。
二、里程碑:畢業、結婚、退休……等。
三、低谷:失去摯愛、受重傷、離婚……等。
打造關鍵時刻的四大要素:
一、提升:創造超越日常的瞬間,給人驚喜,製造儀式感,人們會產生「超凡」的感受。
二、洞察:離開舒適圈,發現事情真相時的頓悟。
三、榮耀:在獲得認可、戰勝挑戰的時刻,會感覺驕傲。
四、連結:和他人一起經歷痛苦或共同實現目標時,會覺得彼此關係更進一步。
關鍵時刻的影響力:
一、在人生中,能激勵人心,將谷底翻轉為高峰。
二、在行銷上,能發揮創意,讓客戶驚喜按讚。
三、在組織中,能鼓舞員工士氣,凝聚團結意識。
四、在教育上,能喚醒自我覺察,開發學生潛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奇普.希思Chip Heath
史丹佛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同時也在杜克大學任教,並且是多本商管暢銷書的作者。畢業於德州農工大學及史丹佛大學。
丹.希思Dan Heath
杜克大學商學院高級研究員,畢業於哈佛商學院及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也是知名作家和播客主持人,主持的播客節目《What‘s It Like to Be...》贏得許多獎項。
希思兄弟合著有《創意黏力學》、《學會改變》,以及《零偏見決斷法》等多本《紐約時報》暢銷書,已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在全球銷售兩百多萬本。
譯者簡介
王敏雯
師大翻譯所碩士,最愛沿著蜿蜒的山路恣肆行走,也愛伏案翻譯,逐日收藏其間的汗水與快樂。賜教信箱:sabina7261@gmail.com
目次
第一章 決定性的時刻
「高三生簽約日」的誕生
用「片刻思維」,創造永生難忘的體驗
記憶只會收藏巔峰時刻
第二章 關鍵時刻的思維
從到職日開始,塑造員工的歸屬感
為什麼某些年齡的生日特別重要?
低谷也可以轉化為高峰
轉變、里程碑、低谷,都是人生的轉捩點
〔案例1〕銀行不該錯失為客戶貼心設想的時刻
Part1 提升時刻
引言
第三章 創造永生難忘的巔峰時刻
比畢業舞會更令人難忘的「人性審判」活動
80%的企業都做錯了!別再追求零客訴,創造驚喜才是王道
克服「很麻煩」的技術
癌症是最好的老師:一位CEO的終極時間管理課
第四章 生活可以打破常規,不必按腳本走
94%的驚喜比60%的滿意更重要
走出辦公室,激發創意靈感
為什麼年輕時期主導了我們一生的記憶?
〔案例2〕如何讓例行公事的會議重現活力?
Part2 洞察時刻
引言
第五章 真相就在眼前,我們卻視而不見
孟加拉村民的集體盲點
如何讓人自己發現問題
看清真相,從問對問題開始
第六章 自我覺察三步驟:頓悟、接受、成長
有時,「放棄」比「堅持」更勇敢
生命中的貴人
高標準背後的善意
脫掉救生衣的勇氣
培養對失敗的免疫力
〔案例3〕改善中式餐廳的用餐體驗
Part3 榮耀時刻
引言
第七章 表揚他人的成就
「不准唱出聲音」的女孩站上卡內基音樂廳
好老師能夠改變孩子的一生
標準化的表揚V.S客製化的讚賞
如何好好道謝?
讚美的力量
第八章 創造更多的里程碑
為懶骨頭打造「五公里慢跑計畫」
打怪過關的遊戲式學習法
緩慢累積的隱形勝利
中途站也很重要的「里程碑思維」
設計你的成就標記
成功,源於「想衝過終點線」的堅持
第九章 鍛鍊勇氣
抗議種族歧視的黑人力量
勇氣是可以訓練的
勇氣的連鎖效應
〔案例4〕當主管突然發現自己是混蛋
Part4 連結時刻
引言
第十章 創造共享的意義
同步+奮鬥+使命感,打造群體的關鍵時刻
電子郵件只告知事情,親臨現場能告訴你意義
革命情感的凝聚力
當工作不只是「任務」,更是「使命」
第十一章 建立深刻的連結
從「家訪」開始翻轉教育
什麼對你最重要?
積極回應,創造良好關係
讓陌生人迅速變親近的三十六個問題
〔案例5〕如何打破「本位主義」的心態?
第十二章 讓平凡時刻脫穎而出
顛覆常規,打造有記憶點的體驗
想一萬遍不如做一遍
後記 面對創傷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