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期刊
     
    集Aggregate 01(2024/12)
    編/著者: 賴依欣
    出版日期:2024-12-01
    ISBN:30034087
    參考分類(CAT):期刊
    參考分類(CIP): 

    定價: $35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150 元
     
    定價:260 元
    特價:95折!247
     
    定價:30 元
     
    定價:45 元
     
    定價:180 元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在地文化、國際視野、多元觀點,全都濃縮於這本代表美術館學術精神的刊物——《集 Aggregate》。作為臺中市立美術館的首部學術刊物,《集 Aggregate》將成為探索藝術文化議題的重要平台,讓更多讀者深入了解當代藝文的動態與思考。《集Aggregate》作為分享美術館研究發展成果的載體,也是多元藝術思潮和觀點交流的平台,其內容涵蓋專題報導、觀察筆記、紙上展間和特別企劃等,將從大臺中的文化底蘊出發,除了定期邀請專業藝評和學者對於國內外多元案例進行觀察與分析評論,也集結中部藝術家研究、美術館展覽及計畫訊息,帶領更多讀者探索及掌握在地藝文發展脈動。
    作者介紹
    臺中市立美術館簡介
    臺中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中美館」)座落在全臺最大都會公園「中央公園」之中,於2024年3月啟動機構營運。中美館不僅是一個為藝術而生的場所,更與臺中市立圖書館共構形成「臺中綠美圖」,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組成的SANAA事務所規劃設計。建築強調流動性與穿通透性,美術館與圖書館之間藉由許多的通道連結,交會於共融空間,而建築內外的視覺穿透,消融了文化藝術和都會自然的邊界。透過跨域、向四周開放的空間,使建築、公園及前來的大眾於此相遇,激發新思維,形成「為人而生」的藝術文化場所。
    館長序
    「我們需要一座什麼樣的美術館?」
    臺中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中美館」) 於2024 年3 月開始啟動營運,在這之前,中美館籌備處已於過去的五年間,藉由舉辦多次中部美術史相關的展覽,開啟並帶領大眾認識臺中地區的藝術發展樣貌。
    臺中從日治時期開始便擁有多種不同功能的展示場館,而近年來有國家級的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國家歌劇院、市立的五大文化中心等,以及著重於地方文化底蘊和歷史脈絡的臺中市美術家資料館、臺中文學館、林之助紀念館等,豐富的藝文館舍顯示城市發展與藝文能量的緊密扣合。
    在此時,藉由中美館的成立,讓我們有機會再次地思考和提問,這座城市需要一座什麼樣的美術館?這不僅是回應到城市本身對於藝術文化發展的建構和想像,亦連結到目前臺灣在各城市幾乎皆有一座美術館成立的此刻,美術館如何藉由與在地城市的生活和文化產生扣合,並能積極地回應臺灣與國際的藝術議題,且共振出更積極、開放,且帶有多元觀點的思維與對話性的探索。
    美術館的開放與共構特別的是,中美館不僅是一座為藝術而生的館所,且與臺中市立圖書館共構形成「臺中綠美
    圖」,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建築師所組成的SANAA 事務所設計規劃,座落在全臺灣最大的都會公園「中央公園」之中,其建築是一座具有流動性與通透性的建築場館,美術館與圖書館之間藉由許多的通道所連結,而建築內外的穿透,也將帶來文化藝術與都會自然的對話。
    在首次發行的館刊《集Aggregate 》的專題中,便以「開放與共構」作為開題,探討多元型態的共構館舍如何建構和耕耘不同面向的場館對話與公共議題,而藝術的創造性與個人經驗又如何開展和積累。相信藉由國際跨域議題的參照和討論,未來中美館能開啟不同的策展、活動和多元連結的對話空間。
    在實際「打開」之前?而在美術館實際開館之前,中美館也希望能藉由多系列的前導活動,打開多種討論的空間,其中包含舉辦「在美術館之前,我們談些什麼」系列講座,透過不同面向的議題啟動美術館與公眾對話;「打開美術館」為一系列多種年齡層的入校建築教案和師資培訓課程;「草地上的美術課」,透過前導的社區參與創作活動,以及一日的草地美術課,帶領大小朋友們親近美術館並體驗多元創作。期待藉著這些參與型活動,從「接近」到「打開」, 一直到未來的「進入」,與大眾一同經驗美術館的籌備與開放。
    目次
    序文 Prefaces------------------------P4
    市長序
    局長序
    館長序
    專題:美術館的開放與共構 Features: The Openness and Integration of Art Museum------------P12
    1.從開放典藏到開放庫房:關於「可見式典藏」的參與及互動 蘇瑤華
    2.融入開放資料與平台擴增思維的典藏行動:專訪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孫世鐸
    3.在進退兩難的時代重構收藏:區塊鏈與非同質代幣的公共性 張又升
    觀察筆記 Observation Notes--------P50
    1.建構結合產業特色的城市知識體系:義大利普拉托市紡織博物館 葉佳蓉
    2.從社群自主精神中成長的機構:柏林同志博物館 鄭安齊
    3.美術館與圖書館的共構整合:開放想像的繆思空間 高森信男
    紙上展間 Exhibitions on Paper------P68
    1.葉火城:從藝術到醫學的陽光──專訪呂鴻基教授 林以珞
    2.黨若洪:每次的醒悟,我都必須決定我是誰 林以珞
    特別企劃 Special Programs----------P84
    1.跨越傳統界線的空間想像:SANAA 事務所之美術館三味 王俊雄
    2.對話與共創:走進美術館的藝術教育課 王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