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開啓javascript,方便系統運作!謝謝!
重要訊息:慎防詐騙電話,絕無簽單錯誤造成重複扣款或重複出貨,請您千萬不要操作ATM提款機。
註冊
帳號
密碼
f
忘記密碼
客服中心
購物車
全部
書名
作者姓名
ISBN
出版社名稱
熱門搜尋
165防詐騙
蝦皮
法官學院 / 裁判實務教材
科學家.作家魂
《苔蘚兄妹》筆記本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圖書分類
五南本版
公職考試
教科專業
政府出版
暢銷精選
文具
休閒
課程
美食
美妝
精品
服飾包包
3C
餐廚具
家居
婦幼
辭書、總類
中文辭書
西文辭書
日韓文辭書
專業辭書
圖書館學
教育
通論
教育與學校行政
教育心理、測驗與統計
課程與教學
幼兒教育
特殊教育
各級各類教育
班級經營
心理、諮商與輔導
通論
認知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工商心理學
諮商基礎
諮商運用
法律
工具書
總論
憲法
行政法
民事法
刑事法
商事法
國際法
犯罪防制
學科概要系列
學術專著
實務叢書
政治、公共行政
政治理論
比較政府與政治
國際關係
公共行政
工具書
學術專著
財經、商管
管理
財經
國貿
金融
會計
統計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社會、傳播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工作
社會問題與福利
高齡學
新聞學
傳播學
廣播、電視、電影
廣告與公共關係
文化研究、禮俗
觀光、餐旅、休閒
觀光
餐旅
休閒
其他
語言、文學
通識
文學總論
中國文學
臺灣文學
世界文學
現代文學
兒童、青少年文學
語言
語言文字學
應用文
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學術專著
悅讀中文
歷史、哲學、宗教
總論
中國史
世界史
中外地理
哲學研究
中國哲學
西洋哲學
宗教研究
西洋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美學與藝術總論
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
影像藝術
創意設計
文創產業
理工
總論
理科類
電機資訊類
工科類
環境與土木
海洋科技
職場書
醫護暨生命科學
總論
生命科學
醫學
藥學
護理
食品營養
考用出版
教檢、教甄
諮商、輔導、社工
消防用書
司法考試
高普特考
初等、五等
導遊領隊
會計、記帳士
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
金融證照
乙、丙級技能檢定
留學必備用書
數學
書泉出版社
職場專門店
e商朝
兩性家庭
法律識讀
知識探索
養生保健
教育、通論
其他
台灣書房
閱讀台灣
納福系列
人文誌(台灣書房)
台灣誌記
游藝集
城市風景
台灣古籍大觀
時代人物
出土思想文物與文獻研究
白話經典系列
五南文庫
五南文庫
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研究方法
圖解系列
圖解系列
學科概要
學科概要
世界名人傳
世界名人傳
博雅書屋
人文隨筆
人物誌
全球直擊
法律屋
搜查一課
社會意識
美學誌
會飲考
萬國誌
萬象考
歷史迴廊
博雅文庫
經銷書目
經銷書目
字辭典/總類
字辭典/總類
教育/心理
教育
心理/諮商
政治/法學
法律
政治
公共行政
國際關係
經貿/管理/會計
管理
經濟
國貿
金融
會計
統計
社會休閒
社會
傳播
觀光
餐飲
休閒
國際禮儀/會展
文史哲
臺灣文學
中國文學
各國文學
語言/文字
史地
哲學
宗教
藝術設計
藝術
設計
創意美學
科學
自然科學
應用科學
醫療衛生
衛生行政
中醫
西醫
初等/地方五等
初等/地方五等
專技高普考
營養師
記帳士
導遊領隊
護士/護理師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師/設備士
會計師
社會工作師
專技高普考
特種考試
鐵路特考
公路監理站
民航特考
港務人員
司法特考
海巡特考
關務/報關人員特考
移民署
調查局
社會福利工作
專利商標審查
特種考試
捷運招考
國民營事業
中鋼/中龍鋼鐵
中油
台電
中華郵政
中華電信
台灣自來水
農會
農田水利會
銀行人員/銀行僱員
國/民營事業
警察特考
警察特考
警大/二技/警專
軍職特考
士官/軍校考試
預官 甄試
金融證照
金融證照
保險從業人員
證券商資格/分析師
期貨商資格/分析師
信託業務人員
理財規劃人員
銀行內控人員
授信人員
債券人員
外匯人員
技能檢定
專技人員技能檢定
電腦檢定
美容/美髮檢定
中餐/烘焙/餐飲檢定
廣告/建築/設計檢定
勞工安全檢定
汽車/機械/電機檢定
電子檢定
技術士技能檢定
會計檢定
全民英檢
英檢/教師甄試
教師甄試/資格檢定
升學考試
研究所/二技
升大學
四技/二專
國中
國小
高普考/地方三四等
高普考/地方三四等
內政及國土
國家大事紀
國防軍事
深訪中研院
經濟金融
經濟金融
醫療/社福
醫療/社福
教育學習
教育學習
台灣旅遊
台灣好好玩
遨遊大自然
縣市采風
客家/原民文化
客家風情
原民文化
文化藝術
走訪博物館
文化藝術
法律/科技
法律司法
探索科技
公共工程/交通
公共工程/交通
期刊/影音
逗陣影音館
期刊
語言
英文
日文
各國語言
小說/文學
小說
台灣文學
西洋文學
中國文學
大眾文學
財經/企管/經濟
工商企管
財經
理財
統計
會計/審計
經濟
科學科普
數學
理工
科學
地理
歷史
自然科學
電腦
農林漁牧
動植物
社會人文
社會
人文
心理
教育
哲學
政治/法律/軍事
圖書資訊
新聞傳播
新聞傳播
健康醫療
健康
醫學
護理
宗教命理
宗教
命理
休閒生活
休閒
居家生活
美容
飲食烹飪
旅遊
台灣
中國大陸
日/韓
亞洲
紐/澳
歐洲
美洲
非洲
他國旅遊
藝術設計
技藝
建築
音樂
戲劇
藝術
攝影
繪畫/雕刻
兒童/漫畫
兒童讀本
漫畫
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社會人文
>
哲學
學美之旅
編/著者:
于國華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6-01
ISBN:
9786263353237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美學總論
優惠價:
85
折,
493
元
定價:
$580
無法訂購
分享
f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金融科技概論
定價:690 元
特價:
95
折!
656
元
館藏資料微縮目錄
定價:300 元
特價:
90
折!
270
元
弗利曼:自由經濟守護者[2版/...
定價:350 元
特價:
90
折!
315
元
健康管理與促進
定價:520 元
特價:
95
折!
494
元
教育美學:靈性觀點的藝術與教學
定價:560 元
特價:
90
折!
504
元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只要每個人用心去觀看﹑專注感受,日常中的每個角落都能發現美。
2005年,于國華教授應大陸作家胡洪俠邀請,在深圳商報開闢專欄〈台北城記〉,每周用一篇千字的文章,介紹台灣風土人情。四年多的寫作,經歷兩百多個主題的磨練,學會用心觀察和感受生活,從城市日常的細節中尋找故事。「美」的主題,隱約埋藏在這些書寫台灣的城市故事中,成為傳遞訊息的主要脈絡。
2017年初,聯合報邀約以美感消費為主題撰寫專欄,成為他遍訪台灣的動機,記錄各種感動的人事物。2017年到2018年間,前往澳門理工學院客座教學研究一年半,作者參與澳門政府推動的多項文化創意產業計畫。期間應當地媒體「文創講壇」邀請,以社區文創和美感教育的主題,寫下多篇文章。當時每月一篇的《人間福報》專欄,也讓他得以同時關注台灣的文化與藝術環境。
《學美之旅:用心看見美,生活即詩境》就是在這樣的寫作背景下,加上作者近年的美感學習心得,構成本書的主要結構和內容。于國華教授自承在美的領域,他是永遠的學徒,也始終走在探訪美的道路上,在不斷出發、回歸的內在生活旅程中,他重新審視文字、修整內容成書。經由書中的文字及影像紀錄,作者帶領讀者走訪台灣這座美麗島嶼和其它國家的不同角落,打開五感,體會生活中的美。書中提及的每一個地方,呈現的都不只是地方創生的動態節奏,更是一堂生活中的美感課。
作者希望藉由《學美之旅:用心看見美,生活即詩境》分享他走訪各地所接觸到的可愛人物﹑體驗到的美好事物,培育每一位讀者的生活美學思維,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雙隨時隨地可以發現美的眼睛,用心觀看當下﹑細細體會周遭,使美不再是風花雪月的小事,而是成就我們生命完整的大事。
推薦語
「國華的文字細膩而情感深刻,在他引人入勝的書寫之下,讓人彷彿親臨了現場,感受到當下的情境氛圍、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不知不覺間,一股暖流從心中緩緩流出、全身充滿力量,這是國華特有的魅力!」--朱宗慶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
「這75篇學美之旅的文章,是作者反思自己與研究和觀察對象互動經驗之分享。研究創造力的學者專家稱這樣的反思頓悟為迷你c(creativity),是親自體驗之後的意義建構,運用新奇的角度詮釋體驗後的頓悟,對讀者來說具有啟發性。」--吳靜吉 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中心講座教授
「國華能說、能做,也能寫,也就寫出這本既涵蓋美學觀念也涵蓋社會實踐的好書。」--廖仁義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推薦序
朱宗慶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
吳靜吉 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中心講座教授
廖仁義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推薦人
林安鴻 家文化研究基金會創辦人
林劭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務長
張基義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簡靜惠 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共同推薦
作者介紹
于國華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任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三屆董事,家樂福文教基金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董事。曾任澳門理工學院文化創意產業教學暨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學學文創志業公司執行長,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理事長、秘書長,聯合報、民生報資深記者。
曾獲第十屆臺灣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2005年兩岸新聞報導獎等。出版《敲星擊月─擊樂明星成長記事》、《玲蘭清音─陳郁秀的人生行履》、《流留補償:基於生態博物館視野的鄉村文化產業研究》、《萬物糧倉.大地慶典》等。
目次
自序
推薦序
前言
壹、啟蒙
1.美的旅程
2.美在意象
3.美在印象
4.美在相印
貳、探尋
一、美在匠心
1.ISM:每個人的主義
2.洲南鹽場的「鹽承續」
3.善循環的黑豆
4.純情白米飯
5.卡彿魯岸的莊嚴承諾
6.市場的情味
7.金弘的花生芝麻城堡
8.巧克力的旅程:從全球化到台灣化
9.非籠飼雞蛋的幸福口感
10.情意是文字的重量
11.修行媽媽的入味手藝
12.憩陶:歡言得所憩,咖啡聊共揮
13.由捨而得:安心豐收的蜜棗
14.小番茄:青枝結紅金
15.一年一次的芒果約會
16.遊子返鄉蜂蜜情
17.台灣圖案的美麗
18.吃有機茶的紅玉雞
19.日日好日曬麵人
20.CURA PIZZA:加蚋仔的拿坡里
二、美在天地
1.螢火蟲之春
2.天地人的共生智慧
3.埔里:人與蝴蝶的轉型共生
4.有機農業來自生態情懷
5.大鋤花間:自然的選民
6.和松鼠搶收的咖啡
7.黑纖米:腳踏實地的味道
8.山裡的海味:泥火山豆腐
9.一二○○度熟成的紅西瓜
10.大自然的慈悲
11.天貝之道:師法自然
12.池上秋收:天地人的成全之美
13.藍鵲家族守護的茶
14.榴槤:逆天的美味
15.沒有壓力的香菇
16.餘甘子:與靈魂相結的食物
17.萬物發酵,人間有笑
18.動心如拂水,福地居福人
19.小村遠遠,蕙心綿綿
20.格格的蓮花:種在梯田,養在心田
三、美在人間
1.一個人的晚餐
2.再來一碗蜜豆冰
3.藺子:玉指編藺草,情綿意更長
4.啤酒涼夏夜
5.戀戀紅茶香
6.茶覺:茶味開啟的人生體驗
7.跨越與融合:家的生命美學
8.青草百寶:歷久彌新的群眾智慧
9.燈燈相傳,心心相連
10.娘惹料理風:海峽華人的文化再現
11.未來市:美感的矩陣
12.鹿野好茶:女兒的不懂,父親懂
13.椰漿飯:餐盤上的族群融合
14.刺鳥的浪漫碉堡
15.酸柑茶:無用到大用
16.真珠般華麗的蛋糕
17.大山北月:校長在微笑
18.膽識加文化,賣一碗雲吞麵
19.鮮乳坊的白色革命
20.醋有情,梅有義:一味情義萬里緣
四、美在城鄉
1.認同碎裂在城市變貌中
2.美在「有意的無意」
3.迷途桃花源:那片最美的屋頂
4.馬六甲找峇峇
5.守望老街的地理學家
6.欲望摩天輪
7.華西街的身世與傳奇
8.園林台北
9.上海一片月,百街煙花響
10.都市也要有慈悲
11.夜市裡的百味人生
12.市場裡的美學
13.河岸夜騎
14.愛人的小世界
15.橫濱:記住自己的名字
參、美的學習
1.每個鄉村都是學堂
2.活在當下:開啟感官向自然學習
3.藝術是開啟視野的媒介
4.體驗與經驗之差
5.美感教育必須啟發美感經驗
6.返常與非常:藝術節與城鄉生活
7.社區文創的基底在社區美學
8.一封給孔子的信
肆、美美與共:美感社會的未來
1.美的表達
2.各美,美美,共美
後記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