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辛亥革命後,中國是不再有皇帝的中國。帝制結束後的中國是怎麼樣的呢?《沒有皇帝的中國》訪談錄,被訪的十二位海內外學者,不是學界名宿,就是在學術專業領域卓有成就的名家。他們從不同角度,解讀辛亥革命,總結一百年來中國現代化道路,探尋中國的未來。其興趣與動念不止在探求辛亥百年的歷史真相,更在為處在社會大轉型的新轉捩點上的今日中國尋求歷史方向性的道路。 從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11到2011年,好幾代中國人努力奮鬥,生死以之的新中國,一個民主、憲政、富裕、文明的新中國實現了嗎?百年路漫漫,從辛亥一路走來的新中國所經歷的苦難和挫折,難道不值得認真總結嗎? 金耀基教授看過本書後說的:「令人驚訝,也不令人驚訝,十二位受訪學者對於辛亥百年的大事件(如晚清新政,辛亥革命)的解讀與評價,很不一樣,甚或是針鋒相對,這當然不止是受訪者認知層次上的岐異,也涉及到“價值觀”的不同。」 《沒有皇帝的中國》的文章由被訪者定稿,不刪不節, 彼此針鋒相對,讓讀者透過不同名家重思、反思辛亥百年。 ◎書中被訪學者:周有光、李澤厚、余英時、許倬雲、楊天石、章開沅、朱維錚、蕭功秦、袁偉時、雷頤、高全喜、劉香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馬國川 《財經》雜誌主筆。1971年生,河北威縣人。已出版《大碰撞》、《風雨兼程》、《共和國部長訪談錄》等。《大碰撞》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改革第三次大爭論的作品。
目次
周有光 沒有皇帝的中國 ix金耀基 重思、反思辛亥百年 xi朱維錚:中國的改造只能夠通過內部的力量 1.鴉片戰爭之前中國閉關自守嗎?.「如果不肯自己改革,別人就要起來顛覆你」.清政府變成了所有人的敵人.「中國的改造只能夠通過中國內部的力量」.「一個灰色的回憶不能夠代替現在的生動和自由」李澤厚:告別辛亥革命 23.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非常偶然的.在改革中,一定要保證政府的穩定.辛亥革命留下的主要是思想上的意義.要重新評價辛亥革命.改良不是投降,而是尖銳的鬥爭.如果不改革,中國會慢慢爛下去章開沅:革命不是製造出來的 45.「改革一經啟動,就要繼續往前走」.革命不是製造出來的.辛亥革命的遺產絕非僅僅是曇花一現的觀念.「百年銳於千載」.民生與民權,仍未完成的歷史任務.「孫中山是真正的世界公民」袁偉時:假如沒有辛亥革命 67.「慈禧執政的最後八年是輝煌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整體性腐敗.推翻帝制是一大功勞嗎?.是誰摧毀了民初的憲政架構?.「以暴易暴不是清除污穢的手段」.「我們都是在還歷史舊賬」雷 頤:為什麼一步步走向革命? 89.「一步一步地把自己弄垮」.制度優,則國家強.「現政府者,製造革命黨之一大工廠也」.「立憲派也走向革命」.「國進民退」大敗筆.與其呼籲「告別革命」,不如籲請主動改革.如何告別革命?周有光:縱論辛亥革命 111.革命不革命,要看它是進步還是退步.提高對慈禧的評價是錯誤的.康有為前進了半步,孫中山跨出了一步.三千年的歷史大趨勢楊天石:辛亥革命是必要的 121.歷史學家要對歷史負責.不革命怎麼辦?.慈禧這個人.立憲派不過是附和革命.孫中山的思想沒有過時.專制主義的大牛糞圈蕭功秦:革命的烏合之眾摘了清王朝的爛桃子 143.對日俄戰爭的雙重歷史誤讀.辛亥之前清王朝進入了權力真空時期.「革命的烏合之眾摘了清王朝的爛桃子」.袁世凱是亞洲歷史上第一個新權威主義者.辛亥革命推倒了第一張骨牌.辛亥革命的歷史教訓許倬雲:一百年的路是「正反合」的過程 165.「中國的選擇餘地並不多」.孫中山思想的兩派繼承者.一百年的路是「正反合」的過程.「中國在世界上有一個標桿作用」.兩岸要相互學習,互為警戒.中國模式可取否?.自己的現代化道路高全喜:憲法出場,革命退場 191.中華民國的憲法基礎是什麼?.君主立憲道路一直在走.中國版的「光榮革命」.支持和維護憲法精神的軟弱.憲法出場,革命退場余英時:回首辛亥革命,重建價值觀念 213.「滿洲黨」不改革,就逼出一個辛亥革命來.革命和暴力是兩回事.「中國人思想上的一個大敵」.大陸現行體制根本談不上「模式」.所謂普世價值,中國古已有之.重建價值觀念劉香成:告別悲情意識,尋找中國位置 235.「告別口號」更重要.「中國人受傷的感情至今仍然脆弱」.「在中國,書寫歷史是既複雜又敏感的事」.今天中國的位置在哪裡?.最後的改革其實是媒體改革劉緒貽:辛亥百年之我見 251後 記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