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開啓javascript,方便系統運作!謝謝!
重要訊息:慎防詐騙電話,絕無簽單錯誤造成重複扣款或重複出貨,請您千萬不要操作ATM提款機。
註冊
帳號
密碼
f
忘記密碼
客服中心
購物車
全部
書名
作者姓名
ISBN
出版社名稱
熱門搜尋
165防詐騙
蝦皮
法官學院 / 裁判實務教材
中華藥典第9版85折
《苔蘚兄妹》筆記本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圖書分類
五南本版
公職考試
教科專業
政府出版
暢銷精選
文具
休閒
課程
美食
美妝
精品
服飾包包
3C
餐廚具
家居
婦幼
辭書、總類
中文辭書
西文辭書
日韓文辭書
專業辭書
圖書館學
教育
通論
教育與學校行政
教育心理、測驗與統計
課程與教學
幼兒教育
特殊教育
各級各類教育
班級經營
心理、諮商與輔導
通論
認知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工商心理學
諮商基礎
諮商運用
法律
工具書
總論
憲法
行政法
民事法
刑事法
商事法
國際法
犯罪防制
學科概要系列
學術專著
實務叢書
政治、公共行政
政治理論
比較政府與政治
國際關係
公共行政
工具書
學術專著
財經、商管
管理
財經
國貿
金融
會計
統計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社會、傳播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工作
社會問題與福利
高齡學
新聞學
傳播學
廣播、電視、電影
廣告與公共關係
文化研究、禮俗
觀光、餐旅、休閒
觀光
餐旅
休閒
其他
語言、文學
通識
文學總論
中國文學
臺灣文學
世界文學
現代文學
兒童、青少年文學
語言
語言文字學
應用文
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學術專著
悅讀中文
歷史、哲學、宗教
總論
中國史
世界史
中外地理
哲學研究
中國哲學
西洋哲學
宗教研究
西洋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美學與藝術總論
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
影像藝術
創意設計
文創產業
理工
總論
理科類
電機資訊類
工科類
環境與土木
海洋科技
職場書
醫護暨生命科學
總論
生命科學
醫學
藥學
護理
食品營養
考用出版
教檢、教甄
諮商、輔導、社工
消防用書
司法考試
高普特考
初等、五等
導遊領隊
會計、記帳士
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
金融證照
乙、丙級技能檢定
留學必備用書
數學
書泉出版社
職場專門店
e商朝
兩性家庭
法律識讀
知識探索
養生保健
教育、通論
其他
台灣書房
閱讀台灣
納福系列
人文誌(台灣書房)
台灣誌記
游藝集
城市風景
台灣古籍大觀
時代人物
出土思想文物與文獻研究
白話經典系列
五南文庫
五南文庫
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研究方法
圖解系列
圖解系列
學科概要
學科概要
世界名人傳
世界名人傳
博雅書屋
人文隨筆
人物誌
全球直擊
法律屋
搜查一課
社會意識
美學誌
會飲考
萬國誌
萬象考
歷史迴廊
博雅文庫
經銷書目
經銷書目
字辭典/總類
字辭典/總類
教育/心理
教育
心理/諮商
政治/法學
法律
政治
公共行政
國際關係
經貿/管理/會計
管理
經濟
國貿
金融
會計
統計
社會休閒
社會
傳播
觀光
餐飲
休閒
國際禮儀/會展
文史哲
臺灣文學
中國文學
各國文學
語言/文字
史地
哲學
宗教
藝術設計
藝術
設計
創意美學
科學
自然科學
應用科學
醫療衛生
衛生行政
中醫
西醫
初等/地方五等
初等/地方五等
專技高普考
營養師
記帳士
導遊領隊
護士/護理師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師/設備士
會計師
社會工作師
專技高普考
特種考試
鐵路特考
公路監理站
民航特考
港務人員
司法特考
海巡特考
關務/報關人員特考
移民署
調查局
社會福利工作
專利商標審查
特種考試
捷運招考
國民營事業
中鋼/中龍鋼鐵
中油
台電
中華郵政
中華電信
台灣自來水
農會
農田水利會
銀行人員/銀行僱員
國/民營事業
警察特考
警察特考
警大/二技/警專
軍職特考
士官/軍校考試
預官 甄試
金融證照
金融證照
保險從業人員
證券商資格/分析師
期貨商資格/分析師
信託業務人員
理財規劃人員
銀行內控人員
授信人員
債券人員
外匯人員
技能檢定
專技人員技能檢定
電腦檢定
美容/美髮檢定
中餐/烘焙/餐飲檢定
廣告/建築/設計檢定
勞工安全檢定
汽車/機械/電機檢定
電子檢定
技術士技能檢定
會計檢定
全民英檢
英檢/教師甄試
教師甄試/資格檢定
升學考試
研究所/二技
升大學
四技/二專
國中
國小
高普考/地方三四等
高普考/地方三四等
內政及國土
國家大事紀
國防軍事
深訪中研院
經濟金融
經濟金融
醫療/社福
醫療/社福
教育學習
教育學習
台灣旅遊
台灣好好玩
遨遊大自然
縣市采風
客家/原民文化
客家風情
原民文化
文化藝術
走訪博物館
文化藝術
法律/科技
法律司法
探索科技
公共工程/交通
公共工程/交通
期刊/影音
逗陣影音館
期刊
語言
英文
日文
各國語言
小說/文學
小說
台灣文學
西洋文學
中國文學
大眾文學
財經/企管/經濟
工商企管
財經
理財
統計
會計/審計
經濟
科學科普
數學
理工
科學
地理
歷史
自然科學
電腦
農林漁牧
動植物
社會人文
社會
人文
心理
教育
哲學
政治/法律/軍事
圖書資訊
新聞傳播
新聞傳播
健康醫療
健康
醫學
護理
宗教命理
宗教
命理
休閒生活
休閒
居家生活
美容
飲食烹飪
旅遊
台灣
中國大陸
日/韓
亞洲
紐/澳
歐洲
美洲
非洲
他國旅遊
藝術設計
技藝
建築
音樂
戲劇
藝術
攝影
繪畫/雕刻
兒童/漫畫
兒童讀本
漫畫
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期刊
文化研究-第39期-2024秋
編/著者:
作者:吳祥賓、顧玉玲、吳國坤、武嘉文、傅大為、朱元鴻、江玉...
出版社: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1-30
ISBN:
30033825
參考分類(CAT):
期刊
參考分類(CIP):
定價: $35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f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科技法律透析月刊第29卷第02...
定價:200 元
軍法專刊63卷1期-2017....
定價:150 元
金融統計月報108/02
定價:100 元
INER 2022 ANNUA...
定價:890 元
水試專訊 NO.70
定價:120 元
特價:
95
折!
114
元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秋風送爽的日子迎來《文化研究》第39期的出版。本期共收入四篇研究論文與一場座談會的文字記錄。首先,〈重探臺灣當代藝術的歷史編撰學:以複時書寫與機構分析作為方法〉一文探討臺灣當代藝術的歷史編撰方式。作者吳祥賓指出,過去的臺灣當代藝術研究多採用西方美術史的傳統方法,如傳記、圖像分析和形式研究,這些方法未能有效捕捉臺灣當代藝術的「當代性」特質。為此,作者提出「複時書寫」與「機構分析」兩大研究方法,試圖重新探索臺灣當代藝術的歷史發展。作者開章從哲學角度探討了「當代」的意涵,強調歷史的「複時性」,亦即不同時期的歷史如何交織影響當代藝術的形態。其次,文章深入分析「機構」在當代藝術體制化中的作用,強調藝術生態系統深受文化機構的影響,並透過寇克蘭的機構網絡理論剖析臺灣當代藝術在機構化發展中的困境。本文的貢獻在於突破了傳統美術史的框架,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並拓展了對臺灣當代藝術的認識。
延續對臺灣社會與文化議題的關注,〈創傷記憶與哀悼公共化:以台北101伙伴碑為例〉一文探討創傷記憶與哀悼的公共化進程,深刻呈現勞工犧牲與社會反思之間的複雜關係。作者顧玉玲回顧2002年331工殤事件,揭示了台北101大樓建設光環背後,勞工付出的巨大代價。透過口述歷史,本文重建了五個勞工家庭的創傷經歷,並深入分析勞資政三方協商設立紀念碑的過程。文章指出,紀念碑的建設象徵哀悼公共化的起點,但創傷的真正轉化仍需時間與集體支撐。研究進一步強調,若社會記憶僅聚焦於建設成就而忽視勞工的犧牲,將形成殘酷的歷史敘事。唯有透過公開的集體哀悼與民主參與,創傷記憶才能真正轉化為具體的社會意識,並促使更廣泛的勞工權益保障與社會關注。本文對臺灣職業災害的反思,不僅是對過去的紀念,也是對未來勞工安全政策的呼籲。
接著,場景從臺灣轉換到戰後的香港。〈《港澳輪渡》:大英帝國在戰後香港的一個創傷寓言〉一文以1959年上映的同名電影為中心,作者吳國坤探討這部英美合拍片在戰後香港背景下所承載的大英帝國創傷寓言,進而彰顯其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意涵。該片講述一位無國籍漂流者在香港與澳門之間的渡輪上滯留的故事。儘管電影票房失利,作者指出其作為大英帝國在冷戰亞洲軟實力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政治宣傳功能。電影反映了蘇伊士運河危機後,英國在面對帝國衰退與影響力下降時的焦慮,並透過反英雄轉變為英國勇士的敘事來強化國家形象。除此之外,香港作為東西方意識形態交鋒的前線,扮演英國在亞洲殖民地的最後堡壘角色。也因如此,電影中的共產黨海盜暗示了冷戰中的東西方對抗,表現英國捍衛香港這一戰略前哨的地緣政治利益。本文揭示了電影如何透過反映殖民地的動盪,寓言式地呈現大英帝國在冷戰格局下的困境與掙扎,強調冷戰地緣政治對香港未來命運的深遠影響。
這種對權力與主體的反思,同樣體現在最後一篇論文〈生命作為藝術品如何可能:晚期傅柯物化觀之反思〉當中。本文探討傅柯晚期思想中的「自我技術」概念——亦即個體如何透過自我塑造來實現主體化,並將此過程視為一種將生命藝術化的實踐——並對其倫理與政治效應進行了細緻的分析與批判。作者武嘉文開章援引霍奈特定義「自我物化」的概念,指出傅柯的「自我技術」其實具有鮮明的「自我物化」色彩。接著從自我關係的存有論出發,並運用系譜學與考古學方法,結合海德格與阿岡本的理論,對傅柯的自我技術進行批判性反思。文章指出,儘管傅柯晚期思想減少了對物我關係的關注,但物化現象依然是自我技術實踐中的隱性條件。透過對傅柯思想脈絡的回顧與重新解讀,本文揭示了自我技術、權力與認識論之間的複雜互動,並為其生存美學提供了另一種詮釋。文章不僅對傅柯哲學提供了新的理解框架,也對文化研究與跨領域研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此對傅柯思想的深入探討,亦延伸至本期收錄的「傅柯的行動與思想座談會」內容。該座談會於2023年6月30日舉行,聚焦討論傅柯的哲學思想與實踐行動,特別關注他在現代社會中產生的深遠影響。傅柯的研究範疇涵蓋權力、監控、生命政治等核心概念,但該座談會的重點在於他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於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傅柯作為一位基進知識分子,不僅在學術界有著重要的地位,還積極參與了1970年代法國的監獄改革運動,並對伊朗革命等國際事件發表了評論,展現了其將思想付諸行動的能力。在此座談會中,四位引言人(傅大為、朱元鴻、江玉林、楊凱麟)深入探討了傅柯如何透過行動參與公共議題,並反思其在面對歷史變革時,如何保持哲學思維的批判性;顯而易見地,傅柯的行動與思想在當代社會中依然具有啟發性,尤其是在社會運動與抗爭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框架與實踐策略。藉由深入分析傅柯的思想脈絡,與會者拓展了權力、知識、生存政治等關鍵議題的討論,這些豐富的討論也啟發我們理解傅柯的理論如何影響文化研究中的權力關係分析、文化批判與社會抵抗。
最後,本期封面作品為藝術家陳芷筠的作品〈不眠〉,此作曾獲2023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璞玉獎。畫作呈現出超現實的圖像與解構的人物形象,與本期探討的核心議題——權力、歷史與自我重塑緊密相連。畫中碎片化的身體與破裂的形象,象徵個體在權力結構中分裂、重組的過程,展現自我在社會環境中的變化與重塑。其中呈現的斷裂與混合,亦可詮釋為創傷與未完成的歷史記憶。總體而言,這幅畫以藝術的形式呼應了本期對歷史創傷、權力運作和個體重塑的深刻討論,與本期的多元議題產生了有趣的共鳴。
主編 黃宗儀 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