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理由:以創造力讓資源動員正當化[1版/2021年12...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1-12-17
    ISBN:9786263172456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企業管理

    優惠價:9折,432

    定價:  $48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300 元
    特價:95折!285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399 元
    特價:85折!339
     
    定價:350 元
    特價:85折!298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創新推薦

    邱求慧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
    詹文男 數位轉型學院院長
    伊藤信悟 日本國株式會社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部主席研究員


    解析日本製造業顛峰之作─「大河內賞」獲獎個案的「辛路歷程」。


    一位優秀的創新技術人員,既要發想具革命性的點子,又要設法讓點子美夢成真,就必須全心發揮巧思以致力降低技術的不確定性。但除此之外,若無資源的持續挹注,創新成果終將難以實現。

    為實現創新,就需要可產出新點子與新技術的「創造力」;為了讓產品化與事業化得以動員到所需之資源,其正當化之過程也需要「創造力」。

    本書係日本一橋大學創新研究中心以「大河內賞」獲獎個案為基礎,從洗衣粉到焚化爐,兼具理論與實務,並由亞洲觀點深度剖析「如何實現創新」的關鍵成功要素。是所有在創新高牆下,為了資源動員而苦惱的工程師、研究員與管理者們必讀的時代鉅作。
    作者介紹
    武石 彰(Takeishi Akira)
    京都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教授
    1958年生,1982年東京大學教養學院畢業後進入三菱總合研究所。1990年取得MIT史隆管理學院管理學碩士(M.S.),1998年取得(同學院)管理學博士學位(Ph.D.)後,進入一橋大學創新研究中心擔任助理教授,2003年升任教授,2008年就任現職。
    主要著作有:《分工與競爭》(有斐閣)、《Business Architecture》(共同編著,有斐閣)、《Made in Japan會終結嗎》(共同編著,東洋經濟新報社)。

    青島矢一(Aoshima Yaichi)
    一橋大學創新研究中心教授
    1965年生,1987年一橋大學商學院畢業,1989年(同學院)商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1996年取得MIT史隆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學位(Ph.D.)。其後於一橋大學擔任產業經營研究所專任講師,於1999年升任一橋大學創新研究中心助理教授,2007年再晉升副教授後,於2012年3月起就任現職。
    主要著作有:《競爭戰略論》(共同作者,東洋經濟新報社)、《Business Architecture》(共同編著,有斐閣)、《Made in Japan會終結嗎》(共同編著,東洋經濟新報社)。

    輕部 大(Karube Masaru)
    一橋大學創新研究中心教授
    1969年生,1993年一橋大學商學院畢業,1998年獲取(同學院)商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其後於東京經濟大學擔任管理學院專任講師,於2002年轉任一橋大學創新研究中心助理教授,2007年晉升副教授,2017年4月起就任現職。
    主要著作有:《無形資產的戰略與理論》(共同編著,日本經濟新聞社)、《組織的「重量」》(共同作者,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參與與跨界》(有斐閣)。
    目次
    推薦序
    不要輕忽「意外的成功」 邱求慧
    讓革命性的創新想法美夢成真 詹文男
    看「知易行難」的創新,如何翻越「資源的高牆」 伊藤信悟
    序言
    作者介紹
    武石 彰(Takeishi Akira)
    青島矢一(Aoshima Yaichi)
    輕部 大(Karube Masaru)
    分析與理論篇
    第一章 創新是如何被實現的?
    前言
    1. 何謂創新
    2. 創新的實現過程與特質
    2.1 創新的實現過程
    2.2 不確定性
    2.3 資源的動員
    3. 創新過程中的矛盾
    3.1 不確定性與動員資源間之矛盾
    3.2 事前的評估與事後的評價
    3.3 意外的成功
    4. 本書之設問、視角與分析架構:為革新而動員資源的正當化
    4.1 設問
    4.2 視角
    4.3 分析架構
    5. 本書目標:具創造力之正當化
    第二章 分析的題材:大河內賞獲獎個案
    前言
    1. 題材:大河內賞之獲獎個案
    1.1 大河內賞
    1.2 大河內賞個案研究計畫
    1.3 分析個案
    2. 分析個案之概要
    個案1. 松下電器產業:IH調理爐/電磁爐
    個案2. 三菱電機:龍骨馬達(Poki-poki Motor)
    個案3. 東洋製罐/東洋鋼鈑:樹脂金屬複合罐(TULC罐)
    個案4. 東芝:鎳氫充電電池
    個案5. Olympus:內視鏡超音波
    個案6. 花王:Attack 洗衣粉
    個案7. Seiko Epson:人動電能機芯石英錶
    個案8. 松下電子工業:砷化鎵(GaAs)功率放大器模組
    個案9. 東北Pioneer/Pioneer:OLED顯示器
    個案10. 川崎製鐵/川鐵Machinery/山九:大區塊環高爐更新施工法
    個案11. Trecenti Technologies, Inc.:新半導體製程
    個案12. 日清Pharma:輔酶Q10
    個案13. Fujifilm:數位X光影像診斷系統
    個案14. 日本電氣(NEC):HSG-Si電容
    個案15. Kyocera:Ecosys印表機
    個案16. 日本電氣:GaAs MESFET
    個案17. 東芝:引擎控制用微電腦系統
    個案18. 東京電力/日本碍子:鈉硫(NAS)電池
    個案19. 日立製作所:LSI On-chip配線直接形成系統
    個案20. TDK:鎳(Ni)電極積層陶瓷電容
    個案21. Seiko Epson:高精細噴墨印表機
    個案22. Toray:行動電話液晶顯示器用彩色濾光片
    個案23. 荏原製作所:內循環型流體化床焚化爐
    第三章 由大河內賞獲獎個案探討實現創新之流程
    前言
    1. 從發起到事業化的所需期間
    2. 從發起到事業化之流程及動員資源的阻礙
    2.1 發起時之支持
    2.2 事業化過程中之抗拒與反對:動員資源的高牆
    3. 資源動員的正當化
    3.1 說服哪些對象
    3.2 爭取正當性的理由
    4. 小結:從23件個案檢視創新的實現流程
    第四章 以創造力讓革新之動員正當化
    前言
    1. 特殊理由的重要性
    2. 「具創造力之正當化」的幾種路徑
    2.1 資源動員流程之模型
    2.2 何謂「具創造力之正當化」
    3. 「具創造力之正當化」─機制與特質
    3.1 「具創造力之正當化」的運作機制
    3.2 「廣度」與「深度」的矛盾與化解之對策
    第五章 創新是如何實現的
    前言
    1. 對創新相關的專業人士而言
    1.1 對創新的推動者而言
    1.2 正當化過程中所潛藏的陷阱
    1.3 對創新的管理者而言
    2. 關於大企業的創新推動
    2.1 於大企業實現創新之可能性
    2.2 大企業的侷限與化解之道
    2.3 大企業應如何促進創新
    第六章 給意猶未盡的讀者
    前言
    1. 本書之價值
    2. 本書的未竟之功
    2.1 成功個案之侷限
    2.2 正當化的成本與代價
    2.3 體制面的差異與創新類別之區隔
    3. 為了更全方位地理解創新之流程
    3.1 資源動員過程觀點下的普及
    3.2 資源動員過程對普及與獲利之影響
    3.3 資源動員過程與知識創造過程之相關性
    補論 與既有研究的關聯性
    1. 資源動員的流程
    2. 建構正當性之流程
    3. 資源動員的正當化觀點
    個案篇
    個案1 花王:Attack洗衣粉之研發與事業化
    前言
    1. 「Attack」是什麼
    1.1 合成洗衣粉產業的樣貌與「Attack」的登場
    1.2 何謂「Attack」
    2. 前史:1960年代末所興起的三個潮流
    2.1 酵素配方的興起
    2.2 小型濃縮化的發展
    2.3 無磷化的動向與酵素洗衣粉的復活
    3. Attack的研發
    3.1 前車之鑑
    3.2 洗衣粉粒子的造粒工程
    3.3 運用碳粉匣技術以實現濃縮化
    3.4 關於鹼性纖維分解酵素的探索
    3.5 發酵生產技術的建立
    3.6 進入量產階段
    4. 事業化與其後的攻勢
    4.1 事業化:丸田社長的領導統御
    4.2 事業化後的攻勢與Lion的反應
    5. 創新的理由
    個案2 Fujilm:數位X光影像診斷系統之研發與事業化
    前言
    1. 什麼是FCR?
    1.1 FCR的概要
    1.2 FCR的特長
    2. FCR的研發
    2.1 緣起與背景
    2.2 基本構想與研發的啟動
    2.3 三大核心技術的探索與研發
    2.4 從研究核心技術到研發原型機
    3. FCR的事業化
    3.1 臨床實驗、學會發表
    3.2 產品化、事業化
    4. 事業化後的發展與成果
    4.1 FCR的銷售與合作
    4.2 爭取醫療納保,投入新產品
    4.3 事業成果
    5. 創新的理由
    個案3 Olympus:內視鏡超音波之研發與事業化
    前言
    1. 內視鏡超音波研發的背景
    1.1 超音波與超音波診斷
    1.2 何謂內視鏡超音波
    1.3 研發前史:從胃鏡到胃部攝影機、光纖內視鏡
    2. 內視鏡超音波研發的經過
    2.1 只有一頁的提案書︰內視鏡超音波的原始構想
    2.2 研發初期的挑戰:三大技術課題
    2.3 從零開始:1號原型機的研發(1980年)
    2.4 與醫師的密切合作:臨床研究會
    2.5 畫質與操作性的提升:2號、3號原型機的研發(1981年)
    2.6 出乎意料的發現:胃壁的五層結構
    2.7 耐用度問題的克服:4號(1984年)、5號原型機(1988年)的研發
    3. 內視鏡超音波的事業化
    3.1 發想的轉換:Action Plan36
    3.2 產品化過程中之研發體制調整與系列商品的擴充
    4. 事業化後的開展與成果
    4.1 競爭對手的動向
    4.2 內視鏡產業的環境鳥瞰
    4.3 內視鏡事業的競爭力來源及未來的展望
    5. 創新的理由
    個案4 三菱電機:龍骨馬達(Poki-poki Motor)之研發與事業化
    前言
    1. 何謂龍骨馬達
    2. 龍骨馬達之研發前史
    2.1 來自中津川製作所飯田工廠之要求
    2.2 對「常識」的挑戰
    2.3 郡山製作所之FDD事業
    2.4 另一個轉機
    3. 龍骨馬達的研發
    3.1 馬達自製化的提議
    3.2 生產技術中心的加入
    3.3 扭力的錯估與乍現的靈光
    3.4 自行研發繞線機
    4. 龍骨馬達的事業化及其後發展
    4.1 專利與競爭對手企業之模仿
    4.2 自FDD事業撤退
    4.3 朝其他領域的橫向開展
    4.4 龍骨馬達之後續發展
    5. 創新的理由
    個案5 Seiko Epson:人動電能機芯石英錶之研發與事業化
    前言
    1. 何謂Kinetic
    1.1 機械錶(手動上鍊、自動上鍊)及石英錶
    1.2 Kinetic
    2. Kinetic的研發
    2.1 前史:自動上鍊發電之構想
    2.2 基礎技術的研發
    3. 從計畫終止到事業化
    3.1 計畫叫停與重啟
    3.2 上市、客訴及改良經過
    4. 事業推展及成果
    5. 創新的理由
    個案6 松下電子工業:砷化鎵功率放大器模組之研發與事業化
    前言
    1. 砷化鎵功率放大器模組的興起
    1.1 何謂砷化鎵功率放大器模組
    1.2 松下電工對砷化鎵功率放大器模組之技術革新
    2. 功率放大器模組之研發與事業化
    2.1 前史:著手研發
    2.2 數位式砷化鎵功率放大器模組產品化及顧客開拓
    2.3 四項技術革新之過程
    2.4 研發與事業化的推動
    3. 事業成果
    4. 創新的理由
    個案7 東北Pioneer/Pioneer:OLED顯示器之研發與事業化
    前言
    1. OLED技術
    1.1 何謂EL顯示器
    1.2 OLED的特徵
    1.3 OLED的技術課題
    1.4 OLED結構及驅動方式
    2. 研發階段
    2.1 進軍顯示器領域
    2.2 OLED的初探
    2.3 新型顯示器的評估
    2.4 OLED於Pioneer總合研究所的起步
    3. 事業化階段
    3.1 主責部門的選定
    3.2 事業化之準備與決策
    3.3 技術移轉及量產化之準備
    3.4 啟動量產並對集團外企業供貨
    3.5 迎向全彩化階段
    3.6 磷光材質的進化
    4. 主動式技術的進與退
    4.1 合資創設「ELDis」
    4.2 主動式OLED的撤退
    4.3 東北Pioneer的戰績
    5. 創新的理由
    個案8 荏原製作所:內循環型流體化床焚化爐之研發與事業化
    前言
    1. 進軍環保設備領域之經緯
    1.1 進軍背景
    1.2 籌備階段
    2. 進軍初期:SDP焚化爐的研發(1972年起)
    2.1 焚化爐產業的既有廠商及技術
    2.2 SDP焚化爐的研發
    2.3 市場反應
    3. 第一階段:TIF焚化爐研發(1978年起)
    3.1 推動大型化之技術侷限
    3.2 內循環型流體化床技術及TIF焚化爐之研發
    3.3 TIF焚化爐的建置
    4. 第二階段:ICFB(內循環型流體化床鍋爐)之研發(1984年起)
    4.1 熱回收型焚化爐之研發委託
    4.2 熱回收室的分離
    4.3 ICFB的建置
    5. 第三階段:TIFG(內循環型氣化熔融爐)之研發(1994年起)
    5.1 戴奧辛問題及灰渣的熔融
    5.2 備受矚目的氣化熔融爐
    5.3 氣化熔融爐於荏原之研發
    5.4 TIFG爐之建置
    6. 第四階段:PTIFG(化學循環用加壓氣化焚化爐)之研發
    6.1 來自高層的指示
    6.2 兩階段加壓式氣化流程
    6.3 相關課題
    7. 事業化過程中的課題
    8. 創新的理由
    後記
    1. 多元性與集中性之於創新的意義
    2. 日益艱難的創新
    3. 摸索全新的創新系統與企業家功能
    附錄 「大河內賞個案研究計畫」個案研究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