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要義[10版/2025年9月]
    編/著者: 李惠宗
    出版社:元照
    出版日期:2025-09-02
    ISBN:9786263693265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憲法

    定價: $880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650 元
    特價:90折!585
     
    定價:440 元
    特價:90折!396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定價:400 元
    特價:95折!38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憲法包括基本權之保障與國家組織的基本規定。

      基本權係現代憲法的核心,對基本權的瞭解,是現代國民的權利,也是促使國家提升水準的不二法門。一個尊重人民基本權的國家,才可能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本書深入闡釋基本權意涵,期使讀者清楚理解基本權精義之所在。

      在國家組織法方面,本書以功能性權力分立理論作為論述主軸,闡明我國憲法憲政組織結構及國家應為人民而存在的意涵。

      本書引用法規迄至2025年7月底,大法官解釋則引用至釋字第813號解釋及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11號。
    作者介紹
    李惠宗
    現 職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專業學院名譽教授
    考試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監察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交通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國防部法規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法規委員會、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臺中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學 歷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著 作
    中華民國憲法──憲法生活的新思維
    憲法要義
    行政法要義
    教育行政法要義
    法學方法論
    國家賠償法要義
    行政罰法之理論與案例
    稅法方法論
    目次
    【第一篇 憲法緒論】
    第一章 國家學概論/1
     第一節 國家之意義/2
     第二節 現代國家的存立基礎/4
     第三節 國家之要素/4
     第四節 民主國家與憲法之關係/14
     第五節 國家權力的本質/14
     第六節 國家權力實質正當性與轉型正義/22
     第七節 國家與社會之關係/23
    第二章 憲法學概論/31
     第一節 國家之意義/31
     第二節 國民制憲權/32
     第三節 憲法之種類/34
     第四節 憲法變遷/35
     第五節 Covid-19疫情下的緊急狀態憲法/48
    第三章 我國制憲及修憲簡史/51
     第一節 中華民國憲法之制定/51
     第二節 動員戡亂時期之修憲/51
     第三節 憲法增修條文之修憲/52
    第四章 我國憲法之基本決定──憲法之序言及總綱/57
     第一節 序 言/58
     第二節 共和與民主之基本決定/58
     第三節 國民主權/77
     第四節 領 土/79
     第五節 民 族/81
     第六節 國旗與其他國家象徵/82

    【第二篇 基本權論】
    第五章 基本權總論/85
     第一節 基本權之概念/87
     第二節 基本權發展史/93
     第三節 基本權種類/98
     第四節 基本權之功能/101
     第五節 基本權之主體/112
     第六節 基本權拘束之對象/115
     第七節 基本人權的限制/120
     第八節 特別權力關係與基本權/142
     第九節 基本權之競合/146
     第十節 基本權之衝突利益衡量/148
    第六章 平等論/151
     第一節 平等之意義――實質平等/152
     第二節 平等之要求/152
     第三節 平等之法律性質/154
     第四節 平等的種類/156
     第五節 平等原則之拘束力/164
     第六節 平等原則之判斷程序/176
     第七節 平等原則與比例原則之競合/181
    第七章 人身自由/183
     第一節 人身自由之意義/184
     第二節 人身自由的範圍/187
     第三節 以法定程序擔保人身自由/195
     第四節 法定程序內涵/197
     第五節 不受軍事審判之自由/204
    第八章 行動自由/209
     第一節 行動自由之意義/209
     第二節 行動自由保護之範圍/210
     第三節 行動自由之規制/213
     第四節 行動自由規制的檢討/215
    第九章 思想及表現自由/217
     第一節 緒說――思想自由之保障/218
     第二節 言論自由/223
     第三節 講學自由/243
     第四節 著作自由/247
     第五節 出版自由/248
     第六節 廣電自由/249
     第七節 新聞自由與政府置入性行銷/251
    第十章 秘密通訊自由/253
     第一節 秘密通訊之意義/253
     第二節 秘密通訊之保障/254
     第三節 秘密通訊之限制/254
     第四節 通訊保障的發展/257
     第五節 通訊軟體的興起及問題/259
    第十一章 宗教自由/261
     第一節 政教分離/261
     第二節 宗教自由之內涵及特性/265
     第三節 宗教自由之輻射效力/267
    第十二章 集會結社自由/273
     第一節 集會結社之意義/273
     第二節 集會遊行之自由/274
     第三節 結社自由/278
     第四節 政黨法制/281
    第十三章 生存權/289
     第一節 生存權之意義/289
     第二節 死刑存廢論/290
     第三節 安樂死合法化之探討/298
     第四節 墮胎合法化之探討/299
     第五節 合乎人性尊嚴之生活權/301
    第十四章 工作權/305
     第一節 工作權之意義/306
     第二節 工作權主體/307
     第三節 工作權之法律性質/309
     第四節 工作權與其他基本權競合/311
     第五節 工作權保障之範圍/312
     第六節 工作權的限制/317
     第七節 工作權於私法關係上之效力/332
     第八節 工作權作為社會權的效力/337
    第十五章 財產權/341
     第一節 財產權之意義/342
     第二節 財產權保障之性質/345
     第三節 財產權保障之範圍/347
     第四節 財產權之限制/359
     第五節 國家土地管理高權與財產權價值保障/388
    第十六章 訴訟權/391
     第一節 訴訟權作為制度性保障之基本權/392
     第二節 訴訟權之內涵/397
     第三節 訴訟權的限制/414
    第十七章 應考試服公職之權/423
     第一節 應考試權之意義/423
     第二節 應考試權之範圍/424
     第三節 應考試權之保障/425
     第四節 服公職權利/432
    第十八章 參政權/441
     第一節 參政權之意義/442
     第二節 選舉權/443
     第三節 罷免權/457
     第四節 創制、複決權/460
     第五節 公民投票/461
    第十九章 其他基本權/475
     第一節 憲法第22條之意義/476
     第二節 個別之其他基本權/479
    第二十章 國家責任論/529
     第一節 國家責任序說/530
     第二節 國家賠償責任/530
     第三節 行政補償責任/539
     第四節 從冤獄賠償化身的刑事補償/541

    【第三篇 基本義務論】
    第二十一章 人民之基本義務/543
     第一節 概 說/543
     第二節 依法納稅/545
     第三節 依法服兵役/548
     第四節 接受教育/551
     第五節 遵守法規範之義務/555

    【第四篇 國家組織論】
    第二十二章 國家組織法總論/559
     第一節 現代國家組織之基本理論/560
     第二節 內閣制、總統制與雙首長制/576
     第三節 我國中央政制的問題/586
    第二十三章 國民大會/599
     第一節 國民大會之性質/599
     第二節 國民大會之組織的演變/599
    第二十四章 總 統/601
     第一節 緒 論/602
     第二節 總統、副總統之產生與職位異動/604
     第三節 總統特權/614
     第四節 總統之職權/617
    第二十五章 行 政/629
     第一節 行政院之地位/629
     第二節 行政院之組織/630
     第三節 行政院之職權/637
     第四節 行政院與立法院的互動關係/638
    第二十六章 立 法/649
     第一節 議會與人民間之關係/650
     第二節 立法委員/651
     第三節 立法院之組織/659
     第四節 立法院之職權/662
     第五節 立法院職權行使之方式/674
    第二十七章 司 法/683
     第一節 司法權的演變/684
     第二節 司法權的特性/686
     第三節 司法院之地位與組織/689
     第四節 司法權的類型化/693
     第五節 司法權之界限/725
     第六節 司法獨立/731
     第七節 法官中立與法官不語/736
     第八節 法官地位之保障/737
    第二十八章 考 試/741
     第一節 考試權之意義/741
     第二節 考試院之地位/743
     第三節 考試院之組織/743
     第四節 考試院之職權/745
     第五節 考試院與行政院之特殊關係/750
    第二十九章 監 察/751
     第一節 監察之意義/751
     第二節 監察院之機關性質/752
     第三節 監察院之組織/754
     第四節 監察院之職權/757
     第五節 監察權行使之方式/761
     第六節 監察權行使之效力/762
     第七節 監察委員之特別義務/762

    【第五篇 地方自治論】
    第三十章 地方自治基礎理論/763
     第一節 台灣地方自治史略/764
     第二節 地方自治之民主功能/768
     第三節 地方自治制度之本質/769
     第四節 地方自治團體之法律地位/774
     第五節 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777
     第六節 地方自治團體高權/783
    第三十一章 地方自治之實際/793
     第一節 中央與地方事務/794
     第二節 地方自治組織――以縣為例/797
     第三節 地方自治之監督/801

    【第六篇 基本國策論】
    第三十二章 基本國策/815
     第一節 基本國策之法律性質/816
     第二節 國防之基本國策/818
     第三節 外交之基本國策/819
     第四節 國民經濟/819
     第五節 社會安全/822
     第六節 教育文化基本國策/825
     第七節 邊疆地區及原住民基本國策/828

    本書中文基本參考文獻/829
    事項索引/831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及憲法法庭裁判索引/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