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共二冊)
    出版社:商周(城邦)
    出版日期:2023-07-04
    ISBN:9786263187719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優惠價:85折,782

    定價:  $92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深刻影響著卡夫卡、海德格、維根斯坦、愛因斯坦等偉大心靈

    重新還原 翻譯名家耿濟之開山譯作
    專文收錄 赫曼赫塞,<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或歐洲的沒落:讀杜斯妥也夫斯基有感>
         毛姆,<費奧多.杜斯妥也夫斯基及其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荒誕在這地上實在太必要了,世界就建立在荒誕之上……
    ──節錄自<叛逆>

    你們應該愛上帝創造的一切東西,整體和每粒沙子。愛每張樹葉、每條上帝的光。愛動物、愛植物,愛一切的事物。你如愛一切的事物,便能理解上帝在事物裡的祕密。一旦有了理解,便可每天無休止地得到越來越多的認識。你終於將用整個的、全世界的愛,來愛全世界。
    ...
    我們這世紀,大家全分成單位,每個人都隱進自己的洞穴裡面,每人互相隔離,互相躲藏,把自己所有的藏起來,結果是弄得被人們推開,自己又去推開人們……現在人類的智性已到處開始懷著訕笑,不願瞭解,個性的真正保障並不在於孤立的、個性的努力,而在於社會的合群。
    ──節錄自<俄羅斯的僧侶>

    上帝是否存在?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你是否願意將人類永恆的和平建立在少數人的痛苦犧牲?
    假使上帝並不存在,「一切都是許可的」,那麼在這一個無規則可言的荒誕之中,我們該如何生活著?

    杜斯妥也夫斯基以《卡拉馬助夫兄弟們》開啟了存有問題的濫觴,將人性各種面向的可能,與人性之間的愛恨對立拉伸到極致。一個悲劇性的家庭是如何演變為弒父慘案,心靈該如何才能避免走向邪惡與虛無一途?在這部巨著,一切的病態與精神失常都是合理的,皆背負著它們的時代特徵,故事中的腳色不僅像是活生生的人,更是人類精神的深刻剖析。作者像是預先為每位讀者安放了專屬於他們的位置,只待人們在旅途中享受一場場價值辯證的洗禮,並將讀者帶向何謂善、何謂真理、何謂生活的永恆謎題……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是史上最宏大的小說。」
    ──佛洛伊德

    「格里帕策、杜斯妥也夫斯基、克萊斯特、福樓拜,我認為這四位是我真正的血親。」
    ──卡夫卡

    「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的罪犯、瘋子和白癡,截然不同於其他小說中的罪犯或瘋子。我們是如此恐懼地理解他們、如此奇特地愛著他們,在我們自身上發現與他們契合與相似之處。」
    ──赫曼.赫塞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印象......你可以稱之為瘋狂,但或許這就是他天才的祕密......所有偉大的人都有這種傾向,這是他們偉大的源泉。理智的人一事無成。」
    ──喬伊斯

    「一切皆是許可的」,伊凡.卡拉馬助夫呼喊道。這句話聽起來很荒謬,但前提是它不能以一般的意義來理解。我不知道是否已足夠地強調了這一點,意即這吶喊並不是一種解脫或歡欣的爆發,而是對某一個事實的痛苦認知。相信一個能給予生命意義的上帝,比能夠不受懲罰地行惡,更要吸引人。選擇並不困難。但選擇是不存在的,這就是痛苦所在。
    ──卡繆,摘錄自《薛西弗斯的神話》
    作者介紹
    杜斯妥也夫斯基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


    與屠格涅夫、托爾斯泰並稱為俄國三大文豪,一生創作11部長篇小說、3部中篇小說、17部短篇小說。他擅長心理描寫,細膩而深刻地揭示人類精神中的病態,其筆下人物總是混合苦難與幸福,在正常與瘋狂、高尚與卑劣、絕望與希望之間掙扎,追問靈魂與生命的終極意義。對20世紀文學、存在主義、心理學與超現實主義等,均影響深遠。

    1846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窮人》。1849年,因參與反對沙皇的集會,被判處死刑,臨刑前收到特赦令,改判西伯利亞流刑。無限接近死亡的經歷令他永生難忘,在《白癡》中對此有深刻的描寫。十年服役結束後,他回到聖彼得堡,也進入生涯創作高峰,包括《地下室手記》(1864)、《罪與罰》(1866)、《白癡》(1869)、《卡拉馬助夫兄弟們》(1880)等。1880年,杜斯妥也夫斯基受邀在普希金慶典上演講,引發空前轟動,也奠立了他做為俄羅斯最具代表性作家的地位。

    1881年,杜斯妥也夫斯基因血管破裂,溘然長逝。數千名民眾聚集為其送葬,一位過路人詢問這是誰的葬禮,得到的答覆是:「一名被流放的犯人。」

    相關著作:《白癡(杜斯妥也夫斯基最具自傳色彩代表作)》

    譯者簡介

    耿濟之


    原名耿匡,字孟邕,筆名蒙生,1899年1月20日出生於上海。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亦是中國最早的俄國文學翻譯家與研究者。

    耿濟之以畢生精力譯介俄國文學,包括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屠格涅夫、果戈里、高爾基,以及普希金、契訶夫、安特列夫等人的作品。其中交給上海商務印書館的《罪與罰》譯稿,在二戰轟炸中不幸佚失。他幾度想重譯未竟,成為畢生最大遺憾。1947年因積勞成疾,於瀋陽腦溢血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