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期刊
     
    臺南文獻-第27輯-114.06-族群與惡地
    出版日期:2025-06-24
    ISBN:30034929
    參考分類(CAT):期刊
    參考分類(CIP): 

    定價: $35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20 元
     
    定價:120 元
     
    定價:150 元
    特價:95折!143
     
    定價:250 元
     
    定價:100 元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臺南為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自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安平(舊稱大員)一帶築熱遮城起,歷經明鄭、清領、日治等時期,隨著政治的更迭,多元民族的衝突與融合,使得臺南擁有豐富的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
    面對日新月異的文化變遷,著手調查與採集是當務之急,透過文獻整理、文字撰述及田野調查,藉以保存大臺南文化史料。
    《臺南文獻》秉持一貫的品質和風格,貼近地方和常民生活,有專業而深入的深論,有一步一腳印的田野調查報告。而自本(27)輯開始,除了以往的專欄外,特別增闢了「臺南文史小故事」,希望兼具學術的專業與文史的普及。
    本輯共收錄四篇厚實的學術研究專文,兩篇紮實而圖文並茂的田野調查報導,和一篇水利文化資產的臺南文史小故事。時間的跨度從約九千年前曾文溪河道的竄流,到17世紀以降南瀛社會風土、政治和人群變遷;若從所探討的對象來看,則涵蓋臺南西拉雅族群的民族誌、鄭氏王朝的「東寧之變」,一直到日人油礦開採,戰後臺灣民間歲時祭儀等。這些大都環繞著「惡地」與「族群」相關,因此本期便以這兩個概念作為特輯之名,冀望讀者能藉此重新思考南瀛社會中「土地」與「人群」的關係。
    作者介紹
    陳文松(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李瑞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原住民文化產業與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專案助理教授)
    戴文鋒(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教授兼任臺南學研究中心主任)
    蔡羽桓(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碩士班碩士生)
    吳建昇(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副教授)
    楊貴三(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退休教授)
    郭勝煒(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楊宏裕(國立北門高中退休地理老師)
    許献平(鹽鄉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楊士賢(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
    簡佑丞(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助理教授)
    刊頭語

    本刊秉持一貫的品質和風格,貼近地方和常民生活,有專業而深入的深論,有一步一腳印的田野調查報告。而自本(27)輯開始,除了以往的專欄外,特別增闢了「台南文史小故事」,希望兼具學術的專業與文史的普及。
    本輯共收錄四篇厚實的學術研究專文,兩篇紮實而圖文並茂的田野調查報導,和一篇水利文化資產的臺南文史小故事。時間的跨度從約九千年前曾文溪河道的竄流,到17世紀以降南瀛社會風土、政治和人群變遷;若從所探討的對象來看,則涵蓋臺南西拉雅族群的民族誌、鄭氏王朝的「東寧之變」,一直到日人油礦開採,戰後臺灣民間歲時祭儀等。這些大都環繞著「惡地」與「族群」相關,因此本期便以這兩個概念作為特輯之名,冀望讀者能藉此重新思考南瀛社會中「土地」與「人群」的關係。
    首篇李瑞源將其博士論文中的部分內容改寫成〈十七世紀「西拉雅族」新港社民族誌,兼論走婚社會之探究 (上)〉((下)將於的第28輯刊出),在前人既有的研究基礎之上另闢蹊徑,從罕見的走婚習俗著手,觀察社會關係連結與變化,探尋非婚姻締結關係的可能性。在資料方面,本文主要使用 17 世紀當時所留下的歷史文獻,並佐以原史時代(protohistory)的南科考古、社內遺址(今臺南新市區社內里、新和里)等資料,從物質經濟生活、社會組織、禮俗信仰和對外關係等四個面來進行剖析。作者企望能擺脫外來殖民者加諸原住民身上的族群框架,回到「西拉雅」本體,從個別村社認識其個體性,期能拼湊全體輪廓樣貌與區域間互動的歷程。
    由戴文鋒與蔡羽桓共撰的〈眾卿置疑:由史料探究鄭克
    目次
    刊頭語
    學術論文
    17世紀「西拉雅族」新港社民族誌,兼論走婚社會之探究(上) /李瑞源
    眾卿置疑:由史料探究鄭克襲位之正統性/戴文鋒、蔡羽桓
    日治時期玉井竹頭崎油礦場的歷史發展/吳建昇
    從山上到善化一帶曾文溪、潭頂溪與菜寮溪的地形演育探討/楊貴三、郭勝煒、楊宏裕
    田調與報導
    佳里昭清宮育善堂安太歲與送太歲儀程及其特色/許献平
    臺南市白河區廣濟宮慶讚中元普度紀實/楊士賢
    臺南文史小故事
    走讀嘉南大圳的曾文溪過水橋/簡佑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