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台灣文學館通訊第84期(2024/09)
臺灣的美食文化享譽國際,飲食文學的表現向來也豐富亮眼。數百年來臺灣
作家,無論採取古典或當代的文體表現,總不乏以飲食為題的書寫。透過文
字轉譯,美食不再只是入口瞬間的味覺饗宴,更昇華為舌尖記憶,成為不同族
群、文化、社會、時代的代言者。這些關乎「吃」的文字,可以召喚民衆的共
感,自然也能成為國際友人認識臺灣文化的途徑。
目次
003 編輯手記
飽讀臺灣飲食文學
008說展覽
臺味冒險之旅--文學辦桌在東京/曾于容
012聽導覽
臺灣飲食文學發展回顧/陳玉箴
018讀作品 Reading the Text
臺灣飲食作品日譯觀察/黃碧君
022寫經驗
坂神本舗:長崎蛋糕界的隱士/謝金魚
跨域林摶秋·臺灣新文藝 學術策劃|石婉舜
026典藏溫度、記憶永恆:
「厚生演劇研究會公演相簿」解說/石婉舜
030從東寶到玉峯:
談林摶秋的電影歷程與成就/李道明
036走上編劇之路的起點:
「林博秋」所在的新宿座紅磨坊/中野正昭
040語言學小考察:
林博秋日文書寫中的「台語」/黃馨儀
044劇本中的時代女子群像:從《桃花扇》、
《女性的條件》看林博秋劇作的女性塑造/施如芳
文學工場
050閱讀線上
用餐飲時光調節閱讀的節奏:訪新竹或者新州屋/林郁姍
54作家私房
故事與人物是打開好小說的兩把鑰匙:訪唐福睿/徐禎苓
58移動中的寫作進行式:訪Sayun Nomin 游以德/蔡佩含
62業界直擊 Business Live
在監督角色與商業模式之間,初衷從未變過:
訪《食力foodNEXT》副總編輯林玉婷/蘇曉凡
另一種文學
紙上導覽員
068 放映出城市的身世,及它的未來:
訪新竹市影像博物館執行長呂宗憲/蘇吉
72文學新鮮貨
建屋不同於造字:阮慶岳、謝文泰談建築與文學/詹斯閔
76海馬與點滴有什麼關係?在臺文基地邁向未知的療癒/溫席昕
80開箱運動力的多重宇宙―――臺文館2024文學商品/趙慶華
典藏再發現
84最難得的最難忘--葉石濤與他的菜粽/黃偉誌
86共享胃囊的家族記憶:韓良憶談韓良露的飲食書寫/邱睦容